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新太古代阜平岩群浅粒岩遭受深熔作用改造形成一些不同规模和形状的浅色体。与溶融母岩相比,其稀土元素和高场强元素含量相对较低,但大多数情况下具有相似的元素分布模式。然而,深熔作用刚开始时形成的浅色体,其元素含量、分布模式与熔融母岩完全不同,Nd同位素组成存在较大差别。随着深熔作用的进行,两者Nd同位素组成的差异越来越小,最后几乎完全消失。残余相副矿物,特别是锆石和磷灰石,对深熔浅色体的元素、Nd同位素组成的变化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河北平山小觉地区晚太古代阜平群含有三种主要表壳岩性质的变质岩类,即钾长浅粒岩类,黑云变粒岩-片麻岩类和角闪质岩石类。它们所经历的初期深熔作用产物,其岩石化学成分分别与钾长花岗岩,奥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相当,并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原岩(母岩)的总体岩石化学特征。可能由于深熔产物中富含稀土的一些副矿物含量的降低,它们的稀土总量都不同程度地较原岩为低,但两者的稀土分布模式却很相似,这从另一角度说明了它们的成因关系。  相似文献   

3.
深熔作用(Anatexis)引起了地壳内部固体物质的重溶与熔融和进一步的初始花岗质岩浆的形成。本文主要从岩相学角度对河北平山阜平岩群3种主要变质岩类中一部分岩石在薄片中所显示的初期深熔特征进行了报道,提出识别深熔作用发生发展初期的一些岩相学标志,为相应的理论探讨提供岩相学方面的依据。区域变质岩石初始深熔的共同特征之一是不同矿物粒度都较相应的同类变质岩石为粗。由于经历粒间流体作用的重溶、溶蚀乃至再度晶出的过程,长英质岩石中长石、石英等矿物改变为具有弯曲、波纹状外形的缝合线结构,而“铰链状结构”的形成则是两微斜长石颗粒之间出现钠交代的结果。深熔作用过程中微斜长石显示出不均匀的光性特征,形成具交代成因的条纹长石细脉和条痕;斜长石出现不规则长方形和补丁状的微斜长石反条纹长石,显示“糟化”或绢云母化,或存在不同程度的“暗化”区域,也可转变成为纤维状至细柱状夕线石,沿斜长石中的一些细小裂纹和遭受应变的解理还出现几乎不透明的物质,它们可能原由深熔作用所形成,可称之为“网格状结构”;黑云母可部分地发生分解,在适当的温压条件下则完全分解,形成原可能为熔体的物质,也可转变成为纤维状至细柱状夕线石;角闪石存在一定程度的“暗化”,并形成与斜长石中所见类似的“网  相似文献   

4.
工作中重点对河北平山小觉地区阜平岩群两类角闪质岩石深熔作用的地球化学进行了研究.一类为厚层状斜长角闪岩,相邻新生浅色体常量元素组成上向TTG花岗质岩石方向转化,稀土和高场强元素含量明显降低,轻重稀土分离程度增高,tDM减小,εNd(t0)增大.另一类为与黑云变粒岩-片麻岩互层的条带状、石香肠状斜长角闪岩,相邻新生浅色体与之存在不同的地球化学关系:①稀土总量相对增高,轻重稀土分离程度有所降低;②稀土总量和轻重稀土分离程度都有明显增高.后者Nd同位素组成与斜长角闪岩也存在很大区别.这些现象可用熔融母岩、形成条件等差异得到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5.
程裕淇  万渝生 《中国地质》2000,17(12):14-16
河北平山西北部小觉地区新太古代阜平岩群中表壳岩类的浅粒岩、黑云变粒岩、斜长角闪岩、角闪片麻岩等,在构造有利部位及高温高压条件下经受了有流体活动伴生的深熔作用(Anatexis)改造,形成了一系列区域混合岩类,包括不同程度的混合岩化岩石、混合岩、甚至混合花岗质岩石(程裕淇等,1996,1998,1999,2001).  相似文献   

6.
高吉凤 《岩石学报》1997,13(3):418-426
河北平山小觉地区晚太古代阜平群含有三种主要表壳岩性质的变质岩类,即钾长浅粒岩类,黑云变粒岩-片麻岩类和角闪质岩石类。它们所经历的初期深熔作用产物,其岩石化学成分分别与钾长花岗岩,奥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相当,并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原岩(母岩)的总体岩石化学特征,可能由于深熔产物中富含稀土的一些副矿物含量的降低,它们的稀土总量都不同程度地较原岩为低,但两的稀土分布模式却很相似,这从另一角度说明了它们的成因关系。  相似文献   

7.
贺义兴  马瑞等 《地质论评》2001,47(1):82-87,T005,T006
河北省平山县阜平群是一套高角闪岩相岩石。根据宏观现象,某些地段曾经历过深熔作用过程。深熔效应以小觉地区的夕线石钾长浅粒岩最为典型。通过电子显微镜观测确认,所研究的夕线石钾长浅粒岩经受了深熔作用的改造,具有丰富而显著的微区矿物学标志。主要表现为前存矿物,如钾长石、条纹长石、石英、钠长石、黑云母和磁铁矿等,不同程度地被熔蚀,主要组成元素发生迁移和重组,沿矿物的解理、裂隙及粒间形成夕线石、石英、云母、长石、金红石等再结晶相。在深熔过程中,元素的迁移有两种可能形式:①选择性地从前存矿物晶格中移出;②通过前存矿物的熔融。Fe、Ti等元素从黑云母中移出,形成再结晶磁铁矿和金红石;Si、AI等元素则从黑云母和长石中移出,形成夕线石和再结晶石英。  相似文献   

8.
阜平群的退变质作用:石榴石的生长和分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龙 《矿物岩石》1992,12(1):108-114
本文通过阜平群下部基性麻粒岩中石榴石变斑晶的矿物化学、成分环带,包含变晶结构和冠状体结构的研究,结合石榴石生长前后温压条件估算,确定石榴石生长于区域麻粒岩高峰变质作用之后的近等压降温的热背景中,并由于后期阜平群的快速抬升而发生降压分解,最后利用石榴石的生长成分环带和降压分解现象揭示阜平群在麻粒岩相变质作用之后的退变质PTt轨迹。  相似文献   

9.
10.
通过对阜平群夕线石浅粒岩样品中黑云母的微形貌及其主要组成元素变化规律的电子显微镜研究 ,并结合浅粒岩和黑云变粒岩高温高压熔融实验研究结果的对比分析 ,获得了黑云母受深熔作用影响的微区信息。依据微形貌特征分为残留黑云母、不均一熔融黑云母和再结晶黑云母。深熔作用过程中Mg、Fe、Ti、K、Ca等元素从黑云母晶格中迁出 ,重组形成再结晶黑云母、磁铁矿、金红石、氟硅钠钾石类矿物  相似文献   

11.
河北平山湾子群的时代:SHRIMP锆石年代学证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经过研究 ,将太行山地区原阜平群中一套浅粒岩、斜长角闪岩和钙硅酸盐岩及大理岩构成的稳定组合解体出来 ,建立了湾子群。本文对河北平山板桥沟地区湾子群中的钾长浅粒岩进行了锆石成因和年代学研究。阴极发光 (CL )图像显示浅粒岩中的锆石主要为具有震荡环带的岩浆型碎屑锆石 ,其 Th/ U >0 .38,表明原岩主要为火成岩。SHRIMP分析结果表明碎屑锆石的结晶年龄为 2 5 36 Ma,并且部分颗粒有 2 0 81 Ma深熔作用的增生边。笔者综合各方面研究成果 ,推测湾子群形成于 2 .5~ 2 .1 Ga之间 ,为古元古代的产物。并且在 2 0 81 Ma经历了强烈的深熔作用的影响 ,形成了太行山地区广泛分布的古元古代钾质花岗岩。这一研究结果为探讨太行山地区的地质演化提供了重要的年代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湖南冷家溪群划分及同位素年龄约束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依据区域岩石组合特征,参照岩石地层的划分原则,对冷家溪群进行重新划分:下部为海相深水盆地沉积细碎屑岩系,划分出易家桥组、潘家冲组、雷神庙组;上部为盆地斜坡相浊流(扇)沉积粗碎屑岩系,分为黄浒洞组、小木坪组、大药菇组。在冷家溪群各岩组中的凝灰岩夹层内取得一批新的SHRIMP锆石U-Pb测年数据,对其沉积时代归属提供了新的约束。锆石SHRIMP年龄数据表明其沉积时限介于820~〉862 Ma之间,时代属于新元古代早期。  相似文献   

13.
华北克拉通中部阜平地区的阜平岩群是该区分布较广的太古宙地层,经历了角闪岩相-麻粒岩相变质,其时代限定对研究阜平杂岩的早期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LA-MC-ICP-MS(多接收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对阜平岩群元坊岩组中的浅粒岩进行了锆石U-Pb-Hf同位素原位分析,获得两期变质锆石年龄分别为2 531±15 Ma和1 943±16 Ma,并根据碎屑锆石内部结构特征和年龄结果,认为核部年龄在2 549~2 500 Ma的碎屑锆石中最大207Pb/206Pb年龄2 549±4 Ma可以代表原岩的最大沉积年龄,初步限定元坊岩组浅粒岩原岩沉积时代为2 550~2 530 Ma。锆石Lu-Hf同位素结果中,176Lu/177Hf值为0. 000 289~0. 004 262,176Hf/177Hf值为0. 281 255~0. 281 791。176Hf/177Hfi值为0. 281 230~0. 281 623,εHf(t)值为-5. 86~13. 62,变化范围较大。单阶段和两阶段模式年龄分别为2 748~2 242 Ma和2 810~2 272 Ma。根据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结果,提出元坊岩组浅粒岩物源区主要来自新太古代TTG质片麻岩,2. 8~2. 6 Ga为阜平地区强烈的地壳生长阶段,阜平地区2. 5 Ga和1. 95 Ga变质信息分别代表华北初步克拉通化和最终克拉通化过程中的变质作用。  相似文献   

14.
阜平岩群下部Sm—Nd同位素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阜平岩群主要分布在太行山北段,是我国太古宙重要的地层单元,并构成阜平深变质绿岩带的岩石组合。前人认为阜平岩群及其区域变质时代主要为新太古代。本次对阜平岩群下部含辉石斜长角闪岩Sm-Nd同位素年代学的详细研究,获得Sm-Nd等时线年龄3352±50Ma和平均模式年龄3374.5Ma,说明阜平岩群底界年龄接近3400Ma,从而也反映阜平深变质绿岩带形成在古—中太古代,是我国目前最老的绿岩带,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绿岩带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