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汪仁喜 《地下水》2014,(1):149-149,155
农民用水户协会,是以某一灌溉区域为范围,由农民自愿组织起来的实行自我服务、民主管理的农村用水合作组织。农民用水者协会参与灌溉管理,是建立和完善灌区基层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有效途径,是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针对陕西农业综合开发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农民用水协会在运行管里中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宋美艳 《地下水》2018,(5):227-227,231
混凝土防渗渠道广泛利用可节约水资源,减少渠道的淤泥清理工程量,提高灌溉效果。本文以辽宁庄河灌区为例,对混凝土防渗渠道的运行及管理进行系统分析与研究,可以看出:庄河灌区灌溉面积大,渠道分散,田间渠道管理难度逐渐增大,存在部分灌溉区渠道渗水严重,灌溉用水利用率不高,灌溉效果不理想,渠道运行管理细则多、人员分散,资金投入不到位等诸多的问题,应采取科学方法合理安排渠道用水管理,加强渠道观察监测、合理安排冬季运行时间等措施加强运行管理,为类似灌区渠道运行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孟炜 《地下水》2010,32(5):64-65
阐述了节水灌溉信息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探讨建设完善的灌区节水灌溉信息化管理系统。介绍信息管理系统、调度运行系统、水务公开系统、运行监控管理系统、遥测管理系统、灌溉用水预报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内容。实践证明,管理系统能够有效地提高灌区水资源的利用率和用水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4.
《地下水》2017,(3)
某引水枢纽工程其主要任务是为灌区提供可靠的引水保证,并改善灌区的引水条件,以满足灌区灌溉用水的需要,确保规划水平年灌区的发展目标得以实现。通过对该工程进行经济评价、财务评价来论证工程在财务上和国民经济上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地下水》2020,(4)
大洼灌区作为盘锦市重要的粮食生产区,在灌区推广应用适宜的节水灌溉技术,大力发展节水技术为满足灌区现代化发展和水资源高效利用的迫切需求。结合大洼灌区灌溉工程、自然环境、经济社会和农业灌溉用水条件,对近年来常用的节水措施、生物节水、农业和工程管理等环节进行评价分析可知,应综合考虑灌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农业灌溉工程条件、水资源状况和区域气候条件,根据节水灌溉要求及其适用范围,从环保、生态、节水和增产等方面综合评价适宜节水灌溉技术,为大洼灌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和适宜节水灌溉技术模式的优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以江淮丘陵区的水资源状况、地形地貌及土壤特征、水利工程现状、种植结构和灌溉技术水平等主要影响因素为基础,具体分析了该区域干旱发生的原因。阐述了塘坝在灌区系统中对水库防洪灌溉的补充作用,以及在非灌区对拦蓄地表径流的重要意义。根据江淮丘陵区内的水利工程特别是塘坝运行现状,提出合理规划塘坝建设、加大塘坝扩挖整治力度和加强用水管理以增加可用水量,并依靠节水灌溉技术和调整种植结构措施以减少灌溉用水,从而改善江淮丘陵易旱区缺水状况。  相似文献   

7.
考虑回归水重复利用的灌区用水评价指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正确评价灌区用水效率及用水效益,构建了考虑回归水重复利用的灌区用水效率及效益指标。利用地表水-地下水耦合模型、SWAP模型和线性模型对柳园口灌区的水量和作物产量进行了分布式模拟,在此基础上,对柳园口灌区不同用水模式以及田间不同节水灌溉模式下的灌区用水效率及效益指标进行了计算,分析不同节水措施对灌区用水效率及效益指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井渠结合调控模式和田间节水灌溉模式对柳园口灌区不同区域用水效率及效益的影响效果不同,但均能提高灌区总体的用水效率及效益。  相似文献   

8.
郭红军 《地下水》2022,(5):128-129
以陕西省直交口抽渭灌区为例,在对灌区灌溉工程设施建设、节水灌溉发展状况研究的基础上,归纳灌区节水灌溉管理具体措施及取得成效,提出对策建议。分析认为:灌区节水灌溉发展以明渠引水为主,节水灌溉面积68万亩,占有效灌溉面积的60%。滴灌、管灌等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达8.7万亩,占有效灌溉面积的7.7%,节水效果十分明显。以行政、工程与经济多种措施并举,采取切实可行的节水灌溉管理措施,推进了节水型灌区建设,加快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年均节水达2 000万m3以上。远期应继续不断提高节水灌溉技术,制定合理对策,推进节水型现代化灌区建设。  相似文献   

9.
张小宁 《地下水》2012,(5):210-211
桃曲坡灌区地处渭北旱塬,河源来水相对不足,供需矛盾突出。通过调整分析,灌区存在灌溉设施建设标准低,用水灌溉方式粗放,灌溉技术落后,利用分数仅为0.48左右;提出要提高节水意识,扩广小畦灌溉,加快渠道改造工程,提高灌溉利用分数,建立建全节水灌溉技术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0.
邹鲜维 《地下水》2023,(6):126-127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目的就是促进农业节水,提高用水效率,提升灌区运行质量,实现农业现代化。本文以凤翔区东风水库灌区和横水河灌区两个中型灌区的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为背景,阐述了灌区在农业灌溉用水总量控制、水价形成、计量设施完善提升、精准补贴和奖励等方面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初步成果。同时,也发现了水价改革后实施执行中在灌溉收费习惯、计价方式、水价形成、计量设施、运行维护、水权制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问题,结合灌区实际,深入思考,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对灌区开展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特别是改革后的具体实施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史中兴 《地下水》2010,32(6):102-103,177
景泰川电力提灌工程是一项重大的引黄灌溉工程。通过充分调查研究了灌区的用水现状,从工程类节水措施和管理类节水措施两个方面着手,对灌区用水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节水措施。  相似文献   

12.
李金玉 《地下水》2010,32(1):154-156
通过对2006年山西省文峪河试验站、汾西试验站、鼓水泉试验站、红旗试验站四个试验站的冬小麦田间试验,得出各自冬小麦的全生育期耗水量-产量关系模型,对各站所在灌区科学灌溉、合理用水、工程规划、用水管理、水资源评价等工作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3.
《地下水》2017,(6)
通过对灌区信息化建设与运行管理的实际情况进行调研,阐述了灌区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分析了灌区管理信息化的建设与运行管理现状,结合东港市友谊灌区的信息化工作实际,提出目前灌区信息化建设与运行管理中存在资金投入不够,融资渠道有限;信息化建设规划不全面;信息化建设缺乏标准规范,重硬件、轻软件以及管理人才缺乏等问题,应通过出台相关建设规范标准、加大投入并扩宽融资渠道、重视运行管理建设和加强人才培养培训等措施为灌区科学灌溉与合理供水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4.
大力推进参与式灌溉管理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惠茹 《地下水》2005,27(2):95-96,106
关中灌区在世行项目下共组建WUA(农民用水者协会)76个,管理斗渠663条。涵盖有效灌溉面积113万亩。推进参与式灌溉管理的成功经验是广泛宣传,发动群众;稳步过渡。规范运作,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积极培育.重点扶持;层层培训。提高素质和发挥监测评价的作用。参与式灌溉管理改革已取得了令各方满意的成绩。  相似文献   

15.
洛惠渠灌区建成后因灌溉影响,地下水位普遍上升导致次生盐碱化面积不断扩大,整个灌区盐碱化问题显得特别突出,为了抑制盐碱化的发展,灌区修建了完备的排水系统,但经过多年运行灌区排水系统出现老化失修,排水不畅等问题。通过深入分析排水系统的作用及存在问题,引入生态治理的理念,提出利用工程、农业、生物、管理等多种措施解决灌区排水系...  相似文献   

16.
时志宇 《地下水》2018,(5):221-222
托帕水库是恰克马克河上的控制性水利枢纽工程,有效调控恰克马克河天然径流,将阿图什市和喀什市灌区统筹考虑,解决下游控制灌区农业灌溉季节性缺水问题。在对流域气候、径流及洪水特征阐述的基础上,对托帕水库运行方式、发挥作用及调水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可为新疆其他水库的运行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史中兴 《地下水》2018,(6):99-100
灌溉效益是景电灌区发展的核心问题,灌溉效益低、灌溉成本高都不符合景电科学发展的诉求。减少灌溉成本,提高灌溉综合效益是景电灌区发展的关键。提高景电灌区灌溉效益和加大管理力度是实现景电灌区又快又好发展的关键。本文通过长期的调研和资料,对如何提高景电灌区灌溉效益和加大管理创新模式进行了探索。研究结果表明,调整测水量水权力由科技处负责,调度中心应主要负责灌区渠系利用率监测和测算工作,赋予泵站管理站分水的权力以及构建调度中心新型权力实体与决策团体可有效提高景电灌区灌溉效益的管理创新模式。研究成果可为今后景电灌区管理以及提高灌溉效益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李宁  翟洁 《地下水》2018,(5):96-98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灌排工程是水利建设的重要内容。利用陕西省第一次水利普查成果对陕西省灌溉面积现状规模和灌区数量分布、管理运行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灌溉面积发展不均衡,整体耕地灌溉率不高,高效节水灌溉潜力巨大,灌区基础设施薄弱,管理水平落后等问题,针对问题提出具体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9.
《地下水》2015,(6)
为了探索适宜节水滴灌发展的技术模式、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更好的发挥工程示范工程作用。建平县节水滴灌综合示范项目区选择八家农场为示范区,通过在项目区开展自动化与信息化建设,重点建设灌溉用水与地下水位自动化监测工程,实现工程取水量和水资源承载能力的信息化管理;提高工程运行管理水平,并结合土壤墒情与气象等信息的自动监测,科学指导灌溉,引领灌溉现代化方向。  相似文献   

20.
方生  陈秀玲 《地下水》2001,23(2):56-57,64
我国北方地区干旱缺水 ,农田灌溉用水量占总用水量 80 %以上。农业节水的主要潜力在河水灌区。要按农业用水量控制灌溉水量 ,要在河水灌区积极开发利用浅层地下水和微咸水。在河水灌区打井 ,发展井渠结合灌溉 ,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运用 ,是优化利用水资源 ,防治灌区土壤盐碱化的根本途径。必须统一管理水资源并改革水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