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大尺度海气相互作用与水分循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邢如楠 《水科学进展》1999,10(3):271-277
就大尺度海气相互作用的现象、过程及对全球水分循环和气候的影响,特别对ENSO的研究成果及模式研究等方面的进展作了介绍,简述了未来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2.
ENSO对青藏铁路沿线气温和地温的影响及其预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董安祥  李栋梁  郭慧 《冰川冻土》2004,26(6):772-778
研究了天文因素对近500 a来厄尔尼诺事件的影响, 分析了近50 a来ENSO事件与青藏铁路沿线气温地温的关系. 结果表明: 年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最高气温, 春季平均最高气温、夏季平均最低气温和秋季平均最低气温, 在El Nio年偏低; 而在La Nia年则偏高. 0 cm年平均最低地温、秋季平均最低地温和冬季平均最低地温, 在El Nio年偏低; 而在La Nia年则偏高. ENSO事件对从5 cm及其以下的地温没有明显影响. 厄尔尼诺事件有准60 a和准19 a周期, 其可能是对天体运动的响应.  相似文献   

3.
中纬度海气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回顾了中纬度海气相互作用的研究现状,分析了长期以来该项研究进展缓慢的原因和近十几年来的研究成果,结果指出:中纬度海洋在全球气候变化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冬季中纬度海气相互作用的强信号是冷空气强度;中纬度海洋强暖流区海气能量交换异常对同期和后期(半年至一年)北半球范围内的大气环流型有重要影响;当冬季黑潮和湾流海域海洋对大气同时异常多或异常少加热时,易形成夏季长江中下游偏旱或偏涝的环流形势。最后还提出,深入研究中纬度海气能量系统异常对大气环流影响及其物理机制,是今后海气相互作用研究的重要内容,其结果将为短期气候预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ENSO循环过程与南极海冰变化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1951-2001年ENSO特征指数(NINO1+2、NINO3、NINO4、NINO3.4、SOI)和1973-1998年南极海冰北界范围以及1950-2001年SODA海洋温度资料,分析探讨了ENSO循环过程与南极海冰之间的关系,研究了南大洋和太平洋海表温度与南极海冰之间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南极海冰变化与ENSO循环过程存在一定联系,特别是东南极海冰的变化与ENSO循环过程较为密切。这种遥相关关系表明,ENSO循环过程不仅与热带海洋自身的海 气相互作用存在密切关系,而且与南极海冰之间也存在一定的联系。当东南极海冰范围出现异常增大和减小时,在时滞一年之后,NINO循环指数将出现减弱和加强,而南方涛动指数将出现加强和减弱。这种相关关系的机制是通过大洋环流这一载体将异常海温向北输送来实现的。南极海冰范围的异常增加或减少,会直接影响南极绕极流的冷暖结构进而影响经向水体输送的异常,从而导致热带和副热带太平洋上层海温场的异常变化,对ElNino和LaNina事件的发生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浊流形成条件的水动力学模拟及其在储层预测方面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浊流形成条件地质背景研究的基础上,应用水动力学模拟原理正演模拟了由不同粒级沉积物形成的浊流的几何形态,并通过与地震资料的对比来达到储层预测的目的.采用该方法分别对莺歌海和琼东南盆地的浊流沉积进行了模拟研究,模拟结果表明:①浊流发育的最理想的坡度是1.5~3.0°;②浊流沉积一般都会形成斜坡扇和盆底扇,且单个浊积体在坡角处沉积最厚,向盆地方向逐渐减薄;③在其它参数不变的情况下,固体颗粒越大,形成的浊积体越厚,但展布范围越小;固体颗粒越小,形成的浊积体越薄,但展布范围越大.模拟结果与钻井的实际情况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6.
文中讨论了锰矿床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时代、成矿地质背景和矿床成因类型,并提出了锰矿地质工作的程序.  相似文献   

7.
水-岩相互作用模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水-岩相互作用的地球化学模拟已在模型建立和软件的开发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地球化学模型发展经历了从反向模拟到正向模拟,以及到现在的反应性溶质运移模拟的发展过程.许多计算模拟软件被开发出并投入到实际应用中,现在的模拟技术已能处理较大范围内温度变化、压力变化、组分变化,以及各种地质条件下的水-岩地球化学作用.许多水-岩相互作用问题要回答地质作用的过去历史,要解释或预测未来可能水环境变化,通过模拟已获得满意的解决.目前水-岩作用地球化学模拟取得的重要进步是动力学模型和耦合运移模拟已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并应用于实际研究之中.  相似文献   

8.

末次间冰期的全球年平均地表气温比现今高0~2 ℃, 这一增温幅度与未来预估的增温幅度相当。因此, 末次间冰期气候往往被认为是未来气候的一个类比。本研究利用挪威地球系统模式(NorESM1-F)开展末次间冰期模拟, 并进一步讨论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5 m和10 m时末次间冰期的ENSO海温变率。模拟结果表明: 模拟的末次间冰期热带太平洋年平均海表面温度较工业革命前普遍偏低, 这与地质记录重建基本一致。与工业革命前相比, 模拟的末次间冰期El Niño事件强度偏弱, 极端El Niño事件偏少; 而La Niña事件强度偏强, 极端La Niña事件偏多; 随着全球平均海平面的上升, 海表温度异常出现变化, 表现为小于0.5 ℃的海温异常出现的频率减少, 而大于0.5 ℃的海温异常出现频率增加, 表明全球平均海平面的上升会使海温的异常更加明显, 但全球平均海平面的上升对模拟的末次间冰期ENSO事件的频次及平均强度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国外有关海气系统年代际变率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对近期国外有关年代际变率机制的诊断和模拟研究作了综合评述 ,着重介绍形成年代际变率的 5种主要机制 ,即热带海洋的强迫作用、中纬度的海气相互作用、温盐环流的作用、热带—中纬度的相互作用、海气之间的随机强迫作用机制 ,并简单阐述了作者的有关看法  相似文献   

10.
致密砂岩储层构造裂缝形成机制及定量预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致密砂岩裂缝性储层已逐渐成为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重点,构造裂缝形成机制研究及定量预测也相应成为热点问题.从构造地质学和地质力学角度对目前的裂缝研究方法进行系统分析,并对含微裂隙的岩石损伤力学实验分析、复合地层本构关系及破裂准则的建立以及不同应力场作用下裂缝参数的定量表征方法进行详细对比后认为,裂缝的产生、裂缝的位置和方向以及裂缝参数的量化是实现裂缝准确预测的关键.今后裂缝研究的发展方向主要有3个,即基于构造地质学和岩石损伤力学的宏观野外观察和微观室内试验相结合研究裂缝形成机制,考虑多重影响因素并基于能量转换理论的复合岩石破裂准则建立,基于精细构造地质模型的有限元数值模拟实现各期应力场作用下裂缝参数的三维定量表征.  相似文献   

11.
造山带伸展构造机制综述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总结了对伸展构造研究的进展和造山带伸殿构造在地壳演化中的重要地质意义;从岩石圈抗拉强度方面阐述了伸展构造的发育位置和造山带伸展构造的普遍性;对造山带伸展构造的阶段性和多样性以及各阶段的特征进行了论述;概述了同收缩伸展构造的多种机制并从深部和浅部作用两方面对造山后(包括末期)伸展构造机制进行了综述。重点对造山带伸展构造的共轴与非共轴两种机制进行了探讨,确定了两种机制的不同特点,讨论了成因,并提出了判别共轴与非共轴机制的定量与定性方法。  相似文献   

12.
邹国富  坚润堂 《云南地质》2011,30(4):387-393
斑岩铜矿是重要的铜矿床类型,认识其成矿作用对找矿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搜集和整理文献资料,介绍成矿动力学背景及构造环境、成矿斑岩岩浆及其侵位、岩浆-热液转换过程、蚀变与矿化、成因模式等斑岩型铜矿研究中的重要进展,指出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火成岩中下地壳岩石包体的特征及其研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国内外研究资料,结合自己的科研成果,简要论述了下地壳岩石包体的矿物学,形成条件,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同位素组成及塑性变形特征,讨论了下地壳岩石包体在了解下地壳成分,性质和地质作用过程方面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地史中叠层石衰减机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留勤 《新疆地质》2007,25(4):365-367
叠层石是蓝细菌等微生物群体形成的一种层状生物沉积构造,从太古宙到全新世的沉积岩中都有分布.叠层石研究因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经济应用价值而备受地质学家关注.虽然叠层石不是实体化石,无所谓演化或进化问题,但它却像微生物和其他生物进化一样,随时间和地球环境的变革而发生丰度和分异度上的变化.现在已知地质历史中共发生了5次重要的叠层石衰减事件,分别为2000Ma,1450Ma,1000Ma,675Ma,460Ma.对这种地质事件的解释主要有后生动物竞争和沉积环境变革两种解释.综合来看,叠层石衰减是全球大环境和整个生物圈大变革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5.
蛇绿岩就位机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对东昆仑蛇绿岩研究的基础上 ,结合其它地区资料 ,对蛇绿岩就位机制进行了研究 ,把蛇绿岩就位机制分为俯冲刮削拼贴式、俯冲折返拼贴式和仰冲推覆式三种类型 ,并对不同就位机制下形成的蛇绿岩的特征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第四纪气候变化机制研究的进展与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自从20世纪50年代海洋沉积氧同位素记录被揭示以来,经典的陆地4次冰期理论被新的认识所取代,人们发现第四纪以来冰期—间冰期旋回远远不止4次,并且从深海沉积和陆地黄土获取的古气候变化记录与地球轨道参数变化可以对比,为揭示第四纪古气候变化机制构建了明确的框架。近年来有关末次冰期不稳定气候事件的揭示也为深入认识古气候变化特征提供了新的证据。然而冰期—间冰期旋回机制、南北半球在冰期—间冰期循环过程中的耦合机制以及气候不稳定事件发生机制仍然是困扰古气候研究者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7.
浮游植物动力学模型及其在海域富营养化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浮游植物动力学模型用来研究特定海域浮游植物生物量的时空分布规律,定量确定各种物理,生物过程的贡献,对解决浮游植物生物量异常增加导致的富营养化问题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综述了国内外海洋浮游植物动力学模型研究的发展过程和现状,介绍了几种不同时空尺度浮游植物动力学模型的特点和性能,此类模型在发达国家的海域富营养化研究和环境管理中已取得了相当的进展,而我国目前虽已开展了海洋生态模型的初步研究,但面临一些困难,其中不仅需要获取特定海域的过程参数,而且急需对海域的强迫过程和边界过程加强认识。  相似文献   

18.
脆性是岩石材料最重要的力学性质之一,准确评价岩石脆性在水利水电、交通、能源勘探开发的地下工程与边坡稳定性、岩石可钻性及可切割性分析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国内外研究人员从物理参数、力学参数、弹性参数等方面建立了大量的脆性评估指标,但目前仍缺乏统一的脆性认知和描述。本文系统综述了国内外岩石脆性评价方法,对常用的数十种脆性评价指标进行了分类,总结了现有脆性指标的基本原理和应用状况,探讨了各类脆性指标的适应性、优势及存在的问题,最后探讨了岩石脆性评价方法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1.IntroductionThekeytothepresentoil-gasexplorationandproductionishowtOfindsomelithologytraps,strstigraphic,subtlefault-controlledreservoiretc.whichisquietdifferentfromthatanticlinereservoirbefore,especiallysointheeastpadofChina.Forinstance,morethanhalfofnewgeologicalprovedreserveshasbeenfoundinShengliOilfieldsince1990'sarecomingfromlithologyandfault--controlledreservoirs,andthistrendbecomesmoreandmoreobvious.Thesereservoirsareverydifficulttopredictanddescribeincomparisonwiththesimpleanticl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