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膨胀岩(土)病害是一种特殊的工程地质现象。文章通过对广西军体校膨胀岩山体滑坡的整治经验进行总结,探讨其成因机理,提出对整治设计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
鲁西地区作为华北克拉通的一部分,自古元古代早期(约2400Ma)二长花岗质岩石侵位以后至晚古生代(约250Ma),一直处于板内稳定地块状态,在这漫长的2150Ma年里仅形成了两期脉岩,即四堡期侵位的基性辉绿岩(牛岚单元)与中晚奥陶世侵位的超基性金伯利岩(常马庄单元)。经对控制辉绿岩侵位的构造特征进行研究发现,该构造体系不仅控制了鲁西辉绿岩的侵位,还控制了金伯利岩的侵位。在此基础上,对蒙阴金伯利岩带的控制规律进行了分析,并对金伯利岩带向南延伸的区域进行了初步的预测。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广西目前在花岗岩类研究中有关成因类型和填图单元划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进行探讨。在成因类型划分中,过去不同学者对同一花岗岩体研究,往往得出两种截然相反的结论:一曰“S”型花岗岩;二曰“Ⅰ”型花岗岩。谁是谁非,原因何在?笔者认为,在采用查佩尔(B·W·Chappell)、怀特(A·J·R·White)等成因分类的观点和论据时,应重视同源岩体群体的综合性特征分析对比,并列述了几个常见易犯的问题,在引进超单元填图问题时,评述了科宾(E·J·Cobbing)、贝特曼(P·C·Bateman)等人提出的填图单元划分方案和原则,以及诸如“侵入体”、“单元(Unite)”、“超单元(Super—unite)”、“岩基(Batho-lith)”与“岩簇(Lithodemes)”、“岩套”等名词的原来含义及概念:探讨了单元与岩簇、超单元与岩套的区别,岩基、岩基段(Segments)与岩带、岩群的对应关系,超单元同源岩浆序列与岩带、岩群同源演化关系之间的区别;并以玉林石南地区填图中有关填图单元划分为例,认为在这样复杂的岩浆活动区,应以侵入体为基本单位,纵向组成单元、超单元,横向组合为岩带、岩群,五级划分才能满足填图的需要。此外,还论述了同源群体划分方法及锆石在划分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白云岩是一种藏量非常大、用途广泛的矿产资源。广西柳城大埔白云岩矿田的白云岩厚度大、分布广、品位稳定。文章对广西柳城大埔白云岩矿田地质特征、潜在价值、开发价值进行了论述,并指出其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5.
文章提出了构造地层单位中“岩群 -岩组 -岩段”和“片麻岩套 -片麻岩”实质上就是正常的“群 -组 -段”或“超单元 -单元”与杂岩之间的过渡类型。以此认识为基础 ,根据变质岩系遭受改造和再造作用的主因、方式、强烈程度以及原岩类型等的不同 ,把构造地层单位划分为两大套 4种基本类型 ,并对其鉴别标志、等级体系划分等予以总结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山东是我国地方性甲状腺肿(简称地甲病)流行较广泛的省份之一,受害人口约2000万人,对人体健康危害很大。地质环境中碘元素的缺乏或过量是形成地甲病的主要因素。山东省内流行的地甲病可分为低碘型和高碘型两种。山东低碘型地申病区主要分布在鲁西隆起区和鲁东隆起区内的山地丘陵区中,重病区(患病率>10%)一般分布在山地地貌单元中,轻病区(患病率3—10%)一般分布在丘陵地貌单元中。低碘地甲病的发生与岩性、土壤、地下水、地质构造、地貌等地质环境因子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含月光石辉长辉绿岩体是广西某杂岩体中的一个小岩体,呈岩株状,分布面积约0.22km~2,出露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上的体积约200万m~3。其岩性为辉长辉绿岩,主要由含铁普通辉石、拉长石及少量橄榄石、黑云母、正长石等组成。据研究,正长石中约有5—10%的发蓝色蛋白光的月光石;岩石的物理技术性能较好,其抛光面呈墨绿色,光泽度达117°,可满足饰面石材的要求。经石材加工厂试生产,其切割性略优于花岗岩,因此认为,该岩体是广西与国内罕见的珍贵黑色花岗石石材资源。  相似文献   

8.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上古生界沉积相演化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利用钻井资料和地质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沉积相演化进行详细的研究。分析了本溪期(海侵)、太原期(海侵扩大)、山西期(海退)、石盒子期(海陆交互)和石千峰期(陆缘湖泊)等5个时期的古地理环境、岩石类型、沉积相类型和平面展布特征。得出这5个时期在盆地内构成了一个海侵海退旋回,形成了从滨浅海相到海陆过渡的三角洲相、河流湖泊相陆源沉积。控制生成了三角洲相分流河道砂砾岩、水下分流河道砂砾岩以及潮坪相砂坝等有利储集岩带,潮坪相发育的煤系地层为烃源岩。上石盒子组洪泛平原形成泥质岩盖层。生油岩和储集岩叠置或互侧式组合关系,形成本区受砂体分布控制的岩性气藏。  相似文献   

9.
大营子组是60年代建立的太古宙建平群中的岩石地层单位,近年1∶5万区调证实,大营子组是由太古宙变质深成岩,即石英闪长岩、英云闪长岩、花岗岩,以及太古宙表壳岩包体,甚至还包括了早元古代的变质辉长岩、层状变质岩,早古生代闪长岩和早二叠世二长花岗岩等组成,已失去了原来的岩石地层意义。将其解体为太古宙叶柏寿片麻岩、曹家烧锅片麻岩、变质表壳岩组合,早元古代陈家窝铺单元辉长岩,早古生代上马架子超单元石英闪长岩、闪长岩和早二叠世八家子超单元二长花岗岩。  相似文献   

10.
临朐铁寨杂岩体为燕山晚期侵入的中性、中偏碱性浅成—超浅成岩类,主要由闪长岩、闪长玢岩及二长斑岩等组成,为同源岩浆演化的产物。闪长( 玢) 岩为成矿母岩,与金矿关系密切,金矿( 化) 体产在闪长( 玢) 岩与朱砂洞组蛇纹石化大理岩、泥质灰岩接触带上及其附近。  相似文献   

11.
胶南造山带前寒武纪结晶基底由晚太古代胶东岩群、早元古代荆山群及粉子山群、中元古代海州岩群、晚元古代震旦纪朋河石组等变质地层和早一中元古代超镁铁质岩、镁铁质岩、榴辉岩,晚元古代花岗岩类、榴辉岩等组成。这些岩石记录了造山带形成演化历史:2900~2800Ma,胶东岩群中基性火山沉积岩形成,于2500Ma遭受中压相系角门岩相变质变形作用,之后有少量基性岩浆侵入。2408~2000Ma,太古宙陆核周缘线性活动增强,形成裂陷盆地,沉积了荆山群和粉子山群(海相陆源碎屑岩-碳酸盐岩夹基性火山岩建造),于2000~1800Ma遭受区域低、中压相系角闪岩相局部麻粒岩相变质变形作用。中元古代,扬子(华南)板块北缘在统一基底上裂陷,沉积了海州岩群,华北板块南缘则为超镁铁质岩、镁铁质岩携带榴辉岩沿裂谷侵入。晚元古代早期,扬子(华南)板块向华北板块之下俯冲,下地壳发生广泛重熔形成大量同构造(造山)期花岗质岩浆,并与板块碰撞过程中形成的榴辉岩一起沿碰撞带侵位,形成晋宁期荣成超单元变质变形花岗岩类;之后,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对接拼合,造山带发生由南东往北西的过冲推覆作用,形成中深层次的韧性剪切带。震旦纪早期,以玲珑超单元为主的弱变形花岗岩类侵位,随着造山带的隆升作用,在造山带  相似文献   

12.
最近,广西区域地质调查队在海南省进行1:5万区调过程中,在该省西部坝王岭地区牙迫村一带首次发现了类化石,经李家骧鉴定有:Robustoschwagerina,Nankinella和Schwagerina等属。该地区前人曾对其地层划为泥盆系(石碌群)。Robustoschwagerina(壮希瓦格)是苏联学者M·—Maclay  相似文献   

13.
托莫尔日特蛇绿混杂岩带是柴北缘早古生代蛇绿混杂岩带东段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整个柴北缘地区各蛇绿混杂单元组合、出露较为齐全的地段之一,其中放射虫硅质岩在蛇绿混杂岩带中首次发现。托莫尔日特蛇绿混杂岩岩石学、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等特征表明,其具有大洋中脊向岛弧蛇绿岩过渡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西江流域生态脆弱性时空分异及其驱动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域作为人口、资源、资本都相对集中的水文单元,其生态系统结构的稳定性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流域在生态系统演变及人类频繁活动的共同胁迫下,生境敏感性增强,脆弱易损。本文以广西西江流域为例,通过对其生态脆弱性成因机制分析,依循“敏感性-压力度-恢复力”评估框架,选取11个指标构建完成流域生态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以GIS技术为支撑,采用空间主成分分析法和差值法对生态脆弱性指数进行计算与分析,探究2000-2010年广西西江流域生态脆弱性时空变化特征。基于地理探测器的因子探测和交互探测模块分析各影响因子对流域生态脆弱性结果的解释力及因子交互作用对流域生境脆弱性变化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① 2000-2010年,广西西江流域生态脆弱性指数多年平均值为0.69,整体处于中度脆弱状态。空间上,流域生态脆弱性表现为中部高于四周,由城市核心区往外逐步减弱的格局特征,研究时段内流域生态脆弱性综合指数多年平均值最大的为贵港市(3.40),最小的为百色市(2.23);时间上,10年间,流域整体生态脆弱性呈现轻微恶化的趋势,2005年流域中部及东部地区受高温影响,导致2005年流域生态脆弱性指数整体高于其他两年;② 6个因子对流域生态脆弱性的解释力强度为生物丰度指数(0.475)>高温季节温度(0.340)>植被覆盖度(0.211)>NPP(0.183)>降雨侵蚀力(0.098)>汛期降雨量(0.030),因子交互协同作用后对结果解释力增强。  相似文献   

15.
胶南地区的变质杂岩主要由中、晚元古代的变质深成岩组成。按照同源岩浆演化理论,这些深成岩可划归四个超单元:①海阳所超单元,由基性岩-中性岩-酸性岩构成一个较完整的岩浆演化序列,为中元古代幔源深成岩类,形成于洋内裂谷环境,属非造山岩浆岩类;②荣成超单元,由二长花岗岩类构成,为晚元古代壳源S型花岗岩类,形成于碰撞造山阶段,属同造山岩浆岩类;③铁山超单元,由石英正长岩-正长花岗岩组成,为晚元古代幔源分异型(A型)花岗岩类,形成于陆内张裂环境;④月季山超单元,由二长岩-二长花岗岩组成,为晚元古代壳幔混合源(Ⅰ型)花岗岩类,形成于板块碰撞后期,亦属同造山花岗岩类。胶南地区前寒武纪地壳演化进程为:在早元古代陆缘海的基础上,中元古代该区地壳拉张形成裂谷,海阳所超单元沿裂谷侵位;晚元古代地壳由拉张环境转变为挤压环境,裂谷闭合发生板块碰撞造山作用,伴随产生大量同造山岩浆岩类。其中板块碰撞引起的部分融熔作用形成荣成超单元,板块碰撞造成的局部拉张环境使幔源分异的A型花岗岩类铁山超单元定位,稍后壳幔混合岩浆沿造山作用产生的推覆构造空腔定位形成月季山超单元。  相似文献   

16.
鹏山水源地开采松散岩类孔隙水和裂隙岩溶水,是莱芜市重要的饮用水水源地,潘西煤矿扩界开采可能对其造成影响。该文从水源地地下水的补径排条件、水文地质边界等多方面考虑,根据地下水动态观测结果,得出水源地和扩采区处于不同的水文地质单元、地貌单元,认为潘西煤矿扩界开采对水源地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7.
本文探讨广西古岩溶期序及各期古岩溶发育特征。以构造运动名称命名,将广西古岩溶划分为:郁南—广西、柳江、黔桂、东吴、苏皖、印支等六个古岩溶期。它门的共同特点是:都保留有完好的古剥蚀面;剥蚀面上岩溶现象明显;其上沉积有剥蚀期的典型堆积物,诸如铝土岩(矿)、砾岩或砂砾岩等。其主要不同点是:剥蚀面下古岩溶发育强度和古溶洞层厚度有差异;溶洞充填物不同:剥蚀面的起伏高度相差较大,除印支期古剥蚀面起伏较大具古潜山性质外,其余各期古剥蚀面起伏都较小。古地形多属波状平原性质。  相似文献   

18.
大明山背斜由EW向加里东基底和NW向印支盖层组成,是广西重要的钨铜铅锌多金属成矿带,该带内燕山期花岗质岩浆活动强烈,形成的岩株、岩墙、岩枝、岩脉等近百处,石英斑岩、花岗斑岩出露广泛,多沿EW向、NE向及SN向断裂成群分布,铜铅锌矿点多,三者紧密共生,与燕山晚期石英斑岩、花岗斑岩具有成因联系,表现出斑岩型铜矿的特征。有利的地质条件及找矿信息显示出较好的找矿前景。笔者认为,通过新一轮的找矿工作.可望在本区找到大中型斑岩型铜矿床。  相似文献   

19.
文章分析论述了广西下、中三叠统砾质岩类所在层位及其特征,并将其划分为水道砾岩、崩塌—滑塌砾岩、沉积混杂岩3种成因类型,探讨了形成环境及其意义,指出它们均是三叠纪时期构造作用的沉积表现。  相似文献   

20.
鲁西铜石中生代复式岩体岩石谱系单位划分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铜石岩体就位于燕山早期,有五次脉动侵入活动,相应地可建立五个单元,归并为铜石超单元;岩浆末期形成细晶岩、霏细岩,热膨胀形成隐爆角砾岩、侵入角砾岩及沉陷角砾岩等.铜石岩体具有花岗岩类高位深成复式岩体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