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前兆地震活动图象及其在地震预报中的作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刘蒲雄 《中国地震》1993,9(2):112-120
本文根据长、中和短期预报研究对主要地震活动图象加以归类和简述。结果表明:(1)利用地震活动图象进行中、短期预报,预报时间量程可能达到1、2年,甚至几个月,但要进一步缩短预报的时间尺度就十分困难,除非有明显的前震序列活动;(2)地震活动图象分析,对于辨认未来主震(尤其是强主震)的位置是有效的;(3)强震和中强震前的图象特点是有区别的,据此,可以大概估计未来主震的震级。不过图象的空间尺度与主震震级无明显的相关性;(4)信号震、前兆震群和前震(包括早期前震)的确定应考虑到异常的地震活动时空图象。  相似文献   

2.
3.
地震条带及其在地震预报中的作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本文分析了1970—1984年间我国大陆及邻近地区22次5.5级以上的地震震例,结果表明:(1)地震条带与大范围平静伴生这一结论具有普遍意义,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本文给出了条带判别标志。(2)条带形成于主震前几个月—2年的时间段内,主要就发生在条带上;不同地震前的条带特点有所差异,7级以上强震前的条带尺度和持续时间比较相近,而中强地震前条带的上述参量差异较大。(3)实际资料与机理分析表明:地震条带分为二种,一种与大震孕育直接有关,另一种则反映了构造活动异常。文中提出了识别这二种条带的途径并对条带的共性特征及其差异的物理意义进行了讨论。 随着地震前兆研究的不断深入,地震条带图象已成为地震预报中广泛使用的一种重要方法。本文的目的有两个:其一是通过较多震例的分析,寻求条带的识别标志,以减小条带划分的不确定性;其二是在研究条带的共性特征及其差异的基础上,探讨条带的形成机理和物理判别途径。  相似文献   

4.
根据朱岳清等提出的地震活动性增强度的计算方法及增强图象的编制方法,应用鄂西北及邻区1983年9月以来的地震目录编制了该区1988、1989年度地震活动性增强图,得出了该区的明显增强区,经检验认为其预报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地震活动性的定量化及其在地震中短期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分析描述地震活动性的各类参数的基础上,认为Ab值可以较好地定量描述一个地区的地震活动增强和平静特征。本文使用1972 ̄1996年期间华北地区地震资料进行Ab值的空间扫描,研究中强以上地震前的中短期异常变化。结果表明在中短期阶段,半数震例的Ab值中期异常区出现明显的缩小或消失,也有少量地震在临震前1 ̄3个月再次出现明显增大。文中还就Ab值进行中短期预报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朱岳清  李彦巧 《地震》1990,(1):23-29
  相似文献   

7.
地震活动性的定量化及其在地震中期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王炜  王峥峥 《中国地震》1999,15(2):116-127
在分析描述地震活动性的各类参数的基础上,认为A(b)值可以较好地定量描述一个地区的地震活动增强和平静特征。作者用1972 ̄1996年期间华北地区地震资料进行A(b)值空间扫描。结果表明绝大部分中强以上地震前2 ̄3年,在未来震中周围出现较大范围A(b)值中期异常区域,有很好的预报效果。文中还就A(b)值进行中期预报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川滇及其邻区强震连续活动的地域图象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侧重分析了川滇及共邻区强度连续活动的不同地域分布图象,根据强震间的构造成因联系,将它们分为两种类型,主震-晚期强震和先期强震-后期强震。后一类又可分为两个亚类,由前兆性中强震条带联系的先、后期强震和相关构造带联系的先、后期强震。从整体连续强震活动图象变化特征上反映出强震及其晚期强震活动的可预测性,因而可供强震中期预报参数。  相似文献   

9.
10.
地震活动因子A值及其在华北地震中期预报中的运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炜 《中国地震》1999,15(1):35-45
在综合考虑了地震活动时,空,强3方面的震兆特征的基础上,定义了地震活动因子A值。使用1972-1996年期间华北地区地震资料进行了A值的空间扫描。结果表明:绝大部分中强以上地震前2-3年,在未来震中周围出现较大范围的A值中期异常区域,有很好的预报效果。另外还就A值进行中期预报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本文着重研究了滇西地区(N23.5°~28°;E97.5°~101.5°E)地震活动概况、地震时空展布、地震活动特点以及震源深度分布。并对近期滇西地区强震危险性进行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2.
甘东南及其邻区地震活动性短期预报方案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国栋  代炜  严武建 《高原地震》2007,19(3):10-12,28
根据甘东南及其邻区的地质构造特征、历史中强地震活动特征,尤其是中强地震前前兆小震活动特点,提出了适合于甘东南及其邻区的地震短期预报方案。这对开展该地区的预报工作,特别是对开展该地区的短期震情跟踪工作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华北地区地震活动的月相效应及其预测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学忠  钟南才 《地震》1998,18(4):325-330
对华北地区1970年以来ML4.0以上地震的月相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华北地区Ms5.0以上地震活动的月相效应并不明显,而是呈现较强的随机性。但在7级以上强震发生前,中等地震的发生具有较为明显的月相效应,这对7级以上强震的发生具有中期(1~3年)预测意义。未来强震可能发生在“朔望地震”分布的地区。目前,华北地区中等地震发生没有显示明显的月相效应,因此未来1~2年内华北地区发生7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较小。  相似文献   

14.
从演化的角度研究了1950年以来青藏块体中强以上地震活动大尺度的空间有序性及震后活动格局的转折变化。结果指出,大震前大尺度地震活动时空有序图像的出现是大震孕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对7级以上地震的中期预报具有指示意义;大震后原有活动格局的打破及转折是震后地震演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对未来地震活动的预测具有指示意义。在打破格局的地震及其附近地区继续发生中强以上地震或显性地震事件的可能性较大;而在1~3年的中期尺度上,这些地区及其附近存在发生7级以上地震的可能。  相似文献   

15.
地震活动的分形特征及其对地震预测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岩石破裂是一个自相似过程,地震作为地壳岩石破裂的结果,它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具有分形结构。基于系统科学和分形几何学的观点,本文采用标度变换法和嵌入空间法,分别研究了唐山7.8级、海城7.3级和松潘7.2级地震前后地震活动时、空分布的分维数,同时分析了宁夏灵武5.5级震群和澜沧5.0级前震序列的时间分维随时间的变化特征。初步结果表明:大震后余震的分维数明显增大,无标度区范围减小,展示了震后地震活动随机干扰背景增强!前兆性地震序列的时间分维数相对偏低,有序性增加。此外,文中还研究了单轴压缩下岩石破裂声发射序列的分形特征,结果表明,声发射序列亦具有自相似性,在岩石破坏过程中,声发射序列的分线数随时间的变化不是单调的。最后,籍助于“耗散结构理论”的基本概念,简要地探讨了地震时间、空间分维与地震活动熵的关系。提出了地震时、空分维作为表征地震孕育系统演化过程的序参量之一,应用于地震预测的可能途径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6.
基于遗传算法的分类体系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探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模似自然界生物进化过程的遗传算法的分类体系,并以首都圈地区为例,利用地震活动性资料的8种时空参数在地震预报中进行了应用探索.通过对1967-1992年间信息的学习演化,获得了20条拥有不同适应度的具有层次结构的地震预报规则集.对首都圈地区中等地震活动的预报规则进行了初步的分析讨论,发现了人们以往难于考虑周全的可能具有重要预报意义的异常组配.应用探索表明:在地震预报研究中应用具有自适应和潜在学习能力的基于遗传算法的分类体系,将可能推动人们对地震前兆及其物理机制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根据遥感图象的解译结果,介绍了环形构造的基本特征及其对中强地震的控震作用,指出了环形构造的地震构造模式和环形构造对分析地震构造环境和地震预报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刘蒲雄  陈兆恩 《地震》1997,17(2):113-125
通过多震例分析,表明大震前地震活动图像具有类似的演变形式,即空段-背景空区-增强活动-条带-平静,地震平静可以看作是中期短期过渡的地震活动性标志,从图像演变角有助于识别异常平静,并有可能把震前平静的时间尺度缩短至几个月量级。  相似文献   

19.
采用模似自然界生物进化过程的遗传算法的分类体系,并以首都圈地区为例,利用地震活动性资料的8种时空参数在地震预报中进行了应用探索.通过对1967—1992年间信息的学习演化,获得了20条拥有不同适应度的具有层次结构的地震预报规则集.对首都圈地区中等地震活动的预报规则进行了初步的分析讨论,发现了人们以往难于考虑周全的可能具有重要预报意义的异常组配.应用探索表明:在地震预报研究中应用具有自适应和潜在学习能力的基于遗传算法的分类体系,将可能推动人们对地震前兆及其物理机制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
郭培兰 《高原地震》2006,18(1):28-35
通过对广西及邻区(以下简称研究区)地震活动的背景,包括研究区地震活动特征、断裂带的分布、主压应力轴方向与强震发生的主体地区、地震活动时空扫描异常特点、强震发生的时间特点进行了分析,说明该地区存在发生中强震的可能。并对2004年广东阳江4.9级2、005年云南文山5.3级、2005年广西平果4.4级地震前的异常进行了分析,说明研究区地震活动特征显著。同时获得了区域中强以上地震前的主要异常指标,对今后地震预测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