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地理课堂教学中提问之后的教学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教师对课堂教学中如何提出问题的研究比较深入,但对问题提出后教师如何进行教学才能发挥问题的最大作用的研究却并不太多。在当前的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在问题提出后就立即让学生回答,对学生的“回答”只是简单地评判“对”与“错”。当学生回答“不准确”或“不流畅”时就随意打断学生的回答,换一个学生回答或直接给出所谓的正确答案,就算这一“问题”结束了。  相似文献   

2.
1.创设问题情景,问题的设计应具有确切性 在地球公转的教学中,有教师问:“今天是10月9日,太阳直射点与赤道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不明白老师提问的意思,无从回答,后来老师改问:“今天是10月9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以北还是以南?”学生异口同声的回答:“赤道以南”。课堂实践证明,教师提问的问题非常的确切,学生才容易明确题意,才能准确回答。反之,学生不明白老师提问的意图,答非所问。  相似文献   

3.
林雪清 《地理教学》2004,(10):21-23
上海高中地理教材“海洋水”一节中的“洋流”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洋流的概念和分类、洋流的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这些知识理论性强,学生较难理解。在传统教学中,由于学生掌握的资料不足,学习的主动性不能得到发挥。因此,本课教学采用学生组内合作、组间竞赛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对知识进行主动探究。教师则借助多媒体创设富有探究性的问题情境,并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保持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心理倾向。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地理复习课,常常是教师把所学过的知识像“炒冷饭”似地再现给学生,教师在讲台上讲课口若悬河,学生听课却索然无味,听课效率不高,达不到效果。为使复习课上得更生动,真正体现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不妨尝试采用小组竞赛的方式来进行地理复习。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一系列问题并赋于一定分值,题型一般包括必答题和抢答题  相似文献   

5.
地理课堂教案的设计为地理课堂教学提出了理想化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型,但是,由于地理知识和内容的广泛性、复杂性,地理学科学习的阶段性和理论理解的有限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能力的差异性以及随着科学知识的不断发展和学生思维的空前活跃等因素,大大增加了地理课堂教学的随机性和偶然性。例如:学生回答问题的答案出现多样性,学生突然发问超出所学的范畴或出现其他令教师尴尬的事情等,这些偶然性事情的发生,使教师难以按教案设计的步骤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6.
有这样一节地理课,教学目的明确,教学内容清晰,教学方法灵活,教学手段多样;教学过程活跃,教师问问题,学生回答问题,师生互动,气氛热烈;教师语言准确简练,教学时间安排精确,下课前老师问学生:“都听懂了吗?还有问题吗?”学生回答说没有问题,老师就放心了。当老师说“这堂课就上到这里”的时候,下课的铃声正好响起。  相似文献   

7.
不少人认为,在课堂教学中,要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就是要教师多提向,学生多回答。这种教师简单的满堂问,学生的简单参与,远远不是学生自主学习所要求的。那么课堂教学中,该怎样设问呢?笔通过对高中地理下册“城市化”一节的教学后认为,通过多种提问方式提高课堂设问的艺术性,对  相似文献   

8.
提问要紧紧围绕教学目的,从学习内容的重点出发,抓住主要问题启发学生思考,问题的深浅要准确有度,随意、浅显的提问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其回答也反映不出思维的深度。  相似文献   

9.
徐祖洪 《地理教学》2011,(13):59-59
在人文地理教学中,有关地理概念很多,学生普遍对此感到枯燥乏味。学生对学过的有关概念,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对有关地理概念模糊不清,容易混淆如“水电”与“水能”、“铁矿”与“钢铁”。在回答某地钢铁工业发展有利条件时,本应回答为“铁矿资源丰富”却回答成了“钢铁资源丰富”。  相似文献   

10.
教学过程究其实质,就是学生充分发挥其探究发现的能力,从而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过程。问题是探究的基础,是整个学习与探究过程的主题。在传统教学中,经常是老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则非常少见,这种现象与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存在着很大差距。要促使学生主动探究,  相似文献   

11.
上课一开始,就向学生提一个简单的问题:“我们人类居住在哪一个星球上?”学生回答后,教师马上指出:“人类第一个乘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的苏联宇航员加加林说:人类给地球起错了名字,为什么呢?”。在学生的好奇心和议论声中,引入“大洲和大洋”的教学。  相似文献   

12.
讲完世界洋流分布,我先问各大洋洋流系统的主要洋流名称及流向.学生们大都能正确回答。随后我改变问题方式又问:“有人在澳大利亚西岸向海洋投放一些有标记的浮瓶,若干年后,美国人在佛罗里达半岛沿海发现了浮瓶,请估计这些浮瓶是怎样飘流到美国东南沿海的?”结果不少学生张口结舌答不上来。可见改变问题方式可能造成思维障碍.使较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妨碍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3.
杨军 《地理教学》2005,(11):43-44
学习过程是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利用已有的认知结构对外部刺激做出有选择的信息加工过程。兴趣决定了对事物的情感,促进学生去实践、去探索与思考,好的提问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催化剂,学生精彩的回答是激发其他学生兴趣的助推器。所以,教师应该注意从学生所熟悉或较易感知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人手,结合实际生活,提出趣味性较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初中生对新奇而富有情趣性的事物很感兴趣,地理教学中把相关知识编成有趣又玄乎奇妙的故事,会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学习“澳大利亚”时,先出示一个正在奔跑的袋鼠图像,问学生认识不认识这种动物,对它了解多少?待学生回答以后,教师便补充介绍说:“袋鼠是澳大利亚特有的动物,外形有点像老鼠,前肢短小,后肢发达,雌袋鼠的腹部有个育儿袋。  相似文献   

15.
理论联系实际是教学的基本原则之一,学习理论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引导他们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获得比较完整的知识.我在高中自然地理教学中,在理论结合实际方面作了如下的尝试:当我讲到太阳高度角时,曾问学生“秋分日太阳直射到地球上的什么地点?”学生齐声回答.直射赤道”。  相似文献   

16.
程雅 《地理教学》2007,(11):23-24
一、问题的提出 在以往的传统教学中,教学的一切都是设置好的,有一份完整的教案,教学目标是设置好的,每个教学环节设置几分钟,突破重点难点设置几个问题,每个问题叫几个学生回答,最后应该达到什么目的。这种教学都是围绕教师如何教展开的,却很少关注学生如何学,在教师的带领下,  相似文献   

17.
耿峰 《地理教学》2013,(9):38-39
正在我们的课堂中,常常见到这些现象:面对教师的提问,当学生不会回答时,教师会说"请坐下来再想一想";当一位学生回答不全时,教师会说"谁能够帮帮这位同学";当学生的回答不在教师的课前预设中,或者一下子不知道对还是错时,教师会说"他的想法对不对呢?有没有道理呢?有兴趣的同学下课后去研究研究";当学生答非所问时,教师会提醒"再想想,老师提的是什么问题"……然而不知道我们的教师注意到没有:这些学生会很"识相",这节课就一直低着头,再也没说过一句话。长此以往,课堂氛围逐渐沉闷,出现启而不发的现象。于是我们不由佩服那些名师在课堂上的沉稳、睿智,感叹为何在他们的课堂上学生总是能兴  相似文献   

18.
李毅 《地理教学》1992,(6):16-16
一、温故导新,复习提问。在学生已学过的知识基础之上进行提问复习,所提出的问题是上一节课或以前学习的重要内容,与本节新知识的学习又密切相关。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掌握旧知识的情况。这一环节具有承前启后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地理课堂的教学中,能将枯燥的地理原理与实际生活中的地理现象相结合,会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地理的学习中,而且会表现出极大的求知欲。1.用教科书中的地理原理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本人在教湘教版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这节内容时,其中有一块知识点是关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的三大表现:吸收、反射、散射”。在课堂里我没有一开始就叫学生去回答或解释这三大表现,而是叫学生朝窗外看,  相似文献   

20.
王俭 《地理教学》2004,(7):33-34
随着地理新课程深入实施,课堂教学逐步以学生活动为主要形式。学生的学习方式越来越多样化,讨论与探究、自主、合作与交流、竞赛、辩论、角色扮演等等突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与传递。而学生学习活动的主线便是“问题”。新课程强调: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而问题设计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活动的质量,是一节课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