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川东北地区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灾害多发,对管道的安全运营构成了一定的威胁,因此有必要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识别管道沿线地质灾害隐患。本文以达州市某油气管线为例,利用InSAR开展区域形变监测,并结合高精度光学遥感初步识别管道沿线地质灾害隐患;同时运用机载LiDAR技术获取重点区域坡体形变精细化特征及迹象,对地质灾害隐患进一步确认。结合调查资料成功识别出10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其中管线附近有4处历史滑坡或不稳定斜坡,3处新发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研究表明,该方法体系能有效识别油气管道沿线潜在地质灾害隐患,可为管道沿线地质灾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防灾胜于救险,是甘肃省地质灾害防治多年实践经验的总结。甘肃地处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的交会地带,地质条件复杂,地貌形态多样,生态环境脆弱。据调查显示,地质灾害易发区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的一半以上。86个县(市、区)中,有62个县(市、区)位于山区丘陵,9个城市、30座县城、165个乡镇、1万多个村庄受滑坡、泥石流灾害威胁。目前,全省已查明地质灾害隐患点14591处,直接威胁226.26万人、622.5亿元财产的安全。从救险到防灾,再到相应应急体系的逐步完善,让人欣喜地看到,甘肃省地质灾害防治新理念带来的新变化,全面落实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得到全面落实,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预报进一步加强,群专结合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网络日趋完善,健全了信息共享、预警联动机制,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准确度大幅度提升。甘肃省地质灾害防治的经验和做法值得各地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严重、受威胁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地质条件复杂,构造活动频繁,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等灾害隐患多、分布广,且隐蔽性、突发性和破坏性强,防范难度大。特别是近年来受极端天气、地震、工程建设等因素影响,地质灾害多发频发,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为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特作如下决定。  相似文献   

4.
丰宁县国土资源局投资3万元用于天桥镇南龙潭村山体崩塌处护坡工程。天桥镇南龙潭村山体崩塌地质灾害隐患点是一中型地质灾害隐患点,在丰宁32处地质灾害隐患点中最具危害性和危险性。如果出现问题将直接威胁着7户16人的生命安全,直接经济损失可达200多万元。作为地质灾害预防重点工程,该局年初就把其列入重点工作,安排到议事日程,做到了提前介入、超前谋化。  相似文献   

5.
以“8·8”九寨沟地震灾区地质灾害调查数据为基础,以地质灾害隐患早期识别“三查”技术成果和地质灾害 隐患防治效果动态监测等为依据,研究地质灾害隐患实景三维场景中多源数据处理与发布、场景按需组装、快速分 发部署等关键技术,结合地质灾害隐患研判分析和防治设计等实际需求,研发地质灾害隐患一张图三维管理平台。 为灾后地质灾害隐患管理、风险分析、动态管控及相关灾后重建工作提供及时、可靠、高效的测绘地理信息保障服务, 同时也为存在地质灾害风险的区域和有地质灾害防治需求的区域,提供一套地质灾害隐患防治和应急管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
徐许雄  黄逢 《测绘》2020,43(2):94-96
InSAR技术是对人不能至、观测条件苛刻地区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进行早期识别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以天全县为例,通过InSAR技术解译出形变区域,然后结合"InSAR形变量、威胁对象、地形地貌"三要素分析出疑似隐患区域,并通过传统地质灾害野外调查进行验证,结果表明InSAR解译结果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编者的话     
<正>汛期来临。今年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极端天气增多带来新挑战;三峡库区和汶川地震灾区任务艰巨;人为工程活动导致防灾压力剧增;防灾工作还存在薄弱环节。全国23万多处地质灾害隐患点,随时都有发生灾害的可能。国土资源部已于3月底印发《关于做好2010年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通知》,对全年的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部  相似文献   

8.
隐患识别是实现地质灾害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的重要技术工作。本文以三峡库首秭归沙镇溪镇周边岸坡段顺层岩质滑坡隐患识别为基础,提出基于孕灾机理与综合遥感相结合的地质灾害隐患识别方法。首先,借助资料整理分析、遥感调查和现场调查等查明孕灾环境,并建立孕灾指标体系;其次,针对典型灾害体开展地质结构与致灾机理分析,以揭示典型孕灾模式,并建立综合遥感判识标志;再次,采用易发性分区评价,结合高分光学卫星遥感与InSAR等天基遥感变化检测技术,圈定隐患识别的易发重点靶区;然后,针对高易发靶区,利用无人机摄影测量、LiDAR等空基遥感技术识别疑似隐患体;最后,通过地面核查与专家判识,确认并圈定地质灾害隐患。利用该套技术方法,在工作区内共识别出8处地质灾害隐患,其中5处为具备孕灾模式但尚未出现明显变形的顺层岩质滑坡隐患体。结果表明,该套技术方法以查明孕灾环境及建立孕灾模式为核心与前提、以综合遥感探测为重要技术支撑,可以弥补目前主要依赖遥感变化探测开展隐患识别易造成精度较低甚至失效的缺陷,尤其适合于山高坡陡、植被覆盖茂密地区的隐蔽性、突发性地质灾害的隐患识别。  相似文献   

9.
2017-08-08T21:19:46四川省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震中位于九寨沟核心景区内。地震触发了数千处崩塌、滑坡灾害,对九寨沟熊猫海等旅游景观和景区道路造成较严重破坏。景区内山高坡陡、植被茂密,地质灾害隐蔽性强,传统的地质灾害排查方法遇到极大困难。采用机载激光雷达和高分辨率光学影像数据联合开展九寨沟景区地质灾害解译工作,给出了高植被覆盖山区地质灾害激光点云采样密度建议值,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及现场调查初步划分了地层岩性和断裂构造,利用光学影像和数字高程模型综合建立灾害三维解译标志,由此获取已有地质灾害、同震地质灾害及灾害隐患发育分布特征,为景区恢复重建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2017年以来,以四川茂县新磨村高位垮塌、金沙江白格滑坡为代表的重大地质灾害多次发生,呈现出隐蔽性强、突发性高、破坏力大等特点,难以早期发现。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已在全国大范围开展并受到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与支持,但绝大部分灾害仍发生于全国现有地质灾害隐患点分布以外的区域。对这些人迹罕至、人不能至且观测条件苛刻的地区的重大隐患进行有效早期识别,是当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尚需解决的难题和重要任务。在总结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技术特点与其应用局限的基础上,从光学遥感、InSAR、激光雷达等综合遥感测量的角度提出了以“形态、形变、形势”(三形)为观测内容、以定性识别灾害隐患位置、定量监测灾害体变形幅度、依靠综合遥感动态监测数据提升隐患识别能力的技术思路。对未来工作提出了若干建议与思考,以期服务于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综合判断与早期识别工作。  相似文献   

11.
宜春市位于江西省西北部,辖10个县(市、区),总面积1.8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550万.全市以丘陵和山地为主,地质灾害点多面广,现有地质灾害隐患点1532处,威胁人口14583人,属全省地质灾害易发、多发区.近年来,宜春市牢固树立“地灾防治责任重于泰山”和“生命至上”的理念,大力构建起具有自身特色的点、线、面“三位一体”地灾防治新模式,织牢了保护百姓生命安全大网.通过盯住点、牵好线、统好面,大力推进地灾调查评价、监测预警、应急防治、综合治理“四大体系”建设,有效避免和减轻了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连续7年实现地灾“零伤亡”.  相似文献   

12.
宜春市位于江西省西北部,辖10个县(市、区),总面积1.8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550万.全市地质灾害点多面广,现有地质灾害隐患点1761处,威胁着近2万人生命的安全,房屋设施等财产的潜在威胁达4.8亿元,属全省地质灾害易发、多发区.这些地灾隐患点大多分布在偏远山区,规模较小、突发性强、危害性大、治理难度也大.近年来,宜春市针对先天恶劣的地质环境,大力探索“脱险+脱贫”地灾移民搬迁新模式,将脱险与脱贫有机结合起来,使地灾移民真正实现了“移得出、住得稳、富得了”.据统计,2011年以来,全市累计投入资金3000多万元,建设地灾移民集中安置点75个,移民搬迁集中安置6267人,连续6年未发生一起因地灾造成人员伤亡事件.  相似文献   

13.
时序InSAR技术探测芒康地区滑坡灾害隐患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东南部的芒康地区受自然条件制约和人类活动影响,近年来滑坡等地质灾害频发,对电网建设运行、交通干线通行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亟需有效技术手段对该地区分布的滑坡灾害隐患进行探测识别,从而为防灾减灾提供决策信息支持。采用小基线集(SBAS)时间序列雷达干涉测量技术,对覆盖芒康地区的历史存档ALOS PALSAR和ENVISAT ASAR数据集进行处理分析,探测发现了分布在318国道沿线和金沙江河谷的多处疑似滑坡灾害隐患点,获得了潜在滑坡形变的空间分布图和时间演化特征,证明了时序InSAR技术应用于藏东区域地质灾害调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喜马拉雅山地区的冰川湖(简称"冰湖")受形成条件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往往会发生溃决,造成洪水和泥石流灾害,严重威胁人类生产和生活、生存与发展,成为该地区一重大地质灾害隐患。采用Quick Bird和ETM等卫星遥感数据,结合野外考察,研究喜马拉雅山地区冰湖溃决灾害隐患后认为:1喜马拉雅山地区的冰湖在区域分布上具有由东南向西北逐步递减的趋势,冰湖分布最多的是山南、日喀则、林芝和阿里地区,分布密度最大的是山南地区的洛扎一带;2喜马拉雅山地区存在19个溃决灾害隐患的冰湖,均为冰川终碛湖,其中13个湖存在重大溃决灾害隐患,6个存在较大溃决灾害隐患;3引起冰川终碛湖溃决的激发因素较多,其中冰湖周围的冰崩、雪崩、基岩崩塌和滑坡入湖涌浪溃坝是最重要的原因。研究结果对西藏地区冰湖溃决灾害的预警与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利用GPS形变监测、一机多天线(GMS)及CORS等技术,探讨基于GDCORS的GPS监测数据的实时处理、灾害因子分析、灾害趋势分析等关键技术,用于高精度滑坡形变在线监测研究和应用。通过系统设计与集成,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滑坡地表形变远程动态监测示范站建设,为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分析与预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利用遥感资料对安徽省进行地质灾害调查,查明了地质灾害的类型、规模、圈出灾害影响范围,为总结分析灾害发生、发展规律、进行灾害区划,预测灾害易发区段,防灾减灾,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地质灾害应急调查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对灾害信息实时、准确、完整的要求,分析嵌入式GIS在地质灾害应急调查中的应用特点和优势,并借助MapGIS-EMS地图引擎开发系统基本框架。系统加入素描图使得更加完整地描述现场,采用编辑距离方法对调查数据质量进行检查,利用无线通讯网络采用动态缓存和分包传输机制保证灾害信息的实时、完整上传,使系统成为提高地质灾害应急调查效率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8.
张小青 《北京测绘》2022,(10):1327-1331
针对传统地质灾害调查易受天气、地形等外界限制,为实现地质灾害的快速调查与早期识别,利用无人机载雷达和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获取地表数字高程模型和数字正射影像。结合常规地质灾害调查技术,快速全面地获取详细的地质灾害信息,实现地质灾害安全评估。结果表明:测区三维模型平面和高程精度分别0.037m,0.042m,检核精度满足要求,成果数据可用于灾害体信息提取、特征参数计算以及辅助评估灾情。无人机载雷达和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可为地质灾害识别和分析提供更加翔实的、准确可靠的灾害特征数据。  相似文献   

19.
中国地质灾害点多面广,且大多地处高位并被植被覆盖,传统的人工调查排查在一些地区进行地质灾害隐患识别已显得无能为力,这也是近年来绝大多数灾难性地质灾害事件都不在预案点范围内的主要原因。提出通过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的“三查”体系进行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的早期识别,再通过专业监测,在掌握地质灾害动态发展规律和特征的基础上,进行地质灾害的实时预警预报,以此破解“隐患点在哪里”“什么时候可能发生”这一地质灾害防治领域的难题和国家急切需求。“三查”体系首先通过光学遥感和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实现区域扫面性地质灾害隐患的普查,随后利用机载激光雷达测量技术(light laser detection and ranging,LiDAR)和无人机摄影测量实现高地质灾害风险区段和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的详查,最后采用现场调查、地面与坡体内部监(探)测等手段,实现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的复核确认和排除,即核查。监测预警则是通过InSAR和地面观测手段(如全球导航卫星系统、裂缝计等),在掌握滑坡崩塌的变形规律和阶段以及时间-空间变形特征的基础上,建立分级综合预警体系,并利用地质灾害实时监测预警系统,逐步实现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的实用化和业务化运行。  相似文献   

20.
既有铁路地质灾害信息系统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为禄  李光伟 《北京测绘》1996,(4):28-31,34
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是影响山区铁路正常运营最常见的自然灾害,本文论述了利用航空遥感、地理信息系统进行铁路地质灾害调查和建立灾害信息系统的技术路线与方法,并以宝鸡至天水铁路为研究区,讨论了灾害数据库的建库流程、灾害查询、灾害分析模型以及灾害制图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