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海拉尔地震台综合防雷措施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引言随着地震观测技术的发展,各种高精尖的设备已来到我们的身边,雷电,尤其是感应雷,开始“照顾”这些“娇嫩”的设备。因雷电导致的系统瘫痪以及设备损坏比比皆是,防雷成为我们的重要工作。雷电对地震台站观测系统的危害一般有两个途径:①直接落雷,即雷电直接对观测系统造成系统设备损坏;②感应雷,即雷电通过电力线、信号线、传输线、天线等感应出很高的电压,进入观测系统造成设备损坏(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2003)。1雷电对台站观测系统干扰破坏的分析雷电及其他强干扰对地震观测台站的致损及由此引起的后里是严重的。1999年7月间,一场雷暴…  相似文献   

2.
在国家"973"项目"雷电重大灾害天气系统的动力-微物理-电过程和成灾机理"(简称:雷暴973)资助下,2014~2018年连续五年在北京组织开展了雷电(也称闪电)灾害天气系统的暖季综合协同观测实验,旨在获得对北京及周边城市群区域的雷电天气系统特征和规律的实际认识,探索雷电资料在数值预报模式中的同化方法,以期改进雷电重大灾害天气系统的预报效果.主要观测设备包括:由16个子站构成的雷电(全闪)三维定位系统、2台X波段双线偏振多普勒雷达和4台激光雨滴谱仪等,协同观测还充分利用了中国气象局在京津冀地区的中尺度气象观测网.观测结果表明,受地形和环境条件影响,飑线和多单体雷暴是影响北京地区的两类主要的雷电灾害天气系统,它们除产生频繁的雷电活动外,还常伴随突发性局地短时强降水和冰雹,造成城区突发洪涝灾害.雷电密度的高值区位于北京昌平区东部、顺义区的中部和东部以及中心城区.超强雷暴(占总雷暴数的5%)、强雷暴(占比35%)和弱雷暴(占比60%)对总雷电分布的贡献分别为37%、56%和7%.北京城区的热岛效应对过境雷暴增强产生了重要作用,超强雷暴在中心城区的雷电频数可以高达每分钟数百次.雷电活动与雷暴云的热动力、微物理特征之间存在紧密联系,因此雷电频数可以作为冰雹、短时强降水等灾害性天气的指示因子.在对流可分辨数值预报模式中,建立并引入雷电资料同化方案,通过调整或修正模式的热动力和微物理参量,可明显提高模式对强对流和降水的预报效果.  相似文献   

3.
对于地处多雷区的地震及前兆观测台站,公用电网常常引入雷击,据统计(李泰国,2003),对于低压系统,有70%以上的雷电灾害来源于电网及通讯线路的雷电波侵入,这70%中,绝大部分又来自于电网。因此,低压系统的防雷一直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尽管目前流行的避雷设备很多,但造价高,且避雷效果没有保证。因此,从电源设计方面来消除雷电波影响一直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4.
雷电对地震遥测台站的正常运行和仪器设备安全造成很大威胁,雷电灾害被“国际十年减灾”组织列为十种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本文就雷电的入侵途径和防护方法以及接地系统和屏蔽措施做一些介绍。  相似文献   

5.
福建地区的雷电活动频繁,地震台站的数据完整性和数据质量因雷电灾害严重降低。为确保台站仪器稳定运行及数据有效可靠,福建局实施多个措施对地震台站内、外部防雷进行整体改造。新型雷电预警系统设定多级报警阀值,并实时监视台站20km范围内大气电场强度,当系统监测值超阀值时,则发出预警并自动切换电源,为前兆仪器设备的防雷发挥着至关重要作用,也为取代人工断电模式提供安全保证,有利于地震台站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6.
介绍一种测震台站智能隔离防雷系统的设计实现。其电源部分设计为步进电机控制双电瓶交换充电、放电,保证设备与交流市电完全隔离;信号传输部分设计为通过无线局域网(WLAN)将测震信号传输到网关,再通过有线网络进行数据传输。此设计的优点是使测震核心设备与市电和外线完全物理隔离以达到最好的防雷效果。同时制作先进的NEMS传感器用于检测空间电磁场的变化,根据相应算法判断当地是否发生雷电,在附近有雷电发生时可控制断开信号线、市电等达到保护相关仪器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日本人历来将地震列为地震、雷电、火灾、父亲这“四怕”之首。即使用现在的技术,也不能阻止地震的发生。一旦发生了地震,就会带来巨大的灾难,有时甚至还会夺去人的生命。为此,日本建成了尽早捕捉地震发生以能将灾害控制在最小程度的地震活动综合监视系统,并将于近期(一说为1987年3月——译注)投入使用。用于研究的地震自动处理系统虽然在日本  相似文献   

8.
在详细分析雷电灾害特征的基础上,阐述了防雷工作的主要技术手段。分析山西数字测震台站2012年-2013年雷击灾害的成因,针对测震台站的构成特点,研究了台站综合防雷系统的设计方法,提出相应的防护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
在详细分析雷电灾害特征的基础上,阐述了防雷工作的主要技术手段。并针对地震台站的构成特点,研究了台站综合防雷系统的设计方法和技术措施。同时,以余山地震台为例,具体说明了防雷措施的应用方法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0.
电讯传输地震台由于设在偏僻的山区,其设备的供电线路、信号传输线长达数十公里,暴露在高山旷野,成为雷电的良好导体,容易将雷电引至电讯传输地震台设备中使之造成严重的破坏。为了解决雷击问题,我们设计了电讯传输地震台使用的DBL—1型电源避雷器及SBL—1型传输线避雷器。  相似文献   

11.
镜泊湖火山台网位于崇山峻岭之中,经常遭到强雷电袭击。为了使台网设备稳定高效运转,减轻雷电地干扰,我们对台网的防雷设施进行了建设,取得了非常好的防雷效果。  相似文献   

12.
乌什地震台多分量钻孔应变观测资料干扰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多分量钻孔应变的观测原理,从理论和实际观测中分析了水厂抽水、标定、同机柜检修仪器的相互影响、数采死机重启数采、天气突变打雷等对多分量钻孔应变观测的影响。分析表明,钻孔应变观测值波动时间与各干扰时间基本吻合,因此认为水厂抽水、同机柜检修仪器、天气突变打雷等对多分量钻孔应变观测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干扰。  相似文献   

13.
作者在地震观测台站建设的实践基础上,提供一套完整而易于操作的防雷设计和运行解决方法来保护地震观测系统,使通信线路、设备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14.
针对地震遥测无人值守子台地震设备常遭雷电破坏这一实际问题,研制了野外地震设备避雷应急控制器。本文介绍了野外地震设备避雷应急控制器的研制思路、工作原理及运行情况。  相似文献   

15.
选取乌加河地震台2015-2018年地电阻率观测资料,分析数据异常变化,结合观测环境及实地调查,发现存在降雨、雷电、金属管线、农田灌溉、设备漏电等影响因素,对比分析并总结各类干扰曲线形态、变化幅度、影响时间、干扰频次等特征,以便正确认识并排除地电阻率干扰,为地震异常信息识别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6.
马庆芸 《地震学报》1981,3(1):81-89
768无线地震遥测设备是为在电信传输地震台网的网点间不易架设明线,或线路容量不足的场合使用而专门设计的,当然,也可用于受大地震破坏的现场.该设备是由一对超短波发射机与接收机构成,采用二次调频.它既可直接与单分向短周期地震计连接传输0.5HZ-25HZ 的地震模拟信号,也可直接与专门设计的多路数字前兆遥测设备配合使用传输0.2HZ-20HZ 的 CHDB4码(相容高密度二进制码).因而可用来传输地电、地磁、地应力、地倾斜等多种地球物理量.该仪器自1977年7月起先后在北京、上海、天津台网进行了实地传输试验,其后又在昆明地震台网使用了一年多.结果表明,该仪器轻便、灵活、稳定、可靠,有较强的抗干扰性.当天线架设高度足够时,最远传输距离可达115公里.   相似文献   

17.
一种有效的防雷保护系统——综合防雷工程网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雷电危害地震台站的几种形式和昌平地震台原有避雷设施的状况,介绍了综合防雷工程风络的防雷原理及电容性地线的优点,在实际防雷工作中,综合防雷工程网络取得了较小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The problems of frequency spectrum generation, radiation, and reception of signals at high power line (PL) harmonics of 50/60 Hz, and high PL harmonics caused by the use of thyristor power controllers in control circuits of large electricity consumers are discussed. The PL for frequencies of 2–8 kHz is considered a sufficiently effective traveling-wave antenna (the so-called Beverage antenna). The response of the spectrometer to a periodic sequence of PL radiation broadband pulses is discussed. The effects of a slow signal frequency drift at high PL harmonics and the occurrence of pulse components with fast frequency drift on the dynamic spectra, which in the literature is often associated with the magnetospheric trigger radiation, are considered.  相似文献   

19.
用D\|InSAR技术测量地面形变位移三分量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SAR图像按轨道和天线视向划分有升轨左视、升轨右视、降轨左视和降轨右视四种类型,仅采用其中的一种SAR图像测量地面形变,会因为D\|InSAR技术仅对视线方向位移敏感而产生误差.本文在介绍D\|InSAR测量原理的基础上,详细导出了由视线方向形变量计算真实形变位移三分量的一般表达式,分析了用D\|InSAR技术测量形变位移三分量存在的困难,最后给出了可能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