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云南省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可持续发展系统学研究方向,对区域可持续发展总体能力进行解析,设计评价指标体系对其进行表达,借鉴西方经济学中“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思想,定义区域可持续发展比较优势能力及其计算方法,分别从数量角度(总体能力)和质量角度(比较优势能力)对云南省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研究,并进一步分析其可持续发展态势在全国和西部地区所处的位置。 相似文献
2.
3.
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阐述了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概念和特点,提出了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和方法,并以长江流域7省1市人例,从自然和经济的角度评价了长江流域各省市90年代以来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动态变化。评价结果表明:90年代以来,长江流域各省区人工资本积累能力、人力资源和科学技术资源支持能力总体上为持续上升趋势,但各省区增长的速度略有差异;而自然资源的支持能力为不断下降趋势,同时人口压力还在不断加大;环境资源支持能力各省 相似文献
4.
云南省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建立云南省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和利用德尔菲调查方法确定评价因子权重,构建了综合评价模型.研究表明:云南省生态环境处于轻度脆弱的类型区面积仅占该省总面积的19.62%,主要分布在中部、南部自然地理环境条件优越,以及人类活动向有利于生态恢复方向发展的地区;中度脆弱性的类型区面积占了总面积的32.02%:强度和极强脆弱的类型区面积占了总面积的53.63%,主要分布在北部高寒山区,以及植被破坏严重、相对贫困、生态系统处于退化的地区.因此,对强脆弱性地区要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力度,防止生态环境的进一步退化,降低对外界干扰的脆弱性. 相似文献
5.
6.
基于旅游生态足迹模型的旅游区可持续发展度量——以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为例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在生态足迹模型的基础上,构建由餐饮、住宿、交通、游览和购物五个子系统组成的旅游生态足迹模型,将旅游生态足迹和当地居民生态足迹结合以综合评价旅游区可持续发展状态。评价系统将旅游区的可持续发展划分为5种状态。将该方法应用于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结果表明:①旅游生态足迹和当地居民生态足迹均小于区域生态承载力,两者所构成的区域总生态足迹也处在生态承载力范围之内,说明旅游区社会经济发展处在可持续发展状态;②在旅游生态足迹各子系统所表征的旅游活动中,交通和购物对生态环境影响最大;③旅游活动和当地居民日常生产生活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机制具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8.
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对豫南大别山区鸡公山等4个重点景区的旅游可持续发展进行时空对比研究。2010—2014年,豫南大别山区旅游可持续发展总体处于发展阶段:鸡公山风景名胜区旅游可持续发展处于发展阶段,黄柏山国家森林公园和南湾湖水利风景区旅游可持续发展处于基本阶段,灵山风景区旅游可持续发展处于初级阶段。层次分析法不仅是旅游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的有效的方法,也是发现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陕西省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出发 ,针对陕西省区域特征 ,建立了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 ,通过对区域十个地市可持续发展系统的综合评价 ,分析区域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代兴兰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7,19(2):22-26
根据雨量站网评价结果,结合云南省的实际情况,从雨量站的高程控制情况、河流分布与雨量站网的匹配状况、区域代表站及小河站的配套雨量站需求、面雨量计算的需求、水情信息报汛配套站需求等方面,采用面平均相关法、经验公式法等分项评价方法,对现状雨量站网的密度和满足程度作客观评价,提出云南省雨量站网的设站目标为2690~3208站,为雨量站网规划和站点布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基于生态资源环境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区域城镇化研究已成为我国现阶段地理学研究中的重要科学问题之一。应用熵思想对2010—2012年云南16个市州的支持型输入熵、压力型输出熵、还原代谢型熵和消费代谢型熵、熵流、熵产生及总熵变情况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云南省各市州城市社会经济生态系统还处于发展阶段,主要以有序度下降为主;云南省各市州的支持型输入、压力型输出、还原代谢型和消费代谢型4种类型熵存在着显著的空间差异性与单一熵主导性并存现象;云南省各市州城市社会经济生态系统的熵流、熵产生、总熵变存在着显著的空间差异性;云南省各市州城市社会经济生态系统的综合发展得分总体上呈现出东部优于西部、南部优于北部的空间分异格局。 相似文献
12.
在全球气候变暖、资源危机和环境退化等背景之下,低碳经济和绿色经济受到各国广泛关注,世界经济形态和经济增长动力正在发生转向.近些年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线,国内区域发展中也出现了一些新因素和新格局.这些变化将引起供需结构、投资结构以及国家产业政策等方面的变化,进而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未来几年是我国加快工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在对云南省工业发展特征和面临矛盾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经济发展背景和趋势,充分考虑资源环境基础和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云南省工业向绿色、低碳发展方式转变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14.
云南省县域城镇化与交通优势度的时空协同性演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运用ArcGIS空间分析、交通优势度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等方法,对云南省县域城镇化与交通优势度的时空协同性演化特征进行系统分析。研究表明:① 城镇化与交通基础设施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存在正负双向反馈;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城乡二元结构格局、城市空间无序蔓延是导致两者耦合协调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② 2000~2014年云南省整体县域城镇化水平普遍较低,约90%的县域处于城镇化起步阶段。③ 云南省县域交通优势度整体水平逐年提升,但空间分异特征显著。④ 2000~2014年期间云南省县域城镇化与交通优势度的耦合协调水平虽大幅提升,但整体协调度仍然偏低、空间分异特征依然突出。 相似文献
15.
云南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人口城市化质量与土地城市化质量两方面,构建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以2007~2016年相关数据为支撑,定量计算云南省多年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耦合度、综合发展指数和协调发展度,并根据协调发展类型划分标准对研究时段内云南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的协调发展类型和对比类型进行划分,并在此基础上对二者的协调状态进行评估;同时在GIS技术支持下,分别以2007年和2016年为时间节点,揭示不同时段云南省各市(州)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协调发展的空间格局特征与空间格局的变化特征。研究表明:从时间序列特征看,云南自2010年起土地城市化快于人口城市化,土地规模扩展过快,存在造成空城的风险;城市化水平总体发展趋势良好,人口与土地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高;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协调发展趋势良好,逐步进入协调阶段;从空间格局特征看,呈现以昆明为中心,从中部“协调型”逐步转变为边缘“失调型”的空间格局;土地城市化滞后型数量少,且集中分布于滇中和滇西北地区;人口城市化滞后型数量多,广泛分布于滇东、滇西、滇南和滇东北的大部分地区;各市(州)协调发展状态分属协调阶段、磨合阶段和失调阶段,协调发展对比类型空间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6.
省域尺度县域综合发展潜力空间分异研究——以云南省为实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县级行政区为研究单元,建构了5类集成性指标项和由"主导影响因素的单要素整体分析—可量化主导因素的基于ArcGIS层次聚类分析法—瓶颈因素限制法"构成的技术路线,测度以云南为代表的山区省份县域综合发展潜力的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①云南省县域综合发展潜力差异性显著,且存在很强的空间集聚特征;②总体空间分异呈现城市群高而周边低,交通干线廊道高而影响区低格局,而滇中城市群已形成中心—边缘格局,滇东南、滇西、滇南等城镇密集区初现点状格局;③总体空间分异与交通条件、经济基础呈高度空间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温泉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以广东龙门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理念和温泉旅游资源特点,制定出温泉旅游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运用模糊判断方法和系统聚类方法,对龙门县温泉资源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对2种评价方法的结果分析与修正,将龙门县温泉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分为高、一般、低3类. 相似文献
18.
结合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理念和温泉旅游资源特点,制定出温泉旅游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运用模糊判断方法和系统聚类方法,对龙门县温泉资源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对2种评价方法的结果分析与修正,将龙门县温泉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分为高、一般、低3类. 相似文献
19.
做好云南的环境保护不仅事关当地的可持续发展,而且有区域性乃至国际性的意义.尽管"十一五"期间 云南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仍然面临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污染减排和东部污染转移以及跨境环境保护压力等严峻挑战;面临着严重的水环境、土壤重金属和农村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丧失与外来物种侵入以及环境监管能力较弱等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