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气象论文的写作与发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阐述了气象论文的标题、摘要、引言、正文和结论的写作要求。对气象论文的写作步骤和方法提出建议,对论文的写作内容作了规范。并对气象论文的发表经验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2.

气象论文是气象工作者对其创造性研究成果进行理论分析和科学总结,并得以公开发表的写作文体。气象论文必须具有科学性、创新性和逻辑性,应按一定格式书写并发表。

  相似文献   

3.
贾朋群  胡英等 《气象科技》2002,30(3):181-186
文章利用《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简乐CSCD)和《气象学和地球天体物理学文稿》(简乐MGA),针对近10年我国大气科学研究领域发表的科技论文,选择中国气象局、中国科学院等7个研究和业务机构,进行了文献计量学分析。研究发现近10年我国大气科学领域发表的科技论文存在着一些机构的论文过于集中在本单位主办的杂志上刊载,在国际上最重要的专业学术杂志中收录中国学者的论文还偏少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以气象科普领域2010-2020年间中国知网(CNKI)期刊数据库230篇文献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对该领域的作者、研究机构、刊物和关键词进行统计分析,归纳高产作者、主要研究机构、主要刊物和研究热点,绘制该领域作者合作圈、机构合作、关键词聚类可视化图谱.结果表明:公共气象服务信息化、共建共...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1995~2011年间中国学者在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简称CAJD)收录期刊上发表的气象服务效益评估的论文,了解我国气象服务效益评估领域科研状况。通过对气象服务效益评估论文数量、期刊来源、作者分布、关键词及基金等分布情况进行文献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CAJD数据库收录气象服务效益评估的论文达110篇,作者合著率74.5%,合作度2.6,关键词中词频最高的是"经济效益",涉及各类基金项目资助40项。同时发现,尽管中国气象服务效益评估研究发展迅速,但核心作者群有待加强,研究内容集中在评估实践方面,缺少在评估理论和技术上有所创新的论文。  相似文献   

6.
以学术期刊网为主要来源,对1989-2005年宁夏气象局在公开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进行了文献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宁夏气象局发表的学术论文正在呈现迅速增长的趋势,但论文的学科与作者机构分布存在不均衡现象。针对本局学术论文发表的规律,提出了促进科研业务人员成长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7.
张玉兰 《四川气象》1997,17(1):49-52
以1990年~1995年《四川气象》为对象,采用引文分析法分析研究了气象科学的引文状况,统计并提出了该学科的核心期刊;评价了《四川气象》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对今后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9.
10.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2019,(1):I0001-I0001
1 主要征稿内容《高原山地气象研究》主要征稿内容:与高原和山地密切相关的天气、气候、气候变化、生态与农业气象、大气物理与大气探测、国内外气象科技发展等方面的科技成果,包括研究论文、综述等。2 来稿要求2.1 稿件应具有科学性、创新性、逻辑性、可读性。稿件应做到论点明确、论据充分、文字精练、数据可靠。2.2 论文一般不超过8000字,全文应包括标题(不宜超过20字)、作者姓名、所在单位全称,所在城市及邮政编码、中文摘要(200字左右)、关键词(3~5个)、引言、正文、结论、致谢(需要时)、参考文献。同时应在文末附论文的英文标题、作者姓名、所在单位全称、所在城市、邮政编码、摘要、关键词,中英文应做到对应一致,英文翻译应准确流畅。  相似文献   

11.
基于《气象与环境学报》创刊25周年之际,从期刊栏目设置、编辑工作、出版发行、办刊成绩、编辑质量、编排标准和期刊影响因子、网络传播及编辑现代化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回顾;据29种大气科学(气象学)期刊被引统计数据表明:《气象与环境学报》2008年影响因子为1.313,排序为第11名;并展望了未来期刊发展方向,按照“核心期刊”的发展思路,要进一步提高办刊质量,以适应目前文化体制改革方向,更好地发展与创新。  相似文献   

12.
任晓萌 《内蒙古气象》2011,(6):104-105,118
针对目前科技论文写作出现的问题,选取了《内蒙古气象》2010年第6期到2011年第5期共121篇论文,主要采用记录和统计手段对来稿出现的常见问题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显示,论文写作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论文撰写格式和规范化程度、叙述的合理性、推理的逻辑性、写作的条理性和表达的准确性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The ecosystem of the Tibetan Plateau is highly susceptible to climate change. Currently, there is little discussion on the temporal changes in the link between climatic factors and vegetation dynamics in this region under the changing climate.By employing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data, the Climatic Research Unit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data,and the in-situ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s, we report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tions in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vegetation dynamics and climatic factors on the Plateau over the past three decad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from the early 1980s to the mid-1990s, vegetation dynamics in the central and southeastern part of the Plateau appears to show a closer relationship with precipitation prior to the growing season than that of temperature. From the mid-1990s, the temperature rise seems to be the key climatic factor correlating vegetation growth in this region. The effects of increasing temperature on vegetation are spatially variable across the Plateau: it has negative impacts on vegetation activity in the southwestern and northeastern part of the Plateau, and positive impacts in the central and southeastern Plateau.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 warming, the changing climate condition(increasing precipitation and significant rising temperature) might be the potential contributor to the shift in the climatic controls on vegetation dynamics in the central and southeastern Plateau.  相似文献   

14.
本文查阅相关文献,对近20年川西高原农业气象研究进展进行综合分析。指出近20年来川西高原地区在作物气象、畜牧气象、农业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农业气象灾害方面进行了较多研究,取得一些成果,为当地农牧业发展发挥积极作用,但川西高原区域特殊,地形复杂,立体气候特征明显,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根据“中国知网”统计数据,分析了2006-2009年《气象与环境学报》多种学术指标特征,并回顾了近年期刊传播能力。结果表明:2006--2009年,《气象与环境学报》期刊被引计量指标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和他引影响因子呈逐年增加趋势;总被引频次由2006年的145次增加至2009年的645次;影响因子由2006年的0.177增加至2009年的1.389;他引影响因子由2007年的0.470增加至2009年的0.989。来源期刊计量指标来源文献量稳定在90篇/年;基金论文比由2007年的0.38增加至2009年的0.78。期刊被引计量指标和来源期刊计量指标的净增率均较大。目前,《气象与环境学报》已传播到12个国家和地区;全球各洲相比,期刊下载量和浏览量主要集中在亚洲,分别为66.11%和73.71%;中国国内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下载量和浏览量为最高,分别为13.21%和11.91%。  相似文献   

16.
根据"中国知网"统计数据,分析了2006-2009年<气象与环境学报>多种学术指标特征,并回顾了近年期刊传播能力.结果表明:2006-12009年,<气象与环境学报>期刊被引计量指标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和他引影响因子呈逐年增加趋势;总被引频次由2006年的145次增加至2009年的645次;影响因子由2006年的0.1...  相似文献   

17.
一次高原低涡与高原切变线演变过程与机理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李山山  李国平 《大气科学》2017,41(4):713-726
对一次东移高原低涡减弱、高原切变线生成并在有利的环流背景下东南移,进而引发川渝强降水的高原切变线生成机制以及演变过程进行了初步分析。首先引入描写热带气旋的Okubo-Weiss(OW)参数(VOW)来定量表达低涡、切变气流中旋转和变形的相对大小,确定高原切变线的潜在生成区域和发展状况。得出在高原切变线生成阶段,500 hPa等压面上VOW值由正转负,VOW负值带可以很好地指示高原切变线的潜在生成区域。VOW负值强度与高原切变线强度有很好的相关性。高原切变线上以VOW负值中心为主,但也会存在正值中心,说明在切变线上也会有气旋性涡度。此个例高原切变线以伸缩变形为主,高原切变线沿变形场的拉伸轴分布。然后通过涡度方程和总变形方程进一步分析了高原低涡减弱、高原切变线生成的动力机制。高原低涡的减弱、消失主要受散度项的影响,时间演变分析表明系统由强气旋性涡度的高原低涡演变为强辐合性的高原切变线。总变形方程中的扭转项对高原切变线的生成贡献最大,其次为水平气压梯度项,散度项最小;当高原切变线上以拉伸变形为主时,不利于其上高原低涡的发展,切变线可能是影响低涡发展的背景流场。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基于变分客观分析方法的物理协调大气分析模型,构建了青藏高原试验区大气热力—动力相互协调的数据集,并通过该数据集对青藏高原试验区夏季深厚及浅薄对流降水过程的热动力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变分客观分析后的垂直速度场能更好地与实际观测的对流降水过程相吻合;深厚对流降水期高云含量多,整层大气为较强的上升运动,上升运动可达100 hPa左右,浅薄期高云含量少,上升运动仅能延伸到300 hPa左右;两种对流降水过程中视热源Q1在低层为冷却作用,高层为加热作用,在深厚期中高层Q1存在两个加热中心,中层受较强的水汽凝结释放潜热加热所影响,高层主要受过冷云水凝结成冰晶形成高云时释放的热量所影响;在浅薄期中高层Q1只存在一个加热中心,大气的加热主要来源于水汽的凝结潜热释放;深厚对流降水期视水汽汇Q2的加热作用可以延伸到200 hPa,而浅薄期仅到340 hPa左右。  相似文献   

19.
气象与环境学报》编辑部与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开展技术合作,于2008年初开通了由该公司开发研制的“稿件远程采编处理系统”和“网站系统”。系统主要包括作者在线投稿系统、作者在线查稿系统、在线审稿系统、编委在线审稿系统、主编在线审稿系统和远程编辑系统。实现了作者、审者、编者在线稿件收稿、审稿、退修、发稿通知的全过程监控与管理。网站包括期刊介绍、编委会、投稿须知、期刊订阅、广告合作和编辑部公告等信息。系统运行以来,加快了稿件处理效率,缩短了论文刊登周期,提高了工作效率,扩大了期刊传播影响力,方便了广大作者和读者,促进了编辑业务现代化建设的进展。通过对《气象与环境学报》稿件远程采编处理系统的建设和应用的叙述,概述了网站与系统的功能和设置,归纳了应用效果与体会,讨论了系统和网站的特点与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Through analyzing the yearly average data obtained from 123 regular meteorological observatorieslocated in the Tibetan Plateau (T-P), this article studi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limate change in T-P inthe last 40 years. From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linear trend,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the southeasternpart of T-P becomes warmer and wetter, with an obvious increase of rainfall. The same characteristicsare found in the southwestern part of T-P, but the shift is smaller. In the middle of T-P, temperature andhumidity obviously increase with the center of the increase in Bangoin-Amdo. The south of the TarimBasin also exhibits the same tendency. The reason for this area being humid is that it gets less sunshineand milder wind. The northeastern part of T-P turns warmer and drier. Qaidam Basin and its westernand southern areas are the center of this shift, in which the living environment is deteriorating. Analyzing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gional average time series, it can be found that in the mid-1970s, a significantsudden change occurred to annual rainfall, yearly average snow-accumulation days and surface pressurein the eastern part of T-P. In the mid-1980s, another evident climatic jump happened to yearly averagetemperature, total cloud amount, surface pressure, relative humidity, and sunshine duration in the samearea. That is, in the mid 1980s, the plateau experienced a climatic jump that is featured by the increase oftemperature, snow-accumulation days, relative humidity, surface pressure, and by the decrease of sunshineduration and total cloud amount. The sudden climatic change of temperature in T-P is later than that ofthe global-mean temperature. From this paper it can be seen that in the middle of the 1980s, a climaticjump from warm-dry to warm-wet occurred in T-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