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走廊南山地区古生代铜矿床的形成作用具有两种基本形式:一种为火山活动间歇期以下渗海水和部分岩浆水混合组成的复合成矿流体与幔源中-基性火山岩发生水-岩作用,形成的喷气沉积-热液交代型块状硫化物矿床;另一种为火山活动过程中,幔源岩浆分异演化形成的含矿流体,沿火山通道喷出、沉积形成的块状硫化物矿床。  相似文献   

2.
多不杂铜矿床的发现是西藏地质找矿工作取得的重大突破,前人对其做了大量的研究,但始终未能合理解释该矿床的形成过程,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来源认识上存在争议。本次研究指出了前人在多不杂铜矿床成因机制认识中存在的问题,并测试了岩矿石及单矿物的硫铅同位素组成。研究表明,矿床中硫主要来源于深源岩浆,幔源岩浆和流体在参与成岩成矿过程中伴随岩浆结晶成岩交代岩石而致自身流体性质演变,进而引发壳幔物质混染;铅同位素具有由岩浆作用形成的地壳与地幔混合的俯冲带铅的特征,伴随着含矿地幔流体的上升侵位,不可避免的混染了地壳铅,导致了多不杂铜矿床铅同位素组成的变化。综合分析认为该矿床的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地幔,成矿动力主要来自深部地质过程,矿床的形成与地幔流体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3.
蒋少涌 《地质论评》1988,34(6):515-523
对青城子铅-锌矿床矿体和围岩的氧、碳、铅、硫同位素系统研究表明,成矿物质初始来源主要是海底火山喷发沉积提供。含矿岩系遭受了变质作用和热液改造作用。从矿床东区→西区,从下部地层→上部地层,碳酸盐岩的氧、碳同位素组成作有规律地递变。印支-燕山期的构造岩浆活动对成矿有一定影响。氧同位素研究表明花岗岩为基底地层深部重熔的S型花岗岩,它提供了部分成矿物质。氧同位素交换水/岩值计算表明,成矿溶液以大气降水为主,混有少量岩浆水。因此,笔者认为该矿床为一沉积-变质-热液叠加改造型层控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4.
杜建国  顾连兴 《矿床地质》1998,17(Z1):73-76
分布于大别造山带北部的北淮阳构造带中金、银多金属矿床可以分为3个矿化带,其主要矿床成因类型分别为层控热液叠加改造型、构造蚀变岩型和火山-岩浆热液型。根据对典型矿床铅同位素示踪和含Au丰度的初步研究,确定了不同成因类型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及对应的重要含矿地质建造(矿源岩)为新元古界歪头山组和下古生界龟山岩组。  相似文献   

5.
滇东南老君山成矿区是我国西南部重要的锡、钨多金属成矿区之一,本文围绕成矿区中典型矿床进行了系统取样和硫、铅、氢、氧同位素测试工作,并针对分析结果结合矿区地质情况进行了解译。研究区硫同位素δ34S分布范围为-1.50‰~8.61‰,均值为2.06‰,属壳幔混合来源硫;矿物生成顺序较早的单矿物硫同位素组成为幔源,晚期偏壳源;层状矽卡岩型矿石硫同位素组成偏幔源,花岗岩和花岗斑岩的硫同位素组成为壳源,穿层石英脉型矿石硫同位素组成可分为幔源和壳源两类。铅同位素分析结果属壳幔混合来源,以壳源铅为主,铅同位素测年分析结果显示有多期地质作用对成矿有所影响。氢、氧同位素组成指示成矿流体以岩浆水为主,并有大气降水的混入。结合老君山成矿区地质、同位素组成及测年结果分析,老君山成矿区众多矿床的形成应为早加里东期海底喷流沉积、印支期区域变质和燕山期花岗岩热液叠加改造等地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热液矿床石英铅同位素组成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明友  金景福 《地质论评》1997,43(3):317-321
作者以若尔盖铀矿床为例,研究了含矿热液形成的石英脉石英的铅同位素组成,并将其作为联系母源铅同位素组成的桥梁,判别铀的来源。结果表明,矿床中石英铅同位素组成与含矿黄铁矿和中酸性构造-岩浆成因的花岗岩铅同位素组成具线性演化关系。由此提出含矿热液中的铀来自中酸性构造-岩浆岩而不是地层岩石的新见解,同时提出利用热液石英铅同位素组成判别非放射性矿床成矿元素来源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天柱大河边重晶石矿床铅同位素特征及来源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取自天柱大河边重晶石矿床的重晶石样品和含方铅矿黑色页岩样品进行了铅同位素测定与研究.结果表明,在 Zartman铅构造模式图中,重晶石矿石、含方铅矿黑色页岩和黑色页岩有大致相同的铅同位素分布区,均沿上地壳铅演化线分布,表明它们之间具有同源关系;重晶石矿石及其赋矿黑色页岩的铅同位素组成与基底地层的铅同位素组成在 Zartman铅构造模式图中具有完全不同的分布范围,表明重晶石矿石中的铅不大可能来源于基底地层;结合重晶石矿石及其赋矿黑色页岩的铅同位素组成在 Zartman铅构造模式图和Δγ-Δβ铅来源分类图的分布,天柱大河边重晶石矿床的铅主要具上地壳铅、壳幔混合的俯冲带铅和热水沉积作用铅的混合来源特点,这为天柱大河边重晶石矿床的热水沉积成因提供了铅同位素证据.  相似文献   

8.
新疆东准噶尔松喀尔苏铜金矿区斑岩型矿床成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喀尔苏铜金矿区位于卡拉麦里石炭纪陆相火山岩带。文章通过矿床地质、围岩蚀变、含矿斑岩、流体包裹体和同位素研究,探讨了矿床成因类型。研究表明,松喀尔苏矿床具斑岩型矿床的特征,铜金矿化体产于岩体接触带,围岩蚀变具有分带性,从岩体向围岩依次发育绢英岩化带、高岭石化带和青磐岩化带,绢英岩化带与成矿相关。含矿斑岩复式岩体系同期陆相火山活动产物,成矿作用在时间、空间和成因上与复式岩体中晚期花岗斑岩有关。花岗斑岩具有富水、富挥发性组分和岩浆爆破作用的氧化性岩浆特点,具有后碰撞花岗岩类的地球化学亲缘性,其岩浆起源于后碰撞挤压-伸展转换期的壳-幔岩浆过渡带。幔源岩浆注入、软流圈地幔底侵作用和壳-幔岩浆混合作用是形成含矿斑岩岩浆的主导因素。流体包裹体包括液相包裹体、气相包裹体和含子晶多相包裹体,激光拉曼探针分析表明,气相成分以CO2和CH4为主。成矿流体具有从高温、高盐度岩浆体系向低温、低盐度与大气降水混合的演化过程,流体沸腾或不混溶作用及温度、盐度降低是导致流体中成矿物质沉淀的主要因素。氢、氧同位素组成表明成矿流体以岩浆水为主,在成矿晚期混有大气降水。硫同位素具幔源硫的特征。铅同位素组成显示成矿作用起源于下地壳-上地幔过渡带的岩浆作用。综上所述,该矿床属于与陆相火山-侵入岩有关的斑岩型铜金矿床。  相似文献   

9.
广西贵港-平南地区铅锌铜矿床地质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广西贵港-平南地区是热水沉积改造型层控铅锌铜矿床集中区.该区铅锌铜矿主要控矿层位为中泥盆统四排组-应堂组及东岗岭组中段,以深灰-灰黑色含炭质白云岩夹薄层状炭质泥岩控矿为特征;控矿构造主要为复式背、向斜的翼部单斜构造,燕山晚期再次成矿时,与含矿层叠加的断裂和岩浆侵入构造则是热水沉积改造型矿床的主要控矿构造.矿床形成是经深循环作用使含矿热卤水进入沉积盆地局部沉积而成,成矿作用主要发生在同生-成岩晚期,燕山期构造热液和岩浆热液改造带形成叠加改造型矿床.  相似文献   

10.
主要研究了个旧锡多金属硫化物矿床的矽卡岩型和层间硫化物型两类矿床。矽卡岩型矿床铅同位素组成与矿区花岗岩铅一致。层问硫化物型矿床铅同位素在同位素比值图上的投点比较分散,2/3投点较集中且与矿区花岗岩铅一致,另有部分硫化物型与矿区印支期火山岩一致,位于铅演化线的上地幔区域,其他少部分投点位于铅演化线的上地壳区域,因受到地层铅的加入而明显高于花岗岩铅。铅同位素组成特征表明,矽卡岩型矿床的形成与燕山期花岗岩直接相关,其矿质主要来源于花岗岩,较少部分源于地层;层间硫化物型矿床的矿质部分来源印支期的热水沉积作用,少部分来源于地层,并受到燕山期花岗岩的岩浆热液叠加改造。个旧超大型锡矿床的形成是多种成矿作用叠加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作者按照涂光炽教授的分类将福建省层控铅锌矿床划分为4种类型。本文对它们的地质特征、微量元素和硫、铅同位素组成的特征作了较详细的阐述,对矿床的矿质来源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云南中西部地洼构造系沉积建造与含矿建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将云南中西部三个中新生代地洼盆地区,划归为一个地洼构造系,它们是在一个统一的顺时针旋转构造应力场作用下形成的。地洼构造系经历了初动期(印支早期),激烈期(印支晚期至燕山期)及余动期(喜马拉雅期)三个演化阶段。不同演化阶段性质的差异,导致不同构造层中沉积建造与含矿建造的明显不同,尤其以地洼激烈期的蒸发岩(含盐)建造与层控多金属矿床的相伴产出为特征。根据综合分析,指出了区内上述矿床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3.
滇中铅锌矿床地球化学与成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秦德先  孟清 《地质科学》1994,29(1):29-40
滇中地层铅锌丰度高,成矿元素对于地层有继承性和一致性;硫同位素分散,富重硫;铅同位素稳定,多为单阶段演化正常铅,模式年龄与地层时代大体一致,矿质来自地层,矿床为层控型。同生沉积形成矿源层,后期改造(叠加)形成矿体。为中低温度的地下水热液成矿。  相似文献   

14.
华蓥山锶成矿带稳定同位素特征及成矿机理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朱创业  武文慧 《地球化学》1999,28(2):197-202
华蓥山Sr成矿带是我国最重要的Sr矿带。通过对该成矿带典型矿床的Sr、H、O、S同位素特征的研究,指出该Sr成矿带的Sr主要来自含矿围岩,成矿流体的水源为大气降水和地层建造水的混合流体,S源为嘉陵江组地层,在矿床稳定同位素特征及成矿物质来源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其他的矿床地质特征,指出该Sr成矿带中分散元素Sr在沉积-成岩期发生了初步富集,后经热卤水及动力改造富集成矿,属沉积-热卤水脉动力改造成因矿床  相似文献   

15.
林兵 《现代地质》1991,5(3):300-306
甘肃西成铅锌矿田含有沉积—变质热液弱改造型和沉积—动力构造分异热液强改造型两类泥盆系层控铅锌矿床。对该矿田系统的铅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1)两类主要矿床的铅同位素组成有所不同。例如,沉积—变质热液弱改造型矿床的铅同位素组成变化相对较稳定;(2)矿床的铅平均单阶段模式年龄均不代表成矿年龄,而只反映铅质源区岩石的形成时代;(3)成矿金属物质主要取自下伏区域基底地层,而与含矿层和岩体无关;(4)成矿物质源区构造环境主要为造山带(岛弧),这种地质构造环境有利于富含金属热卤水的活动和成矿物质的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16.
论海平面变化与层控矿床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剑 《地球科学》1997,22(3):285-292
桂北及桂中大瑶山西侧泥盆纪层控型站矿床成因研究表明,矿床形成赋矿盆地的海平面变化密切相关,它们是“层、系、相、位”四位一体主因素地质场作用的结果,这一新的矿床成因新模式可以概括为:区域赋矿层位与层序边界面关系密切,研究区内共划分出7个 序边界面,其中SB1(I),SB3(Ⅲ)及SB7(I)是主要的区域性赋 层位;矿体一般产于I型层序边界面之上,或产于Ⅱ,Ⅲ层序边界面之下;容矿主岩与一定的沉积体系域  相似文献   

17.
张道俊 《地质与勘探》2013,49(3):570-576
赞比亚是世界著名的铜产地之一,其铜矿类型可分为层控型、沉积型、变质改造型及热液型,以沉积型为主。据现有大中型矿床铜资源量统计,沉积型矿产铜资源量占赞比亚铜总资源量的79%。各类型铜矿床总体受卢弗里安(Luflian)弧控制,层控型铜矿主要分布在穹窿核部边缘,含矿岩系为莫瓦(Muva)超群的黑云母片岩、二云石英片岩;沉积型铜矿主要分布在背斜或穹窿外缘周围,含矿岩系主要是加丹加(Katanga)超群下部的砂页岩层。  相似文献   

18.
隗合明 《矿床地质》1991,10(4):300-312
秦岭凤太矿田的所有铅锌(铜)矿床中都含有大量的氧化硅,前人资料中往往以沉积或蚀变单一形成方式论其成因,非此即彼。本文提出氧化硅有三种产出类型,以同生沉积型为主,其次为成岩后生阶段交代灰岩者,第三类为造山期形成的脉体。三类氧化硅的产出特征有许多不同,但硅质来源一致,即均来自深部地层和岩石中循环的含矿热液。对矿床中氧化硅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探讨矿床的成因,而且对于该类矿床的勘查有较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摘要:本文综述了同生断层控矿研究的进展,并结合在粤北地区的研究,论述了伸展及走滑盆地中同生断层的形成机制、特征和在盆地流体迁移和聚集中的作用以及与层控Pb-Zn(-Ba-Cu-Ag)等矿床的时空关系,认为沉积盆地中不同成因类型的层控矿床是盆地不同演化阶段的产物,成矿时空分异受同生断层和盆地流体系统的控制。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新疆矿床成矿系列类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认为在不同时代、不同地质构造单元中重复出现的矿床成矿系列,可称为矿床成矿系列类型。新疆主要矿床成矿系列类型带有鲜明的古生代造山带成矿作用特点,它们联系于新疆各造山带古生代地壳发展的拉张型过渡壳-洋壳-汇聚型过渡壳-古生代新陆壳的各特定阶段,与各阶段地质构造作用密不可分。矿床成矿系列类型本身也随着地壳发展、地壳成熟度的提高而有规律地演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