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1 毫秒
1.
伊犁盆地新构造运动与砂岩型铀矿成矿关系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伊犁盆地新构造运动在地貌、断裂活动和地层接触关系等方面表现十分明显,通过构造地貌和构造年代学的分析方法,对其表现特征和运动特征及其与铀成矿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伊犁盆地新构造具4个演化阶段:①始新世晚期-渐新世盆地新构造运动起始活动阶段;②中新世盆地南缘隆升、北缘差异沉降阶段;③上新世末-早史新世盆地新构造强烈挤压隆升与沉降阶段;④中更新世至今盆地新构造差异升降运动阶段,伊犁盆地新构造运动对区内砂岩型铀矿成矿在空间上和时间上均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活动期次决定了铀成矿时间上的分段性,活动强度决定铀成矿空间分布的不均一性。  相似文献   

2.
南海具有复杂的地质构造背景,扩张结束以后,新构造运动活跃,但各区域新构造运动发生的时间及运动特征有较大差异。本文综合分析了南海各区域构造演化事件、现今构造格局及新构造运动的基本特征,认为南海新构造运动的起始时间为中中新世(约15 Ma)较合理。在此基础上,收集和整理了南海及邻区最新的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对南海海域新构造期地层差异升降、活动断裂、天然地震以及岩浆活动等新构造表现形式进行了综合分析,系统总结了南海新构造运动特征,并根据活动断裂、天然地震以及岩浆活动等特征和分布规律分析,认为南海海域新构造的表现形式之间存在较大的耦合性。本文根据新构造运动表现形式在空间分布的不平衡性,将南海及邻区划分为1个强构造活动区、3个中等强度构造活动区以及1个弱构造活动区,并结合研究区应力场特征分析,认为南海新构造运动主要受控于东部菲律宾海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对东亚大陆边缘的持续俯冲碰撞作用。  相似文献   

3.
一、新构造及新构造期“新构造”是由于新构造运动出现所产生的地壳的构造,这种构造运动影响了并往往决定了现代地形的形成。因此,由新构造运动所控制的在地形上明显地或隐蔽地表现  相似文献   

4.
伊犁盆地南部新构造特征及其对砂岩型铀矿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伊犁盆地新构造运动研究在该区铀矿研究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本文通过新构造基本特征的描述、擦痕和节理的统计分析、构造产物的ESR(电子自旋共振)测年等手段研究了伊犁盆地新构造运动特征,并探讨了其对铀矿形成和展布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新构造以断裂构造为主,是区域近南北向挤压应力作用的结果;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可以将伊犁盆地新构造运动分为五期始新世晚期-渐新世、中新世、上新世末期-早更新世、早更新世-中更新世、中更新世至今。新构造活动与铀成矿作用有时间上的一致性,并控制了伊犁盆地南部砂岩型铀矿的形成和展布,尤以东西向断裂对铀矿的控制作用最为明显;与新构造作用东强西弱相对应,西部的成矿条件比东部好。  相似文献   

5.
新构造分异的地学信息分析--以山东半岛北部为例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水系图像空间特征与几何空间特征是新构造运动地表综合信息的反映,也是区域新构造差异的两种新的分析手段。新构造运动差异分析表明,山东半岛新构造运动受控于西侧的郯(城)-庐(江)大断裂,次级的NE-NNE向断裂则控制了整个半岛地区的E-W向差异运动。以NE向青(岛)-牟(平)断裂束为界,分为东、西两个新构造活动亚区。西部相对东部在新构造时期抬升,相对抬升幅度达30m以上。  相似文献   

6.
北京西山新构造运动的分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北京西山若干新构造运动的标志及其地质年代测定资料,将该区新构造运动划分为“喜山期”和“西山期”两个阶段及其相应的15个新构造幕(H1—H5和W1—W10)。新生代以来,西山区新构造运动以不均衡的垂向差异性上升运动为主,兼有掀斜运动、断裂运动和水平运动。地壳运动以总体隆升背景上的脉动升降为特点.  相似文献   

7.
新构造学研究趋势的展望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刘光勋 《地学前缘》1995,2(2):203-211
本文在简述新构造学发展过程的基础上,提出并论述了新构造学今后研究的七个领域:(1)全球变化;(2)现代大陆动力学;(3)新构造运动序列和新构造变形体系的建立;(4)青藏高原和沿海地区新构造;(5)活动构造;(6)现代构造运动;(7)新构造与地震及自然灾害、资源开发和环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松辽盆地中南部及其邻区新构造运动与铀成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松辽盆地中南部及其邻区位于滨太平洋新构造域的内蒙 东北新构造区南部。晚第三纪以来 ,本区新构造运动比较强烈 ,最显著的特征是断块大幅度升降运动和强烈的火山活动。新构造所形成的巨型盆岭构造及其它微地貌为可地浸砂岩型铀矿成矿创造了有利的地质构造和地貌条件。新构造运动在铀成矿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松辽盆地东部和南部的盆缘区新构造发育 ,控矿明显 ,是寻找可地浸砂岩型铀矿的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9.
对藏北长江源地区河谷地貌和新构造变形调查发现,该区具有平行式水系格局,河谷地貌以形态不同的窄谷和宽谷为特点,新近纪以来该区主要经历了早期挤压和晚期伸展构造演化过程,产生了褶皱-逆冲、走滑剪切、正断层和地堑构造3种构造变形样式。长江源区河谷地貌的形成演化明显受新构造运动的影响,新构造运动不仅控制了河谷地貌形态与水系格局,而且影响了河流阶地分布以及洪(冲)积扇的形态、结构。长江源地区主要水系至少自全新世以来是沿新构造运动产生的不同性质断裂构造溯源侵蚀发育而成。  相似文献   

10.
王玉珉 《地下水》2006,28(6):46-47,109
本文以山西台地中部一系列断陷盆地为例,探讨了新构造运动的特征、地貌与隐伏构造的相互关系.研究了地下水蓄水构造的分布与新构造运动、地貌及隐伏构造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寻找蓄水构造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湘西北地区岩溶旋回及新构造遥感信息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00TM遥感影像信息特征,湘西北地区有NEE向,NNE向和近SN向3类新构造带,各新构造带岩溶发育阶段,分别相当于中年期,青年期和幼年期,岩溶发育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岩溶地貌,流水地貌和岩溶水文地质特征,反映了新构造运动由强烈活动→趋向稳定平静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1 .渤海中部新构造运动及深部动力过程对大型油气系统形成的控制主要研究渤海海域新构造运动的特征及性质 ,包括渐新世以来的快速沉降和充填特征、上新世及第四纪的构造变形 ,特别是以郯庐断裂带及其相关构造系统的最新活动对油气运聚成藏过程的控制 ,以及渤中超大型辐射式含油气系统的构成特征、成因及其特有的聚集规律 ,从而探讨盆地深部背景与充填演化之间的成因关系和新构造运动对大型含油气系统形成的控制作用。拟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联合资助 ,资助金额30 0万元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将同时提供必要的现场和…  相似文献   

13.
基于构造地貌参数的新构造运动研究进展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构造地貌是新构造运动与外地质营力以岩石为物质基础相互作用的产物,是反映新构造运动最为直观的信息载体。构造地貌参数是对内力作用形成地貌的外在形态特征的定量化表达,对于定量化揭示新构造运动信息具有较大的潜力。基于地貌过程对构造抬升的敏感响应,河流和山坡地貌形态特征成为记录新构造运动信息理想载体。分析了具有显著影响的基于河流水力侵蚀模型的河流地貌参数的应用原理,介绍了Martin D.Hurst等2013年在山坡地貌参数对构造隆升延缓响应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尝试讨论了这些地貌参数对构造抬升的指示意义。认为构造地貌参数能够较好地揭示隐含在构造地貌形态中的新构造运动信息;获取不同时段的地貌参数可以实现对现代构造地貌过程的动态研究,以获取最新的地壳活动信息。但是,构造地貌研究并不能解决构造活动的年代序列问题,同时也难以排除一些非构造因素的影响,目前构造地貌参数在新构造运动中的应用仍处于定性研究的瓶颈阶段。结合构造地貌参数和地质、地貌记录以及实验模拟,建立地貌参数的混合模型是实现利用地貌参数进行新构造运动定量化研究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柯坪隆起的新构造运动变形及其卫星影像特征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新疆塔里木盆地西北缘柯坪隆起的新构造运动非常强烈。通过LandsatTM比值叠加合成影像对新第三纪以来的新构造运动的构造形迹特征进行了解译,并探讨新构造运动的变形机制及其对油气生成运移和聚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郯庐断裂带中段第四纪活动及其分段特征   总被引:30,自引:4,他引:3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郯庐断裂带是中国东部一条岩石圈尺度的构造不连续带。位于江苏和山东培内的郯庐断裂带中段,在新构造运动时期强烈右旋走滑复活,形成地貌形迹显著的走滑活动断裂带。笔者在断层活动形迹的野外调查和观测的基础上,结合TM遥感影像特征解译和地震震源机制解资料,分析了郯庐断裂中段第四纪活动的分段行为特征。位于嘉山-潍坊之间的郯庐断裂带中段可以进一步划分为3段,北段安丘-茅埠亚段,中段汪湖-宿迁亚段,南段宿迁-嘉山亚段,这三段可能分别是独立的地震破裂段。观测表明,新构造变形主要集中在宿迁以北的中、北段,是历史强震的发生段,而南段变形相对较弱,嘉山以南安徽境内郯庐断裂新构造变形更弱。郯庐断裂带新构造走滑变形的走向分段行为是华北地区不同块体新构造运动位移调节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新疆地区新构造运动强烈,砂金资源丰富。新构造强烈的垂直差异运动为河流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来源。多期次的新构造运动造成众多的河谷、冰碛阶地。寻找“盆地”式砂金矿、西岔河冰碛式砂金矿是新疆砂金矿突破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划分了柴达木盆地西北部新构造运动阶段,并对其表现形式及其由此产生的构造特征进行阐述,说明影响新构造运动的主要因素。根据新构造运动的影响程度,初步把研究区划分为次造山区、造山区和强烈升降区。次造山区易形成单斜带和宽缓向背斜,是砂岩型铀矿成矿的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18.
北祁连地区新构造运动与成矿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北祁连地区是我国一个重要的构造成矿带,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笔者通过对北祁连山地区新构造运动特征的研究,认为喜马拉雅运动以来的新构造运动不仅造成本区的强烈隆升、断裂褶皱构造的复活和产生,而且也影响着全区地貌、气候的形成与演化,还对北祁连地区的砂金、铂等金属矿床、油气田和非金属矿床的成矿作用以及分布都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NEE向阿尔金主断裂带的新构造运动以左旋压扭性活动为特征,仅西端发育张性构造,并可划分出两期变形,新构造运动强度在时间上自上新世晚期开始至第四纪断裂活动强度增大,在空间上自SWW向NEE方向断裂活动强度逐渐减弱;柴达木北缘的新构造运动可划分为两期,其主要构造特征表现为向柴达木盆地逆冲的前进式叠瓦道冲带,柴达木盆地第四纪时的北界相对于第三纪时的北界向南迁移了数十公里;河西走廊盆地的新构造运动主要表现为盆地边缘断裂的逆冲兼走滑,盆地接受新生代沉积、盆地内第三系的轴面南倾的褶皱;NEE向阿尔金主断裂带与其南侧的NWW向断裂带是在统一构造应力场作用下相互协调、同时活动的两组关系紧密的构造带,两者的共同活动构成了断块运动。  相似文献   

20.
青藏高原东缘新构造与活动构造研究新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构造运动与活动构造对人类的出现、演化、生存和发展都产生着深刻影响。近年来在青藏高原东缘部署开展的活动断裂调查与活动构造体系研究、川滇地块旋扭变形的古地磁学研究、西秦岭地区新构造与活动构造研究、滇西盆谷区的新构造幕划分、腾冲火山活动特征及其新构造背景调查等都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与成果。这些成果对于深入认识和理解青藏高原东部地区现今地壳变形特征及其动力学机制和探索活动构造体系控震作用都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为该区的重大工程规划建设与国土规划利用的科学决策和城镇化发展等提供重要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