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矿工程》2012,(3):29-29
本刊讯2012年2月26—29日,福建省地勘局在龙岩组织召开了“国土资源部马坑铁矿福建龙岩野外基地建设计划讨论会”。来自中国地质科学院勘探技术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龙岩市国土资源局、福建省地助局的20余位专家参加了会议。会议对福建省地勘局提交的《国土资源部马坑铁矿福建龙岩野外基地建设计划(讨论稿)》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本文应用EIS2 0 0 0软件对龙岩台自 1 989年 1月 1日至 2 0 0 0年 6月 3 0日的地磁资料进行处理分析 ,寻找地磁异常与地震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3.
会议于1982年11月22日—28日在昆明市云南煤田地质勘探公司召开。到会代表66人。 在大会上,提出了论文报告10篇,分组会上提出了论文报告27篇。这些报告都从各自的具体地质条件出发,通过一定的研究与分析,对含煤地层的沉积特征、岩相古地理、古构造、煤层发育等方菌,获得了规律性的认识,基本上反映了我国近七、八年来有关含煤沉积的研究成果。福建的同志通过对龙岩组熵—比率岩相等的研究,直接为找煤指出方向,在龙岩地区煤田勘探中  相似文献   

4.
龙岩地质公园位于福建西部地区。在地球演化过程中,地质公园记录了华南中生代从印支期陆内造山构造体系向古太平洋板块俯冲构造体系的转换过程,是研究中国东南部中生代大地构造演化的关键地区。文章分析了拟建龙岩世界地质公园的地质遗迹、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类型,通过对比,认为它们具有独特性和重要的地质学、美学、教育学及旅游学价值。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的标准和要求,指出了申报龙岩世界地质公园还存在的差距,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通过全面分析研究,文章认为申报和创建龙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为了确定五龙金矿围岩的侵位和变形时代,进一步探讨辽东地区晚中生代构造体制转折时限,采用岩相学观察和锆石SHRIMP U-Pb定年技术,对辽东五龙大型金矿的围岩五龙岩体、侵入五龙岩体中的花岗斑岩脉和三股流岩体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五龙岩体具弱片麻状、片麻状构造,花岗斑岩脉也发生了变形作用,三股流岩体未发生变形作用。五龙岩体SHRIMP U-Pb年龄为(159.2±1.9) Ma和(160.0±1.4) Ma,花岗斑岩SHRIMP U-Pb年龄为(132.14±0.85) Ma,三股流岩体SHRIMP U-Pb年龄为122~124 Ma。辽东五龙岩体经历的推覆、挤压事件止于132~124 Ma。辽东地区晚侏罗世的推覆、挤压事件与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俯冲作用关系密切,五龙金矿的成矿大地构造背景亦与此次俯冲有关。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丁鉴海 1等的统计方法 ,对龙岩地震台 1 989年以来CB - 3地磁观测资料统计分析 ,发现龙岩及周边地区中强地震前 ,龙岩台地磁观测资料实测值与一般多项式拟合值之差值曲线 ,垂直分量Z超出两倍中误差下限呈负异常时、地磁磁偏角D超出两倍中误差时 ,几个月后有可能发生中强震 ;震级大小与异常持续时间成正比 ;震中距台站在 1 0 0公里以内。  相似文献   

7.
一、福建龙岩煤系煤田地质特点 1.煤系地层特点福建省主要含煤地层为下二迭统龙岩组,其次有上三迭统大坑~文宾山组(闽北叫焦坑组)。龙岩煤系出露面积约1600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闽中和闽西地区。大体可分三个条带,均呈北东~北北东向排列。两条带南起武平,经过连城、清流直到将乐;中条带自永定、龙岩、章平而至大田;东条带包括华安、安溪至永春天湖山一带。煤系总厚300(西部)至990米(东部),自西向东煤系增厚,可采煤层也逐渐增多。由南往北,富煤层位逐渐向上部移动。总的来看,煤系沉积东西向连续性差,差异性大。南北向(近似北东向)连续性较好,差异性小。原始沉积显然受北东向构造控制。  相似文献   

8.
西南"三江"大勐龙岩群一直被认为是元古宙的基底岩石,但迄今无可靠的年代学数据约束。针对昌宁-孟连构造带牛井山地区大勐龙岩群云母石英片岩进行碎屑锆石U-Pb定年,为其增添年代学证据。锆石阴极发光(CL)图像显示碎屑锆石有明显的生长振荡环带,指示它们为岩浆成因。D0003-4样品81颗碎屑锆石年龄谐和度高,分布在342Ma~2 928 Ma的宽广范围,形成多个群组,最年轻一组加权平均年龄为349 Ma±3 Ma(MSWD=1.1,n=8)。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特征表明,牛井山地区原定"大勐龙岩群"最大沉积时限不早于349 Ma±3 Ma。野外地质特征和年代学数据共同表明牛井山地区大勐龙岩群很可能是由泥盆-石炭系南段组(349 Ma±3 Ma)或更年轻的二叠系拉巴组受后期变质形成。根据已有可靠同位素数据与综合分析,认为三江地区现今所定义的大勐龙岩群是不同时代、不同岩性的地层/岩体经后期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杂岩,不全是古老基底岩石出露。  相似文献   

9.
从1981年开始,历时4年,笔者对福建省下二叠统龙岩组2937个粘土样品进行了测试,从而对闽西南凹陷带龙岩组粘土的沉积规律及含煤沉积的物质来源有了新的认识,并对传统的存在闽东南华夏古陆的观点提出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10.
会议由福建省地质学会煤炭系统分会于1983年8月1日至6日在武夷山召开。会上宣读有关论文15篇,并进行了热烈地讨论。通过交流,对影响福建省龙岩组煤系发展远景起决定作用的缓倾角断裂构造的成因及其变化规律取得了比较统一的认识,但也感到一些问题有待深化。会议决定,在1984年上半年就此专题再召开一次规模较大的学术讨论会议。  相似文献   

11.
通过化学成分分析、岩矿鉴定、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和差热一热重曲线观察和分析测试,对龙岩高岭土的矿物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龙岩高岭土矿物组成简单,主要由高岭石组成,有害成分铁和钛含量很低,自然白度83%~92%,质量好,但高岭石结晶程度不高,Hinckley指数0.42,属较无序高岭石.在此基础上,用醋酸...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龙岩煤田深部地质特征及煤系地层之上的各类盖层特征分析,从沉积环境、同沉积构造及后期构造等方面,研究其对童子岩组煤系发育的控制作用,研究其深部煤炭赋存条件及规律,通过勘查案例,提出隐伏区下找煤思路,即推覆体、滑覆体、红层、火山岩下找煤(简称"四下"找煤)。通过分析龙岩煤田隐伏区深部煤炭资源潜力,指出找煤方向,为该区煤田深部勘查和资源预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龙岩高岭土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天乐  王宗良 《地球学报》1996,17(3):292-301
福建龙岩高岭土矿床是蚀变花岗岩风化残余型矿床。花岗岩风化剖面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带性,各带有特征的粘土矿物组合、含量和化学组分。矿石矿物主要有高岭石、埃洛石、水白云母、石英及少量长石。高岭石的结晶有序度较低,粒度一般大于2μm。埃洛石粒度多小于2μm.龙岩高岭土矿石具有贫铁、钛和自然白度高的特征,属优质大型高岭土矿。其成矿作用经历了内生岩浆分异、热液蚀变和表生风化三大地质作用。  相似文献   

14.
论福建西部早古生代地层的划分及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下古生界集中分布于闽西及闽中沿邵武、将乐、明溪、清流、长汀和三明、永安、龙岩大致呈两个狭长带状展布、按地层区划分属于邵武、长汀、龙岩三个地层小区(图1)。岩石类型以浅变质的泥砂质细碎屑岩为主及少量硅、钙质沉积,厚度巨大,具复理式建造特点。这一断代地层自1931年王绍文创“罗峰溪千枚岩”、时代归属奥陶纪中上部之后,半个世纪以来,由于岩石变质,化石罕见,几乎未作过系统地研究。1959—1977年先后完成  相似文献   

15.
1982年8月28日,蔡承云教授因病治疗无效在长沙逝世,终年76岁。蔡承云教授是我国第一位女地质学家,生前任中南矿冶学院教授,湖南省政协委员,湖南省环境保护委员会顾问,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早在青年时期,蔡先生担任了福建龙岩山区中学教员,教授矿物、植物和化学。这时她接触到各种矿物、岩石,对地质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1928年蔡教授赴美留学,选学地质学和化学.获地质学学士和矿床学硕士学位。1933  相似文献   

16.
大村和古龙岩体产于扬子地块与华夏地块拼合带的西南段,对剖析华南区域构造演化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对大村和古龙岩体的石英闪长岩样品进行LA-ICP-MS锆石U-Pb测年,获得~(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分别为438±1Ma和435±2Ma,说明2个岩体均形成于加里东期。大村和古龙岩体具有钙碱性、准铝质-过铝质特征的I型花岗岩。锆石的ε_(Hf)(t)值主要集中在0~+4之间,二阶段模式年龄(T_(DM2))主要集中在1.15~1.45Ga之间,指示物源主要来自中元古代新生的基性下地壳物质。根据大村和古龙岩体的地球化学、Hf同位素组成、岩体发育暗色微粒包体等特征,结合区域地质情况,认为其是在陆内碰撞造山期后伴随岩石圈局部伸展-减薄,软流圈高温地幔物质上涌,导致中元古代新生的基性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的酸性岩浆和幔源岩浆在源区不同程度的混合形成母岩浆,随后又经历了一定程度的分异演化最终固结成岩。  相似文献   

17.
龙岩地震台核旋观测室始建于 1 984年 ,1 985年 2月开始使用。室内建有三个仪器墩。长期来 ,探头一直放在最西边的墩上进行观测。 1 998年龙岩台核旋观测仪故障停测后 ,1 999年 1 2月新购回G - 85 6核旋观测仪 ,并于 2 0 0 0年 1月开始正式观测。由于使用G - 85 6核旋观测仪观测以来 ,H分量一直不稳定 ,Z分量测值也经常出现不稳定值 ,后改将探头放在中间墩上 ,观测结果Z分量测值稳定 ,而H分量测值仍不稳。从2 0 0 0年 7月 5日开始 ,进行加密观测 ,分析结果作者认为有仪器老化与不配套的原因 ,更重要的是环境变化的影响 ,在文章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何道金 《福建地质》2009,28(4):326-334
通过对龙岩盆地岩溶塌陷易发区地质环境特征、发育程度和分布规律的总结对比,分析岩溶塌陷地质灾害成因,采用积分值法对潜在塌陷区域进行易发性评价。  相似文献   

19.
基于福建龙岩地区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所获得大量高精度和高密度有机碳数据,通过单位土壤碳储量计算方法,分别采用母质类型、地貌类型、生态系统、土地利用类型及土壤类型5种方式,按照0~1.4m,0~1.0m和0~0.2m等3种不同深度来初步探讨福建龙岩地区土壤有机碳储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土壤区的有机碳储量分布存在不均匀性,平均碳密度均存在较大差异,这可能不仅与成土母质、土壤理化性状(如土壤结构、质地、化学成分、土温等)、系统差异(如历史演变、稳定性等)等内在因素有关,还有可能与气候环境条件、海拔高度、水土流失程度、土壤微生物活动强度、植被状况(如植被类型、植被发育等)以及人类活动影响等外在因素有关.得出福建龙岩地区不同深度的有机碳储量:0~0.2m为89254953.05t,0~1.0m为283746254.26t和0 ~1.4m为347294329.32t;不同深度的平均碳密度:0~0.2m为3980.33 t/km2,0~1.0m为12653.69 t/km2和0~1.4m为15487.62 t/km2,高于全国典型地区平均水平,显示出福建龙岩地区具较高的碳储量、较强的碳储能力和良好的碳富集环境.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和溪至龙岩高速公路场地的地震边坡效应的稳定性分析,探讨了山区地震滑坡(崩塌)的几个潜在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