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在亚洲开发银行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框架下,由中国(云南和广西)、老挝、泰国、缅甸、柬埔塞和越南六国参加、亚洲开发银行、欧盟开发银行、联合国亚太经社委员会以及日本、美国等几十个国家和组织参与建立了次区域经济合作机制.自1992-2011年的20年间,总投资达到140.56亿美元.在交通、能源、经济走廊、旅游、通讯、公共卫生和人力资源、环境和贸易设施等领域启动了81个建设项目.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以中国云南昆明-老挝南塔-泰国曼谷线、中国云南昆明-广西南宁-越南河内线和中国云南昆明-越南海防线构成的大湄公河次区域南北交通走廊并以此为基础的经济走廊的地域格局开始形成:在沟通越南岘港-老挝中部-泰国东北部-缅甸毛淡棉的东西交通走廊建设成果,成为大湄公河次区域在东西经济走廊地域格局形成的重要基础设施:在泰国曼谷-柬埔寨金边-越南胡志明市-头顿市和泰国曼谷-柬埔寨暹粒-越南归仁的沟通泰国、柬埔寨和越南的2条交通走廊构成了大湄公河次区域南部经济走廊形成的基础设施根基.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和已经构建的南北、东两和南部交通走廊促进了该区域六国在跨境运输、国际通信、服务贸易的进一步增长,从而促进了该地域经济走廊地域格局的形成.文章提出了中国在交通走廊建设基础上,进一步开发与次区域六国和利益相关国家建设该地域政策协调机制,并与日本等贸易和投资大国共同促进从交通走廊的地域布局向物流走廊和经济走廊地域功能转化的区域发展.  相似文献   

2.
域外国家与南海周边地缘经济联系强度演化与态势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经济重心逐渐向亚太地区转移以及区域地缘经济联系日趋紧密,南海战略地位日益凸显,南海周边已成为全球重要战略区域和亚洲最重要的国际地缘问题区域。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修正引力模型等方法,从贸易、投资、旅游等视角切入探究域外国家与南海周边区域的地缘经济联系演变及态势。结果表明:① 2005—2019年域外国家与南海周边区域的贸易联系日益紧密但贸易合作的非均衡化现象较为突出,域内出口贸易网络呈现以中国为核心,老挝、文莱和柬埔寨为边缘地带的相对稳定网络结构特征。② 域外国家对南海周边区域的投资规模显著提升但投资规模的两极化差异态势较为明显,投资区位呈现由高度集中向渐进式扩散转变态势。③ 域外国家入境旅游流持续增长,旅游网络由中国为单一核心演变为中国和泰国为双核心的网络结构,旅游目的地日趋多元化。④ 域外国家与南海周边区域地缘经济联系强度有所降低,但与东盟9国地缘经济联系强度整体上升;虽然以美日为代表的域外国家逐渐减弱与中国的地缘经济联系,但地缘经济联系网络整体仍然呈现以中国为核心,以泰国和新加坡为次核心的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3.
以泰国媒体舆论的文本分析为基础,解析了东道国社会对中国出境游客形象的塑造、认知和应对策略,探讨游客形象塑造的行为―媒介―形象路径,理解微观的游客形象与宏观的国家形象间的互动关系。筛选了泰叻网146条新闻以及10条评论进行文本挖掘,借鉴旅游形象研究中认知―情感形象的分析结构,对泰国媒体的新闻和评论里中国游客的海外形象进行梳理。研究发现:中国游客的形象包括认知形象和情感形象2部分,泰国媒体对中国游客的认知形象侧重对游客的行为形象、文化形象、经济形象的展现,其中泰国社会对中国游客的经济购买力的认知形象具有主导地位。中国游客的市场价值和消费能力使其对泰国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力上升,媒体舆论引导社会建立对中国游客整体的积极情感形象,并影响了泰国旅游业界对中国游客形象的应对策略。游客的微观行为与宏观的大国形象之间的认知差异形成了泰国社会对中国游客理解的张力与冲突,这为中国出境游客形象的塑造和优化带来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从人口-经济-社会三维视角构建东南亚城市化水平的综合评价体系,利用熵技术法评价综合城市化水平,分析其区域差异特征,判断发展阶段;研究东南亚人口城市化与经济-社会城市化之间的相互关系,划分城市化类型区;基于灰色关联度判断东南亚综合城市化水平差异的主要驱动因素和影响强度。结果表明:经济城市化子系统在东南亚地区综合城市化评价体系中最为重要;东南亚各国间综合城市化水平差异显著,新加坡、文莱、马来西亚为高综合城市化水平国家,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为中等综合城市化水平国家,柬埔寨、缅甸、老挝、越南为低综合城市化水平国家;人口城市化超前区与滞后区并存,其中人口城市化超前的国家最多;全球化、市场环境、外资驱动等外部动力是东南亚国家综合城市化水平差异的核心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5.
肖池伟  封志明  李鹏 《地理科学进展》2016,35(10):1228-1236
橡胶生产关乎国计民生,特别是天然橡胶,其与钢铁、石油、煤炭并称四大工业原料,为重要的战略物资。本文基于FAO橡胶数据库,从全球、区域、国家等层次定量分析了1961-2013年全球橡胶生产的时空格局及其演变特征,探讨了影响橡胶产量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①从时间格局上看,1961年以来全球橡胶总产增速较快,总体呈上升趋势;橡胶主要生产国(主产国)产量占全球的90%以上,并存在明显的阶段性增长特征。②就空间格局而言,橡胶生产具有明显的地域集中性,主产国集中分布在亚洲特别是东南亚,其中以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尼最为集中,但其产量差异显著并有进一步扩大趋势。③种植面积是主产国橡胶产量的主要影响因子;少部分国家(如中国、泰国)受橡胶单产水平的影响明显。④全球橡胶生产由传统“三巨头(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尼)”向“双核(泰国和印尼)”集聚,东南亚主产国橡胶林由海岛国家向中南半岛扩展,且中南半岛发展势头强劲,已成为全球橡胶主产区中的优势产区。  相似文献   

6.
南中国海及泰国湾渔业资源过度利用现状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兰竹虹  廖岩  陈桂珠 《热带地理》2006,26(4):329-333,338
南中国海及泰国湾具有丰富的浅海和热带的生物多样性,支持着一个世界重要的渔场,同时南中国海及泰国湾周边的国家还是目前亚洲太平洋地区工业化和经济快速增长的中心,关系着东南亚及相邻地区的政治和经济的稳定.过去对渔业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造成了该海区渔业资源减少,海岸环境退化严重.虽然南中国海及泰国湾周边国家过去都实施了相应的海洋环境保护行动计划,然而缺乏区域协调措施大大降低了这些行动的有效性.文中对南中国海及泰国湾渔业资源过度利用现状进行了诊断分析,识别了渔业资源过度利用造成的环境问题以及这些环境问题的跨境影响,  相似文献   

7.
沿海新兴工业省份是指改革开放后经济迅速成长的几个沿海省份,是相对于京津沪辽沿海老工业基地和海南、广西等沿海后发展区域及内地而言的,它包括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5省。改革开放后,这5省经济飞速发展,超过了先后创造过经济奇迹的日本、亚洲四小龙在经济起飞和扩张时期的发展速度,也高于后期的经济明星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的经济增长率,是近年来全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区域,创造了新的经济奇迹。  相似文献   

8.
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能源分布及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业正 《地理学报》1999,54(B06):110-118
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的经济合作已扩展到很多方面,其中能源方面的合作特别是水电合作开发是倍受参与国的关注。次区域水能资源的储藏量以中国云南省最丰富,其次是缅甸、老挝和越南。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中国云南省、越南、泰国和缅甸,而老挝和柬埔寨储量比较少。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越、泰、缅三国,其中缅甸蕴藏的石油资源最丰富.其次是越南;天然气是泰国最多,其次是缅甸。由于次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差甚远,能源的需求也一样相差很大。其中,泰国经济最发达,成为次区域能源的消费大户,其次是越南和云南省.而缅甸、柬埔寨及老挝对能源需求量很小.分析了次区域主要耗能国(泰国和越南)未来的电力供需,提出接空间上就近原则,合理配置能源。即泰国和越南就近相互利用次区域内周边地区的水电和油气资源。  相似文献   

9.
沿海经济低谷地区的制约因素与发展策略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张落成  吴楚材 《地理研究》2002,21(6):791-799
根据世界银行的经济分类方法 ,沿海 6个省市的 72个地市中 ,有 34个属于发展相对落后的经济低谷地区。经济低谷地区主要分布在省际交界处 ,从类型上分为黄泛平原、丘陵山区和沿海库区。由于自然条件与区位、社会经济发展、城市化水平和国家宏观政策的制约 ,沿海经济低谷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差异正在拉大。国家需要从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利用、投资环境改善以及优惠政策等方面来加快这一地区发展。  相似文献   

10.
80年代以来,泰国经济的腾飞得益于它的工业化发展,但随之也出现了一系列的负面效应,特别是泰国首都曼谷为此面临许多十分棘手的问题。曼谷与泰国其他地区之间地区差异的不断扩大,迫使泰国政府不能不重新确立区域发展政策,但收效甚微。泰国的这些发展历程,无论成功与否,我们都可以从中得到一些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11.
老挝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新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挝是一个贫困的内陆国家,其经济发展指标在亚洲30个国家中名列第26位,在联合国社会经济发展指标中排行第133位,但本世纪以来,GDP持续保持在6~7%的速度增长,经济改革成效显著,为其实现在2020年摆脱贫困国家的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简略描述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的社会经济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在老挝获得较快发展的过程中,其经济结构正在从农业经济转向农业、工业经济并举的阶段,并提出老挝的持续稳定发展将面临消灭贫困、持续增长的国外投资与周边国家经济发展的挑战。  相似文献   

12.
朱庆龙  王思超 《地理教学》2012,(21):62-62,61
湄公河流经六个国家,分别是中国、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越南,为了记忆这六个国家,用谐音记忆法:中(中国)老(老挝)年(缅甸),太(泰国)艰(柬埔寨)难(越南)。印度的城市和特点:班(搬)新加(家),买棉花。班是班加罗尔,新即新德里,加即加尔各答,买即  相似文献   

13.
中南半岛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区域。从政治、经济、社会和自然环境四个维度构建综合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采用AHP-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中南半岛及五个主要国家的综合风险及演变进行评估。研究结果表明:①中南半岛整体综合风险属于中等偏高风险,其中政治风险和经济风险较高。②中南半岛综合风险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综合风险指数平均值由高至低依次为缅甸、柬埔寨、老挝、泰国和越南。③2012—2018年间,中南半岛五国综合风险整体较为平稳且呈现略微下降的趋势,其中政治风险和社会风险波动较大。④关键风险因子及作用机制在不同国家存在较大分异。最后,提出了不同国别的风险防范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进出口贸易数据和商品门类数据,对2003年以来东亚地区制造业贸易网络及其生产过程进行研究。首先,由进出口贸易网络可知,无论是劳动密集型还是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中国的参与程度均高于周边国家;随着各国经济的发展,东南亚国家也逐渐参与生产网络分工,不断加强同周边国家的贸易经济联系。其次,从产品的生产过程来看,早期“三角贸易”的现象较为明显,尤其是技术含量较高的,以汽车制造业为主的陆上交通工具,但是近年来随着周边国家参与度的提升该模式逐渐在削弱。最后,东亚边缘国家对大国的依赖性比较强,特别是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同时小范围区域内的联系在不断加强,如泰国、马来西亚等新兴国家。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进出口贸易数据和商品门类数据,对2003年以来东亚地区制造业贸易网络及其生产过程进行研究。首先,由进出口贸易网络可知,无论是劳动密集型还是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中国的参与程度均高于周边国家;随着各国经济的发展,东南亚国家也逐渐参与生产网络分工,不断加强同周边国家的贸易经济联系。其次,从产品的生产过程来看,早期"三角贸易"的现象较为明显,尤其是技术含量较高的,以汽车制造业为主的陆上交通工具,但是近年来随着周边国家参与度的提升该模式逐渐在削弱。最后,东亚边缘国家对大国的依赖性比较强,特别是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同时小范围区域内的联系在不断加强,如泰国、马来西亚等新兴国家。  相似文献   

16.
<正>当前,我国经济基本面和社会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经济从高速发展进入中高速发展阶段,支撑经济发展的要素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管理方式由国家集中管理变为分级管理,社会治理由主要靠人治转向法治,由投资、出口推动经济增长转向国内消费推动,经济发展由增长优  相似文献   

17.
地理本性进化与全球地缘政治经济基础探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王铮  韩钰  胡敏  朱艳硕  吴静 《地理学报》2016,71(6):940-955
从克鲁格曼的地理本性论出发认识全球地缘政治经济基础。本文通过收集2000-2012年的世界主要21个国家(地区)的金融业和制造业增加值,运用区位商模型分析世界主要国家(地区)的金融业与制造业发展集中度,同时对各国资源输出情况进行对比,最后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发现:全球一体化使世界典型国家(地区)类型趋于明显,呈现新的“三个世界”特征:美国、英国、瑞士、新加坡以及中国香港属金融业主导国家(地区);泰国、中国大陆、韩国、德国、日本、越南和中国台湾属制造业主导国家(地区);加拿大、俄罗斯、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澳大利亚和墨西哥属资源开发业主导国家;印度和法国目前在多领域均得到发展,属过渡型国家。这种地理本性决定的经济分工分类,是各国的地缘政治经济学基础,将影响他们的地缘政治经济学立场。  相似文献   

18.
《西部资源》2013,(1):44-45
来自国土资源部的消息:对于内陆国家蒙古来说,这个可能在未来十年增长最快的国家正在经历变革。当这个国家每3-4年便能实现经济总量的翻倍时,亚洲昔日的经济引擎中国与印度正在与经济过热及增长断裂搏斗。  相似文献   

19.
《中国地名》2009,(3):38-51
据中国网报道,全球十大最受欢迎旅游国家排行榜出炉。她们是澳大利亚、意大利、泰国、新西兰、美国、法国、印度、西班牙、加拿大、英国。  相似文献   

20.
王琦  石莉  万芳芳 《极地研究》2013,25(2):176-184
北极地区是俄罗斯的重要关注领域,其战略重要性正在迅速提升。俄罗斯决心通过政治、经济和军事手段成为北极核心国家。俄政府于2008年制定了《截至2020年及之后俄罗斯联邦北极地区国家政策》,旨在维持俄罗斯“北极领导国家”的地位。结合俄罗斯在极地的一系列举措,从经济、法律、军事和地缘政治这几个角度分析俄罗斯北极政策中的关键内容,同时关注当前俄罗斯在极地区域的政策与2001年由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的《俄罗斯联邦至2020年期间的海洋政策》中的北极战略中所呈现出的态度之间的差别。最后,从有利因素和制约因素两方面评估俄罗斯北极政策目标的实施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