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提出了矿区地质环境综合评价的概念和目的,并通过对矿区的系统研究,建立了兖济滕矿区地质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专家调查-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并且利用模糊数学方法对矿区地质环境综合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济宁矿区和滕北矿区的地质环境综合评价等级为Ⅰ级(较轻),兖州矿区和滕南矿区分别为Ⅲ级(较重)和Ⅳ级(重)。   相似文献   

2.
针对山区公路沿线复杂地质生态环境动态变化等问题, 以都江堰 - 汶川公路沿线区域为研究对象, 提出了一种基于承载力综合质量和空间聚类关系对区域地质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的方法, 实现了对具有地质灾害易发特点的山区公路沿线区域承载力状况的科学评价。通过自然 - 环境 - 人文模型构建区域承载力状况评估指标体系, 借助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因子的权重, 采用TOPSIS算法(逼近理想解排序方法)进行计算并加权叠加得到承载力综合质量状况, 结合热点分析的结果对研究区的承载力状况进行等级划分。结果表明: 研究区的地质环境、 生态环境、 社会经济承载力质量空间分布皆呈现出高度聚集性, 划入适宜建设区的面积占比31.12%, 后备调控区的面积占比31.98%, 不宜建设区面积占比36.79%, 研究区内的映秀镇、 漩口镇和都江堰所组成的三角区呈现大面积的高值聚集区, 承载力综合质量好, 空间聚集度高, 利于规划建设。评价结果为区域承载力准确评价和空间利用格局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也可为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煤炭资源的开采和消耗给矿区环境和人口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面对这一资源环境问题,我国大力提倡建设绿色矿山,要求矿山发展必须在资源环境可承载的能力之内。综合利用Landsat 8、GF-2等多源遥感数据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采用层次分析法从承载本底和承载状态2方面构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其中承载本底采用资源可利用量占比表示,承载状态选用煤矿经济占比指数、煤矿就业指数、采矿破坏指数和废物排放强度以及起调节作用的开发限制性指数5个指标,经过公式计算和对比,对内蒙古锡林浩特矿区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价, 并针对承载力大小对矿区提出适当的对策和建议。结果表明:锡林浩特矿区胜利一号矿和东二矿的承载力等级均为“中” ,西二矿的承载力等级为“小”。2016年内蒙古锡林浩特市矿区的资源环境承载状况处于中等偏下水平,需要在开采的同时加大修复力度,促进经济和环境的同步发展。研究结果对矿区环境的修复与治理具有指导意义,同时也为小尺度矿区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提供了重要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4.
榆神府矿区由于特定的自然地理及地质背景,生态环境、地质环境十分脆弱,加之采矿工程引起地下水位下降,新增土地沙漠化和新增水土流失等环境地质问题。本次研究利用先进的神经网络模型对矿区综合地质环境现状进行了评价,并对在采煤条件下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神府矿区地质环境质量现状以差为主,榆神矿区以中等为主,采煤后总体上矿区的地质环境质量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5.
神木北部矿区(下称神北矿区)地质环境脆弱,煤田开发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使水土流失加剧,河流泄洪能力降低,水位下降,水体污染,采空区地面下沉,地裂缝发育。本文在叙述矿区地质环境背景的基础上,初步分析了近十年来煤田开发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房睿 《地下水》2014,(6):105-107
在对玛纳斯河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详细分析的基础上,建立玛纳斯河水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模型。根据建立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指导思想、特征及内涵建立生态、人口及经济三个方面的水环境承载力子系统,运用层次分析法(AHP)计算出各指标的权重值,得出各指标的重要性排序;应用承载度的模型,得出玛纳斯河水环境承载度;结合模糊综合评判分析法计算出玛纳斯河水环境承载力;分析玛纳斯河水环境承载力的变化规律,找出影响玛纳斯河水环境承载力的因素。构建玛纳斯河流域水环境承载力计算系统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7.
陕西省煤炭资源丰富,煤类分布齐全,以陕西省煤炭规划矿区为评价单元,在对矿区主要煤层煤岩煤质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参照特殊用煤资源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对陕西省14个煤炭规划矿区液化、气化及焦化用煤资源进行了初步划分,结果表明:陕西省直接液化用煤和气化用煤资源丰富,焦化用煤相对较少,气化用煤主要分布于黄陇侏罗纪煤田黄陵矿区、旬耀矿区、彬长矿区和永陇矿区,陕北侏罗纪煤田的神府矿区、榆神矿区、榆横矿区以及陕北石炭-二叠系古城矿区;焦化用煤主要分布于渭北石炭-二叠纪煤田铜川矿区、蒲白矿区、澄合矿区和韩城矿区中高阶烟煤分布区,液化用煤主要分布于府谷矿区、榆横矿区、神府矿区、榆神矿区等低阶长焰煤分布地区;为陕西省煤化工产业布局和煤炭资源清洁高效利用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8.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是国土空间规划和三区三线划定的基础,评价理论与方法越来越受到各界的关注,但尚未形成完备的理论框架。本研究引入短板理论、风险理论和边际理论,构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的理论框架与技术方法,并以陕北黄土高原绥德县为研究区开展实证研究。基于短板理论,识别区域重大资源环境问题,遴选1~3个制约性因素;基于边际理论,以资源开发利用利润最大化或无利润作为资源承载力评价标准,开展资源承载力评价;基于风险理论,以人类活动带来的环境问题或灾害引发的生命和财产风险的容许标准作为环境承载力评价标准,开展环境承载力评价;基于单因素承载力评价结果,开展综合承载力评价,评价结果为安全承载、容许超载或不可接受超载;将综合承载力评价结果与区域国土空间开发现状或规划结果做叠加分析,划定区域发展三区三线。通过对绥德县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结果表明,该理论框架与技术方法简便易推广,评价结果可信,可以为国土空间优化、科学划定"三条红线"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9.
以广西珊瑚矿区地质环境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珊瑚矿区的基本情况和矿山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的调查分析,对矿山地质环境背景、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类型、特征、危害程度等进行了分析。从矿山地质背景、环境污染、地质灾害和资源破坏四个方面,建立广西珊瑚矿区地质环境综合评价系统,选取了16个评价因子进行量化赋值,采用模糊多层次评判数学模型,对广西珊瑚矿区地质环境问题进行综合评价,将矿区划分为地质环境影响程度严重、较严重、较轻三个区。矿山地质环境质量的模糊多层次数学模型量化评价,为广西珊瑚矿区地质环境评价及治理恢复提供科学依据,并对同类矿山地质环境的评价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王卓卓 《城市地质》2021,16(2):147-155
为了保障地热资源的合理可持续利用,需要开展地热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达到不超量开采,不超标排放.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地热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系统和地热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提出在地热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中,地热资源条件是决定性因素,环境影响作用是制约因素,社会经济技术条件是调节作用.将地热资源环境承载力梳理为3大...  相似文献   

11.
神北矿区浅部煤层的赋存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浅部煤层的赋存特征直接影响着综采面布设和开采。本文论述了神北矿区石圪台至大柳塔一带浅部煤厚变化特征,分析了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主要阐述了沈北煤田煤炭地下气化原理、条件、煤炭气化开采依据,煤炭气化开采的发展远景及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The Cr and Ni contents are high in the Eocene lignite of the Shenbei coalfield, which is a small intracontinental basin located in Liaoning Province, China. In this paper, we studied the distribution, origin and occurrence of Cr, Ni and other hazardous trace elements in the Shenbei lignite on the basis of coal petrology, and geochemistry of the lignite and combustion products.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on the Shenbei lignite can be drawn: (1) The dominant maceral group in the Shenbei coal is huminite (humodetrinite), accounting for 96%–99% of the total maceral. Inertinite content is less than 1%. Liptinite content (sporinite and cutinite) is 0.2–1.6%. Common minerals in the Shenbei lignite include clay minerals (kaolinite), pyrite and quartz, and calcite and siderite. Chromite is not present in the lignite. (2) Potentially hazardous trace elements such as Co (22 μg/g), Cr (79 μg/g), Cu (63 μg/g), Zn (93 μg/g), V (88 μg/g) and Ni (75 μg/g) are strongly enriched in the Shenbei lignite compared with average concentration of trace elements in the Chinese coal and worldwide lignite. These elements are mainly associated with fulvic acid (FA) and/or coal 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in most of the studied lignite samples, indicating an organic association and enrichment of these elements in the Shenbei lignite. (3) Unusually high trace elements contents in the Shenbei lignite are derived mainly from the olivine basalt (country rock of coal basin) that consists of 52.7% plagioclase, 17.8% pyroxene, 14% olivine and 15.5% Ti–Fe oxide minerals. These olivine basalts have higher Cr, Ni, Pb and Zn contents than other types of rock and worldwide basalts do. (4) Fly ash of the Shenbei lignite, with 90% 1–50 μm amorphous particles and 8% 1–10 μm cenosphere, has high contents of Zn (23,707 μg/g), Be (12 μg/g), Sr (1574 μg/g), Pb (486 μg/g) and Cr (349 μg/g). In particular, the ferruginous micro-cenoshperes contain 1–12.79% Zn. Fine bottom ash (<0.031mm) of the Shenbei lignite has higher contents for most of the elements with the exception of Mo, Sn and Zn. Therefore, the potentially environmental and health impact of the fly ash and fine bottom ash should constitute a major concern.  相似文献   

14.
利用沈阳北部地热田以往钻孔、重力、可控源大地电磁测深测量结果,建立沈北地热田热储概念模型和综合地球物理三维可视化模型,使用布格重力异常模拟沈北盆地形态提取更多有用信息,总结以往失败钻孔的原因,圈定了新的找矿远景区,提高了探测结果的可应用性,提升地热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15.
浅析多层采空区的塌陷机理及发展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金刚  孙忠弟  张志沛  刘涛 《地下水》2010,32(2):158-161
首先对多层采空区的塌陷机理进行了分析,然后分别研究了煤层采出厚度、埋藏深度、覆岩岩性、时间因素及重复采动等因素对多层采空区塌陷的影响。结果表明:冒裂带高度与煤层采出厚度成正比;但是对于多分层开采的特厚煤层或近距离煤层群来讲,其下各分层开采的影响已显著减弱。地表的塌陷影响是随着开采煤层埋藏深度的增加而递减;但是对于开采下部煤层或同一煤层开采下一工作面时,岩层及地袁移动过程比初次采动剧烈,地表移动范围扩大。硕板岩层愈硬,导水破裂带高度愈高;随着开采层数的增加,煤层开采累积厚度也随之增加,但对冒落带高度的影响则愈来愈小。  相似文献   

16.
郯庐断裂是我国东部一条大型的超壳断裂,它影响和控制了沿带的主要沉积特征和构造演化。随着新的勘查成果和矿区生产资料的积累,郯庐断裂带对辽中煤田沉积和构造控制作用等方面的认识也进一步深入,分析认为郯庐断裂带中、新生代以来的发育史分为三期,即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左行平移期、晚白垩世—古近纪伸展期和新近纪以来的右行挤压期。同时详细分析了各个时期郯庐断裂带对辽中煤田(红阳煤田、永乐煤田、沈北煤田、本溪煤田等)构造样式的影响,研究结果对煤炭资源进一步勘查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铜厂沟矿区花岗闪长斑岩地球化学元素及矿区地质特征分析研究,区内的花岗闪长斑岩SiO2含量为66.32%~69.60%,Al2O3含量为14.05%~15.55%,MgO含量为1.19%~1.39%,铝饱和指数A/CNK值为0.88~1.05,属于准铝质-弱过铝质,全碱(K2O+Na2O)含量为6.97%~9.11%,相比中酸性岩石碱度较高。岩石中的轻稀土比较富集(LREE/HREE=13.56~16.94),轻重稀土分馏明显(LaN/YbN=25.97~36.73),δEu(0.87~1.01)、δCe(0.89~0.94)均无明显的异常。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Rb、K、La、Ba),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Nb、Hf、Ti),指示岩石是与板块俯冲相关的造山花岗岩系列。矿床中斑岩型矿体与岩浆侵入成矿作用关系密切,而矽卡岩型-热液脉型矿体与岩浆热液上侵充填-接触交代作用相关,矿区深部工程已揭露出深部存在隐伏花岗闪长斑岩体,找矿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8.
资源型城市景观生态风险的时空分异:以乌海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大型露天煤矿开采对西北干旱荒漠区景观生态风险的影响,以及资源型城市转型背景下的时空动态,以资源衰退型的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及周边县域为研究区,结合现有景观生态风险评价中的干扰度、脆弱度指标,增加受威胁指数来综合构建资源型城市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框架。基于乌海市2005—2015年景观类型数据,从时间和空间上分析景观生态风险及其动态。结果显示:(1)2010—2015年景观类型之间转移相较于2005—2010年更剧烈,年变化强度分别为7.43%和3.44%,工矿用地与城市建设用地最活跃,但年增加强度减小。(2)林地、水域和湿地损失度先略增加后大幅度减小,其他土地和草地损失度呈增加趋势,工矿用地先减小后略增加;城市建设用地和工矿用地受威胁指数最大,其余类型的景观受威胁指数均有上升趋势,但其他土地、水域和湿地增加趋势逐渐减慢。(3)2005—2015年景观生态风险指数升高,空间分布总体呈西、中部高而南北低的格局,而不同等级风险区表现为低风险区由边缘向中心转移,而高风险区依托原有高风险区扩展。研究期风险区变化显著的是西部沙地高风险区,矿区东部其他土地因周围分布灌丛和草地,风险始终低于西部其他土地。根据不同风险等级中工矿用地的面积占比情况,将工矿用地占比控制在5%以内可达到控制总体景观生态风险的目的。研究为资源型城市通过合理的景观配置进行生态风险管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铁法矿区采煤沉陷区的发展演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矿区采煤沉陷区的调查,对影响沉陷形成的主要因素(煤层的厚度、煤层的埋藏深度、上覆底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松散层的厚度、矿井开采条件等)进行了针对性的分析,并对将来煤炭采空区的地面沉陷情况(至2010年末,区内将再形成约55km^2的沉陷与变形区)进行了预测,为该矿区地面沉陷的综合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刘桥矿区主要含水层的环境同位素测试分析,表明研究区内各含水层δ18O值为-5.5 1‰~-10.87‰,平均-9.34‰;δD值为-5 6.3‰~83.4‰,平均-71.4 8‰,且δD与δ18O值自浅到深依次降低。还分析了该矿区地表水、新生界松散层一含水和二含水、煤系砂岩水、太灰水、奥灰水氢氧稳定同位素一般特征,研究了矿区主要含水层水的补给环境及奥灰水与其他含水层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