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6月23日,随着噼噼啪啪的鞭炮声,调兵山市兴隆屯村村民高洪佰与亲属们兴高采烈地将家具搬进了93平的楼房,高洪佰成为搬迁兴隆屯新村的又一位村民,这是调兵山市实行采煤沉陷区整村搬迁受益农民的缩影。调兵山市因煤而兴,263平方公里的区域面积中有50%为煤矿占地,受采煤沉陷影响,全市34个行政村有20个处在沉陷区,地面沉降,房屋开裂,严重  相似文献   

2.
6月23日,随着噼噼啪啪的鞭炮声,调兵山市兴隆屯村村民高洪佰与亲属们兴高采烈地将家具搬进了93平的楼房,高洪佰成为搬迁兴隆屯新村的又一位村民,这是调兵山市实行采煤沉陷区整村搬迁受益农民的缩影。  相似文献   

3.
开采沉陷是造成矿山地质灾害的直接根源,有效控制地面沉陷程度能减轻开采沉陷带来的地质灾害。针对这一问题,文章以伟翼煤矿一个工作面为例来介绍用数学方法确定移动盆地范围,进而确定治理开采沉陷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一、地表沉陷 地表沉陷一般是指地层中的岩体临空或受力而发生在铅垂方向和水平方向上的缓慢或突发性的变形、破坏和运动。它可以划分为天然地层沉陷和人为地层沉陷。天然地层沉陷一般指人类不可抗拒的地层变化,例如地震、火山喷发、地下岩石溶洞陷落、山体崩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等,  相似文献   

5.
对地下采煤造成的地表沉陷进行及时、精确的监测监管是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该文以济宁市为例,介绍了D-InSAR技术在大范围采煤沉陷区监测及其时序变化特征分析中的应用。介绍了使用D-InSAR技术对采煤沉陷进行监测的基本原理;以5cm下沉线作为采煤沉陷区边界线,选取15期RADARSAT-2 Wide模式数据,采用多基线累积叠加方法分别提取各期采煤沉陷区边界并使用岩移观测数据对监测结果进行了检核。以花园煤矿为例,分析D-InSAR监测采煤沉陷范围及程度的时序变化特征,随着开采的持续进行,沉陷范围及沉陷量逐步增加,受临近工作面开采影响,沉陷中心的沉陷量呈周期性增加。结果表明,D-InSAR可以精确有效地对采煤沉陷区范围及其时序变形过程进行监测,可以应用于大尺度采煤沉陷区的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6.
利用黄河泥沙资源治理煤田采空沉陷区,可以清除黄河泥沙,降低黄河河底高度,达到除害兴利的目的。该文讨论了巨野煤田开发存在的沉陷问题,以及因此造成的危害和影响,研究利用黄河泥沙资源恢复煤田沉陷区的途径和方法,对于类似沉陷区治理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高强度煤炭开采产生巨大的地表形变,形变相位梯度过大导致干涉测量解缠错误,单一采用常规DInSAR及其衍生技术都无法获得地表沉陷主值。本文提出一种新的解决方案,即联合利用DInSAR与偏移量追踪技术(Offset-tracking)各自的技术优势,实现开采区大变形的准确提取,并基于GAUSS函数模型拟合恢复沉陷区剖面形态。基于2012年2月13日和2012年11月27日两景高分辨率SAR数据(RADARSAT-2,5 m精细波束模式(MF5))为数据源,以神东矿区布尔台矿、寸草塔一矿、二矿为研究区,采用常规DInSAR技术获得亚厘米级沉陷区边界,边界沉陷值处于-0.01~ -0.02 m;利用偏移量追踪方法获取米级地表沉陷中心主值,中心沉陷值集中在-1.0~ -4.0 m。将2种方法监测到沉陷信息分段融合,最后采用GAUSS函数模型重构矿区开采沉陷下沉特征曲线。结果表明,偏移量追踪方法可弥补DInSAR技术监测大量级形变信息的不足,联合技术可完整获取高强度采区的大形变沉陷。  相似文献   

8.
针对常规矿区地表沉陷监测方法的缺点,基于D-InSAR技术,对2016年12月18日—2017年2月25日的两景RADARSAT-2雷达数据进行差分干涉处理,获取了研究区域监测时间段内的开采沉陷信息,监测到3处沉陷盆地分布,结合实际情况,对监测结果和精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D-InSAR技术能够有效监测矿区的地表沉陷分布及特征,可为研究大范围矿区的地表沉陷动态监测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
开采沉陷是严重影响我国人民生活和生产建设的主要地质灾害之一.随着矿业经济的发展,矿产资源开发规模和开发强度增大,开采沉陷问题越发突出,已成为主要的矿山地质灾害.开采沉陷带来的主要问题就是破坏了大量的土地,不仅影响农业生产,而且还给煤炭生产带来了很大困难.本文主要介绍沉陷区土地的治理方法,并列举国内一些成功的例子.  相似文献   

10.
利用遥感技术手段,首次对辽宁省全域开展采煤沉陷现状及恢复治理调查,获取了基础调查成果,为辽宁省地质灾害综合防治提供了参考依据。结果表明:(1)全省 67 处采煤沉陷区中特大型有 1 处、大型 25 处、中型 38 处、小型 3 处,总面积约 648.44 km2,主要分布在阜新、南票、铁法、红阳、抚顺、康平和凤城等煤矿区,开采主体以生产矿山和责任主体灭失矿山为主,威胁对象包括土地资源、工业区、居民点和主要交通干线。(2)全省采煤沉陷区恢复治理面积约 11.37 km2,治理类型以修复再造和地质灾害治理为主,治理后地类以农用地为主,少部分为居民点搬迁、光伏太阳能发电站和养鱼塘等,朝阳市、沈阳市及黑山县、康平县和北票市治理程度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1.
黄河北煤炭矿区为鲁西煤炭基地最后一块整装后备资源,阳谷茌平煤田和黄河北煤田其开发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采用实际观测资料利用回归分析法获得的岩移参数,对山东省黄河北矿区内上组煤开采后引起的地表沉陷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表明:地表沉陷总面积达到3 724.5 km~2,最大下沉深度为5 455 mm;其中,阳谷茌平煤田最大下沉深度为5 455 mm,地表沉陷面积为1 188.0 km~2;黄河北煤田最大下沉深度为2 976 mm,地表沉陷面积为2 536.5 km~2。地表沉陷预测结果与多年水位观测数据进行对照,煤炭开采会造成1 091.5 km~2季节性积水区和62.3km~2的常年积水区。地表沉陷对地面、地物产生不同的影响和危害,其中对农业的影响最大。地表沉陷形成的塌陷裂缝、不同坡度耕地、大型塌陷坑等可分别采取黄土填堵、大型设备平整、退耕还林、煤矸石充填、修复为鱼塘等治理措施。该文对下一步黄河北矿区开发过程中,相关政府部门采取的规划控制措施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利用遥感技术,对兖济滕矿区2000-2010年的采煤沉陷区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10年,兖济滕矿区累计沉陷面积为88.43km^2,占整个矿区面积的3.53%。10年来,沉陷区面积呈直线上升趋势,由2000年的57.37km^2,增加到2010年的88.43km^2,平均年增沉陷地面积约为3.45km^2。采用遥感手段,在大范围内,可以较直观、准确地确定采煤沉陷区的范围、面积、形态、动态变化等特征,可为沉陷区的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兖州煤田采煤沉陷土地利用分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采煤沉陷土地持续利用角度,依据沉陷土地利用的自然和社会特性,提出采煤沉陷土地的分区方案;以兖州煤田为例,进行实用分区,并依据各分区的特点提出持续利用方向和方案;最后,根据分区实例,就采煤沉陷土地的持续利用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系统地介绍了矿山开采沉陷观测的基本过程,并对观测数据进行处理,进而得出了地表基本移动参数,并在总结我国开采沉陷地面以及地下变形观测的基础上,对我国矿山测量的发展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在高潜水位煤粮复合区,煤炭开采沉陷造成大面积耕地破坏,生态环境恶化,因此,总结采煤沉陷防治技术很有必要。该文介绍了常用的沉陷盆地修复技术和修复模式的研究进展,系统总结了消灾修复技术、工程修复技术、生态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研究现状和成果。用"矿地一体化"理念统筹资源开发和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地、环、景、城"四位一体的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模式,运用3S、大数据、云平台实现采煤塌陷地动态监测监管,是将来采煤塌陷防治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通过野外调查和实际资料分析,详细阐述了太原古交矿区采煤沉陷的特点,探讨其形成机理,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大同市煤炭资源丰富、开采历史悠久.随着开采时间的推移,以采煤沉陷为主的地质灾害已严重影响矿区人民正常的生产、生活.因此,研究大同矿区煤层开采沉陷机理,可为采煤区地质环境的综合治理和区内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新昌县采取五项措施推进地质灾害搬迁工作,经过近十多年努力,截至10月18日,完成全省滑坡规模最大村——新昌县回山镇下山村滑坡体825万立方米。受地灾威胁205户625人的整村搬迁项目。推进整村搬迁主要采取了五项措施:结合乡镇集聚进行推进。在回山镇集镇所在地划拨近30亩土地,用作下山村地质灾害搬迁安置,以优质地块吸引搬迁户搬迁,既解决地灾避险安置问题,又推进集镇集聚建设。落实专项资金进行推进。由县财政落实专项资金近350万元,  相似文献   

19.
近日,河南省地矿局测绘队完成了河南省主要煤矿沉陷区现状项目调查,发现平顶山、永城两地煤矿沉陷区达202平方公里,造成塌陷和地裂缝的主要原因是多煤组、多煤层的重复开采,使得地面多次反复沉陷。  相似文献   

20.
煤矿采空沉陷预测因素分析及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空沉陷的预测是矿山开发利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的重要依据,该文论述了影响煤矿采空沉陷预测的各种因素和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易操作、直观、可动态管理的计算方法,以及矿山在开始采矿之前必须开展地表岩移监测等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