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在黔北地区铝土矿层之下的黄龙组灰岩中采获了大量时代意义很强的(蜓)类及非(蜓)有孔虫化石.经鉴定,这些化石包括(蜓)类5属13种,另有3个未定种,非(蜓)有孔虫8属17种,另有9个未定种.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两个(蜓)带,自下而上为Pseudostaffella antiqua带和Profusulinella带,由此确定铝土矿层之下黄龙组时代为晚石炭世滑石板期至达拉期早期.此外,通过对区域上石炭纪至二叠纪层序地层及海平面变化的分析研究,确定研究区石炭纪末至中二叠世栖霞期早期为当时区域上海平面下降幅度最大的时期,继而判断铝土矿的形成时代应为石炭纪末至中二叠世栖霞期早期.  相似文献   

2.
本溪早期地层(铁铝岩段)在山西省分布甚广,矿产资源丰富,不仅有铝土矿、粘土矿,而且还赋存有铁矿、黄铁矿等,是本省的重要含矿层位之一。近年来,笔者参加了山西省石炭纪岩相古地理编图工作,对本溪早期岩相古地理特征及各类矿产成矿规律有些粗浅认识,借此与同行们共同探讨。一、地层概况本溪早期地层自下而上由铁质岩、铝质岩和泥质岩三种基本岩石类型所组成。由于受下伏碳酸盐岩古风化壳的制约,岩层厚度变化较大(图1);基底地形低凹处厚度大,凸起处变  相似文献   

3.
西藏羌北地区石炭纪(竹蜓)类动物群是笔者等于2004年首次发现的,并将动物群所在层位建立了瓦垄山组,该套地层中产大量的(竹蜓)类化石,种属多,分布连续.经研究,自下而上建立6个(竹蜓)类化石带:(1)Eostaffella mosquensis带,(2)Millerella-Eostaffella带,(3)Pseudostaffella-Eostaffella带,(4)Profusuliena带,(5)Fusulina-Fusulinella带,(6)Protriticites-Triticites带.该套含(竹蜓)类化石地层的发现,为研究羌北地区晚古生代构造活动提供了信息,也为研究该区石炭纪地层、古生物、生物古地理、区域性地层划分和对比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华北与东北南部地区缺失晚奥陶世至中石炭世早期地层(个别地点除外),这一论点长期以来已被中外地质学家所公认。本溪组自1926年创名以来,一直被认为属于中石炭世晚期(莫斯科期)。50年代中期,张文堂提出的论断,因无生物化石佐证,迄今未得到承认。80年代以来,吴秀元、赵修祜和刘发先后指出本溪田师付本溪组下部产纳缨尔期(或中石炭世早期)蜓和腕足类化石。 本文描述了辽宁本溪本溪组下部G层铝土矿顶板黑色页岩中所产植物化石7属12种,认为其时代为早石炭世晚期(维宪期—纳缪尔A期)。  相似文献   

5.
晋豫(西)晚石炭世本溪期铝土矿及其共生矿产是中国北方石炭纪含煤地层的重要矿产,本区是其集中产区之一,属华北地台铝土矿粘土矿成矿区。铝土矿石储量约占我国储量的50%,占中国北方储量的70%。因此,研讨这一地区的铝土矿及其共生矿产的沉积分布规律,实践上、理论上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山东淄博地区石炭纪含(竹蜓)地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正> 石炭纪含(竹蜓)地层在山东境内出露比较广泛,包括淄博、章邱、峄县、莱芜等地,以淄博及章邱一带出露较好。石炭纪含(竹蜓)地层可分为上石炭统本溪组和上石炭统太原组二部份,含(竹蜓)石灰岩的层数和厚度在山东各地不一,变化较大。谭锡畴(1922)在淄川、博山地层柱状图中,将含(竹蜓)石灰岩作为博山组(Poshan Formation)的下部,相当于山西的太原组。李四光、赵亚曾(1926)在山东境内找到三处石炭纪含(竹蜓)地层,即:章邱煤田、博山煤田及峄县煤  相似文献   

7.
浑江上游的纳缪尔期沉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武仁 《地层学杂志》1992,16(1):31-40
<正> 杨敬之等(1962)指出:“本溪群标准地点本溪在Eostaffella subsolana带之下,很可能有纳缪尔期沉积”,最近在浑江上游证实这一推测。近年来在浑江上游咋子矿区和六道江等地的钻孔揭露出本区的“本溪群”最大厚度为224m。一般有7—8层灰岩,在含Eostaffella subsolana灰岩之下还有2—3层,在含(竹蜓)灰岩层之下采到很多植物化石,多是欧洲维斯发期早期分子,也有一些是欧洲纳缪尔期分子。浑江上游的“本溪群”可分为:上部由灰岩、泥岩、粉砂岩及灰白色砂岩构成,富含(竹蜓)、腕足化石;下部多为灰绿色砂岩、粉砂岩、黑色泥岩及紫色花斑状铝土质岩、含网羊齿和脉羊齿为主植物化石,往往有2—3层灰岩;底部为灰色砂岩、黑灰色泥岩和铝土质岩,含纳缪尔期植物化石。  相似文献   

8.
<正> 广西隆林县隆或的马平组灰岩,与下伏黄龙组为整合接触,与上覆栖霞组由于第四纪坡积覆盖关系不清,厚215m。宜山马平组厚364m(赵金科,1947),德胜马平组厚481m(盛金章、侯祐堂等,1959),隆或马平组的厚度较小,但(竹蜓)类在地层上的垂直演化阶段仍是完整的,规律清楚。自下而上可分为四个(竹蜓)类化石带。 1.Montiparus带,2.Triticites带,3.Pseudoschwagerina带,4.Pseudofusulina带。各带特征详述如下: 1.Montiparus带 为最低的(竹蜓)类化石带,厚22m。以产旋壁蜂巢层发育较差的(竹蜓)  相似文献   

9.
湘中地区中上石炭统划分及其(虫筳)类化石分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上石炭统在湖南省中部比较发育,(蜓)类化石相当丰富,但岩性单调,为一套灰岩和白云岩,以前统称“壶天(群)灰岩”。该名来自田奇■等(1932)的著作,标准地点在湘乡县壶天镇。1964年,“湖南区域地层表”(湖南区调队)首次引用黄龙组和船山组,分别代表中、  相似文献   

10.
贵州石炭纪古纬度与铝土矿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王俊达  李华梅 《地球化学》1998,27(6):575-578
贵州地处扬子地块的西南部,黔中隆起广泛分布着石炭纪铝土矿,为了研究该地区铝土矿形成的古地理条件,对石炭纪地层采样并进行了古纬度研究,共在22个点上采集的定向标本215块。古地磁测量结果表明,贵州在石炭纪时处于南纬8°-14°,属于热带地区。古生物化石,岩相古地理研究也表明了该时期气候炎热和潮湿,这为贵州石炭纪铝土矿的形提供了极有利的古地理和古气候条件。  相似文献   

11.
北秦岭晚古生代海槽与华北陆块石炭—二叠纪含煤岩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召柿树园组发现晚古生代孢子化石,证实存在北秦岭晚古生代海槽。西伯利亚板块与华北板块对接,导致华北陆块北缘自早石炭世接受海侵,海水由北向南侵进,注入北秦岭海槽。中石炭世—二叠纪在华北陆块沉积盆地内形成由北向南穿时,由下而上演化的陆表海—三角洲—河湖相沉积体系,伴随沼泽化和泥炭化,形成由北向南穿时的煤层。  相似文献   

12.
陕渑煤田位于河南省的西部,其晚古生代煤系地层由晚石炭世太原组、早二叠世早期山西组和早二叠世晚期~晚二叠世早期石盒子群所组成。本文主要讨论太原组—3煤层形成的沉积环境和聚煤特征。—3煤沉积前的下部碎屑岩段为一套开阔型海岸碎屑潮坪体系沉积,发育潮坪以及与其共生潮道和潮沟。—3煤沉积后的灰岩段根据微相、沉积构造及其中所含的生物化石等可以确定是一套由潮间带到潮下低能带的向上变深的沉积序列。—3煤层厚度分布主要受其沉积前沉积环境的影响,其中主要潮道发育的地方以及潮坪上较低洼的地带,上覆煤层厚度小(0~0.50m),而在潮坪上其它地区,煤层则厚度大(一般大于0.50m)。—3煤硫分主要受其沉积时沉积环境和沉积后沉积环境的影响,煤层中夹有薄层混灰岩时,煤的疏分就增高。—3煤层硫分和灰分普遍高的原因是受其堆积后较深水碳酸盐沉积的影响所致。  相似文献   

13.
柴达木盆地石炭系沉积相及其与烃源岩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实地观测柴达木盆地石炭系野外露头剖面岩性和生物特征的基础上,详细研究了柴达木盆地石炭系的沉积相类型及特征,探讨了石炭纪不同阶段的沉积演化以及沉积相对烃源岩发育的控制作用。柴达木盆地石炭系主要发育陆表海,可划分为三大沉积相:滨岸相、碳酸盐岩台地相、浅海陆棚相;六个亚相:浅滩亚相、潮坪亚相、沼泽亚相、开阔台地亚相、局限台地亚相、内陆棚亚相。石炭纪沉积演化经历了早石炭世两次海侵和晚石炭世的持续海侵,沉积环境由滨海向浅海过渡,以海陆交互沉积环境为主,大面积的海进使得北部山前局部地区出现地层超覆现象。沉积相控制了烃源岩的分布:柴达木盆地东北缘石炭系的潮坪亚相、浅海陆棚亚相广泛发育泥岩、炭质泥岩及碳酸盐岩,可作为有利的生烃源岩;柴西南缘下石炭统的局限台地亚相是碳酸盐台地上局部相对闭塞的地带,由于水体相对较深,水动能较低,沉积物中有机质丰富,也是有利的生烃源岩发育区。 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华北地区晚石炭世的沉积环境及煤层分布特点,探讨了该区晚石炭世沉积相的典型类型,综合分析得出华北克拉通板块晚石炭世主要为陆表海环境,期间发生多次海侵海退事件,在郯庐断裂以东地区,主要发育有台地沉积体系、障壁一渴湖沉积体系及潮坪沉积体系;在盆地的北西缘地区发育潮坪泥炭沼泽,形成了海侵事件沉积,海退时期,中北部地区有利于发育潮坪泥炭沼泽和岛后泥炭沼泽,成为煤层的聚煤中心。  相似文献   

15.
河南禹州与山西太原石炭--二叠纪多重地层划分与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禹州的本溪组、太原组与山西太原的岩性相似,唯厚度较小;禹州的石盒子组与太原的岩性和厚度差异大,而且太原的煤层厚、层位低,禹州的煤层薄、层位高。由本溪组至山西组呈向南穿时,石盒子组为向北穿时,显示海水先向南侵后又向北回泛的变化趋势。沉积环境由下而上由陆表海经三角洲向大陆体系演化,并向南迁移,反映了该区总体上北部是陆地,南部是海洋的古地理格局。  相似文献   

16.
北祁连东部石炭纪岩相古地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石炭系实测剖面岩石的岩性、岩相、结构构造、粒度、古生物组合和古生态等特征的综合分析,利用石油勘探成果,研究了北祁连东部石炭纪岩相古地理。早石炭世早期,秦岭海域海水以天水—静宁古海峡为通道,向北侵入本区,形成由鄂尔多斯、阿拉善和陇西三大古陆围限的祁连海海湾沉积区,以咸化泻湖相、滨浅海相沉积为主,早石炭世晚期,海侵进一步扩大,以滨浅海相碎屑岩、碳酸盐岩沉积为主。晚石炭世海盆继续向东、向北扩展,海侵次数增多,形成了多个以碎屑岩为主夹灰岩沉积的海侵海退旋回,晚石炭世晚期太原组沉积时期,海水向东与华北海相连,成为广阔的陆表海沉积。中部地区存在近东西向分布的链岛状古隆起及水下隆起,古地形具西高东低、北高南低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陆表海盆地海侵事件成煤作用机制分析   总被引:29,自引:4,他引:25  
李增学  余继峰  郭建斌  韩美莲 《沉积学报》2003,21(2):288-296,306
研究了含煤地层中海侵事件沉积序列,即海侵沉积与煤层直接接触的组合特点,总结了海侵事件和海侵事件成煤特点,提出了陆表海聚煤盆地海侵事件成煤作用理论及海侵事件成煤机制。研究表明,陆表海盆地充填沉积序列中,既有海退成煤作用又有海侵成煤作用发生,而且,海侵事件为陆表海盆地海平面变化的典型特色,海侵的突发性是海侵事件的基本属性,其沉积具有等时性。海侵事件导致盆地事件型聚煤作用发生。本文还深入讨论了海侵事件成煤机制及其在含煤地层层序地层界面识别、层序地层单元划分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以大量钻孔岩心和测井资料为基础,研究了巨野煤田石炭二叠系陆表海盆地充填沉积的沉积相特征,划分出3个超层序和12个三级层序,建立了层序地层格架。在此基础上编制以准层序为基本单位的富煤单元图和砂分散体系图,对研究区潮坪沉积体系煤聚积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潮坪沉积体系和陆表海条件下的聚煤作用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潮坪沉积体系中,砂体厚度与煤层厚度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9.
华北地台东部石炭—二叠纪沉积建造由5个沉积层序构成,下部DS1—DS3为陆表海型层序,DS4为过渡型层序,DS5为湖泊型层序。从早石炭世晚期至晚二叠世早期,华北陆表海的海侵范围自东向西、自北而南依次发展,这一岩相古地理演化过程主要受地台北部的阴山—燕山造山带在华力西期已经开始关闭,而地台南侧的秦岭造山带在晚华力西期至印支期由东向西逐次闭合这一过程的控制。  相似文献   

20.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石炭-二叠系沉积相带与砂体展布   总被引:34,自引:4,他引:30  
鄂尔多斯盆地石炭-二叠系广泛发育潮坪、三角洲、湖泊沉积。中上石炭统本溪组和太原组以潮坪相为主,下二叠统山西组沉积初期以全盆地范围广布三角洲平原沉积为特征,山西组沉积后期到下石盒子组沉积期,南北差异特征明显,北部发育三角洲平原,南部发育三角洲前缘。上二叠统石盒子组和石千峰组发育湖泊沉积。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和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在盆地内最为发育,是该区的主体储集砂体。潮坪砂坝和三角洲前缘指状砂坝也是较有利的储集体。其纵向发育和横向展布是今后气田勘探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