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张东红 《地质与勘探》2013,49(3):577-588
沉积型铜矿作为重要的铜矿类型之一,一直是工业界找矿和开发的重点。中非铜(-钴)矿带是世界著名的巨型沉积型铜矿带之一。赞比亚谦比希铜矿是我国企业在非洲矿业开发的成功典范项目,其矿体分布和产状严格受新元古代加丹加超群的下罗恩组地层控制,含矿岩石为下罗恩组下部的含矿泥质页岩、砂岩。本文通过对谦比希铜矿的矿床地质特征、成矿地质背景、成岩-成矿规律的详细研究,揭示了其含矿地层和矿体明显受古沉积环境、基底形态的控制;成岩-成矿过程经历了海侵-海退过程,沉积古地理环境为滨浅海蒸发背景。赞比亚铜带省和西北省拥有巨大的资源和找矿潜力,未来必将吸引更多投资。  相似文献   

2.
刘耀辉 《地质与勘探》2020,56(3):667-674
罗恩铜矿床产于中南部非洲赞比亚-刚果(金)铜钴成矿带南东端卢安夏盆地的东端,为该成矿带内一个典型的铜矿床,其矿床分布和产状严格受区域构造、地层、岩相古地理条件控制。本文旨在通过对该矿床勘查、开采历史地质资料整理,研究其成矿规律、总结找矿标志,指导卢安夏盆地深边部找矿。经对罗恩铜矿床矿体就位空间、容矿岩石、控矿构造、矿化富集规律、矿化分带等特征的研究总结,建立了罗恩-穆利亚希盆地地质矿体模型,指出矿床位于盆地东南部紧窄部位,矿体定位于沉积建造盆内的下罗恩亚群RL6地层泥质板岩和白云质片岩中,明显受后期构造变形作用影响,含矿地层与褶皱同步褶曲、折叠形成厚大矿体,"盆"、"层"、"相"、"位"、"带"为该矿床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3.
四川九龙笋叶林铜矿床位于江浪岩浆-变质核杂岩北部,是里伍铜矿外围一个矿区。本文从地层、构造、岩浆岩、围岩蚀变、矿体特征、矿石特征等方面进行矿床地质特征分析。并通过钻孔深部验证,着重对S-3和S-4矿体的深部延伸情况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笋叶林矿区围岩蚀变十分强烈;矿体呈似层状产出,品位、厚度等在深部变化较大,深部发现多层矿化体,矿石品位普遍不高;硅化石英脉、绢白云母化、石榴石化与矿化关系密切。最后,认为在外围的笋叶林矿区寻找铜矿有较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4.
谦比希铜矿位于中部非洲沉积型铜(钴)矿带上,是赞比亚铜带省上典型的沉积型矿床之一。本文通过对该矿床的矿床地质特征、岩性岩相变化及矿体中矿石矿物分布特征的研究,认为该矿床的原始沉积环境为滨浅海相,同时指出该类矿床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5.
蒋科 《安徽地质》2023,(1):11-14
秘鲁南部的古新世斑岩铜矿成矿带有多个超大型斑岩铜矿,本文通过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分析研究了该成矿带中的塞罗维德、托克帕拉、夸霍内3个典型矿床的矿体形态、矿石类型和矿石构造、矿化蚀变分带、矿床时空分布、矿床成因等成矿特征,总结出该成矿带的岩浆岩、构造、蚀变、矿化等重要找矿标志。可供赴秘鲁开展矿业投资和矿产勘查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6.
叶家沟铜矿位于沂沭断裂带、胶南隆起、胶莱凹陷接合部位,地层主要为中生代莱阳群曲格庄组,构造以断裂为主,岩浆岩发育,成矿地质条件较好。矿体受近EW向郝戈庄断裂之次级断裂控制,呈透镜状,长170m,厚度0.80~2.74m,平均厚度1.56m,赋矿岩石为角岩化长石砂岩或方柱透辉石角岩,矿化不均匀,有用成分Cu含量0.62%~1.93%,矿石矿物为孔雀石、蓝铜矿;变余粒状结构、角岩结构,块状、碎裂状构造,伴生有益组分Ag达到指标要求。矿床成因为次生氧化淋滤型。  相似文献   

7.
徐强 《江苏地质》2011,35(4):375-378
缅甸联邦实皆省MTT金铜矿床位于曼德勒以西约200km新生代安山岩中,属块状硫化物金铜矿床。对其成矿地质特征进行了研究,有助于在新生代安山岩中发现相同类型的矿床。矿体产在缅甸中部盆地地体之西缘,赋矿地层(即含矿岩系)为陆相安山岩,硫化物矿体呈层状、似层状和透镜体状。矿石具块状构造,矿石中主要成矿元素为Cu、Au、S;铜矿石品位较高,属富铜矿。该类型矿床的找矿标志是:具有低阻高极化的物探异常。  相似文献   

8.
铜峪铜矿是陕西地矿局第八地质队1972-1979年勘查探明的一个火山岩型的小型铜矿床,探明铜矿石量1047.88万吨,金属量65064.64吨,平均品位0.62%。共圈铜矿体73条,其中主矿体9条,主矿体储量占总储量77%,矿石量803万吨,金属量49778吨,平均品位0.62%。最大的主矿体7号矿体(盲矿体),矿石量185万吨,金属量13826吨,平均品位0.75%。矿体分布集中,多为扁、鸡窝状,尖灭再现明显,矿体与围岩属渐变过渡关系,没有明显界线,矿体厚度变化较大。开发利用发现矿体厚〈3m时,开采贫化率〉50%,无法开采利用(以往勘查最小可采厚度≥0.8m)。根据这一情况,按照最小可采厚度≥3m,重新对主矿体进行了圈定,开采矿体厚度≥3m的矿体或矿体中厚度≥3m的部分,有效的把矿石的贫化率控制在30~35%之间,实现了矿山规模化生产、保证了矿石入选品位。  相似文献   

9.
萨热克铜矿位于新疆乌恰县境内,是我国目前最大规模的砂砾岩容矿的层状铜矿床,主要赋矿地层为上侏罗统库孜贡苏组(J3k)的砾岩及砂砾岩,具有"辉铜矿-斑铜矿-黄铜矿-黄铁矿"的矿化分带,发育完整的杂色地层组合,与典型砂岩铜矿特征相似。通过系统的野外和镜下观察,总结了该矿床矿石的组构特征,结合矿物组合、结构构造、交插关系等特征,将该矿床划分为3个成矿期次,分别为沉积成矿期、热液改造期及表生富集期,初步认为该矿床为与盆地卤水活动有关的低温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10.
阿舍勒黄铁矿型铜矿床地质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通过对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控矿因素和物质组份的分析研究,认为该矿为火山成因块状黄铁矿型铜矿。矿体受火山机构控制,产于火山穹窿叠加背斜构造中或火山管道及火山口附近。矿体形态复杂、矿床规模大、品位富、矿种多,矿化垂直分带明显,可作为典型矿床进行研究,以期找到同类矿床。  相似文献   

11.
新莲矿段海相火山岩型铜矿受地层岩性、构造、海相变基性火山岩控制,铜矿体赋存于老新街背斜轴部及其两翼变基性火岩中,变基性火山岩既是成矿母岩,也是容矿岩石,具有矿床规模大、品位稳定、矿体成带成群分布、矿石质量好的特点;通过前期整装勘查工作,总结出了"四旋回、六层楼"矿化模式,目前已探获铜资源量达中型矿床规模;对比75-127勘探线范围内已探获的铜资源量,预测新莲矿段矿床规模可达大型,铜资源量可达50万t以上。  相似文献   

12.
通过城门山矿田矿床地质、矿体走向及倾向上的厚度及品位变化情况总结其矿化特征,根据成矿温度及地球化学成矿条件研究该矿体矿化富集规律的控制因素,并从矿化特征方面佐证讨论该类矿床的成因及外围找矿方向。研究表明,矿体矿化沿水平及垂向上均具有分带特征,大致表现为沿热液中心向外为Mo、Cu、Zn、Pb、Ag、Au元素的分带,从地表向下为TFe、Au、Ag、Pb、Zn、Cu元素的分带。除此之外,矿化还具有差异特征,表现为走向上矿体两端发育的不一致性、倾向上的局部豆荚状发育特征。本次工作厘定的分带性及差异性分别佐证了矿床的热液成因与沉积成因,并预测外围具有较好的多金属找矿前景,且东段好于西段。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东部中生代火山岩型金银矿床成矿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中国东部中生代火山岩型金银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及控矿条件,包括基底地层、火山建造、次火山岩及构造与矿化的关系.将该类型矿床分为3个成因类型,并综合论述了几类矿床的赋矿围岩、容矿构造、矿体形态、矿石建造、矿化分带及蚀变等主要地质特征.  相似文献   

14.
赵兴国 《地质与勘探》2010,46(1):183-190
谦比希铜矿床产于中南部非洲赞比亚-刚果(金)铜钴成矿带内,为该成矿带内一典型的铜矿床。为了建立该类矿床的找矿标志并寻找该类矿床,本文从区域地层、区域构造、矿床地质特征和矿床成因等方面着手,对赞比亚谦比希铜矿床勘探地质资料进行综合研究,并与国内同类型大型-超大型矿床在矿床建造、后期改造、矿床成因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提出了该类型矿床在成矿时-空分布、容矿岩石、控矿构造、成矿条件、矿床的后期改造方面的问题讨论。  相似文献   

15.
《四川地质学报》2022,(2):202-205
西昆仑一带是新疆重要的铅锌铜矿基地,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团结峰铅锌矿床位于林济塘(陆缘盆地)Fe-Pb-Zn-Cu-Au-Mo-石膏矿带内,地质工作程度相对较低。本文通过研究矿床的地质特征,从含矿地层、控矿构造等方面分析了矿床形成的地质条件,根据矿体的形态、矿石结构构造、矿物组合特征,以及成矿过程建立了成矿模式和找矿模型,以指导区域同类型矿床勘查工作。  相似文献   

16.
西昆仑一带是新疆重要的铅锌铜矿基地,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团结峰铅锌矿床位于林济塘(陆缘盆地)Fe-Pb-Zn-Cu-Au-Mo-石膏矿带内,地质工作程度相对较低。本文通过研究矿床的地质特征,从含矿地层、控矿构造等方面分析了矿床形成的地质条件,根据矿体的形态、矿石结构构造、矿物组合特征,以及成矿过程建立了成矿模式和找矿模型,以指导区域同类型矿床勘查工作。  相似文献   

17.
旬阳地区夹沟铜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旬阳夹沟铜矿位于南秦岭—大别构造带中部,镇(安)旬(阳)古生代沉积盆地的南缘。矿体长度为650-750m,在倾向上延伸300-400m;矿体平均厚度2.22~2.39m,平均铜品位1.24%~1.47%。矿床规模为小型。矿体呈北西、南东向赋存于下志留统梅子垭组上岩性段的绢云母千枚岩中。矿体呈似层状相互平行顺层产出。硅化、碳酸盐化与铜矿关系最为密切。铜矿化受地层和构造的双重控制,初步认为矿床类型属受变质型铜矿。  相似文献   

18.
根据接触交代矽卡岩型铜矿床的地层、岩体、控矿构造、蚀变带、矿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结合矿床元素组合、原生异常、元素异常分带规律等,总结出矽卡岩型矿床的岩体评价、剥蚀程度、隐伏矿预测3类地球化学勘查指标,为该类矿床的勘查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江西永平铜矿床蚀变矿化分带、矿石组构及成矿过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西永平铜矿床位于江山-绍兴断裂带南缘、北武夷山燕山早期岩浆岩与海西期-印支期信江断裂坳陷带接合带,是一个伴生S-W-Pb-Zn多矿种的层状铜矿床。逆冲推覆构造控制着矿区内晚古生代地层、燕山期岩浆岩及矿体的空间分布,即基底周潭群逆冲推覆到晚古生界地层上,燕山早期黑云母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石英斑岩、花岗斑岩等沿逆冲推覆断面侵入,矿体呈层状产在矽卡岩化石炭系叶家湾组中。矿体围岩主要是石榴石矽卡岩、千枚状页岩及矽卡岩化大理岩。本文从矽卡岩分带、矿石组构等方面来刻画永平铜矿成矿精细过程。永平铜矿矿区的探采工程揭示,以火烧岗岩体为中心向外,蚀变矿物组合、石榴石颜色及矽卡岩的含矿性等表现出明显的分带规律,即从岩体到围岩有:石榴石→透辉石→硅灰石矽卡岩矿物分带;红色→棕色→绿色的石榴石颜色分带;矽卡岩含矿性先增加后降低,其中矿体主要在(红)棕色石榴石矽卡岩呈条带状或网脉状产出。矽卡岩型和变质砂页岩型矿石的矿石矿物组成均与硫化物-石英大脉(~10m)中矿石矿物组成相同或相似,均为黄铁矿-白钨矿-(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且生成顺序一致,说明矿区内不同类型的矿石是同一成矿热液体系在不同围岩类型及控矿构造中的产物。永平铜矿成矿过程可划分为石榴石、(磁)赤铁矿阶段、白钨矿阶段、铁铜硫化物阶段、铅锌硫化物阶段和碳酸盐阶段等六个阶段,其中石榴石阶段形成矽卡岩分带,在该阶段晚期形成磁黄铁矿-铁闪石-(黄铜矿)-石英块状矿石;(磁)赤铁矿阶段发育磁铁矿、赤铁矿;白钨矿阶段形成白钨矿及少量黑钨矿;铁铜硫化物阶段是铜硫矿主要矿化阶段,形成块状及脉状黄铜矿矿石;铅锌硫化物阶段是成矿晚期阶段;碳酸盐阶段代表原生成矿过程结束。  相似文献   

20.
赞比亚西北省索卢韦齐县铜钴多金属矿主要存在三种矿化类型,第一种是层控型铜矿,矿石矿物为黄铜矿、黝铜矿、辉铜矿,多呈条带状、透镜状等形态,平行黑云石英片岩和二云石英片岩的片理展布;第二种为沉积型铜矿,受到背斜和穹窿的控制,含矿岩系主要为加丹加超群(Katanga)下部罗安组(Roan)页岩、砂岩,金属矿物主要为水胆石、孔雀石、蓝铜矿,多呈星点状、浸染状、斑杂状、团块状等分布在含矿页岩、砂岩中;第三种是热液型铜矿,充填在加丹加超群及其更老的地层中,矿化类型为黄铜矿黄铁矿石英脉型,一般为小型脉状矿床。该类型矿床可与前两类矿床叠加,使矿石品位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