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临清拗陷东部构造样式及其形成演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临清拗陷东部自中生代以来构造体制多次转变,盆地演化及构造特征复杂,发育多种类型的构造样式.以盆地分析理论为指导,通过对全区的地震资料的精细解释,总结研究区的构造样式类型,并对其成因进行分析,探讨构造演化上古生界煤成气成藏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临清拗陷东部构造样式可分为挤压、伸展和反转3种,其中,挤压构造样式以叠瓦逆冲为主,伸展构造样式分为掀斜断块、滑动断阶和重力背形3种,反转构造样式分为正反转和负反转2种.研究区在地质历史上构造活动剧烈,经历印支运动和燕山晚期运动的强烈挤压、燕山早期运动的弱挤压作用以及燕山中期和喜山早期的强烈拉张,不同类型的构造样式由不同的构造运动所形成;上古生界煤成气成藏主要受构造演化所控制,主要发育4种油气藏类型.该研究将对研究区上古生界煤成气勘探提供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郯庐断裂带在前古近纪及新生代分别发生左旋走滑和右旋走滑运动,造成辽河滩海地区东部的构造演化过程相对复杂。利用地震资料精细解释、构造分析和储层预测等方法,分析辽河滩海地区东部构造演化过程及潜山油气运聚。结果表明:前古近纪时期NE向左旋走滑的燕南、燕东断层,以及EW向的中—古生代断层形成燕南潜山带的内幕形态,潜山带北部内幕圈闭奥陶系储层厚度大、裂缝发育程度高;始新世时期东部凹陷沉积研究区烃源岩地层;渐新世时期燕南断层右行走滑影响潜山带的平面及纵向形态,并开启油气往潜山内幕圈闭运移的通道。该研究为下辽河—辽东湾地区的潜山勘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库车拗陷依奇克里克构造带油气输导体系特征及输导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成藏期输导体系的演化模式及有效性验证是库车拗陷依奇克里克构造带油气成藏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根据断裂活动期和断层性质、砂体连通性和物性、不整合面上下地层接触及岩性配置关系,研究输导体系组合及演化特征;综合运用QGF、QGF-E及甾烷C29ββ/(αα+ββ)、三环萜烷/17(α)-藿烷等地球化学参数识别油气运移通道和运移方向,验证输导体系的有效性.在输导体系组合及演化特征和有效性验证研究的基础上,建立研究区的输导模式.结果表明:成藏早期位于研究区南部依南地区的主要输导体系类型为不整合面-输导层输导体系,成藏晚期输导体系以输导层输导为主、盐下油源断层及不整合面输导为辅;北部依深地区在成藏早期主要输导体系为盐下油源断裂-不整合面-输导层输导体系,成藏晚期输导体系为穿盐断层,油气先沿断层向上部层系调整,后沿通天断层断至地表散失.不同地区、不同成藏期的输导体的差异形成现今北部贫化而南部富集的油气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4.
构造调节带是裂谷盆地中的一类重要构造形变,而东非裂谷带是研究这一构造现象的理想区域。以东非Lake Albert盆地为研究对象,在对盆地构造、沉积及油气成藏精细研究的基础上,对该区构造调节带的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表明,Lake Albert盆地构造调节带作为张性应变调节构造系,圈闭相对发育,以断块圈闭为主;同时因其在古地貌上一般表现为斜坡,对砂体注入有强烈的控制作用,在Lake Albert盆地构造调节带附近发育优质的三角洲砂体;加之其侧翼往往与油气潜在生成场所相接,因此构造调节带对油气成藏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研究尼日尔三角洲东部深水区块发现,整个盆地从陆向洋具有3个大的构造分区:伸展拉张区、过渡区和挤压逆冲区。伸展区以大型同沉积断层伴生大量滚动背斜构造为特征,过渡区发育大量泥底辟构造,挤压区以复杂的逆冲叠瓦构造为主。通过分析形成机理,揭示东部深水转换带上M研究区构造特征,按构造的演化特征将该区构造分为泥底辟型、冲断-泥底辟混合型、逆冲型3种类型,提出研究区内的圈闭主要以构造-岩性圈闭为主,为尼日尔三角洲盆地深水勘探提供新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王判镇潜山带发育白桥、任凤、王判镇3条深大断裂,自北向南分为Ⅰ,Ⅱ,Ⅲ排山,奥陶系圈闭形成时间早于石炭—二叠纪二次生气运聚期。该区火山活动频繁,火成岩广布。奥陶系储集条件好。济阳地堑和曲堤地垒二次生气中心的煤成气对本区贡献不大。Ⅰ,Ⅱ排山中—东北部也为煤成气二次生气中心,具备煤成气气源条件,石炭—二叠系泥岩和铝土质泥岩、灰岩为优质的盖层,是寻找煤成气及其与幔源气混源气的有利场所。Ⅲ排山不具备煤成气气源条件,而具备幔源气气源条件,是寻找幔源气的有利场所。  相似文献   

7.
东昆仑乌妥地区在大地构造位置上跨东昆仑弧盆系北昆仑岩浆弧和东昆仑南坡俯冲增生杂岩带,该文对其内发育的不同时期、不同层次的断裂、韧性剪切带和褶皱等构造行迹进行了研究,从局部特征推演至整体特征,达到对研究区构造演化及变质变形的再认识。结合沉积建造、岩浆活动、变质事件、同位素年龄值及区域资料等,确定各构造群落形成的相对时代,进而比较合理地建立起测区的构造变形序列,认为区内自吕梁期-燕山期-喜山期,至少经历了7期12世代的构造变形,期间任一时期构造体制的变更,造山作用类型的变化、盆地类型的转化,都遵循伸展和压缩交替进行这一普遍的地壳演化规律。将东昆仑造山带乌妥地区的构造演化划分为古元古代基底的形成阶段、多旋回的洋陆转换阶段、陆内造山阶段及高原隆升阶段。  相似文献   

8.
东昆仑造山带中发育的NW向线性构造带具有等间距特征 ,其组合以区域剪切带为主体 ,显示多层次、多期次及深切性区域深断裂的基本属性。是具隐爆特征的镁铁质岩 -闪长玢岩组合的浅成杂岩体和五龙沟、托克妥金、铜矿床的导岩、导矿通道及赋存场所。NW向线性构造带是东昆仑地区寻找五龙沟玢岩型金矿床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9.
基于区域地质、钻井及地震资料,分析苏丹红海中部地区的盐层分布、盐构造特征及油气勘探潜力.结果表明:中新统Dungunab组盐层在该区分布广泛、厚度大,发育盐席、盐脊、盐背斜、块状盐体等盐构造形态,差异负载作用是造成盐层厚度及盐构造形态平面差异的主要原因;盐上主要沉积Zeit组砂、泥岩地层,具有自生自储的油气成藏条件,但...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察哈尔右翼中旗大清河金矿床类型属于变质-热液型中低温矿床,产出于太古代乌拉山群,矿石类型主要为含金硫化物石英脉和蚀变岩型金矿石。本次工作总结了矿体地质特征及分布规律;结合相关元素测试分析及相邻典型矿床地质特征,综合研究认为区内金元素的物源区主要为太古代乌拉山群,其次为岩浆岩;矿床整体形成于古生代末期至二叠纪中晚期,早期成岩成矿作用形成原始矿床或初始矿源层,晚期受二叠纪中晚期多期次热液流体影响,萃取、活化、迁移金元素形成含金热液流体,并在有利成矿部位充填沉淀,成矿严格受二叠纪花岗闪长岩中NE向及NEE向压扭性构造裂隙控制,矿体具有隐伏再现和雁列式侧伏展布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