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庄晓平  尹书华  朱竑 《地理学报》2018,73(8):1571-1585
中国古村落是一个相对稳定和封闭的微社会,但当古村落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地得到旅游开发后,新的经济方式的介入以及大量游客的进入,对古村落村民的思想、生活等产生了重大冲击。研究发现,世界文化遗产地开平碉楼群随着旅游开发程度的不同,所在地村民呈现出公民性的差异。研究借助所建构的“公民性”指标,在证明旅游作为3个已开发古村落的主要经济驱动力的情况下,指出旅游开发越充分的古村落,村民的公民性越强。从而揭示出旅游作为一种改变古村落经济模式的主要驱动力,在中国3个地理位置毗邻、治理模式一致、风土民情相似的古村落中,因其发展带来了“公民性”普世伦理的出现。该研究回答了“公民性”这一普世的人类文明标尺在中国传统社会中产生的过程和机制,研究价值层面或对中国尚显薄弱的道德地理学的发展具有一定裨益。  相似文献   

2.
古村落作为一种历史文化蕴含丰富的特殊旅游地正日益受到关注,古村落旅游也成为旅游的热点;国家从保护、继承和发展历史文化遗产、弘扬民族传统和地方特色、发展旅游的角度出台了古村落中的精品———历史文化名村的相关规定。以相关概念和古村落旅游进展为基础,探讨国家历史文化名村吐鲁番地区吐峪沟乡麻扎村的旅游保护与开发:以资源评价和旅游定位为前提,结合麻扎村实际提出双村模式旅游保护设想和体验性旅游开发模式。旨在探讨历史文化名村在古村落旅游开发中保护与开发的双赢,同时为我国西部古村落旅游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湘南勾蓝瑶古村落旅游资源的开发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幼君 《热带地理》2007,27(3):279-283
湘南江永县兰溪勾蓝瑶古村丰富的旅游资源是具有唯一性、可创新性、内涵丰富性的宝贵资源,同时又是一种十分脆弱的旅游资源。该古村落旅游资源的开发有利于保护古文物,传承民族文化,改变贫穷落后面貌。建议以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加强对古村落旅游资源的规划,科学开发与保护,突出特色,充分挖掘其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4.
由地缘关系、区域联系、区域战略、旅游者行为、乡村旅游地属性等方面确定苏州市主要竞合对象.在分析环太湖旅游圈、长三角旅游圈沿沪线乡村旅游发展的竞合关系后,提出苏州乡村旅游发展应致力于打造"文化太湖"、借助古村落发展农俗文化、重视主要客源地、建立环太湖乡村旅游联盟、建立乡村旅游共生机制等.  相似文献   

5.
苏州市乡村旅游发展的竞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地缘关系、区域联系、区域战略、旅游者行为、乡村旅游地属性等方面确定苏州市主要竞合对象.在分析环太湖旅游圈、长三角旅游圈沿沪线乡村旅游发展的竞合关系后,提出苏州乡村旅游发展应致力于打造"文化太湖"、借助古村落发展农俗文化、重视主要客源地、建立环太湖乡村旅游联盟、建立乡村旅游共生机制等.  相似文献   

6.
以岭南古村落———德庆县金林水乡为例,对旅游给当地带来的社会文化影响进行实证研究。调查表明,旅游对古村落居民的社会文化影响比其他类型旅游地要深刻,目前对金林水乡的影响处于初期,以正面为主,负面影响初显端倪;指出金林水乡应综合考察当地居民在旅游开发中是否受益及受益的公平性,注意分析蕴藏在经济背后的社会文化影响,通过利益协调、教育培训和文化整合控制消极影响,以促进古村落旅游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试论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态化旅游开发   总被引:6,自引:7,他引:6  
简王华 《干旱区地理》2003,26(3):286-290
生态化旅游开发是有别于传统的旅游开发的一种可持续开发与发展的理念,它追求的是生态、社会和经济综合效益的最大化,应该成为旅游开发与旅游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民族地区的旅游开发具有特定的区域生态特征。其生态化旅游开发的核心问题是旅游环境容量的确定与旅游环境的保护、民族特色与民族文化的弘扬以及注重旅游经济发展过程中旅游业的拉动效应及其依托性之间的关系处理等。  相似文献   

8.
层次分析法(AHP)与线性加权和函数法相结合构建古村落保护与开发综合价值评价模型,在德尔菲法的基础上通过合理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定性与定量分析有效结合,从而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准确性,为古村落旅游开发决策服务.研究表明:建筑遗存因子对古村落综合价值的影响最大;综合评价排名并不能完全代表古村落的综合价值情况,应进行数据和指标的深入分析.以浙江省磐安县为例,对县域内的19个典型古村落进行综合价值评价,分析评价结果对磐安县古村落开发有参考价值及指导意义,最后针对磐安县古村落保护与开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黄山市古村落综合品质城乡分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不同城镇化地区的古村落综合品质分异特征,对于协调城镇化与古村落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以黄山市82个古村落为研究对象,构建黄山市古村落综合品质评价指标体系,划分城市、城郊、乡村3类城镇化地区,探讨沿城乡梯度古村落综合品质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城郊古村落综合品质最高(3.69),城市古村落综合品质次之(3.66),乡村古村落综合品质最低(3.19),黄山市古村落综合品质城乡差距显著,城市、城郊古村落综合品质显著高于乡村。其中,城市古村落经济发展品质明显高于城郊、乡村,城市、城郊古村落居住设施品质明显高于乡村;城郊古村落历史文化品质较明显高于城市、乡村;生态支撑品质城乡差异不显著。针对古村落综合品质城乡分异特征给出不同城镇化地区的古村落综合品质提升措施。  相似文献   

10.
古村落旅游地居民旅游感知分析——以黟县西递为例   总被引:85,自引:2,他引:85  
该文通过对黟县西递古村落旅游地的实地问卷、访谈调查以及运用SPSS软件进行数理统计,从旅游的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影响等角度分析了古村落旅游地居民的旅游感知及其差异,并探讨有关居民旅游感知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何峰  柳肃  易伟建 《热带地理》2012,32(5):457-463,486
运用人居环境科学理论,探讨了历史文化名村整治规划的研究方法,提出整治规划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土地利用规划、文化遗产保护、一般民居整治、生态保护与景观环境整治、公共设施整治、经济发展策略和建设管理措施等7个方面。以国家历史文化名村张谷英村整治规划为例,通过居民问卷调查和田野调查,分析了该村土地利用低效,文化遗产保护重微观和有形层面、轻整体和无形层面,一般建筑的更新缺乏科学引导,生态保护不够重视,景观环境脏、乱、差,公共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质量和数量不能满足旅游发展的要求,缺少特色品牌产品,以及管理上存在的规划、环境和建设管理不力等主要问题,由此提出了调整用地布局、整治一般建筑、完善公共设施、优化景观环境、制定发展策略、健全各项管理等6项整治对策。最后,剖析了名村综合整治的整体观、动态观、过程观及公众参与的观点,构建了名村综合整治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2.
卢松  陆林  王莉  王咏  梁栋栋  杨钊 《地理科学》2004,24(2):250-256
古村落作为传统文化旅游地,旅游发展势头迅猛,关于古村落旅游学研究成果国内尚不多见。在实地调研基础上,以世界文化遗产西递、宏村为例,总结古村落旅游客流时间分布特征:客流增长迅速;客流季节性差异明显,呈现"三峰三谷"型波动;一般性周内客流为斜"Z"分布,黄金周客流呈"井喷"式,客流周内分布不均;客流日内呈双峰型分布,时客流分布集中。从事件、社会因素、自然环境因素、黄山辐射效应、管理体制及经营管理水平等方面,展开客流时间变化影响因素分析。讨论不断攀升的客流给古村落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3.
龙茂乾  项冉  张践祚 《地理科学》2016,36(10):1531-1538
引导农村人口有序地向城镇转移,实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是当前中国经济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归纳总结了农村人口迁徙目的地的4个层次,提出了梯度城镇化的概念,并以福建省上杭县村庄问卷为基础,进行梯度城镇化的村庄解析,辨识不同梯度人口迁徙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村庄人口规模对村庄人口流出具有阻止作用;县城和乡镇吸引农村人口迁入存在明显距离衰减。老年人比重高降低了年轻人迁徙到县城的成本,有利于农村人口的县城集聚。较高的少儿抚养比可能会抑制农村人口进入县城居住和拥有住房。教育驱动是县城城镇化的重要动力。高人力资本有流向地级市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城市边缘区乡村景观的特点出发,根据城市边缘区乡村景观所具有的3个层次功能,构建了包括社会效应、生态质量、美感效果三方面的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建立综合评判模型,应用于北京市海淀区温泉镇白家疃村,揭示了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商业化背景下古村落旅游景观生产 ——以安徽宏村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安徽省古村落宏村为例,采用参与式观察和半结构访谈的方法对其旅游景观的生产方式与机制进行研究。结果发现,随着商业化发展,宏村旅游景观生产由原来单一的文物古建保护向更趋复杂化转变,针对3种不同类型的旅游景观采取相应的生产方式。宏村旅游景观生产背后是多种力量参与的生产机制:政府与开发商强强联合,是旅游景观生产的主导力量;当地居民依然扎根宏村,是旅游景观生产的核心灵魂;景区商家热衷于打造“店铺景观”,是旅游景观生产的积极分子;外来游客提出的改进建议则是宏村旅游景观生产的重要参考。4种力量集团本着对各自利益的谋求,彼此间相互合作,影响宏村旅游景观生产的最终结果。最后提出,古村落旅游景观生产需要还原原住居民生活化场景,借旅游商业化发展之势,建立均衡、可持续的景观生产机制与合理的利益分配体系或许是古村落旅游景观生产的正解。  相似文献   

16.
村庄合并规划研究——以南京市郊县冶山镇为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村庄合并规划是乡镇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首先就村庄合并规划对乡村和城镇发展的双重意义及目前村庄合并的难度进行了分析,然后以南京市郊冶山镇为例,重点研究了村庄合并规划的方法与步骤;乡(镇)域镇村体系分析,提出村庄合并规划的原则和标准,制定村庄合并规划,专家论证评议,从而形成科学合理,并具有可操作的村庄合并规划,最后从村庄合并规划的宣传,管理,连续性,投资和土地使用制度等方面为规划的实施提供了一些策略。  相似文献   

17.
城中村改造村民参与机制分析——以广州市猎德村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肖红  袁奇峰  吕斌 《热带地理》2012,32(6):618-625
文章主要关注了城中村改造过程中的村民参与,对广州首个全面改造的城中村猎德村进行详尽的个案研究.通过跟踪调查猎德村改造模式下的改造动员和组织村民参与过程的实证,对村民参与状况进行总结,并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对村民的参与行为进行分析.猎德村改造中普通村民更多的是被动参与,处于“被通告”的角色,同时普通村民与村委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村民参与的信息成本较大,普通村民影响决策的能力很有限.村民参与存在的问题是:虽然普通村民参与的动力与需求较大,但现有的正式的参与制度安排不能满足村民改造利益诉求的需求,诱致了制度的变迁.因此,村民结合网络资源和村庄本土的社会网络资源“生产”了很多正式制度安排之外的参与途径.最后提出相应建议,即结合本土化资源特点加强城中村改造村民参与平台的制度建设,以促进城中村改造社区管治的成功转型.  相似文献   

18.
罗秋菊  陈可耀  黄霞 《热带地理》2012,32(2):113-120,127
广交会及广州琶洲会展中心已成为广州会展业的代表符号,广州琶洲村毗邻琶洲会展中心,是会展业促进城市化发展的典型城中村.本文以琶洲村村民为例,通过社区居民感知内容、感知结构及感知特征3个维度解析城市大力倡导发展的会展业对社区经济的影响.其区别于以往研究之处有二:一是把视角放在产生持续效应的会展中心和大型展会对周边社区的经济影响上,而非偶发性的体育事件和节庆活动;二是运用定性的方法重点挖掘社区居民的经济影响感知,而非运用追求普适性的定量方法.研究结果显示:社区经济对会展业的依赖性增强,主要表征在影响居民的收入来  相似文献   

19.
以肇庆市德庆县武垄村规划为例,阐述村庄规划对村庄实现生态文明、和谐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提出村庄规划以问题和目标为导向的规划思路,形成"一心、两圈层、多组团"的空间规划结构。探索在村庄规划过程中如何加强人文思考,如何在解决农村人居环境存在的问题的同时,又保护和彰显农村特有的生态价值和人文特色,并总结出如下经验:一是遵循村庄格式和历史文脉,彰显人文特色,实现人文特色与自然生态环境和谐发展、传统与现代化建设融合发展;二是为确保农村土地利用符合生态、节约的发展要求,村庄建设用地应进行类型划分、合理布局和空间管理;三是通过科学合理的建筑布局、完善配套的基础设施和优美和谐的绿化环境,实现新农村现代文明的居住方式;四是引入公众参与,充分尊重村民意愿是村庄规划科学决策,规划有效实施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0.
农村工业产业结构特征及优化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积极发展农村工业是国家和各地方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和加速国家工业化的重要抉择。文章在分析了农村工业发展中存在着技术含量低、与城市工业缺乏有机协调、与农业联系较弱和环境污染等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若干优化农村工业产业结构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