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医书《内经》说:“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指出了人和自然关系。人若顺随自然.则可健康长寿;逆之,则会有病丛生。所以,凡善养生之人都很注意天气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2.
古医书《内经》说:“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指出了人和自然关系。人若顺随自然,则可健康长寿;逆之,则会有病丛生。所以,凡善养生之人都很注意天气气候变化。 人们要了解和掌握天气气候变化情况,最简便易行的办法是收视天气预报。广播电台、电视台、报纸都有今明两天的天气预报。这对老年人和身患各种慢性  相似文献   

3.
“寒暑不时则疾,风雨不节则饥”,人类的生存与健康和天气变化息息相关。早在2000多年前,人们对此就已有深刻的认识。中医典籍《黄帝内经》指出:“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苟疾不起。”西医之祖希波克拉底在《空气、水和地域)一书中,对医师提出忠告:“谁要掌握医学科学,必须懂得考虑一年四季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什么影响。”的确,人与天地相参,您之康健,性养乃至行为(情绪)某种程度上无不受制于天也!  相似文献   

4.
“寒暑不时则疾,风雨不节则饥”,人类的生存与健康和天气变化息息相关。早在2000多年前,人们对此就已有深刻的认识。中医典籍《黄帝内经》指出:”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苟疾不起。”西医之祖希波克拉底在《空气、水和地  相似文献   

5.
人类生活在自然界中 ,与天时气候变化息息相关。《皇帝内经·素问》说 :“人以天地之气生 ,四时之法成”。又说“夫百病之生也 ,皆生于风寒暑湿燥火 ,以之化之变也”。此即为中医学所强调的“天人相应”整体观念。一年四季 ,春夏秋冬 ,循其一定规律而环周往复 ,周而复始。四季气候各有特点 ,春温、夏热、秋凉、冬寒 ,这种自然界阴阳消长逸变过程 ,时刻影响着自然界一切生物的生长发育。人类亦不例外 ,生物界历经亿万年的进化过程 ,不断地适应着气候的变化。而正常的气候变化亦成为一切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自然条件。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是自然…  相似文献   

6.
“天”究竟是什么?“天”和人的关系又是怎样的?这是我国历史上儒法两家、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长期争论的重要问题。风雨雷电、水旱灾害这些气象现象,一向被儒家看成是天的意志的表现,宣扬什么“畏天命”,而法家则认为这些都是自然界的客观规律,提倡“制天命而用之”。所以,气象这个领域历来也是儒法激烈斗争的一个战场,“畏天”和“制天”之争成为儒法两条路线斗争的焦点之一。  相似文献   

7.
和弦     
记得吗?你是否还记得我们相识的那一天你询问了我的职业我把头一昂,说: “看天的”你微微一‘笑,说: “伟大”此刻,一股暖流注入了我的心田你说:我太幸运有白云蓝天月亮星空为伴我说:可也有狂风暴雨 电闪雷鸣你说:正因为如此才更需要我们这些看天的人。我说:我要用诗来描绘我的天地你说:我的天地本来就是一首优美 迷人的诗我还能说什么呢?人能拥有事业这就够了还能拥有理解和尊重,这已经很 幸福从此,我觉得丘比特的神箭已把我心扉射透要挣脱你而远去似乎已经很难很难……和弦@张梅$河池地区气象局  相似文献   

8.
许焕斌 《气象》1982,8(8):38-38
读了《气象》1982年第6期《再论“巨淞”的形成》一文后,我们对该文有两个论点答辩如下: 一、关于冰雹融化后夜间冷却成冰的可能性问题 在《对“大雹乎?巨凇也!”的进一步探讨》(见《气象》1982年第4期)一文中,我们在说明“巨凇”不可能产生后,为了留有余地,不全盘否定《淞也!》一文的观点,在最后的结语中,以“除非是……”开  相似文献   

9.
说起贵州,很多人不由自主地联想到流传甚广的谚语:“天无三日晴”。此说最早见于明代人文地理学家王士性《地理书三种》中贵州的情况:“又多雾、雨,十二时天地阴忽,间三五日一晴霁耳。然方晴倏雨,又不可期。故土人每出必披毡衫,背蓑笠。笠以备雨也。谚云‘天无三日晴’”。从文字中可看出,王士性在贵州旅游期间,  相似文献   

10.
《气象科技资料》1975年第6期刊载题为《关于韵律预报方法的准确率问题》一文。我们仔细阅读之后,感到文章介绍的韵律预报方法处理上还存在一定问题。文章指出:韵律预报方法的准确率有“夏天高,冬天低;涝年(雨日多的年份)高,旱年低;150天(或120天,100天……)韵律预报准确率和150天(或120天,100天……)加任意年的韵律预报准确率  相似文献   

11.
探索自然和人工环境对人类生活的适宜气候条件,保护人类免受不良的气候影响,并利用有利的气象条件来增强人们的体质,防治疾病,并促进人类的生产、生活、社会发展,是气象医学的重要任务之一.1气象与人体节律人与万物都生长在自然界中,受自然界四季气候变化的影响.“四时之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然而万物只能消极地受自然界的支配和摆布,而人类却能积极地适应自然界的气候变化.如古人曰:“春三月之发陈,夏三月之蕃香,秋三月之容平,冬三月之闭藏,”这说明  相似文献   

12.
论灾异者,已疑于天用灾异谴告人矣。更说曰:“灾异之至,殆①人君②以政动天,天动气以应之。譬之以物击鼓,以椎⑧扣钟,鼓犹天,椎犹政,钟鼓声犹天之应也。人主④为于下,则天气随人而至矣。”曰:此又疑也。夫⑤天能动物,物焉能动天?何则?人物系于天,天为人物主也。故曰:“王良⑥策马,车骑盈野。”非车骑盈野,而乃王良策马也。天气变于上,人物应于下矣。故天且雨。商羊⑦起舞,使天雨也。商羊者,知雨之物也,天且雨,屈其一足起舞矣。故天且雨,蝼蚁徒,蚯蚓出,琴弦缓,固疾⑧发,此物为天所动之验也。故天且雨,巢居之虫动;且雨,穴处之物扰:风雨之气感虫物也。故人在天地之间,犹蚤虱之在衣裳之内,蝼蚁之在穴隙之中。蚤虱、蝼  相似文献   

13.
节气和气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陶涛 《河南气象》2005,(3):22-23
“天地革而四时成”(《周易革第四十九》);天地应时变化而四时成序。“以鸟鸣春,以雷鸣夏,以虫鸣秋,以风呜冬(韩愈《送孟东野序》)。”节气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的非常丰富的农业气象经验,也是天文、气候与农业生产曼者密切结合的科学产物。  相似文献   

14.
1我国古代医学与天气气候天气气候是变化最为复杂的自然现象之一,变化尺度,有时几小时、甚至几十分钟,有时万年。尽管变化多端,人们若掌握了它的变化,就能顺时应变。天气气候在它很文静时,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富两旺,吉它凶怒时,暴风骤雨,灾害频繁,疾病猛发,粮棉减产。它与人类生物生存有着明显的关系。亘古以来,人们就注意到天气气候与健康的关系,历代医书名著都有深速详实的论述。我国最早古代的医书《皇帝内经》指出:“阴阳四时者,万物之始终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病不起,是谓得道。”又说:“…  相似文献   

15.
《气象》1990,16(8):41-41
四川省宜宾地区气象局周永清同志及河南省方城县气象局武斌同志在给编辑部的来信中指出,1990年第5期《气象》刊登的“我对疑难云状编报问题的看法”一文中对云状加注中文说明的提法不妥。现将他们来信摘登如下: 他们认为,云状记录必须按《规范》规定记载。《规范》明确规定,云状按“云状分类表”中29为云  相似文献   

16.
读了“也谈干支测天法”一文后,很高兴。尽管这一问题学术性不强,但是这种讨论有助于活跃学术空气。因此,我愿再借陕西气象的有限篇幅,以就教于肖、王两同志。“也谈干支测天法”一文(下称肖文)对干支测天作了较高评价。该文指出:“它不仅能预测超长期、长期天气变化,更主要在短期、中期天气预报上准确率  相似文献   

17.
两千多年前,楚国诗人屈原《天问》问世之后,引发诸多评论。何谓“天问”?王逸《楚辞章句》说:何不言“问天”?天尊不可问,故曰“天问”。关于“天问”的含义,大多数人都同意王逸的观点,天问就是问天。古人认为,天乃万物之总名,亦是统理万物之主宰。因此,问天也就是问自然,问社会,问万事万物。  相似文献   

18.
看了《气象科技资料》关于“韵律”问题的讨论颇受启发,现根据个人的体会讲两点意见。一、在《关于韵律予报方法的准确率问题》一文中,通过一个实例说明当地“前期出现一个明显的气压槽”对应未来150天有一次降水这个韵律关系的予报准确率,与当地同期降水的气候概率相当,判定两者之间实际没有什么对应关系。我也认为像这样的韵律指标当然没有价值。  相似文献   

19.
征订启事     
欢迎订阅《气象知识》 《气象知识》是中国气象学会主办、全国唯一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气象科普期刊。现辟有:“气海沧桑”、“灾事博览”、“谈天说地”、“科学考察”、“七彩人生”、“旅游天地”、“生活指南”等栏目,并经常根据气象热点问题推出有特色的特辑或专栏。 国内邮发代号:2—4820全年订价:7.8元(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  相似文献   

20.
在气象报刊上,常常看到“气象现代化”的字样。1992年夏天,我在京参加《中国改革开放辉煌成就十四年·气象卷》编辑工作时,陈少峰先生(《中国气象报》原社长)告诉我:语言大师吕叔湘先生曾撰文对“气象现代化”的说法提出异义,指出“气象”不能“现代化”。因此,在由我和毛耀顺(气象出版社社长)、陈少峰三人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