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前关于思茅地块西缘大凹子组的形成时代仍有分歧.在思茅地块西缘大中河剖面采集了硅质岩、砂岩、凝灰岩和玄武岩,通过放射虫组合和锆石U-Pb年龄方法,厘定其地质时代,并结合区域资料恢复地层序列.通过详细剖面实测,发现该剖面由6个地层断片组成:第一、四断片以含放射虫硅质岩为特征,放射虫组合指示其时代为晚泥盆世至早石炭世早期;第二、五断片以火山碎屑岩、具有鲍玛序列沉积特征的火山碎屑沉积岩为主,锆石U-Pb同位素年龄指示其时代为志留纪中期至早泥盆世;第三、六断片以火山岩沉积为特征,锆石U-Pb同位素年龄指示其时代为志留纪早期.结合前人资料认为思茅地块西缘分布的海相火山岩、碎屑岩和含放射虫硅质岩地层层序代表了志留纪到早石炭世早期的岛弧火山-沉积地层序列.   相似文献   

2.
泥盆系课题组,在准噶尔地区发现20余层含放射虫的火山碎屑岩,放射虫均产于被化石证明了的下、中、上泥盆统中.在火山碎屑岩中产放射虫,国外已有报导,国内尚无正式报导.从而对该区岩相古地理提出了新认识.  相似文献   

3.
李志明 《云南地质》2010,29(2):182-184
孟连地区位于三江褶皱系西南部分,晚古生代冈瓦纳与扬子板块碰撞缝合带。该带发育一套由超基性-中基性熔岩、火山碎屑岩和砂岩、泥岩与硅质岩组成的岩石组合。首次在硅质岩中发现早二叠世放射虫,新建火居组,属次深海相环境。讨论其时代及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4.
广西合山马滩大隆组的沉积序列研究及其环境指示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马滩地区的大隆组,以火山碎屑岩和硅质岩沉积为主。镜下研究表明,火山碎屑岩可分为凝灰岩、沉凝灰岩和凝灰质沉积岩3亚类共8种岩石微相;硅质岩可分为生物成因硅质岩和生物火山成因硅质岩两亚类共5种岩石微相。这些岩石微相构成了12种主要的岩石相,而岩石相垂向上组成了6种主要的沉积序列。沉积序列指示该区存在两种类型的浊流沉积,一种是水下火山喷发形成的火山碎屑流向高密度浊流进而向低密度浊流演化的沉积,一种是早期沉积的凝灰质和硅质生物颗粒在滑塌作用下形成的浊流沉积。沉积序列研究并结合马滩地区大隆组沉积时期的古地形,表明当时该区不易发育海底扇沉积,而易接受低密度浊流沉积,形成了连续性好的较薄层沉积。  相似文献   

5.
中上扬子上奥陶统五峰组含放射虫硅质岩与古环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四川雷波抓抓岩五峰组上部硅质岩含丰富的放射虫化石,表明晚奥陶世五峰期富硅质海水随着第二次海侵进入到扬子克拉通,进而证明了扬子西缘康滇古陆与川中古隆起间存在水道与巴颜喀拉海相通。在分析抓抓岩剖面五峰组沉积序列的基础上,通过含放射虫硅质岩的区域对比,清理了该时期各地区岩性岩相组合及地层接触关系,恢复了中上扬子地区晚奥陶世五峰期的古环境。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层状放射虫硅质岩的岩石学和火山凝灰岩岩石类型的特征研究,认为渭北奥陶系的放射虫硅质岩是由远源的火山喷发物提供了SiO2的来源,造成有利于硅质生物大量繁殖的条件,死后堆积海底,最终转变为层状放射虫硅质岩。从而进一步推断,本区中、上奥陶统的沉积形成于海平面大规模上升的远洋或半远洋的深水环境。火山凝灰岩则是岛弧火山喷发的产物,反映本区曾一度是华北板块活动大陆边缘弧后盆地北部边缘部分。  相似文献   

7.
陕西渭北奥陶系放射虫硅质岩与火山凝灰岩的成因环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层状放射虫硅质岩的岩石学和火山凝灰岩石学类型的特征研究,认为渭北奥陶系的放射虫硅质岩是上远源的火山喷发物提供了SiO2的来源,造成有利于硅质生物大量繁殖的条件,死后堆积海底,最终转变为层状放射虫硅质岩,从而进一步推断,本区中,上奥陶统的沉积形成于海平面大规模上升的远洋或半远洋的深水环境,火山凝灰岩则是岛弧火山喷发的产物,反映本区曾一度是华北板块活动大陆边缘弧后盆地北部边缘部分。  相似文献   

8.
孔庆玉  龚与觐 《地质论评》1986,32(5):505-510
皖中巢县下二叠统茅口阶中第一次发现放射虫硅质岩。并在浙江冷坞、江苏吴县见到含放射虫岩石,通过对不同剖面的结构研究,我们认为,巢县地区放射虫硅质岩是原地形成的深水沉积,具有重要的指相意义,其它地区地层中含的放射虫是海潮搬运带去的,不具指示环境的意义。从放射虫硅质岩与含放射虫岩石的形成环境分析,论述了海西运动在下扬子地区的明显表现,即地壳裂陷与海底火山喷发等地质事件,以及对研究二叠纪以后构造发展史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刘万洙  白雪峰  包亚范  王璞珺 《新疆地质》2006,24(4):344-347,I0007
新疆塔里木盆地东北缘库鲁克塔格地区硅质岩主要出现在下寒武统和下、中奥陶统海相沉积层序.从下寒武统到中奥陶统硅质岩岩性自下而上由黑色致密块状非晶质硅质岩到灰黑色非晶质含泥质(碳质)放射虫硅质岩再到含外碎屑放射虫硅质岩;岩石中放射虫化石的含量逐渐增多,个体逐渐变大;放射虫化石外表呈现的搬运磨蚀特征显示具逐渐增强的趋势;岩石的成层性变好,粒度也表现出明显的正韵律性.据硅质岩的岩性、生物、层序和构造背景分析认为:硅质岩沉积所需的SiO2有海底火山气射和生物作用两个来源;自下而上生物作用提供的硅质逐渐占主导,形成水深逐渐变浅,从寒武纪深海硅质岩变为中奥陶统次深海硅质岩.  相似文献   

10.
新疆东部梧桐窝子群的大地构造背景及其地球化学论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疆东部梧桐窝子群沿康古尔断裂带呈近东西向分布。主要由细碧岩、角斑岩及火山碎屑岩组成,其中有硅质岩、灰岩及碎屑岩夹层或凸镜体。细碧岩具枕状构造,属深海拉斑系列。比值蛛网图显示其形成于板内,且经过地壳物质的混集作用。硅质岩凸镜体中含放射虫。地球化学资料表明:碎屑岩的物源比较复杂多样,显示了混杂堆积的地球化学特点。据此认为梧桐窝子群是一套混杂堆积,位于哈萨克斯坦-准噶尔古板块的俯冲带上。  相似文献   

11.
金若谷 《沉积学报》1987,5(4):78-89
本文从沉积序列、岩石类型、沉积构造和生物共生组合以及古地理位置等探讨了四川龙门山北段晚二叠世晚期的沉积相和沉积模式。提出了晚二叠世晚期沉积模式为缓坡型生物浅滩边缘沉积较深水碳酸盐-硅质岩边缘海槽环境。晚二叠世晚期(长兴期)由于华力西运动的波及和北东向和北西向两组断裂系的活动,海侵继续扩大,导致了碳酸盐台地发生破裂分化,出现了岩相和生物相分异明显,深沟纵横交错的古地理格局。四川龙门山北段晚二叠世晚期属边缘海槽沉积。  相似文献   

12.
川南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岩相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页岩岩相表征是页岩气地质评价和选层、选区的基础性研究工作。本文以露头和钻井资料为基础,依据岩矿、薄片、地化和测井资料,建立了海相页岩岩相划分方法,对川南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主要岩相进行了精细表征,并形成4点认识:(1)应用岩石矿物三端员法+沉积微相划分页岩岩相类型及其组合,是开展海相页岩岩相表征的有效方法;(2)川南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发育6种岩相类型和3种典型岩相组合,其中硅质页岩和钙质硅质混合页岩是(半)深水环境的特有岩相,黏土质页岩和黏土质钙质混合页岩是半深水浅水环境的主要岩相,黏土质硅质混合页岩是浅水深水环境下的共有岩相;(3)随着水体由深变浅和水动力条件逐渐增强以及陆源物质输入量增大,不同成因岩相组合的页岩矿物成分、基质组构、古生物和有机质富集程度、测井响应等基本特征均发生重大变化;(4)受海平面变化控制,主力产层为深水陆棚沉积的硅质页岩、钙质硅质混合页岩和黏土质硅质混合页岩组合,产层顶板为半深水浅水陆棚沉积的黏土质页岩、黏土质硅质混合页岩和黏土质钙质混合页岩组合;前者因富含硅质和有机质,具有良好的脆性和物性,是形成页岩气产层的优质岩相;后者因富含黏土和贫有机质,脆性和渗透性差,是形成页岩气藏区域封盖层的优质岩相;两者自下而上构成良好的自封自储型储盖组合。  相似文献   

13.
滇黔北坳陷五峰组-龙马溪组下段页岩岩相与沉积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滇黔北坳陷为南方海相地层的有利研究区域,发育多套海相页岩。上奥陶统五峰组与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地层,尤其是五峰组-龙马溪组下段页岩作为优质烃源岩而备受重视。通过岩芯观察、薄片鉴定、X衍射分析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指标判识,对其进行页岩岩相划分与沉积环境分析。结果显示:滇黔北坳陷五峰组-龙马溪组下段地层共划分出六种页岩岩相:硅质页岩、黏土质页岩、钙质页岩、黏土质硅质混合页岩、黏土质钙质混合页岩、钙质硅质混合页岩,其中硅质页岩和黏土质页岩的TOC含量明显高于其余四种岩相。V/(V+Ni)、V/Cr、Ni/Co和U/Th指标指示五峰组-龙马溪组下段总体处于低能、滞留、局限条件,与深水陆棚环境匹配,Mo元素含量与四川盆地均值相当。五峰早期与龙马溪早期海侵的发生形成了以深水陆棚占主导的沉积格局,低能、滞留、局限的厌氧环境与快速海侵是有机质富集与保存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4.
大青山东段中生代火山成国非金属矿床可划分为两大成因类型,8种基本类型。对不同成因类型矿床地质特征,控矿因素的详尽研究表明:火山穹隆构造与火山岩浆,火山熔岩改造型及火山碎屑岩-熔岩改造型沸石,膨润土矿床有关;火山侵出岩丘控制了珍球岩矿床与沸石矿床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湖南晚奥陶世的沉积,由于受区域构造控制,其沉积类型计有地台型(湘西)北区);过渡型(湘中区);地槽型(湘南区)等三种。它们以江南列岛和白马山—龙山东西向构造带为分界线。五峰早期除了江华汝城隆起和江南列岛外均接受海侵,海水自北向南逐渐加深。在湘南沉积了巨厚的砂页岩复理石建造。在湘中、湘西北区沉积厚度逐渐变薄。生物群在湘南,湘中为纯笔石相,湘西北为以笔石为主有三叶虫和腕足类等构成的混合相。五峰晚期湖南境内大部分抬升为陆,仅在东安县苏水冲和桃源县九溪等地形成滞流海盆。  相似文献   

16.
滇西公养河群1965年创名,为一套浅变质砂岩与泥板岩,夹少量硅质岩(或硅质页岩)及灰岩,生物稀少,常具类复理石韵律,为一套浊流至半深海相沉积;其时代一般认为属震旦纪—中寒武世,但一直缺乏准确的化石或测年依据。本次1∶5万区调在龙陵县邦迈村地层剖面中,确定了该套地层夹数层变质基性火山岩序列,根据地球化学研究恢复其原岩为玄武岩,形成于陆内拉张环境,可能与泛非造山期后的伸展有关。获得了变质基性火山岩的锆石U-Pb激光探针(LA-ICP-MS)499.2Ma±2.1Ma的年龄。这是测区首次获得的有关公养河群的高精度测年数据,为该群的划分及其时代约束提供了可靠的年代学依据。这一新的发现和成果对于进一步深入研究高黎贡山变质变形带泛非期的构造属性与演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滇西公养河群1965年创名,为一套浅变质砂岩与泥板岩,夹少量硅质岩(或硅质页岩)及灰岩,生物稀少,常具类复理石韵律,为一套浊流至半深海相沉积;其时代一般认为属震旦纪—中寒武世,但一直缺乏准确的化石或测年依据。本次1∶5万区调在龙陵县邦迈村地层剖面中,确定了该套地层夹数层变质基性火山岩序列,根据地球化学研究恢复其原岩为玄武岩,形成于陆内拉张环境,可能与泛非造山期后的伸展有关。获得了变质基性火山岩的锆石U-Pb激光探针(LA-ICP-MS)499.2Ma±2.1Ma的年龄。这是测区首次获得的有关公养河群的高精度测年数据,为该群的划分及其时代约束提供了可靠的年代学依据。这一新的发现和成果对于进一步深入研究高黎贡山变质变形带泛非期的构造属性与演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DISCUSSION ABOUT THE PETROGENESIS OF THE CENOZOIC VOLCANIC ROCKS FROM YUMEN AND HOH XIL AREA, QINGHAI-TIBET PLATEAU  相似文献   

19.
辽西火山岩型膨润土矿床成矿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辽西膨润土矿床主要岩石类型为熔岩、火山碎屑岩,经热液蚀变成矿。蚀变带的岩石基本类型为玻屑灰岩,主要的蚀变类型为蒙脱石化作用和硅化作用。通过矿床蚀变带岩矿石化学分析,总结了火山碎屑岩--熔蚀变改变造型膨润土矿的成矿作用地球化学特征和成矿机理。  相似文献   

20.
四川盆地下古生界两套硅质页岩层系(寒武系底部页岩和奥陶系—志留系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是其重要的页岩气产层,五峰组—龙马溪组硅质含量与TOC及含气量呈正相关性,暗示硅质矿物对该地区页岩气的生成具有重要意义。但硅质来源复杂,且存在后期硅质流体的注入。因此,本文在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对四川盆地寒武系底部硅质岩系和五峰组—龙马溪组硅质岩系的硅质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岩石学分析,揭示了3种硅质来源特征:(1)同沉积无机硅质流体;(2)生物硅;(3)后期无机硅质流体。其中寒武系底部以同沉积无机硅质流体和生物硅来源为主,同沉积硅质流体导致有机质快速石化埋藏,有机质内部结构及形态保存较好;五峰组—龙马溪组硅质来源以后期无机硅质流体和生物硅来源为主,有机质在保存过程中受硅质流体的影响很小,有机质腐泥化作用充分,内部结构和形态多数保存较差。该研究初步揭示了两套页岩层系的硅质发育岩石学特征,及其对有机质保存的影响,期望能为四川盆地两套页岩气储层差异性提供新的思路和基础地质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