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涟源地区测水组,龙潭组煤热演化史及生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建立了湘中涟源地区测水组、龙潭组煤的古地温地质模式。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研究区测水组、龙潭组的煤自沉积以来经历了深成热演化期、区域岩浆热演化期、低地热流演化期三个热演化和生烃特征。  相似文献   

2.
湘中涟源煤盆测水组煤动力变质作用的特征及其成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煤变质程度、煤变质特征,煤变质带展布,煤的物理性质和结构构造,煤化学结构等方面,论述了湘中涟源煤盆早硬币炭世测水组煤动力变质作用的特征,并对其成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涟源煤盆地测水组煤系的X射线衍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毕华 《矿物岩石》1998,18(3):8-11
通过对湘中涟源煤盆地测水组煤及其顶板泥岩的X射线衍射分析可知,区域岩浆热变质作用是湘中涟源煤盆地测水组煤系变质的主要原因,对测水组煤系化学结构影响较大,动力变质作用仅起局部和次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前对海陆过渡相页岩的储层及其成藏特征研究较少.湘中地区涟源凹陷下石炭统测水组海陆过渡相页岩是重要的页岩气勘探层位,基于二维地震资料、钻井岩心资料和测录井资料,选取2015H-D6井进行了井区构造与测水组岩性描述,页岩储层地化、物性及含气量等测试分析,以及单井埋藏史和热史模拟.研究表明:涟源凹陷海陆过渡相测水组泥页岩沉积于滨岸泻湖或沼泽环境,有效厚度为71.8 m,埋深大于2 500 m;泥页岩有机碳含量平均为1.68%,干酪根类型以Ⅱ型为主,具备良好的生气基础和吸附载体;成熟度分布在2.30%~3.32%,平均为2.96%,处于过成熟阶段;储层脆性矿物含量超过60%,粘土矿物含量小于30%,储层整体表现为低孔低渗特性,孔隙以微孔隙为主,具较好的页岩气储层条件.利用测井解释、等温吸附以及现场解析等方法,揭示出测水组泥页岩具有较好的含气量,结合模拟结果提出了构造保存并持续沉降是涟源凹陷海陆过渡相测水组页岩气藏形成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测水组植物组合及古生物分带特征的研究,提高了该区测水组煤,岩层对比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石炭系测水组是涟源凹陷重要的页岩气勘探层位,针对页岩气藏自生自储、低孔低渗的特征,进行测水组泥页岩储层特征研究是该区页岩气勘探与开发的关键问题.本文基于野外露头、钻探井及样品实验测试数据等资料,对测水组泥页岩储层分布、矿物组成、物性、含气性等特征进行了细致分析.测水组泥页岩在凹陷中部褶皱带厚度最大、埋深适合;泥页岩中脆性矿物含量超过70%,有利于天然裂缝的发育与后期的压裂改造.泥页岩内微孔隙与裂缝较为发育,孔径分布范围3.71~19.07 nm,以介孔为主,具有较大的孔比表面积,孔径与总孔隙体积随埋深增加呈减小趋势.储层孔隙度为1.0%~6.2%,平均为3.5%,渗透率变化较大,受裂缝发育程度的影响,为典型的低孔低渗非均质储层.受埋深较浅的影响,样品整体含气量较低,分布在0.16-0.49 m3/t,但等温吸附测试的吸附气量远大于解析气量,表明在合适的埋深下测水组仍具有较好的储气能力.综合评价认为,涟源凹陷测水组泥页岩具有形成优质页岩气储层的潜力.  相似文献   

7.
湘中涟源煤盆煤深成变质作用的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湘中涟源煤盆由于受周缘印支-燕山期岩浆活动的影响,测水组、龙潭组煤的岩浆热变质作用强列,表现得既典型又充分,将其以前的煤深成变质作用基本掩盖,形成了区域性煤变质的格局,并延续至今。本文透过现象,根据煤深成变质作用的蛛丝马迹,阐述了其在煤盆不同部位的表现:随着离印支-燕山期岩体由近到远,测水组、龙潭组煤的深成变质作用特征保存的范围从小到大,其特征也越来越明显。这为研究涟源煤盆煤的变质作用提供了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以湘中坳陷涟源凹陷上二叠统龙潭组和大隆组海陆过渡相泥页岩为研究对象,重点选取12块典型泥页岩钻井岩心样品开展有机碳含量、岩石热解、X射线衍射、密度法孔隙度、高压压汞、二氧化碳和氮气吸附等测试分析,利用氩离子抛光-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观察了泥页岩孔隙特征,通过定性描述和定量测定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海陆过渡相泥页岩纳-微米级孔隙结构特征及孔隙发育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龙潭组和大隆组泥页岩有机碳含量均较高,热演化程度处在凝析油和湿气生成阶段早期,对应Ro为1.22%~1.43%;泥页岩孔隙类型主要为粒间孔、粒内孔、有机孔和微纳米缝.龙潭组与大隆组样品在孔隙形态、孔隙大小和影响因素上均有差异:龙潭组样品氮气吸附滞回环开口宽,有机孔形态多为圆形和椭圆形,孔径较大;大隆组样品氮气吸附滞回环开口窄,有机孔形态多为不规则状,孔径较小;龙潭组泥岩和大隆组泥页岩样品有机碳含量与黏土矿物含量呈正相关关系,2套样品的微孔孔隙积体与有机碳和黏土矿物含量均呈正相关性;龙潭组样品介孔+宏孔的孔隙体积与有机碳和黏土矿物含量呈正相关性,与石英+长石含量呈负相关性;大隆组样品中的碳酸盐矿物对其孔隙性有明显影响,大隆组样品介孔+宏孔孔隙体积与有机碳、黏土矿物和石英+长石含量相关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范军  韩润生 《矿物学报》2011,31(3):525-529
二叠系龙潭组是黔西南重要成煤期煤系地层,更是许多微细粒浸染型金矿的赋矿地层之一,该套地层底部金及相关低温元素(As、Ag、sb、H卧叽、Pb和zn)丰度较高,为一煤金建造,该建造具有丰富的物源、热源和水源和良好的层位、岩性组合及构造条件,这些对金矿形成贡献作用明显,认为龙潭组煤金建造在黔西南一些金矿形成过程中的控制作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谢声  杨孟达 《湖南地质》1991,10(4):267-274
嘉禾袁家矿区上二叠统龙潭组含煤建造,并非泻湖—潮坪体系环境。而是一个较完整的三角洲体系,即建造的下段和上段的中、下部为三角洲海退(进积型)序列;建造的上段为三角洲海进(退积型)序列。建造中的6煤层,属下三角洲平原环境堆积,煤层厚带与底砂体的中等厚带相互重叠对应;建造中的2、5煤层,属上三角洲平原环境堆积,煤层厚带与底砂体的薄带(或无砂区)相互重叠对应。以上聚煤规律的查明,对煤田普查勘探、煤矿井的设计和生产,都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湘中下石炭统测水组沉积层序及幕式聚煤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石炭统测水组是我国南方主要含煤地层之一,煤系及煤层在湘中地区发育最佳,该区测水组形成于碎屑滨岸障壁-泻湖沉积体系中。文中对测水组沉积层序及其所反映的海平面变化历史进行了分析,提出测水组上段底部砂岩是海侵背景下形成的障壁砂坝或障璧岛,其底部侵蚀面是海侵冲刷面(ravinement surface)。同时提出测水组下段三、五煤层的形成与受海平面变化控制的幕式聚煤作用(episodie coal accumulation)有关,后者系指海平面下降阶段横跨不同相区的区域性聚煤作用。  相似文献   

12.
陈纯芳  翁成敏 《现代地质》1998,12(4):591-597
摘 要  通过对湘中南龙潭煤系不同煤级煤样的煤岩学和有机地球化学研究‚概括了湘中南 龙潭煤系煤的有机显微组成和主要有机地球化学特征‚指出其中的气煤、肥煤和焦煤是具有 较高生烃潜力的烃源岩‚壳质组和基质镜质体是这一阶段煤中的主要生烃组分。  相似文献   

13.
湘中涟源凹陷内的滑脱构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义方 《湖南地质》1989,8(2):10-17
祁阳弧的成型和侏罗山式褶皱的发育,是在东西向挤压应力场作用下,盖层与前泥盆系基底之间的滑脱造成的。盖层内抗变形能力不同的海相地层在构造推挤和重力滑动中形成了多期次、多方向的滑脱构造。根据滑脱构造特征,涟源凹陷可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分区。  相似文献   

14.
针对湘中涟源凹陷油气藏成藏期次和时间以及油气藏破坏、改造等进行详细研究, 发现存在多期油气充注。利用沥青、包裹体分析, 印支之前曾有过油的充注, 在印支早期、晚期共发生二期天然气充注。印支期既是高成熟天然气充注期, 又是构造圈闭形成时期, 燕山期只对前期气藏起破坏、改造作用。总结了4种油气藏破坏、改造、保存样式, 即原生油气藏后期无改造样式, 原生油气藏后期简单改造样式, 原生油气藏后期多期改造样式, 原生油气藏后期完全破坏样式。分析认为涟源凹陷3个构造带油气藏保存条件各异, 西部构造带保存最差, 中部较好, 东部最好。   相似文献   

15.
涟邵煤田测水煤系煤层灰分的构造分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统计方法和耗散结构原理,对原煤灰分产率和构造分异作用的关系进行研究。煤层的剪切破裂可分为碎裂、碎粒和碎粉3个阶段,与原始结构煤灰分比较,原煤灰分在这3个阶段分别处于相等、增大和减小3种状态。原煤灰分的这种规律性变化与构造的分异作用有关。构造对煤层的分异作用实质上是构造煤从碎粒阶段的无序混杂状态到碎粉阶段煤和非煤组分重组后的新的有序状态的一种不可逆过程。  相似文献   

16.
测水煤系主要煤层的流变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扬雄庭 《湖南地质》1990,9(3):36-40
本文从煤层的流变环境,微观及宏观的煤层流变特征,论证了湘中测水煤系煤厚的变化,煤层之不稳定,主要是被后期改造的结果。通过对煤层流变构造的研究,说明煤层本身具有很强的记录构造作用的能力,煤层流变构造的多种多样又说明是经历了多期次、多种方式构造作用的结果。在煤层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后,煤层富集带就成为瓦斯、应力的高度集中点,最易诱发瓦斯突出。对煤层流变的研究,不仅有利于今后煤田地质勘探及煤矿的开拓,而且还有利于深化对煤田地质构造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湖南龙潭煤系形成时的大地构造环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湖南龙潭煤系属于早二叠世末-晚二叠世初期的沉积,沉积类型复杂。江南隆起东南面,以双牌-长寿断裂为界,东西两侧分属不同的物源区。通过对龙潭煤系分布、沉积环境演化、岩相展布、岩浆活动、构造特征、砂岩矿物成分及化学成分的研究认为,早二叠世末-晚二叠世初,区内大地构造环境属于较活动的被动大陆边缘。  相似文献   

18.
湘赣中南部地区煤的岩浆热变质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潘伟尔  杨起 《现代地质》1993,7(3):326-336,T002
湘赣中南部地区的煤主要是高变质煤。虽然深成变质作用存在,但煤本身变化显著,煤与石墨、天然焦同层异矿,煤层围岩蚀变和煤变质带展布与侵入岩体及火山岩的分布密切相关等,都证明岩浆热变质作用是湘赣中南部地区煤变质作用的主要类型。印支—燕山期的岩浆活动形成广阔的高温区,从而形成这一地区大量的高变质烟煤和无烟煤。侵入岩体周围形成煤变质正向环带,岩体群之间则形成反向环带;接触带煤变质呈现向石墨或天然焦两个不同的演化方向;叠加在深成变质作用基础上的岩浆热变质作用控制了这一地区煤变质带展布的格局。  相似文献   

19.
四川南桐地区二叠系龙潭煤层具有良好的生油潜力。其生物标记物包括正构和异构烷烃,类异戊二烯烷烃,倍半萜烷,二萜烷,三环萜烷,藿烷,一种未知结构的五环三萜烷(C30),甾烷,4-甲基甾烷等。煤层生物标记物特征表明在其形成过程中有藻类和细菌等微生物物质的加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