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李钟武  陈治荣 《地质论评》1991,37(2):125-132
横断山区是我国第四纪冰川发育期次较多、古冰川遗迹也最多的地区之一。本文着重介绍了作者近10年来在该区考察中取得的大量新资料,特别是~(14)C年代资料,在此基础上对该区第四纪冰期划分出8期(次)冰期(冰进、间冰阶段),并进行了对比。作者认为该区冰川具有明显的区域性规律,其与青藏高原抬升有关;横断山区第四纪冰川活动范围可至北纬26°线以北。  相似文献   

2.
赵井东  王杰  殷秀峰 《冰川冻土》2013,35(1):119-125
冰川是塑造地表形态最积极的外营力之一, 对第四纪冰期与间冰期旋回中冰川进退留下的丰富且形态独特的冰川地形的研究, 不仅能重建古冰川时空演化的规律, 在构造活跃的山区还可为山体抬升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 2012年8月, 中国从事冰川地貌与环境变化研究的学者相聚兰州, 总结了以技术定年为主要特征的第四纪冰川研究新阶段取得的成绩与突破, 并探讨了现阶段工作的重点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与会代表认为, 可对冰川地形进行直接定年的测年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促进了我国第四纪冰川研究的发展, 现阶段及今后应着重加强与开展如下几个方面工作: 1)精确年代学框架的建立是现阶段我国第四纪冰川研究的重点; 2)青藏高原及周边山地最老冰碛的追溯及其年代测定是回答我国第四纪冰川开始发育的关键, 也是理解青藏高原构造抬升与冰期气候耦合的内在要求; 3)我国东部(105° E以东)第四纪冰川与环境问题需作进一步的研究与澄清, 科普工作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3.
洞穴次生碳酸盐的ESR年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导了浙江桐庐县瑶琳洞及广西都安县八仙洞26个石钟乳,石笋及片流石样品的ESR及~(14)C年龄测定结果,并对ESR测年方法的可靠性及实验误差进行了讨论。通过与~(14)C年龄及样品沉积层序的对比,证明了ESR方法是测定第四纪洞穴次生碳酸盐沉积物年龄的一种有效手段,但在降低实验误差方面仍须进一步工作。  相似文献   

4.
青藏高原第四纪冰川的宇宙核素暴露年龄首次测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青藏高原在第四纪时期究竟发育了几次冰期及时代研究深受国内外地球科学家关注,然而,老冰碛物的年代测定问题一直未突破。近年来发展成熟的就地成因宇宙核素(10Be,26Al)及宇宙气体(21Ne)的表面暴露年龄测定方法为冰碛物测年提供了条件。我们对青藏高原东部及腹地的第四纪冰川漂砾进行了核素年龄测试研究,并初步讨论了高原第四纪冰川发育及古环境变迁。   相似文献   

5.
针对蒙山发育的第四纪冰川遗迹,采用光释光(Optic Stimulated Luminescence)的测年方法,对遗迹较新的冰碛垄进行了采样与测试,首次在我国东部中低山区获得了8.2ka BP与18.2~22.2ka BP两个时间段的冰期年龄值,对应于8.2ka BP早全新世全球冷事件与末次冰盛期。根据冰碛垄的特征与测定年龄值,结合我国以往其他地区冰期的对比研究,在蒙山建立了拦马冰期与蒙山冰期。本项研究,确认并发展了李四光关于我国东部第四纪冰川理论。  相似文献   

6.
珠江三角洲晚第四纪沉积的OSL和14C年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要:珠江三角洲第四纪沉积的年代测定在三角洲的发育演化、古海平面变化以及断裂活动性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对东江平原的7个钻孔岩心进行了14C和OSL测年以及孢粉和微体古生物分析。与前人主要根据14C年龄得到珠江三角洲沉积小于4万年的认识不同,OSL测年结果显示下部地层的年龄值为4.7~13.5万年。本文对年龄的信度以及晚第四纪两次海侵旋回的地层年代框架进行了初步分析,提出珠江三角洲地区第一次海侵旋回可能发生于距今4~10万年期间;在晚更新世与全新世两次海侵之间,三角洲地区长期暴露地表,出现较大跨度的地层缺失。  相似文献   

7.
作者对区内大理冰期出露的几个剖面进行了详细观察、研究,对冰碛层中的泥炭夹层进行了~(14)C测定,其年龄为0.018~0.02Ma。 各国学者己注意到同一纬度的不同地区,冰川开始时间不同;同一时代的冰川其雪线高度也有所不同。就本区而言,大理冰期之冰斗,现今分布在不同海拔高度,高差千米以上。作者认为是大理冰后期的新造陆运动——后造山期的地壳运动所产生的断块活动的结果。 通过构造地貌学、第四纪地层学及年代学方法对区内主要活动断层及水系、分水岭等位错进行了研究,大理冰后期、全新世以宋地壳变形强烈,其垂直速率为40~50mm/a,水平速率为200~250mm/a,水平速率约为垂直速率的5倍。  相似文献   

8.
由中国地理学会冰川冻土分会发起召开的我国应用雪冰学术讨论会将于1985年9月在新疆伊宁举行。会议主要议题有:1)积雪、雪崩、风吹雪及有关灾害防治;2)河、湖、海、水库冰及其冰害防治;3)现代冰川冰、冰川资源及冰雪物理;4)雪冰测试技术;5)融雪  相似文献   

9.
我国冰川冻土物探工作的进展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物探作为一种地质勘探手段,早被广泛用于探矿、探查石油构造,以及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勘察等方面。50年代后期,我国有关勘测设计单位在多年冻土区工程地质调查时便开始使用了物探方法,但正式把冰川冻土物探做为一种专门技术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应用则始于60年代初。现已发展成为电法、地震法、重力、放射性、雷达、测井和实验室研究等综合物探方法,并能有效地测定冰川和冻土的厚度,圈定多年冻土和融区的分布范围,了解地下冰状况和冻结松散沉积物厚度等,在冰川冻土研究和勘测工作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冰期与间冰期旋回是第四纪最基本的气候特征.第四纪期间规模较大的冰川进退留下了丰富、形态独特的冰川地形,对其研究可以获得冰川的时空演化规律.“将今论古”是地质学最基本的工作原理,也是第四纪冰川研究的基本思路.从20世纪50年代,在施雅风先生的领导下,以现代冰川研究为契机,开展了青藏高原及周边山地的第四纪冰川研究,使我国第四纪冰川研究达到国际水平.在对我国西部地区(105°E以西)第四纪冰川有了相当认识后,进行了我国东部地区(105°E以东)第四纪冰川与环境问题的拨乱反正,将我国东部地区第四纪冰川与环境变化研究引向正确的方向.目前,我国第四纪冰川研究进入了以定年为特征的定量研究阶段.在此背景下,我国第四纪冰川将在测年技术的综合应用、老冰期冰川地形的定年、构造抬升与冰川发育的耦合关系等几个方面展开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1.
我国高山冰川的雪冰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冰川化学又称雪冰化学,主要研究降落在冰川积累区的大气固态降水。广义的冰川化学研究,包括海冰、河冰、积雪、冻土地下埋藏冰等。冰或雪不是绝对纯净的物质,在其晶粒间含有各种不同的化学物质,研究冰川冰雪中化学元素和氢氧同位素含量、分布规律及特征,又可提供环境污染信息及冰川形成时的某些气候特征。我国的高山冰川化学,有些单位在60年代开展过一些研究,但仅限于喜马拉雅山脉的希夏邦马峰(章申等,1982)和珠穆朗玛峰两地区的冰川(章申,1979;章申等,1973,1975,1980),分析误差较大。1979年随着野外高山冰川考察事业迅速开展,冰川化学研究在阿尔泰山喀纳斯冰川(王平等,1982,1983;王平,1983)、天山托木尔峰西琼台兰冰  相似文献   

12.
我国阿尔泰山现代冰川的基本特征——以哈拉斯冰川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阿尔泰山是我国纬度最高(45°47'—49°10'N)、又唯一属于北冰洋水系的冰川区。虽然一些国内外学者曾在中、低山进行过地质地貌调查,也涉及到第四纪冰川作用,但有关现代冰川的考察研究却是空白。 1980年,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组织了阿尔泰山冰川冻土考察队,首次对阿尔泰山最大的山谷冰川,即哈拉斯冰川(5 A255E21)进行了半定位研究,观测了该  相似文献   

13.
滇西北第四系的划分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本文通过野外实测剖面研究,室内古生物化石鉴定,~(14)C年代测定,古地磁极性变化测试等手段,对滇西北第四系进行了较详细的划分。确定本区第四纪下限为距今248万年,中更新世、晚更新世和全新世三者的下限,分别为距今73万年、3万—4万年和1.35万年;滇西北第四纪重要冰期(大理冰期)则距今1.8—2.0万年。  相似文献   

14.
西沙珊瑚砂屑灰岩的ESR年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报道了13个西沙群岛珊瑚样品的ESR年龄测定结果,并通过与~(14)C年龄的对比,对数据的可靠性及误差来源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结果表明目前的实验误差在±30%范围,在此范围内ESR年龄与~(14)C年龄基本上符合,它表明珊瑚样品是十分适合于ESR年龄测定的材料。ESR方法为研究第四纪珊瑚礁的发育历史,海岸地貌演化及新构造运动提供了一种新的有用的年代学手段。  相似文献   

15.
天山博格达峰地区第四纪冰期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博格达峰地区,不仅有现代冰川,而且古冰川规模远比今日为大,留下了许多地质地貌现象,吸引了许多中外地质地理工作者,并对本区第四纪冰川和冰期的划分提出了各自的看法。本文在1962年博格达峰北坡三工河、四工河考察的基础上,于1981年又作了补点考察,并去南坡作了踏勘,采集了大量的样品,在室内进行孢粉、岩矿、粒度、粘土矿物的分析鉴定和C~(14)年代的测定。现就本区第四纪冰川遗迹、冰期划分与对比,以及第四纪冰川演化与地貌发育等问题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6.
为了总结自1958年以来我国开展现代冰川研究的成果、经验和教训,检阅1978年全国首次冰川冻土学术会议以来在冰川学及雪冰研究方面取得的新成果,进一步推动我国现代冰川研究及雪冰研究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中国地理学会拟定于今年10月份在兰州召开“全国雪冰学术讨论会”。  相似文献   

17.
云南大理苍山世界地质公园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与地学科研价值,在地学研究领域中苍山又被称为点苍山。本次研究的主要区域是点苍山玉局峰北坡和点苍山西北部的罗坪山大小海子地区,本文对点苍山玉局峰北坡冰碛物和罗坪山第四纪沉积物进行了光释光年代测定,讨论了光释光测年方法在点苍山地区第四纪冰碛物测年中的适用性,测得玉局峰北坡搬运距离较远的三条冰碛垄的年龄为(31.68±3.22)~(28.01±1.95)ka BP,属于末次冰期。对罗坪山地区第四纪沉积物进行石英砂扫描电镜分析,观察到大小海子附近第四纪沉积物石英砂表面具有一定的冰川成因特征,推断罗坪山大小海子地区曾发育过第四纪冰川作用,通过光释光测年得到大小海子附近冰川沉积物年代为(136.36±10.16)ka BP,相当于倒数第二次冰期。结合前人研究,推断点苍山地区也具有发育倒数第二次冰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青藏高原中东部第四纪冰碛物暴露年龄的测定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青藏高原上大面积的冰盖通常会对亚洲乃至全球气候产生深远的影响。青藏高原第四纪冰川形成的时间和范围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本研究利用就地成因的宇宙核素暴露年龄测定方法,对唐古拉山和理塘地区的第四纪冰碛物进行了10Be、26Al和21Ne暴露年龄测定,首次获得了青藏高原的第四纪冰川核素暴露年龄。三种核素暴露年龄的一致性显示每期冰碛物沉积有一个确定的暴露时期,测试结果表明唐古拉山和理塘地区出现了两期第四纪冰期,一期形成于距今1·6~8万年,另一期形成于距今16~18万年。  相似文献   

19.
中国地理学会冰川冻土分会为了促进和繁荣我国的雪冰冻土科学事业,决定设立“雪冰冻土优秀奖”,以奖励在冰川学(广义)、冻土学和低温环境科学研究中作出显著贡献的科学工作者和组织工作者,并于今年开始评定。学会已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团体会员和个人会员推荐“雪冰冻土优秀奖”候选人名单。 “雪冰冻土优秀奖”共分五种:(一)优秀基础理论奖;(二)优秀技术发明(或服务)奖;(三)优秀  相似文献   

20.
王乃昂  孙德浩  隆浩  刘啸  王孝理  陆晨遨  李卓仑  刘江 《地质论评》2022,68(4):2022072007-2022072007
准确界定蒙山峨峪口砾石堆积堤的形成时代,对于探明其成因、澄清山东中低山丘陵第四纪冰川有无之争,是一个需要解决的科学问题。峨峪口堆积垄岗砾石组构、沉积构造、地貌组合等标志,均指向其为山洪泥石流堆积物,且为暴发频率极低、发展周期较长的水石流或稀性泥石流堆积。其下伏第四纪沉积物OSL埋藏年龄和AMS14C年龄可作为砾石堆积堤形成时代的最老约束参考年龄,当地村民迁居此地的历史可作为最小约束参考年代。OSL测年结果为2. 1~2. 3 ka BP,AMS14C测年结果为951~1522 cal AD,证明砾石堆积堤为数百年前形成的历史泥石流痕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