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海水经常被认为是地壳古火山岩铜、锌、铅成矿体系中质量和热传输的主要营力。在海底热液喷口地区存在着活跃的高温硫化物成矿现象,对这种现象进行研究,查明了海水在海洋环境中对贱金属、贵金属的溶解性,搬运及沉积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我们已经知道海洋中的这个过程是全球的地球  相似文献   

2.
Carl  Fredrik  Forsberg  陈弘 《海洋地质》2006,(1):67-80
为了了解Storegga滑坡的成因机制,在滑坡附近区域的钻孔中取了一系列样品进行矿物学及微细构造分析。结果表明,从Brygge(始新世-早中新世)到Kai(早中新世-晚上新世)一直到Naust层(晚上新世-现在),岩性分别为富高岭石软泥-富蒙脱石含化石的粘土质软泥-伊利石为主的半远洋沉积和冰期沉积。我们认为这些沉积物是风化层剥蚀、气候变冷时物理风化作用加剧以及晚新生代冰川作用周期开始发育共同影响的结果。第四纪沉积受气候控制,洋流搬运物质发生混合,细粒沉积物可能来自法罗群岛周边地区,具有宽矿物光谱的较粗粒冰期沉积来自北海和斯堪的纳威亚大陆。在温暖气候期,洋流是最重要的控制因素,因此此时形成的沉积物粒度较细,且比冰期沉积含更高的蒙脱石。可以肯定的是温暖气候期形成的细粒沉积与冰期较粗粒沉积之间矿物组成的不同并不能解释本区冰期海相/半远洋沉积作为滑坡滑动面这一现象,我们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在于沉积物粒径的变化。另外,观察到了某种特殊孔洞,这种孔洞可能是气体水合物分解留下的痕迹。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黄河口邻近海域中Cl‰、PH、SO_4~(2-)在表层沉积间隙水中的地球化学特征。我们认为,可用氯度参数在地质学上指示出这一海区的泥砂运移方向。本文提出:表层沉积间隙水中的硫酸盐含量呈现异常增高现象,而自生黄铁矿在沉积中的生物氧化过程可能是产生此种异常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各大洋的东缘多产出有磷钙石结核,在西缘却一直未发现。近年来,虽在鄂霍次克海找到了这种结核,但根据其形态、特征及产状来判断,可能系他生碎屑。因此,在太平洋西侧迄今仍未找到自生磷钙石沉积。我们在研究东海底质时,发现某些地段存在着磷酸盐化现象。虽然,这种作用较微弱,但对查明海洋环境中磷的地球化学及磷酸盐化作用的条件等问题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5.
渤海湾沿岸第四纪海侵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海岸带海侵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第四纪以来,渤海湾沿岸地区受海平面升降波动影响发生多次海进和海退事件。对渤海湾地区已发表的钻孔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显示该区早—中更新世海侵在空间上分布较为局限且变化较大,对于早更新世海侵存在与否仍存有争议,而大规模海侵发生在晚更新世以来MIS5、MIS3和MIS1时期。研究表明本区海侵的发生是在第四纪以来持续构造沉降的背景下,间冰期气候变暖造成海平面上升的结果。MIS3时期强烈的区域性"视海侵"在空间上并非普遍存在:在靠近渤海湾的地区,MIS3时期海侵为水深较深的滨海-浅海相沉积;而向内陆方向,该时期沉积转变为海陆过渡相和陆相。对于这种现象,一种解释是该区当时西高东低的地势起伏较大,海水逐渐向内陆侵入形成同期异相;另一种可能原因是由于冰盛期时河流侵蚀作用加强,靠近内陆地区的MIS3时期海侵沉积遭受后期河流侵蚀,其确切原因或者是否还存在其他因素,如以前测得的MIS3海侵实际在MIS5形成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东海表层沉积硅藻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1977年国家海洋局组织所属单位对东海大陆架进行了综合调查,采集了比较丰富的样品.有关资料报导了在东海大陆架有12种硅藻的记录,大陆坡11种,海槽区12种,如归并重复出现的种类,总计有20种硅藻.本文基本上用同一批材料对沉积硅藻的沉积问题,提出了我们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7.
养殖对虾暴发性流行病—中国对虾肝胰腺坏死病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3年我国沿海各省市养殖对虾发生了暴发性流行病,造成了极大的损失。本文报导我们在浙江省舟山市调查和研究的结果,发现肝胰腺坏死杆状病毒和弧菌并发感染是引起对虾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东海底质中钙质超微化石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品先  闵秋宝 《海洋学报》1981,3(1):188-192
钙质超微化石是颗石(Coccolith)及其相近化石的统称.颗石是颗石藻纲(Coccoli-thophyceae)表面的钙质骨骼,一般只有1-15μ大小,需要用电子显微镜研究.近年来,钙质超微化石在侏罗纪以来海相地层研究中,尤其在大洋沉积物的研究中,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关于太平洋表层沉积物中钙质超微化石和水层中颗石藻类的分布,美国、苏联和日本都作过研究,而关于东海海域中的分布情况尚未见报导.近来,我们通过对东海20个表层沉积样品超微化石的分析、鉴定发现,其数量分布和属种组合与沉积速率、海水温度与海流分布等均有密切关系.目前,东海沉积中超微化石的系统研究工作尚在进行之中,现仅就初步分析的结果,作一简短报导.  相似文献   

9.
气候的突然变异性是在冰芯、海洋沉积物、以及洞穴堆积层中可以见到的显著的特征,尤其是在3期海洋同位素时期(MIS)。在许多陆相(湖相沉积中)沉积中也可以观测到相应的变化,然而那些能证明事件同步性以及陆地生态系统对这些气候迅速变化的清晰的证据仍然模糊不清。我们这里报告的是对法国LesEchets地区湖相沉积层序的多方面研究。研究表明湖泊生态系统在较高和较低的湖泊有机质生产率之间交替变化时经历了深刻的循环变化。这种变化既类似又不同于我们在冰芯和海洋沉积物中看到的情况。我们的研究表明虽然生态系统对气候多变性的响应迅速,但还是受到局部因素的改造。  相似文献   

10.
早在本世纪初,Nansen和Helland-Hansen就发现了在海洋中有內波现象存在,以后有关內波现象的报导日渐增多。由于內波现象在海洋研究及军事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对这一现象的研究已愈来愈为人们所重视,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无论就实地考查、抑或是理论的发展都使人们对自然界这一复杂现象的了解大大地深入了一步。  相似文献   

11.
琼东南盆地新生代构造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琼东南盆地属于南海北部陆缘拉张盆地,但是由于其不同的发育历史及红河断裂的影响,具有与东部陆缘盆地不同的构造特征。琼东南盆地和珠江口盆地在地壳结构、基底特征等方面存在差异,但是这种差异的原因还不清楚。新生代沉降速率发生多期变化,并存在裂后异常沉降、沉降延迟等现象,其形成机制尚需要进一步研究;平面上,构造具有迁移性,但是对不同地质时期的构造迁移方向仍存在不同的看法。盆地沉降中心和沉积中心经历了由裂陷期和裂后早期的较好重合到裂后晚期的逐步分离,直至完全分离的过程。盆地形成与地幔流的关系,以及红河断裂对盆地裂后沉降迁移的影响,也都是需要进一步确定的工作。鉴于以上各方面存在的问题,对琼东南盆地与南沙的共轭关系、盆地异常沉降、红河断裂及内部构造转换带对构造迁移的影响、以及琼东南盆地与珠江口盆地的比较等方面的研究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邱燕 《海洋科学》1992,16(1):37-40
本文应用地震地层学的解释方法,简述了珠江口盆她中中新世三角洲相前积结构的分布特征,探讨了造成这种特殊分布现象的地质原因,提出原始倾斜的沉积基面、生长断层的存在和断层面不同的倾斜方向是控制前积结构分布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黄海南部表层沉积中的自生黄铁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陆架、陆坡以及深海沉积物中,都已发现有自生黄铁矿的存在。我们于1972年研究黄海南部的表层沉积时,观察到其中较普遍地出现这种自生矿物。东海表层沉积中也有。自生矿物是在沉积物堆积的同时或稍后形成的,研究它对于了解同生阶段以及成岩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在海洋地质学和沉积学中广泛应用模式概念,试图建立模式以说明或解释某些海洋地质学现象.建立模式的理论根据是经典地质学的一条著名原则,即“现在是过去的钥匙”,这就是一致论或现实主义原则.最近十多年来,研究古代沉积岩的论文绝大多数都有现代或全新世类比(analogue)一节,即主要根据与现代现象的类比,来解释古代沉积岩的发生和成因.这种类比促进了近年海洋地质学和沉积学的巨大发展.但简单的类比往往存在若干缺点和问题,甚至导致错误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菲律宾皮纳图博(Pinatubo)火山1991年6月爆发前后南海表层沉积物及沉降颗粒物中的硅藻丰度及群落组成进行分析,试图揭示皮纳图博火山爆发对南海硅藻生长的影响.研究发现,火山爆发后南海沉积物中硅藻相对丰度显著减少,原因主要在于皮纳图博火山喷发物大量沉积于南海深海,显著提高了南海沉积速率,同时稀释了沉积物中生源...  相似文献   

16.
根据盐湖野外考察和钻井记录,盐湖沉积的重要特征是盐类沉积物和碎屑沉积物互层或混层,构成沉积旋回。盐湖碎屑沉积物一般是松散的,或致密的,与石膏和其它盐类,特别是碳酸盐密切共生,多具微层理。我们曾先后对青海、内蒙等地区某些盐湖163个沉积物样品中不溶物进行了粒度分析。本文报导的是对这些盐湖沉积物粒度成分研究的初步结果。所有原始样品均是找室历来野外考察中采取的。由于盐湖碎屑沉积物中常常含有不同量的可溶的、或不溶的其它盐类沉积物,情况比较复杂,以及作者水平有限,本文不妥之处欢迎指正。  相似文献   

17.
从沙捞越盆地形成构造演化入手,分析了造成盆地东部北卢卡尼亚、中卢卡尼亚和巴林基安3个次盆构造差异性的原因,讨论了这种构造的差异性对盆地内沉积的控制作用。认为:婆罗洲逆时针旋转影响下卢卡尼亚陆块向婆罗洲的俯冲碰撞是导致盆地东部各次盆构造差异性的主要原因;受古地貌的影响,中中新世—晚中新世,中卢卡尼亚次盆以发育碳酸盐岩沉积为特征,而北卢卡尼亚和巴林基安2个次盆则主要为海相碎屑岩沉积;中中新世,中卢卡尼亚次盆稳定构造背景为盆地内碳酸盐岩建隆的生长创造了有利条件;中卢卡尼亚次盆内发育的早期断层控制了碳酸盐岩建隆的类型及其分布。  相似文献   

18.
第四纪地质研究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工作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四纪地质的研究是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的重要基础工作.一些大的第四纪沉积盆地、第四纪沉积物的分布和结构、新构造运动的性质等,决定着水文地质条件及其变化规律.第四纪沉积物的形成及形成后的表生地质作用,对沉积物的岩性、结构、物理—力学性质等一系列工程地质特性有着重要影响.现代物理地质现象的发生发展,是以区域的第四纪古地质环境为背景的.第四纪地质研究对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工作的意义愈加深远.  相似文献   

19.
新西兰长期受到海啸影响,历史和地质学记录都表明新西兰受到多次海啸洪水的影响,新西兰对海啸沉积的研究历史只有十多年,但发展很快,成为国际海啸沉积研究的热点区域。我们简要地小结了新西兰海啸沉积的分布、诊断特征以及海啸沉积研究方法的新进展,并对海啸沉积与风暴沉积的区别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20.
海山是广泛分布于深水区的一种构造地貌类型,底流则是一种长期存在于深水区的沉积动力,故二者之间将会不可避免地发生相互作用,对深水沉积过程及其演化具有不可忽略的控制作用。通过归纳总结全球海山区底流沉积过程研究成果,指出在海山的直接或间接作用下,深水底流沉积动力受到影响,流动路径发生改变,产生次级底流沉积动力,同时也可影响生物群落分布,进而导致海山区沉积地貌及岩相表现出独特的平面展布特征。随着海山区底流沉积动力和沉积地貌背景的垂向演变,不同时期底流沉积过程及其响应也有所差异。因此,海山区底流沉积动力复杂且具特殊性,造就了不同于开阔陆坡背景下的底流沉积地貌和岩相特征及时空分布规律,其对深海盆地构造和古海洋演化的指示意义也与开阔陆坡底流沉积体系有所不同。目前有关海山与底流沉积过程之间的耦合关系研究程度还相对较低,极大地限制着深水资源勘探和地质灾害预测,这一问题有必要在未来深水沉积学研究中给予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