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粮食主产区耕地健康是事关粮食安全(产量与品质)的重要因素.该文在探讨耕地健康评价方法的基础上,结合粮食主产区的实际情况,以石家庄市栾城县为例,进行耕地健康评价实践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域耕地能值指数介于0.631~0.863,耕地健康模糊指数介于0.603~0.878,耕地健康综合指数介于0.531~0.753,分为很健康、健康和亚健康3个级别,其面积构成分别为7.6%、48.4%和44.0%,区域内耕地健康状况较好.研究表明:模糊评价与能值分析互为补充,建立耕地健康诊断指标体系与评价模型科学可行,可为不同区域开展耕地健康评价提供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2.
基于土地产能的城郊农用地健康评价体系与方法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综合分析北京市通州区与河北香河县、大厂县接壤区农用地分等成果及其产能的基础上,建立了城郊农用地健康评价等别与产能PI1、农产品质量PI2、土壤质量PI3、地表水与地下水水质PI4、投入产出状况PI55类指标体系和内梅罗(N L Nemerou)指数评价方法。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农用地产能高、健康状态良好,但区域地表水水质差以及污水灌溉会使区域农用地面临一定的健康风险,提出保障城郊农用地健康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根据农用地质量综合评价因素所具有的空间特征和相关性,采用GIS技术和方法,对评价区农地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环境信息以一定格式输入、存储、检索和操作,并根据GIS空间分析的类型和功能,结合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等数学方法,提出农用地质量综合评价系统的框架模型。并以无锡市马山区为例,开展了评价因子的量化、空间分析、等级划分、面积量算及评价图件输出等功能的试验,为进一步构建集成的土地评价信息系统原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用地生态安全评价及其方法探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土地生态安全关系到粮食安全和经济安全等。目前,我国土地生态问题严重,直接影响农产品质量。农产品质量不仅影响农民的收入和国民健康,而且影响我国的对外贸易和国际声誉。文章在分析我国农用地生态现状的基础上,建立了农用地生态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并针对我国的国情提出了一种切实可行的农用地生态安全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5.
城市生态安全的多种评价模型及应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为了对城市生态安全水平与评价方法进行研究,以深圳和4个中央直辖市为研究对象,根据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构建了城市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与熵值相结合的优化方法,综合确定权重运用改进的灰色关联度法、物元可拓综合法、模糊综合法和主成分投影法等4种评价模型,对上述城市2006年生态安全水平进行了测算、分析与评价,并对评价模型进行了对比探讨。结果表明:(1)深圳生态安全水平最高,依次为北京、天津和上海,重庆最低;深圳、北京和天津生态安全等级为较安全,上海为临界安全,重庆为不安全;上海发展潜力最大,深圳、北京与天津较大,重庆仍最小。(2)在对城市生态安全评价研究中,模糊综合法与物元可拓综合法评价结果较全面、精确,其中模糊综合法更利于有针对性地分析问题。  相似文献   

6.
吉林省莫莫格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已成为21世纪湿地科学前沿研究领域的热点话题。以莫莫格湿地作为评价对象,基于PSR模型,选取22个评价指标建立指标体系,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莫莫格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莫莫格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综合评价指数为0.7378,处于第Ⅱ等级(健康)状态,制约莫莫格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化肥使用强度、湿地补水保证率、湿地水质、环保投资指数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洞庭湖区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综合评价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蒋卫国  潘英姿  侯鹏  李雪  季维  郑建蕊 《地理研究》2009,28(6):1665-1672
湿地与海洋、森林并称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退化速度远大于其他生态系统,从而使得湿地健康评价与分析成为湿地领域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本文以生态系统健康及压力-状态-响应模型为研究方法,综合利用遥感、野外实测和社会统计等多源数据,建立一套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集成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技术建立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模型,实施湿地压力、状态、响应、健康分析,揭示了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空间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 洞庭湖区31%的湿地面临人类干扰压力较大,19%的湿地状态较好,82%的湿地生态系统发生很大变化。(2) 湿地的总面积在人类活动的干预下逐渐缩小,湿地综合健康较差、一般和较好的区域分别占总面积的6%、75%和19%,缺乏健康状况最好及最差的区域。(3) 湘阴县、沅江县及岳阳县的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较好,益阳县较差,安乡县等12个县市一般。  相似文献   

8.
以环渤海地区的天津滨海新区湿地为例,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进行了诊断评价。首先从湿地生态特征、整体功能特征和社会经济3方面选取26个评价指标,构建了天津滨海新区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的评价体系。评价等级分为很健康、健康、一般、一般病态、疾病5级,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界定等级。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天津滨海新区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进行诊断,评价综合得分为0.48,健康水平处于疾病状态,主要表现在水质污染严重和水源保证水平低、景观破碎化、功能退化3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土地节约与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以湖南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节约与集约利用是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必然要求。首先明确提出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评价方法与指标选取原则,完善节约和集约用地的评价指标结构层,特别是农用地和农村宅基地等土地利用类型的评价指标,建立区域和土地利用分区的节约与集约利用土地评价指标体系,以湖南省为例,运用层次分析法,得出湖南省土地节约与集约利用水平的动态变化发展趋势以及农用地集约利用的效益,最后利用加权求和的综合方法,计算出湖南省农用地集约利用水平的综合评价值。  相似文献   

10.
农用地经济效益评价对于优化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和制定区域可持续发展政策具有重要意义。以中原经济区转型示范市焦作市为例,构建农用地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模糊综合评判模型评估区域农用地经济效益水平,借鉴RDA排序分析方法识别主导因素,采用定性与定量结合的方式对区域农用地经济效益进行综合评价并分析其时空分异规律。结果表明:(1) 2007—2015年,焦作市农用地经济效益整体处于较高水平,但呈振荡下降趋势,时空变化特征差异性显著;(2)农业机械化程度、高效灌溉水平及耕种面积大小是影响焦作市农用地经济效益的主导因素;(3)建议从国土政策引导、科技惠农支持、耕地数量质量保障及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理念等方面采取因地制宜的农用地管控策略,提高农用地产出效率和产投比。  相似文献   

11.
钱峻屏  叶树宁  李岩 《热带地理》2002,22(2):176-180
以决策支持理论为指导,以遥感和信息系统为技术手段,构造基于数据仓库技术的耕地决策支持系统,以实现多源空间数据的集成、分析、模拟和决策,并以东莞市耕地可持续利用动态研究为例,完成了基于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因子筛选、模型构建和基于数据仓库的决策分析,探讨了数据仓库技术在空间定量决策分析中的应用,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进行了有益的实践。  相似文献   

12.
基于等级折算的补充耕地后备资源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耕地后备资源的选择直接影响着补充耕地项目的选址和补充耕地的质量,是补充耕地数量质量按等级折算工作的重要环节。以农用地分等成果中的利用等为基础,根据占用耕地的利用等别确定补充耕地的目标等别,参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相关设计标准及土壤普查资料设定后备资源开发为耕地后各因素的状态,采用农用地分等中利用等的评价方法评定后备资源开发为耕地后的预期等别,以补充耕地目标等别与后备资源预期等别的对比关系为依据,提出了基于补充耕地数量质量按等级折算的补充耕地项目后备资源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13.
农用地产能核算的基础与方法研究——以河南省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农用地产能的概念、核算的基础和方法,采用综合分析的方法,通过研究明确了农用地产能的概念和层次;探讨了农用地产能核算与农用地分等成果的关系,指出农用地分等成果是农用地产能核算的基础,农用地产能核算是农用地分等成果的应用与继续;可以依据农用地自然质量等指数核算农用地理论产能,依据农用地利用等指数核算可实现产能,依据农业统计数据核算实际产能,并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认为:以不同层次的农用地分等成果为基础核算不同层次的产能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基于农用地分等成果的耕地需求量预测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耕地是保障粮食供给的关键,因此合理确定耕地数量是耕地资源管理的客观需求。引入耕地质量指标,提出基于农用地分等成果的耕地需求量预测方法,通过标准地块,从数量、质量两方面确定耕地需求量,从而提高预测成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并应用于山东淄川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河南省经济发展的国土空间评价分区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郭艳  张成才  康鸳鸯 《地理研究》2015,34(12):2320-2328
优化国土开发格局是国土规划的核心任务,合理的区划方案是国土开发利用的基础。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结合河南省国土资源属性的多功能性,从社会、经济、资源和生态环境入手建立国土多功能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模糊聚类分析法将河南省18个地级市分成4种类型区,并采用熵权法对各类型区进行功能评价。结果表明:重点发展功能区的各项功能评价值均居于首位;农业发展功能区的农业生产功能价值最高,其余各项功能相对较弱;综合发展区功能区的各项功能均不突出;生态优先功能区的经济、社会和资源功能受生态环境功能的影响最明显。通过对比分析,验证了构建的指标评价体系和分区方法基本可行,表明区划方案可对省级国土规划的编制和国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为揭示农田利用可行性 ,提出农田立地概念 ,建立农田评价体系 ,以京郊房山区良乡为例 ,基于GIS技术评价农田质量 ,分析农田立地 ,综合评价农田 ,为划定基本农田提供客观依据 ;根据农田评价评分数值分布 ,通过模糊稀疏度算法模型 ,实现农田自动分等定级 ,减少了界定农田等级指标的主观性。  相似文献   

17.
金沙江干热河谷土地荒漠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土地荒漠化的评价是土地荒漠化研究中的重要理论问题,根据多年对金沙江干热河谷土地荒漠化形成机制、影响因子及荒漠化土地的表现特征等的研究,提出了土地荒漠化评价的原则,并通过对各影响因子在土地荒漠中贡献率的分析和筛选,选择出能显著评价土地荒漠化程度的三个因子,五个指标,即地貌因子的切割密度和坡度,土壤因子的土壤厚度和有机质含量,植被因子的植被指数。在大量样方测算和样品分析的基础上给出每个指标的量化标准,首次建立了金沙江干热河谷土地荒漠化的评价指标体系。针对土地景观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模糊性,在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对土地荒漠化程度进行定量评价,为荒漠化土地的预防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8.
由于过度施用化肥、使用农药、侵占农田等行为造成的农业环境和社会问题日益严重,尤其是在城郊农业区和高集约化农区问题更为突出,因此现代农业发展不仅仅追求经济效益,更应该关注生态功能提升和农村社会稳定。本研究旨在提出一套生态、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方法,实现农业综合效益最大化和土地可持续发展。本研究以高集约化农业区长沙县为案例,首先构建经济-生态-社会效益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法对农业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综合评价;其次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障碍因子模型,识别出影响农业综合效益的障碍因子;最后运用多目标线性规划法,构建生态、经济、社会约束条件和目标函数,计算得出土地利用最大综合效益和最优化结构,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1)长沙县农业综合效益呈现增长趋势,评价值从1996年的0.20上升到2016年的0.79;(2)经济因素不再是影响农业效益协调发展的障碍因子,而社会因素,例如粮食安全指数等成为主要影响因子;(3)综合考虑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社会需求提出了长沙县土地利用优化结构,农业综合效益可由99.83亿元增长到129.34亿元,增长29.56%。本研究采用了一系列的模型和方法得出了长沙县农业综合效益最大化值和土地利用最优结构,可为农业土地空间格局优化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建议和依据。  相似文献   

19.
山区农业土地利用模式的设计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本文分析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提出了山区农业土地利用模式的构想。指出影响我国山区农业土地利用模式的因素主要包括自然地理因素、市场因素和土地制度因素 ,特别是市场因素和土地制度因素对于农业土地利用模式设计的影响在新的历史时期尤为突出 ;强调山区农业土地利用模式设计必须遵循自然地带规律性、与农业经济多样化和规模经营相结合、与开拓产品市场相结合的原则 ;以河南省洛宁县为例具体说明了山区农业土地利用模式设计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