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 毫秒
1.
徐胜强  刘熙 《地下水》2011,33(2):28-29
氟元素对人体健康既有利也有害,一方面,氟元素是人体的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另一方面,饮用水中氟含量严重超标时,会导致氟斑牙,造成骨质疏松、变形等危害.通过对邯郸市地下水的水质分析,可知邯郸市属于高氟水区,特别是东部平原地区更为严重,为此对其成因做了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2.
运城盆地高氟地下水的分布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卢莉莉 《地下水》2006,28(2):37-37,83
本文通过对运城盆地高氟地下水的分布规律及成因探讨,确认高氟是受在本区半干旱的气候条件、富含氟化物的包气带土体、碱性的地球化学环境及独特的水文地质构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并详细地揭示了区内高氟地下水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3.
运城市高铬地下水的分布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强 《地下水》2006,28(4):31-33
本文通过对运城市高铬(Cr^6+)地下水分布规律及成因的探讨,确认高铬(Cr^6+)地下水的分布是自然原因形成的。提出了地下水中Cr^6+的来源分为外生来源和内生来源两个方面,并详细地揭示了区内高铬地下水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4.
刘春华  王威  卫政润  尚浩  张卓 《地球学报》2018,39(3):351-357
依据2006—2016年间采集的区内475件地下水无机分析数据以及钻探岩心易溶盐测试数据,详细研究了微山湖流域高氟地下水的分布特征和富集机制。结果表明:微山湖流域高氟地下水的分布有明显的东西分区特征,湖西冲积、湖积平原区有大范围的高氟地下水,在深度0—40 m的浅层孔隙地下水中,氟含量以1~2 mg/L为主,仅现代黄河影响带地下水氟含量小于1 mg/L,金乡、单县、嘉祥局部超过3 mg/L,最大值9.5 mg/L;在深度150—400 m的深层孔隙地下水中,氟含量以1~1.5 mg/L为主,菏泽—单县条带氟含量超过2 mg/L,最大值3.5 mg/L。微山湖东冲积、洪积平原浅层孔隙地下水、深层岩溶地下水氟含量均小于1 mg/L。湖西冲积、湖积平原沉积物中可溶性氟含量随深度增加而降低。微山湖流域湖西高氟地下水形成受物质来源、淋滤和蒸发浓缩等三方面因素共同控制,CaF_2的溶解平衡是控制地下水F–含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王金生  陆占元 《地下水》1993,15(2):59-61
本文通过对河北省地方性氟中毒重病区的阜城县.进行不同区域不同含水层的氟含量调查,揭示了地下水氟分布规律,探讨了高氟水富集,运移机理,并因地制宜提出改水降氟对策。  相似文献   

6.
在鲁西南地区,由于饮用高氟地下水而导致的地氟病,严重影响了当地群众的身心健康。地下水中氟元素的富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水文地球化学过程。水化学测试结果表明,氟含量为0.05~6.7 mg/L,平均1.20 mg/L,高氟分布区主要集中在嘉祥黄河冲洪积平原与山前冲洪积平原交接部位和曹县、单县、菏泽黄河冲洪积平原河间洼地;地下水中氟含量与pH、矿化度之间的相关性不明显、与K++Na+和Ca2+相对含量分别呈正相关和负相关关系、与Ca2+含量相关性显著。本文从地质环境、水文地质环境、水文地球化学角度探讨了浅层高氟地下水的水文地球化学成因,研究了黄泛平原高氟地下水的形成机理,对于确定地氟病的成因及制定地氟病的防治措施,寻找适用饮用的低氟地下水,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了对大同盆地地下水中砷、氟、碘等的分布和成因进行分析,开展地下水质量区划,依据地下水污染调查取得的最新系列测试数据,结合以往水文地质和水文地球化学研究成果,编制大同盆地浅层和中深层地下水砷含量、氟含量、碘含量等水化学特征分布图,以直观反映大同盆地地下水高砷、高氟、高碘区的空间分布规律; 通过分析pH值、硫酸根含量、硝酸根含量、铁含量、锰含量与砷的关系,探讨高砷水的形成原因; 根据pH值、钙离子、重碳酸氢根离子与氟的关系,分析氟超标原因; 指出高碘区与高氟区分布的相似性和成因的相似性。研究结果表明,盆地周边高砷、高氟岩层是地下水砷、氟的原生来源,特定的河湖相沉积环境则为砷、碘的富集提供了原生地质条件; 北部地区氟增高与地下水位下降致使黏性土中的氟离子进入含水层有关,中部地区高氟与土壤盐渍化有关; 中部富含淤泥质黏土的湖相地层是碘富集的原生地质因素,冲积洼地地下水径流条件滞缓是碘富集的水动力因素; 干旱气候条件下强烈的蒸发浓缩作用亦是高氟、高碘地下水形成的重要因素。依据砷、氟、碘、硝酸盐、亚硝酸盐、总含盐量(total dissolved salt,TDS)、总硬度、氨氮等单组分含量分布,利用GIS空间分析功能,进行了大同盆地浅层和中深层地下水质量区划,可为当地地下水开发利用提供地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河套平原浅层高铁高氟地下水分布与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查明内蒙古河套平原高铁高氟地下水的分布与形成原因,通过实地调查、监测、资料分析和试验测试等方法手段,详细研究了地下水中铁、氟的分布、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来源。结果表明:高铁水主要分布在平原中部的冲湖积平原,地势低洼和地下水的排泄地带含量最高;高氟水主要以条带状分布在山前的冲洪积扇地带;在调查研究区12510.83 km2的范围内,深度在10~40 m的浅层地下水中,分布有高铁水9310.66 km2,高氟水2308.35 km2,分别占调查研究区总面积的74.40%和18.45%;研究认为,河套平原高铁高氟地下水的形成主要是由自然地质环境所致,是不同地质环境条件下环境水文地球化学作用的结果;地下水中的铁主要来源于由黄河携带来的大量的第四系沉积物,而溶出的主要原因是地下氧化还原条件的变化;地下水中的氟主要来源于平原周边的山区,气候、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和水化学条件是氟富集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河套平原高铁水与高氟水不存在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朱利霞  杨林  行春丽 《地下水》2009,31(2):27-27,110
分别从土壤、地表水、气象、地形、地貌、水文地球化学、人为等方面进行了实地调查和采样分析。结果表明,导致该地区地下水高氟的主要因素是土壤中水溶性氟偏高和该县所处的地球化学环境。以具有代表性的徐吕村高氟地下水为样本,设计了经济可行的CaO+KH2PO4的除氟工艺方案。  相似文献   

10.
北京大兴区第四系高氟地下水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北京市大兴区供水以地下水为主,研究该区高氟地下水的分布规律及其成因,对指导区域地下水的开发利用和保障居民饮水安全是必要的。在野外调查和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测试了北京大兴区地下水氟离子浓度。结果表明,高氟水分布区地层岩性以粘性土为主;浅层高氟水主要分布在大兴区的南部及东南部,超标区面积为258.57 km2;深层高氟水主要分布在中部,超标区面积为20.91 km2。建议对浅层高氟地下水加大止水深度,统一并严格设计饮用水井结构;对深层氟超标水,避免饮用或采取降氟措施后再饮用。  相似文献   

11.
宋群  杨翼 《吉林地质》1990,9(3):34-41
金仓砂金矿是吉林省延边地区著名的第四纪砂金矿床。其砂金含矿层中砾岩多呈棱角状,砂金粒度及形态沿河流流向分异现象不明显,砂金的连生矿物、伴生重砂矿物、成色、微量元素、稀土元素、铅及硫同位素、气液包裹体成分特征均可和矿区内原生金矿化对比。据此,初步从为金仓河砂金主要来源于金仓河谷中、上游底部基岩含金蚀变破碎带中的原生金。  相似文献   

12.
吉林省龙井市后底洞金矿床的成因探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后底洞金矿床是吉林省延边优地槽区一个与基性岩有关的典型矿床,通过研究其地质特征及矿床矿石的硫,氢氧同位素组成等,认为该矿床的物质来源及成矿热液来源是深部基性岩浆,矿床属中温岩浆热液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3.
吉林荒沟山金矿床岩溶成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有维 《吉林地质》1993,12(4):1-15
本文认为吉林荒沟山金矿床具有岩溶矿床特征,老岭群珍珠门组是成矿物质来源的矿源层,中条、加里东、印支—燕山古岩溶期造成聚矿空间,古岩溶地下水在深循环过程中经地热增温形成热流体,运移中溶滤矿源层形成成矿热液,并与围岩持续相互作用,在一定的物理化学条件下聚矿于岩溶空间,形成岩溶沉积矿床。  相似文献   

14.
应用多种遥感图象对吉林省南部的通化地区、浑江地区综合解译后发现,此区的线性构造以北东向呈连续带状、近东西向为断续带状、北西向略具分带性为特征,环状构造多在不同方向线状构造带交汇部位成群出现。区内众多的内生金属矿床(点)多分布在不同方向线性构造带交汇部位的环状构造群内,根据这一关系,预测遥感影象类同的复兴屯等四个地区为找寻内生金属矿产的最佳远景区。  相似文献   

15.
王家店花岗岩体主要由二长花岗岩组成,含原生白云母,属铝过饱和系列,ANKC>1.05,Cr、Sr、Zr、Ba、U、Th、Rb、Ta、Hf含量较低;富轻稀土元素,铕异常明显,氧同位素大于10。属S型花岗岩。其锆石一致曲线年龄117Ma。其形成是受太平洋板块俯冲影响,引起陆壳富铝质岩石部分熔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17.
李霄  邸志强  柴璐 《地质与资源》2008,17(4):292-296
通过对吉林省通榆县1991~1995年间地下水水化学成分及其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发现该区地下水水化学成分复杂,污染比较严重,尤其是氟污染最为严重,氟含量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地下水中主要离子含量与降水量、蒸发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下辽河平原地下水多年动态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凯  卞玉梅  杨静  张懿  赵英 《地质与资源》2009,18(2):140-143
地下水水位动态变化,实际上是含水层中地下水资源量变化的一种反映,地下水水位的升降,直接反映了地下水补给与消耗量的变化.依据多年地下水水位监测数据,总结分析了下辽河平原1996~2005年间孔隙潜水的变化特征及趋势.揭示了孔隙潜水或孔隙承压水在多年升降变化过程中水位动态主要随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此外,地下水开采规模、局部开采布局的调整等措施,也是影响其变化特征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为查明哈尔滨地区浅层地下水水质现状及污染情况,利用松嫩平原(黑龙江)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项目的数据,对浅层地下水主要化学特征进行了描述.在此基础上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了地下水质量评价,采用污染指数法进行了地下水污染现状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以HCO3-Ca型为主;受原生环境下水化学条件控制的Fe、Mn指标含量对水质影响较大;地下水污染属于区域性污染,污染范围广、污染程度重,主要污染物为NH4+及NO3-、NO2-,来源于生活污水及农业生产所施用的化肥.根据分析数据,研究区地下水污染以无机污染为特征.  相似文献   

20.
李端生 《吉林地质》1995,14(4):63-68
长春市北西或北北西向扭性断裂或断裂带是客观存在,它对长春市深部地下水循环与循存起控制作用,是深部基岩裂隙水的主要导水通道,且大都为富水带。原北东向压扭性断裂或断裂带起阻水作用,二者相得益彰。笔者于长春北郊贫水区,利用这一新理论,在水文地质调查基础上,结合多种水文物探手段布孔凿井,打出一口水量丰富的优质矿泉水井,进而验证了北西向富水说,了箕市深部地下水赋存规律的新认识,此说不但对长春市供水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