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概述了为青藏科考大地电磁测深工作研制的三分量磁饱和式磁力仪的原理、性能、用途和野外使用情况。 仪器的技术指标为:分辨率0.2伽(亻马);灵敏度100毫伏/伽(亻马);温度系数l伽(亻马)/℃;记录频带0-1.0赫兹;耗电量18瓦。 在青藏高原的地球物理考察中,用本仪器先后在藏南、藏北五个点进行了连续数月的野外地磁测量。从工作情况看,仪器工作正常,记录了一次完整的磁暴,为研究青藏高原地壳与上地幔的电性结构提供了一批有意义的资料。  相似文献   

2.
在对取自对马暖流影响区的CSH1和黑潮主流轴影响下的DGKS9603孔沉积物中的浮游有孔虫种群以及混合层种Globigerinoides ruber和温跃层种Neogloboquadrina dutertreiδ18O, d13C记录的对比分析基础上, 探讨了晚第四纪对马暖流的演化和变动. 结果表明在40~24 cal ka BP的低海平面时期对马暖流消失, 然而黑潮仍然存在于冲绳海槽内部, 黑潮水体在海槽北部的爬升引起显著的上升流, 同时低海平面也使得陆源冲淡水对于海槽北部的影响加强; 冲淡水的影响在末次冰期最盛期(LGM)期间达到顶峰, 而最低海平面和黑潮的减弱使得LGM期间上升流明显减弱; 现代对马暖流的发育始于16 cal ka BP左右; 冰消期中黑潮对于海槽区影响的加强在中部和北部是同步发生的, 伴随其发育过程, 黑潮水体逐渐成为对马暖流主要的水体来源; 而现代对马暖流的最终形成是在8.5 cal ka BP左右, 此后这种环流格局相对稳定, 从水体组成上而言现代对马暖流水体主要来源于黑潮主干; 距今3.0 cal ka BP左右, 可能是在冬季风强化和黑潮减弱的背景下, 对马暖流流径发生了一次偏转, 导致冷水团影响加强.  相似文献   

3.
为了验证平原地区深井水动态观测受环境条件影响的情况,我们选择了河北省河间地区马17地震观测井和马16地热开发井进行对比观测,试图探讨马16井开采对马17井水动态观测的影响。结果表明马17井的动水位年变化是气压干扰所致,与马16井采水无明显关系。马16井冬季开采热水对马17井动水位观测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正>“大地生五金,以利用天下与后世”,人类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极大地推动了社会文明和科技水平向前发展。锡与金、银、铜、铁并称为“五金”。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人类就开始使用锡,它在人类利用金属资源的历史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相似文献   

5.
海原一六盘山构造带是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的一条重要边界,在海原断裂带和六盘山断裂带接触区形成了特殊的马东山挤压阶区,本文对跨过该挤压阶区一条密集测点大地电磁剖面数据进行了处理和二维反演,获得的深部电性结构图像揭示在马东山挤压阶区深部电性结构表现为在高阻背景下镶嵌多个向西南倾斜的低阻条带电阻率结构样式,并在深度约25 km汇聚到中下地壳低阻层内,共同组成"正花状"结构;海原一六盘山构造带西南侧到陇中盆地区间呈现高、低阻相互"楔合"的深部结构特征,而其东北侧的鄂尔多斯西缘带自地表到中下地壳为较完整的高阻块体.另外结合跨过海原断裂带中段和西秦岭造山带的大地电磁探测结果,对海原一六盘山构造带分段性及其两侧的陇中盆地和鄂尔多斯地块的接触关系进行了研究分析.大地电磁探测成果佐证了在海原断裂带中段为具有走滑特点的断裂,而其尾端与六盘山断裂带斜交区域的马东山地区发生了强烈的逆冲推覆与褶皱变形;活动构造研究发现沿海原断裂带所产生的左旋走滑位移被其尾端的马东山、六盘山以东西向的地壳缩短调节吸收,GPS观测表明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现今构造变形分布在海原一六盘山构造带以西上百公里的范围内,陇中盆地一海原一六盘山构造带和鄂尔多斯地块一线的深部电性结构图像也很好地解释了该区变形状态:海原一六盘山构造带带及西南盘的陇中盆地的中下地壳非常破碎,在青藏高原向北东方向的推挤下容易发生变形,而北东盘鄂尔多斯地块地壳结构完整,很难发生构造变形.对海原一六盘山构造带马东山阶区和龙门山构造带的深部电性结构及变形特征等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该区有与2008年汶川地震相似的深部构造背景,应重视该区强震孕育环境的探测研究.  相似文献   

6.
史前文化高分辨率年代的重建是理解人类演化及其与环境变化关系的前提,对探索史前跨大陆文化交流的轨迹具有重要意义.河西走廊是史前世界最早的远距离文化交流中心之一.由于缺乏~(14)C年代的控制,该地区史前文化的年代及序列仍不清楚.本文提供了一个更加精确的~(14)C年代序列以解决河西走廊地区人类定居和文化演化的时间问题.一年生的炭化农作物遗存~(14)C测年具有避免"老木效应"的优点,因此被用来检测河西走廊已有的炭屑和骨骼~(14)C年代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所得的~(14)C数据集用贝叶斯方法进行建模,模型年代显示其与河西走廊已有的考古文化年代基本一致.然而,青铜时代晚期-铁器时代早期的沙井文化和骟马文化的年代比已有的年代晚约300年.通过对比模型年代与古气候和历史文献资料,我们认为沙井和骟马文化的衰落是受地缘格局的影响而不是气候变化导致的.  相似文献   

7.
溶解性有机质(DOM)在流域水环境中广泛存在,参与各种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快速的城镇化过程和人类活动显著改变了流域水体DOM含量和特性,从分子层面上解析DOM在流域尺度上的时空分异特征对流域水质管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以长三角地区樟溪流域为研究对象,依据土地利用和人类活动强度布设采样点,于2022年7月采集水样。结果表明,樟溪流域水体溶解性有机物主要的分子式元素组成为CHO、CHON、CHOS,其中木质素/富羧酸脂环分子类有机物相对占比最高。在子流域空间分布上,人类活动强的子流域CHON、CHONS类型化合物含量更高。选取采样点距城镇距离、距源头距离以及土地利用类型所占采样点缓冲区的比例来表征人类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流域内DOM杂原子受人类活动强度影响,距源头的距离与水体DOM分子中氮原子的强度加权平均值(Nwa)和CHON化合物百分呈显著正相关,与碳、氢原子和荷质比的强度加权平均值(Cwa、Hwa、m/zwa)呈显著负相关。CHON分子的相对丰度与林地面积比例呈显著负相关,与农业用地比例呈显著正相关。比较具有典型土地利用类型的水体DOM:典型农田、城镇土地利用类型DOM含有更多独特的CHON分子式,农田DOM在木质素/富羧酸脂环分子区域出现CHON分子式的富集,城镇DOM在脂肪类和木质素/富羧酸脂环分子区域均出现了CHON分子式富集。研究表明在城郊流域中,人类活动显著改变了水体DOM的分子特征,增加了分子多样性,促进了特定分子式的富集。  相似文献   

8.
整理和分析2000年以后马17井的水位、气压观测资料,采用日极差法分析影响该井水体的能量变化;分别采用按时间分段数据的散点图和全时段滑动分析的方法,定性和定量地研究该井的固体潮效应及其特点;采用滑动的一阶线性回归的方法分析长时间段内水位与气压的关系,解释该井的气压效应特征;最后结合淮镇地震、文安地震、汶川地震前后该井水位观测数据变化现象,讨论该井水位的变化机理和变化特征,揭示其变化发展趋势,使马17井在今后的地震预测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大量实际资料,肯定了声波测井、伽(亻马)-伽(亻马)测井在检查固井质量方面的应用效果,并对有关问题作了讨论. 应用声波测井和伽(亻马)-伽(亻马)测井的方法来检查固井质量,已得到普遍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刘凇佐  鲁阳  臧楠 《地球》2023,(5):40-43
<正>地球表面71%的区域被海洋所覆盖。在这片广阔未知的区域下蕴含着丰富的资源和宝藏,等待着人类去探索与开发。在众多尖端技术中,声呐、极地装备与技术、北斗导航系统是人类探索蓝色世界的利器。声呐技术利用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特性,实现了对水下环境的精细探测。它在军事、海洋科学、渔业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让我们可以在黑暗的水下世界中看清未知的事物,  相似文献   

11.
尹超 《地球》2020,(5):73-75
<正>毫无疑问,在自然力量面前,人类是弱小的。从古至今,人类经历了大大小小无数的自然灾害,这些灾害在给人类造成生命财产损害的同时,也让人们对自然产生了敬畏之心。对自然灾害的描述和探索也成为人类文化和科技发展史的一部分。在浩如烟海的成语中,有一些就是源于对自然灾害的描述。当我们对这些成语进行仔细解析时,你会发现很多成语并非夸大其词,而是对自然现象真实的记录。  相似文献   

12.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是当今沙漠化过程的两大驱动力,其各自相对作用的大小一直是沙漠化研究的热点.本研究选择净初级生产力(NPP)作为评价沙漠化过程的指标,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沙漠化过程的影响统一到对沙漠化过程NPP变化的影响上,以潜在ⅣPP以及潜在NPP与实际ⅣPP的差值作为衡量沙漠化过程中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作用的指标,并以此构建沙漠化逆转和发展过程中不同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作用情景下的评价方法,评价了1981~2000年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在鄂尔多斯地区沙漠化过程中的相对作用.研究表明,1981~2000年间鄂尔多斯地区沙漠化呈局部发展但整体逆转的态势,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在不同时段、不同空间的沙漠化正逆过程中均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在沙漠化逆转过程中,气候变化主导了鄂尔多斯地区1981—1990年时段内的沙漠化逆转,以其为主导致的逆转的沙漠化土地主要分布于毛乌素沙地以及鄂尔多斯东北部的温带禾草草原与温带落叶灌丛区域的过渡地带;人类活动则是1991~2000年时段内鄂尔多斯地区沙漠化逆转的主导因素,以其为主导致的逆转的沙漠化土地相对均匀分布于鄂尔多斯各个旗县.在沙漠化发展过程中,人类活动主导了鄂尔多斯地区1981~1990年时段内的沙漠化发展,以其为主导致的发展的沙漠化土地主要集中在杭锦旗、达拉特旗以及东胜市的三地交界处;气候变化则是1991~2000年时段内鄂尔多斯地区沙漠化发展的主导因素,以其为主导致的发展的沙漠化土地分布于除鄂托克前旗、乌审旗和准格尔旗的东南部以外的其他地区.  相似文献   

13.
《地球》2016,(3)
正现代生物及人类是地球形成与地质历史演化的产物。因此,人类和生物的生存及健康是与地质环境至关重要。前人硏究认为,地质环境在宏观方面主要与地貌、岩石、土壤和水等环境地质因素有关;在微观方面则与地质环境中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有关。本文重点阐述元素与健康以及土壤与健康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14.
中国第四纪花粉现代过程:进展与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粉现代过程是第四纪花粉分析的基础,对正确解释地层花粉组合,定量恢复古植被、古气候至关重要.近年来,孢粉学者对花粉现代过程开展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长足进展.本文基于前人研究成果和笔者近几十年对花粉现代过程的探索,从花粉产量、花粉传播、花粉源范围、花粉沉积、花粉保存、花粉与植被和气候的关系及人类活动和土地利用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综合探讨,介绍和评述了第四纪花粉现代过程的进展与问题.通过对比已有研究成果,笔者认为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孢粉学者在古气候和古植被定量重建研究中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不同重建方法各有优缺点,且适用范围不同;花粉产量、花粉源范围、花粉传播与散布、古气候和古植被重建方法和模型等尚不完善,都有待改进;更希望尝试和研发新模型和新方法,进而获得更可信的古气候和古植被记录.虽然国外学者较早开展了花粉与人类活动关系研究,但目前中国在花粉与人类活动和土地利用研究方面处于领先地位,率先开展了人类活动强度定量重建的尝试,希望国内相关学者在今后研究中继续予以关注,以期在地层中定量识别和提取古人类活动信息方面有所突破.此外,国内外对花粉沉积过程和花粉保存研究尚显不足,虽然部分学者就其开展了部分实验和模拟,但缺乏自然环境条件下花粉沉积和埋藏过程研究,亟待开展相关工作.  相似文献   

15.
打倒“四人帮”,全国喜洋洋!打倒“四人帮”,生产大解放!经英明统帅华主席批准,全国第二次农业学大寨会议和全国工业学大庆会议筹备会议相继在北京召开。广大工人、贫下中农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决心在以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大干快上,掀起工农业生产新高潮,把国民经济尽快搞上去,把“四人帮”干扰、破坏所耽误的时间抢回来,对人类做出较大贡献。  相似文献   

16.
大数据时代——未来人类社会发展的大变革,它作为人类社会信息发展的产物,以"信息风暴"为预测变革手段的发展模式,正在改变并决定着人类的生活、生产和思维方式.大数据所具有的各项功能,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社会未来的格局.然而,人们尚需要深刻地认识到它在科技创新中的潜在响应.基于当今报刊业广泛发表的科研、信息、管理等领域的相关论述,通过分析认为必须统一在一个有机的平台上进行深刻理解:1)大数据的定义与属性和对大数据的发展的理解;2)当代大数据隐含在科学与技术中的新内涵;3)信息与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大数据响应;4)大数据催促地球科学的创新再生;5)大数据转化与现代农业和大生物学;6)大数据在科技发展进程中必须重视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王猛 《地球》2009,(1):17-19
宇宙浩瀚而无穷,元素和能量碰撞且交融,恒星万丈。金华冲破冥冥的黑暗,温暖的霞光中走来一个蔚蓝、明亮的少女,于是有了大地,有了神州。人类从遥远的海洋中来,是陆地给了我们直立行走的勇气和力量;是土壤孕育了人类今日的丰富和繁荣……先驱者们披荆斩棘,卧薪尝胆,使茹毛饮血成了岩壁上的画图;使巢居穴藏成为鸟兽的专长……我们既修筑了长城的万里不倒,同时也制造了城市的喧哗与浮躁。是蒸汽机让世界开始奔跑,  相似文献   

18.
岳尚华 《地球》2012,(12):59-61
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和重要保障。节约利用资源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11月8日,国土资源部科技与国际合作司司长姜建军在中国国际矿业大会的开放日上,作了生动的科普讲座。他从地球起源开始,介绍了地球自然资源的产生和人类社会的起源与发展,梳理了自然资源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对于引起人们的环保与节约意识起到了积极影响。地球承载了近七十亿的人类,从它  相似文献   

19.
正一万多年来,作为六畜中被人类驯养历史最久的动物,狗与人类建立了最为深厚的感情纽带,因其忠诚、勇气、机警与善猎,广为人类所亲近与喜爱,更是衍生出诸多与狗相关的美丽传说与趣味故事。在首都博物馆不久前展出的"瑞犬望春风——戊戌狗年生肖文化展"中,以犬与人类的关系为主线,将文物、图片与史实相结合,向我们展现了妙趣横生、意味深长的犬文化。  相似文献   

20.
四川省地震局地震地质队一分队在虾拉沱附近(Q_3)地层中采到中华鹿和狐狸等化石,今年八月初又在道孚县城附近红色粘土层(为中更新统Q_2顶部,见剖面图所示)中两个地点采到三门马臼齿1颗,门齿5颗,肿骨鹿牙齿8颗,蹄骨1件,和部分鹿角及大量马、鹿脚骨化石(见封底照片)。上述化石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