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滨海城市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近年来经济与城市建设均得到迅速发展,城市土地开发力度加大,由此引起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也日趋严重,本文分析了我国滨海城市地区区域地质环境和人类工程经济活动的地域差异,研究了滨海城市环境工程地质问题的主要类型,并提出了滨海城市环境工程地质问题的地域分异规律。  相似文献   

2.
该文深入分析了烟台市城市工程地质研究的基本问题,诸如建筑场地稳定问题、地基岩土特性的有效利用问题、供水水源问题、地表水、地下水的环境污染问题、城市环境工程地质问题、城市地质环境的利用与保护问题等.  相似文献   

3.
城市,海洋及海岸带建设中的重大工程地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城市,海洋及海岸带建设的重大工程地质问题的研究进行了分析,总结,内容涉及及建筑场地岩土体工程地质问题,人工地基与深基基础工程地质问题,城市地质环境及工程地质问题,海洋及海岸带工程地质问题等。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我国城市建设的基本和由此引起的主要环境工程地质问题,研究了现代城市环境工程地质研究的关键技术,并提出了当前我国城市环境工程地质研究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5.
九十年代城市建设中的工程地质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概述了城市发展中面临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指出了城市工程地质工作的8个重点,并分别加以论述,最后就如何将城市地质工作与城市发展紧密结合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城市工程与地质评价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对城市地质环境与工程学术研讨会中关于城市工程地质评价专题的一个综述,主要包括城市基础地质填图与工程地质评价、城市工程地质环境地质信息技术两项内容。本文除对此部分论文作以概要介绍外,重点对工程地质评价的有关问题作以阐述。同时对相关问题的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在城镇化全球规模的历史趋势和中国城市发展与城镇化历程及其特点分析的基础上,围绕城市岩土工程与地质环境系统,讨论了地质环境与城市规划、城市地下空间利用、城市生态与环境安全等领域工程地质研究发展的思路,强调了地质基础研究与多学科多源知识融合、多种技术集成的创新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8.
任何城市都是建立在不同的地质体上,城市地质环境与城市建设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本文分析了城市规划与建设中面临的日益严重的工程地质问题,论述了城市规划中进行工程地质研究的作用,内容和研究要点。  相似文献   

9.
国内外城市环境地质工作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化是世界各国发展的共同趋势,是人类文明和进步的标志。论文简述了国内外城市环境地质工作的历史发展,着重论述了城市地质工作的内容,指出我国城市环境地质中存在的问题。如地面沉降、地裂缝、岩溶塌陷等地质灾害及水资源短缺、城市废弃物处置以及特殊岩土环境问题。为了提高城市规划和确保城市可持续发展,仅从以下5个方面提出了我国城市地质工作的方向:(1)城市地质环境条件、地质资源综合调查评价;(2)城市主要环境地质问题调查;(3)城市群、城市密集区环境地质适宜性综合评价;(4)城市环境地质综合研究;(5)城市环境地质信息系统建设。  相似文献   

10.
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建设与发展引起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日趋复杂严重,对工程地质环境进行科学管理已迫在眉捷。本文分析了城市工程地质环境科学管理的意义与特征,提出了工程地质环境科学管理体系和工程地质环境社会学的新思想,对工程地质环境科学管理的方法与手段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滨海城市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地区,又处于大陆与海洋交界地带,地质环境比较脆弱。提出了滨海城市工程地质环境类型划分原理,将滨海城市按照工程地质环境特征划分为四大类型:即滨海平原型城市、滨海山地平原型城市、滨海平原山地型城市、滨海山地型城市,并对其工程地质环境特征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城市生态环境地球化学风险性评价已经成为地球化学界普遍关注的问题,近年来我国进行了大量的城市地球化学工作,但还没有形成一个公认的、完善的系统评价体系与方法。结合济南市发展现状,尝试从城市化进程和城市地质环境角度,提出城市地球化学系统评价体系的模型,以期协调城市化进程中人为扰动(工程活动等)和地质环境的对策,也是对城市环境地球化学工作的一种探索。  相似文献   

13.
城市地质工作作为基础性、先行性工作,贯穿于城市建设发展的全过程。城市建设发展分为选址布局、规划建设、运行完善和转型升级四个阶段,对应于城市建设发展不同阶段的地质工作,可划分为区域地质资源环境调查、城市地质资源环境调查评价、城市地质资源环境监测预警,城市地质环境功能恢复等。本文重点讨论了城市不同发展阶段对地质工作的需求,提出了城市地质工作在城市不同建设发展阶段的工作目标、任务及相关要求。  相似文献   

14.
中国城市地质调查总体构想与关键理论技术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我国在城市群、大城市和中小城镇等不同层面组织开展了大量的城市地质调查,在城市地质资源、地质环境、发展空间的调查评价,以及地质信息服务城市管理制度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丰富成果,在调查技术方法、成果产品服务、工作协调机制等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但和新型城镇化的需求相比,还存在着工作理念较落后、地质信息更新慢,成果体系没标准、工作机制不完善等诸多不足。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提出了全新的城市发展理念,在优化城市结构布局、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推进绿色城市建设、提高城市安全保障水平等方面,对城市地质调查提出了迫切需求。新时期应该以全新的思路开展城市地质调查,要树立大资源、大环境、大数据理念,服务城市规划、建设、运行、管理等多个层面,开展空间、资源、环境、灾害等多要素综合调查,打造地下三维可视化的城市地质模型(透明城市),完善空天地一体化的地质资源环境监测网络,建立开放共享、动态更新的城市地质信息服务与决策支持系统,构建城市地质调查成果服务产品体系、技术标准体系和保障制度体系。为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建立城市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城市多圈层交互带、地下空间资源协同规划等理论,开展城市地质探测与监测、国土空间开发地质适宜性评价、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地质安全评价、三维城市地质建模与公共服务等技术攻关。  相似文献   

15.
北京建设世界城市亟需解决的关键地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建设世界城市对地质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战略需求,需要创新城市地质工作分类,优选地质工作发展模式,研究和解决其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重大地质问题,构建与北京建设世界城市发展空间相适宜的区域工程地质勘查体系,确保北京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城市建设与地质环境的关系及研究要点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恒  张信贵 《地质科学》1999,34(1):107-115
城市地质环境是人造环境与地质环境的复合物,从城市建设特征与地质体特征两个方面进行综合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城市用地是城市对地质体施加作用的代表物,建立地层组合模型可以有效地刻划第四系工程地质特性,城市建设对城市区域地下水物理化学场的扰动并引起土体结构强度变异是极为重要的。本文还就地质环境问题值得深入研究的要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广忠 《第四纪研究》1996,16(2):97-104
文中阐述了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的依存关系,指出了地质工程和环境工程地质是工程地质发展的两个重要生长点。工程活动成功与否,不仅决定于人们对工程建设区的工程地质条件认识程度,而且更重要的是对工程建设区的地质环境质量的认识程度,提出了在进行工程地质条件勘察的同时,必须对建设区的地质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和对工程竣工后运营期间在建成的工程活动作用下对地质环境改变趋势及结果进行预测,为预防地质环境恶化和塑造人地和谐的地质环境提供依据。为了认识地质环境特征和进行环境工程地质预测,作者提出了地质环境模型概念。根据地质结构及地质体赋存环境因素(活动断层、地应力、地下水、地表水等),以及作者的实践经验,在文中概括列举了5大类19种不良地质环境模型典型实例。  相似文献   

18.
区域地质调查标准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子图  毛晓长 《地质通报》2017,36(10):1823-1829
地质填图是一项旨在查明国家基本地质情况的超前性、公益性、战略性、多用途的基础性地质工作,为资源勘查、环境保护、工程建设、城市规划、国土开发利用、地球科学发展等提供重要支撑。完善的技术标准是区域地质调查的重要技术保障。中国的地质填图技术标准经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形成了基本完善的技术标准体系。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发展,当前地质填图技术标准未能与实际工作同步跟进,出现技术标准难以满足当前地质填图工作需求、地质填图标准不统一、标准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在新形势下,根据中国半个多世纪以来地质填图技术标准体系的发展经验,学习国外发达国家先进的地质填图理念、方法和标准,结合中国地质填图工作实际状况与需求,在分析梳理地质填图标准的基础上,提出地质填图标准体系框架和推进地质填图标准更新与完善的建议,以满足现代地质填图需求。  相似文献   

19.
新时代城市地质工作战略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共产党“十九大”提出了满足人民美好生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而现有城市地质工作体系不论从理论技术还是理念上,都难以满足服务“绿色、低碳、循环、安全、集约、智慧”城市发展需求,需要建立适应城市发展要求的新时代城市地质工作体系。我国现有城市地质工作经历了2003年以前单要素调查、2003以来多专业综合地质调查两个阶段,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服务了城市建设,但尚不能满足新时代城市国土空间立体可持续开发的需要。本文在全面分析国内外城市地质工作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新时代城市地质工作进行战略思考,提出建立以地球系统理论为指导,以多场扰动再平衡、全空间资源与环境评价以及空间资源协同规划等理论为基础的城市地质学理论体系;建立包括1项调查、3项评价、1套监测系统、1套信息系统的“1311”城市地质工作体系;提出新时代城市地质工作新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