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地震台网监测能力及台网观测条件质量评定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15  
本文简述了我国地震台网的基本情况,分析了台站地理分布特点。文中介绍了区域地震台网监测地震的能力和台网观测条件质量评定的方法,并将全国划分为0.5°×0.5°的小区域,计算了台网对M_L=1.0,1.5,2.0,2.5,3.0,3.5,4.0地震的监测能力和观测条件质量,讨论了目前我国台网对首都圈、华北地区、东部地区和全国范围的地震检测情况,提出了一些地区改善观测条件的设想。  相似文献   

2.
山西数字地震台网监测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山西数字测震台网布局和实际获得的参数,运用反推方法,对测震台网的监测能力进行分析,运用记录的地震事件进行检验,表明台网监测能力的理论分析结果与实际观测结果基本相符;山西数字测震台网对山西省地区的监测能力均达到2.0级以上,大部分地区的监测能力达到1.5级以上,少部分地区的监测能力达到1.0级以上。其中,朔州市、吕梁市与运城市的监测能力需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①有效观测范围、②b值曲线、③地震活动面积三种检验方法,对辽宁省测震台网和沈阳电信传输台网的现状及台网的监测效能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在运转正常的情况下,辽字省台网和沈阳电信传输台网的控制能力基本相同,可以监测全省范出内M_L=2.3级以上的地震活动.震中精度Ⅰ、Ⅱ类可占88%以上,震级均方差为0.23.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吴开统提出的有效观测范围估算、b值检验、地震活动面积检验等地震台网监测效能的检验方法,对山西地震台网的实际能力进行了计算,得出了其实际监测范围。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多年来台网建设的经验,总结出两种测震台站优化布局方法:即正三角形布局法和正方形布局法。应用这两种布局法可以在监测区范围内布设尽可能少的台站而获得有效的监测效能。近几年来,人们对台网的监测能力进行了不少的研究和评价,发表了许多研究成果,所研究的内容是台网布局的正演问题,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是重要的。另一方面还需对台网布局的反演问题进行研究,台网的优化布局是提高台网监测能力充分发挥每个台站作用的重要途径,同时又是已建成台网对台站进行调整的重要依据。在测震台网中,相邻几个台站在地平面总要构成一种几何图形,而在目前的许多台网中这些几何图形是无规则的图形,这是造成台网监测能力降低的主要原因。所谓优化布局就是找出一种或几种最适合测震台网布局的几何图形,这种几何图形需满足:台站分布合理;在台网内任何地点发生台网记录的震级下限M_(min)级的地震不漏记,并有三个以上台站记录;对地震参数测定精度高;在同一监测范围记录同一震级下限使用台站数最少。根据上述原则,提出测震台网两种优化布局的几何图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利用云南省数字测震台网记录无震、无明显干扰事件情况下的48个台站背景噪声资料,计算云南数字地震台网理论监测能力,并利用2013年台网实际记录到的地震事件以及云南省区域地震目录最小完整性震级对理论监测能力进行检验,发现计算结果与实际观测结果基本相符,即云南省测震台网对发生在云南地区地震的监测能力达到M≥1.6。  相似文献   

7.
地震事件检测能力在地震观测台站和地震临时观测点的运行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确定网络几何结构下的地震监测台网中,地震监测能力是由监测到的地震事件震级的大小决定的.本文使用了一种完全基于测量噪声统计的SN-CAST方法计算了甘肃预警台网的地震监测能力空间分布,得到甘肃预警台网建立好后将平均监测能力提高到ML 0.8级,监测能力最高处可达到ML 0.2级,目前由44个固定性台站组成的甘肃地震监测台网监测能力为平均监测能力ML 1.7级,监测能力最高处为ML 0.5级,预警台网的建立对整个甘肃台网的监测能力将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根据地震波走时特征分析了甘肃预警台网的空间预警发布时间估测结果,得到地震频发的甘东南和南北地震带地区地震预警时间所用时间较短,在5 s左右,而人口比例偏少地震发生概率偏小的河西走廊和肃北地区预警时间较长,最高为30 s左右,最终计算结果表明预警规划方案基本满足了地震预警设立要求.  相似文献   

8.
新疆数字测震台网的监测能力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疆地震监测台网从1970年前的4个台发展到2008年数字测震台网建设完成以后,共有测震台站63个,结合邻省的15个地震台站的实时数据,地震监测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阿勒泰构造小区、西准噶尔小区、北天山西段、南天山东段和西段现今的地震监测能力为1.5~2.0级,东天山为2.0~2.5级,西昆仑、阿尔金和交汇区为2.5~3.0级,乌鲁木齐和喀什附近地区的现今监测能力为0.5~1级。新疆数字测震台网的建设着重考虑了对新疆活动构造的监测,目前对新疆大部分活动断裂带的监测能力都在1.0~1.5级,这对今后的地震监测预报和防震减灾工作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我国自1967年开始地震地电阻率观测以来,至今已有百余个台站了。经历了若干7级以上大震和多次中等强度地震,发现在震中附近的台站记录到不同程度的ρs变化。其中唐山地震发生在京津唐台网之中,就台网的密度、观测质量及资料积累时间来说,相对其它地震的观测网点都是最佳的。因此,本文拟以唐山震例为基础,结合其它震例,讨论7级以上强震在近震中区和远离震中区的ρs异常不同特点及其展布范围;讨论它们与震源破裂长度的关系及其可能的意义;并根据目前观测精度讨论台站对7级以上强震  相似文献   

10.
根据吴开统等人提出的检验地震台网监测效能的几种方法,对临汾无线遥测台网的监控能力进行了检验,得出该遥测台网有较高观测精度的结论,找出了不足,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1.
针对中国地震台网"十五"项目建成后的地震监测能力科学评估的需求,为进一步优化台网布局、提升边疆海域等重点地区监测能力,本研究利用"基于概率的完整性震级"(PMC)方法,对中国地震台网1001个台站以及2008-10-01-2015-09-17期间实际产出的地震观测资料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指定震级档下的检测概率PE和最小完整性震级MP的分布.除台网整体监测能力分布外,为直观地用单分值表述逐个台站的地震检测能力,本文发展了基于等振幅曲线的"地震检测能力评分表",给出了国家台和区域台每个台站的地震检测能力评分统计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此外,研究中还采用设定"最佳"地震监测能力目标函数的方式,模拟了通过改进观测条件可获得的地震台网监测能力提升的理论结果.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华北和东南沿海等东部地区地震监测能力较高,西部尤其是青藏高原南部地区Mp仅约为4.5,近海海域Mp仅约为3.5;从单个地震台站的运行效益角度,台网运行水平和地震观测资料的分析程度对台站的实际的地震检测能力影响显著,新疆等部分台站稀疏地区地震检测能力较高,而中等台站密度的贵州等部分区域相对较低;国家台的地震检测能力评分Dscore系统优于区域台,新疆等西部边疆地区,以及福建等东南沿海地区的Dscore明显高于台站密集的东部地区;模拟结果显示,在现有台站布局条件下,通过台站优化改造和提升运维管理水平,可显著提升对内蒙古西部、四川西部、甘肃-青海的北部交界地区、鄂尔多斯地块内部、贵州大部分地区,以及我国近海海域、朝鲜半岛北部和中南半岛北部地区的地震监测能力.  相似文献   

12.
选取内蒙古测震台网呼和浩特-乌兰察布地区8个固定台站及呼和浩特附近地区野外观测项目建设的31个流动台站,计算各台站地震监测能力,分析加密区监测能力变化,针对监测能力较弱区域,利用Arc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实现新建台站选址的点位确定,提出未来合理布局方案。  相似文献   

13.
对发生在宁夏境内及邻区的地震,宁夏地震台网测定的震级与区外台网测定的震级有时相差较大。本文应用1982年至1986年间的124次地震,讨论了宁夏地震台网近震震级M_(LN)与甘肃省地震台网近震震级M_(LG)、面波震级M_(SB)、《中国地震台网观测报告》的面波震级M_(SB)的关系,以及宁夏地震台网震级与台网内15个台的震级关系,并用震级残差方法给出了适合于宁夏地区的区域起算函数和各台站校正值。  相似文献   

14.
选取内蒙古测震台网呼和浩特—乌兰察布地区8个固定台站及呼和浩特附近地区野外观测项目建设的31个流动台站,计算各台站地震监测能力,分析加密区监测能力变化,针对监测能力较弱区域,利用Arc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实现新建台站选址的点位确定,提出未来合理布局方案。  相似文献   

15.
吉尔吉斯共和国在中亚地区具有战略通道的作用,是中国通往中亚的门户和中国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吉尔吉斯共和国地震监测台网是"一带一路"地震监测台网项目的组成部分。了解吉尔吉斯共和国地震监测台站(网)的分布、运行情况,不仅对优化"一带一路"地震监测台网的布局,而且对提高中亚地地震活动性认知能力,提升该地区防震减灾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研究了吉尔吉斯共和国现有地震监测台网布局,所使用的仪器设备及其传输方式等,以期对我国"一带一路"地震监测台网项目的布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区域地震台网监测能力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国际上新近发展的“基于概率的完整性震级”(PMC)方法,具有可考察地震定位中由于台站人为选择等造成的台网监测能力下降,以及避免传统基于G-R关系的统计算法因地震数目过少而无法评估等优点.本研究利用PMC方法,计算得到内蒙古区域地震台网39个台站对周边地震事件的检测概率及台网检测概率.单台检测概率结果显示:PMC方法能够客观地反映39个台站对地震事件的检测能力;因台网布局等影响,内蒙古区域地震台网中西部和中东部地区的台站检测能力较强,而靠近蒙古、俄罗斯边境的台站, 阿拉善右旗附近地区的台站,以及邻近吉林、黑龙江等地区的台站检测能力较低.合成检测概率结果显示,由于邻省台站的引入,全区80%的地区基于概率的最小完整性震级MP达到2.2左右,其余地区MP达到3.3左右.为提高地震台网监测能力,建议在监测能力较弱的中蒙交界地区、东北部地区,以及阿拉善左旗以西地区适度加密台站,进一步优化台网布局.   相似文献   

17.
上海数字地震台网监测能力评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近震震级公式,分别对上海数字地震台网监测能力、上海佘山地震台阵作为一个加强台站与上海数字地震台网联合定位的监测能力进行估算并比较两者的评估结果,同时利用上海台网的地震记录对评估结果进行检验.结果显示,把台阵作为加强台站加入台网进行联合定位时,台网的监测能力明显提高,本次评估结果基本符合实际上海数字地震台网真实地震监测能力.  相似文献   

18.
前言地震波的井下观测,其主要目的是为了降低背景干扰水平,提高地震监测能力和分辨能力。近20年来,继美国、日本、苏联之后,我国相继建设了70多个井下观测地震台站。这些台站集中分布在北京、天津、上海三个区域台网内;江苏、河北、河南、山东、山西、甘肃、陕西、云南、四川等地区,也布设了一定数量的井下观测地震台站,以弥补原台网的不足。目前,我国的井下地震观测系统正在从实验性应用阶段向实用化阶段过渡,井下观测地震台已成为我国地震监测台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供地震基本参数、监视地震活动变化等方面,日益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根据中国地震局电磁学科技术管理组制定的《地电台站观测效能评估方案》,对宝鸡台地电阻率观测效能进行全面评价。从评价结果来看,宝鸡地震台地电阻率的台址结构条件、电磁环境、台站观测系统等均符合地电阻率台站建设规范要求;地电阻率观测精度不低于3‰测值,保证了准确测量不低于1%地电阻率异常的指标需求。宝鸡地震台地电阻率对本区及附近地区中等以上地震有一定监测能力,其观测数据在本区及附近地区地震监测、预报和地震科学研究及相关科学研究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利用近震震级公式,已知地震台站噪声水平和震中距,评估浙江地震监测台网监测能力。结果表明,浙西地区地震监测能力为M_L2.5,滩坑水库库区地震监测能力为M_L1.5。为进一步提高浙江地区整体地震监测能力,优化完善浙江地震监测台网布局,拟在浙江西部与江西交界地区、滩坑水库库区增设台站,浙江省地震监测能力将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