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MOS预报方法主要是从数值模式输出的形势预报和物理量预报资料中筛选预报因子,建立统计预报方程,制作气象要素预报。由一定的样本资料建立的MOS方程,有的预报效果与拟合效果无多大差别,有的预报效果显著低于拟合效果,这就是MOS方程的预报稳定性问题。一个MOS方程,如果预报效果与拟合效果差异不显著,就认为方程的预报性能稳定。如果预报效果显著低于拟合效果,则认为方程的预报性能不稳定。下面介绍一个判断三分类MOS方程预  相似文献   

2.
涂方旭 《气象》1985,11(12):15-16
气象统计预报的实践说明,由一定的样本资料建立的统计预报方程,其拟合效果与预报效果往往存在差异。有的方程的预报效果与拟合效果差异不大,而有的方程的预报效果显著低于拟合效果。一个统计预报方程,如果预报效果与拟合效果差异不显著,就认为该方程预报稳定。反之,则认为该方程预报不稳定。根据预报量的数值特点,统  相似文献   

3.
利用T106资料制作降水概率和相对湿度预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T10 6模式产品 ,采用MOS预报方法 ,建立了甘肃省 15个站降水概率和相对湿度的预报方程。通过相对湿度的绝对误差评分、降水概率的B评分和Bs 评分对预报方程的预报结果进行评估 ,认为预报方程有一定的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4.
张宗灏  孔凡中 《山东气象》2000,20(3):34-35,38
取08时日本数值预报产品传真网格点资料,用多种统计模型建立MOS预报方程,最终用概率集成回归建立概率预报方程,并将预报方程嵌入新预报工作流程中,具有存储和评分功能,预报效果显著,成为我台发布降水概率预报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陶健红  李春虎 《干旱气象》2000,18(2):1-3,19
利用T106模式产品,采用MOS预报方法,建立了甘肃省15个站降水概率和相对温度的预报方程。通过地温度的绝对误差评分、降水概率的B评分和Bs评分对预报方程的预报结果进行评估,认为预报方程有一定的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6.
论最优预报因子与最优预报方程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冯耀煌  杨旭 《气象学报》1989,47(1):52-60
本文根据预报量与预报因子关系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预报因子的四种类型,并且利用最优化方法原理选取最优的预报因子,同时还利用强迫引进重要因子的办法选取最优预报方程。从实例计算证明,最优预报因子基本上是非线性的,所以用逐步回归或逐步判别方法建立的预报方程也是非线性的,并且还证明,非线性预报方程比线性预报方程效果有明显的提高。本文最后还指出,此种非线性预报方法可推广到各个领域有关多元分析的定量和定性预报工作中去。  相似文献   

7.
复共线性关系对逐步回归预报方程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龙  黄小燕  史旭明 《气象学报》2008,66(4):547-554
针对气象预报中常用的逐步回归预报建模方法,由于没有直接考虑筛选出的预报因子之间可能存在复共线性关系会影响气象预报方程的预报性能问题,提出了在初选的大量气象预报因子(自变量)中,采用条件数计算分析方法,选择复共线性关系小的预报因子组合建立预报模型的方法.以重要气象灾害的预报难点--台风预报为例,用大样本分别建立了12个台风移动经度、纬度的条件数预报方程和逐步回归预报方程.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由于条件数计算分析有效控制了预报因子间的复共线性关系,因此,在相同的预报因子(自变量)和预报对象(因变量)条件下,分月建立的条件数台风移动路径预报方程,虽然历史建模样本的拟合精度略低于逐步回归预报方程,但是对独立样本的预报精度明显提高,其中7、8和9月条件数预报方程的预报误差平均为153.9 km,而相应的逐步回归预报误差平均为229.2 km,两者相差75.3 km.进一步研究发现,在F值分别取1.0、2.0和3.0的情况下,建立的台风移动路径的逐步回归预报方程,其预报误差也明显大于条件数预报方程.另外,由于预报因子组合的复共线性的影响,逐步回归方程还出现了在个别点预报误差极大的不合理情况.  相似文献   

8.
在总结去年工作的基础上,我们做了两方面的改进,一是划分本地区的自然天气季节,按自然天气季节建立预报方程,打破了以月为时段的惯例。再是在建立预报方程时,根据需要对环流进行分型,建立分型预报方程。一、晴雨 MOS 预报方程  相似文献   

9.
利用2014年2月—2015年9月中尺度模式(INCA、WRF)、全球模式(ECMWF、JMA)预报数据,结合巢湖湖泊周边区域站降水实况数据,应用加权平均法建立方程,开展多模式集成预报实验,得到不同时效最佳集成预报方程,并对各时效的方程预报能力进行了对比检验。结果表明:在最佳集成方程中,ECMWF模式预报稳定性较好,权重最大。随着预报时效的延长和降水量等级增大,集成预报和各单一模式预报的误差逐渐增大,评分逐渐降低。集成预报比单一模式预报的误差明显降低,预报准确率有所提高,开展多模式集成预报具有明显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
一、前言过去在长期预报的统计分析中大部分采用相关分析方法,找出相关较好的关键区,如要做定量的预报,则找出相关较好的预报因子,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建立预报方程,但是这里的相关分析及建立的逐步回归预报方程都是线性的,而实际上预报量与预报因子的关系是非线性的。因此,线性相关分析方法是不适合实际的,用线性预报因子建立起来的预报方程也必  相似文献   

11.
青藏高原热状况与青海东部春季降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武林 《高原气象》1994,13(2):212-216
本文选取青藏高原主体上的长波射出辐射距平指数和高原气温距平指数表征青藏高原热状况,它们都与大气环流和副热带高压的活动有着比较密切的关系。普查高原热状况与下一年青藏东部春季降水的相关关系,得到4个预报因子,建立回归方程。经1992年预报检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一组反映尺度相互作用的动能平衡方程,着重分析了1983年3月14日珠江三角洲地区飑线发生时,尺度相互作用对飑线所在区域动能平衡的影响。并通过对动能平衡的时间演变分析,讨论了飑线的前期、发生期及后期能量过程的差异以及飑线区和邻近的无对流活动区动能平衡过程。   相似文献   

13.
地形与热源强迫在亚洲夏季风形成与维持中的物理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黄荣辉  严邦良 《气象学报》1987,45(4):394-407
本文利用变换的欧拉平均运动方程组及一个准地转34层球坐标模式来讨论地形与热源强迫对亚洲夏季风形成与维持的物理作用。 通过地形以及地形与热源强迫所产生的准定常行星波E—P通量的散度,强迫经圈环流及扰动地转风速的计算,表明了青藏高原东南部上空夏季的非绝热加热对于亚洲夏季风形成与维持起着重要作用,它远大于地形的动力作用。 计算结果还表明:地形与热源对亚洲夏季风形成与维持的物理作用中,它通过强迫经圈环流的作用要大于强迫波E—P通量的散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热带气旋路径偏折内在原因的动力分析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视热带气旋(以下简称TC)为半径等于R的圆形涡旋,对其水平运动方程作整个TC区域的平均,进而得到TC的移动方程。同时,视TC的移动轨迹为一特征弧线,导出了TC移动路径的曲率方程,并对TC的结构及其变化所引起的TC路径偏折规律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TC的尺度大小、最大风速及春半径等的变化均能导致路径的偏折,此外,TC的非对称结构也是路径偏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本文用哈佛(Hough)调和分析方法作全球(实测)资料的展开,发现重力波分量在风场和高度场的客观分析中是重要的。对全球范围内一些重要天气系统的描写若忽略重力波分量,则许多天气系统分析的强度就会明显偏弱,甚至分析不出来。低纬地区高、低压中心值偏弱4—8位势什米,中高纬地区也有较大的误差。含有重力波(一定分量)的风场的分析也比地转流函数的风场分析更合理,而且不零乱。 本文对按频率大小编号的重力波分量和涡旋波分量的截取项数,也提供了一些试验结果,似乎以分别取15和25项为宜。  相似文献   

16.
青藏高原地区大气顶净辐射与地表净辐射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王可丽  钟强 《气象学报》1995,53(1):101-107
地表净辐射为地气系统净辐射与大气层净辐射之差。对大气层净辐射作不同的假定,可将地表净辐射与大气顶辐射收支之间的关系表示成不同的形式。本文利用1982年8月—1983年7月青藏高原地区地面辐射收支观测资料及同期NOAA-7辐射收支资料,用统计方法讨论了大气顶净辐射与地表净辐射之间的相关性,建立了两者之间的回归方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青藏高原地区月平均地表净辐射的时空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7.
In the paper,we have developed a 2-D physical-dynamical coupled climate model.Some sensitive experiments have been done by use of this model.First of all,we have studied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results by two radiational calculation schemes on circulation variation.The calculated results have shown that the different radiation parameterization schemes give different results,therefore the variational effects of wind,temperature,and humidity field are presented on the medium-range circulation variation.Besides,we have also studied the role of the meridional eddy momentum fluxes in formation of the monsoon over East Asia.The results of study have shown that on the average,the roles of meridional eddy flux of momentum formative processes of monsoon which is added to momentum equations by using the scheme of moist process parameterization with plateau are manifest.  相似文献   

18.
暴雨系统中环境涡度场与散度场之间相互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汪钟兴  孙淑清 《气象学报》1988,46(4):492-496
观测事实和理论研究表明,暴雨系统的形成和发展与环境涡度和散度的分布和演变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用涡度方程和散度方程来诊断和分析流场结构比其它方程(如动量方程)更为直接,物理意义也更加清楚,这就吸引气象学者把它用于分析实践。如Matsumoto等用完全涡度方程和散度方程各项来诊断中尺度系统发展过程中对流活动的作用;Schaefer选取散度方程中与发展有关的项来诊断未来风暴的发生,发现其相关率可达90%以上。我国学者也研究过散度方程各项的大小以及某些重要项对暴雨形成的作用。鉴于涡度方程和散度方程在气象中常采用其近似关系式,故本文对方程各项进行  相似文献   

19.
七月中、低纬地区定常波动和加热场的模拟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P-σ混合坐标原始分程球带模式的最新版本,对七月中、低纬地区的定常波动及非绝热加热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模式成功地模拟出了北半球夏季对流层中波数为2的定常波动。高层波峰出现在大陆,波谷出现在海洋上,低层则相反。南半球的副热带高压带也模拟出来了。降水量的模拟也是成功的,特别是位于ITCZ中的积云对流性降水。加热场的模拟结果指出,七月份的热源区除了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几个主要大陆上,还分布在热带海洋上ITCZ所在区;其余的广大洋面则显示出冷源的性质。其中热带海洋的热源以潜热加热为主(主要分布于大气的中高层),大陆上的热源有的以感热为主(主要分布于大气的低层),有的仍以潜热加热贡献较大。海洋的冷源是由长波辐射冷却造成的。   相似文献   

20.
陈雄山 《气象学报》1964,34(4):443-461
考虑地形及加热作用,建立了一个大气环流数值试验准地转二层模式。在辐射加热中考虑了云对长短波辐射的影响,而假定云的出现与否仅依赖于垂直速度。在模式中放置了北半球实际的地形及海陆分布,而下垫面的温度由求解下垫面热传导方程得出。把方程组化成非线性常微分方程组,用Runge-Kutta方法在电子计算机上求解。 在不计扰动的情况下,在具有年周期的太阳短波辐射的作用下,逐渐建立起下垫面纬圈平均温度梯度及基本气流。下垫面温度具有很清楚的季节变化,位相落后于太阳短波辐射一个月,求得的冬夏季的下垫面温度值与实际的气候值相当。基本气流也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夏季风速减弱,急流向北移,冬季风速增强,急流向南移,位相落后于太阳短波辐射一个多月。 北半球实际的海陆分市的热力特性,在冬季能使亚洲及太平洋上空变冷,并能使大西洋及欧洲上空变暖。在非绝热加热和地形的共同作用下,在冬季出现了随时间变化着的东亚大槽和北美大槽,以及冷空气活动过程。这种冷空气活动有其偏爱地区:起源于苏联新地岛上空,并向东南方向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