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1 毫秒
1.
企业是最基本的微观经济单元,研究企业管理者的区位决策行为能为园区的优化布局与企业的集群发展提供依据。基于企业的微观视角,在对已有研究梳理的基础上,建立了龙头企业集群发展的区位选择理论模型,采取半结构式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对杨凌、渭南、吴忠、银川、定西、天水6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的企业进行抽样调查,结合结构方程模型从地理区位、政策环境、产业环境和园区环境等四个方面,对影响龙头企业集群发展区位选择的机理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 龙头企业集群发展的区位选择受4个变量的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的综合影响;从表象来看,影响龙头企业集群发展区位选择因素的直接效应强度依次是产业环境>政策环境>地理区位>园区环境;从本质来看,地理区位的差异性形成了政策环境的特殊性,两者又经连锁通道形成了产业环境的差异性与园区环境的优越性,从而对企业管理者的区位决策行为产生不同的影响,即影响龙头企业集群发展区位选择因素的总体效应强度依次是地理区位>政策环境>产业环境>园区环境。  相似文献   

2.
从资源、市场、政策、产业转移等角度,结合区位熵、半结构式企业访谈和案例分析等定量与定性研究方法,探讨清远市再生有色金属产业集群的发展历程、现状、存在问题及其成长机制,提出在产业集群的演化过程中,其成长的动力机制随着经济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也在不断地演变。在产业集群的形成初期,除了传统要素外,历史偶然性和市场自发性为集群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而在中后期,政府作为制度的提供者在集群的发展和演变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具体而言,巨大的有色金属再生资源蓄积量和庞大的劳动力资源等内生资源优势,加上政府对再生资源产业和集群的政策扶持、跨区域产业转移的制度安排、有意识地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等外生制度优势,内源和外源动力共同促成高端要素的集聚发展、产业集群转型升级、集群化生产网络和专业化分工的形成。这种欠发达地区经济崛起的内生性推动力,能为其他城市发展再生资源产业提供重要的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3.
集群政策是产业政策在集群层面上的集合,是促进集群提升的重要手段.因此,探索适宜的集群政策成为长期以来集群研究的重点目的之一.作者认为,由于企业集群的发展路径、组织结构和制度环境不同,引发了弹性实施集群政策的思考.从分析集群演化规律入手,首先按照集聚力不同的产生因素划分集群类型;并在此基础上指出集群发展将经历外生集聚力内生化、内生集聚力创新化这样的演化路径;分析在不同阶段集群中企业的主要行为模式和发展障碍;然后由此推断出不同发展阶段下对集群政策的需求,最后有的放矢地提出适合不同阶段的集群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4.
产业转型背景下创业区位选择和集群空间演化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符文颖  邓金玲 《地理科学》2017,37(6):833-840
以广州软件和信息技术产业集群为案例,分析产业范式转变背景下地方创业区位选择对产业集群空间演化的影响。结果显示:初始资源富集和政策环境导向使特定空间成为创业的优势区位,早期第一代创业企业在其中集聚发展形成集群雏形,并在关系网络和区域认同作用下形成产业集群空间核心区。第二代创业企业在产业转型契机下选择开拓缝隙市场,新的区位诉求由此产生并作用在集群的空间演化上。总的来说,产业转型期同时也是集群空间转变的关键时期,创业企业通过区位选择可以改变集群的空间形态和层次。  相似文献   

5.
选择深圳的数字电视产业作为研究对象,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集群进行尝试性的研究.深圳在中国数字电视产业及其技术发展中十分值得关注.深圳数字电视产业的相关企业有76%分布在南山区和福田区,地理空间集聚态势明显.通过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揭示了相关企业之间诸多联系且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内生机制.研究发现深圳数字电视产业具有产业结构复杂化与多部门合作的集群特征,很多企业已经产生技术创新的内生需求.本研究推断,深圳数字电视产业的创新集群正在形成过程中;深圳良好的创业环境、企业与研究机构之间近距离合作等因素,尤其是深圳政府政策对产业的促进,塑造出创新集群的轮廓.但是,目前在数字电视关键芯片研发和内容制造质量等方面还存在问题,限制了深圳数字电视产业创新的速度.  相似文献   

6.
文章分析了产业集群中企业、网络、制度之间的共同演化机制,揭示了共同演化对产业集群发展路径的影响,并通过深入访谈的方法探讨了澄海区玩具产业集群共同演化路径与实质。产业集群发展路径是以地方初始条件为基础,企业、网络、制度螺旋式互动反馈、更新、适应而形成循环累积效应的本地化过程,发展路径可分为路径创造、路径发展、路径锁定或新路径创造三阶段,每个阶段各要素作用机制各异,使得产业集群的共同演化过程具有复杂性。澄海玩具产业集群的案例研究表明,国家多重空间尺度制度变革与地方要素的耦合、地域文化与企业行为和网络关系的互动反馈、龙头企业的引领带动在产业集群的路径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7.
将集群识别与空间分析相结合,通过全国集群模板识别产业集群,进而利用局部空间统计方法,探测产业集群的空间布局特征。利用2008年北京市和全国经济普查数据,从产业联系的角度识别了北京市制造业集群,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测度了北京市制造业集群的空间分布现状与布局特征。研究发现,北京市制造业集群主要分布在近郊区并向远郊区延伸,资源条件、政策环境、交通区位、历史因素等多种区位因子均对集群的区位选择产生影响。从总体分布来看,北京市制造业集群的空间布局存在分布比较分散、功能重叠或与区县功能定位不符等问题。未来在政策制定时,应进一步强化北京市制造业集群的空间集聚,发挥区域产业政策的引导作用,并不断依托产业园区优化集群发展环境,引导符合区县功能定位的制造业集群发展。  相似文献   

8.
产业集群的理论本质在于专业化集聚基础上的地方化结网。基于对奇瑞汽车集群跟踪研究,获取了2005年、2010年、2014年的企业关系数据,刻画了企业网络演化过程及驱动机制。发现: 1997~2014年,奇瑞汽车集群网络经历了“松散型网络-紧凑型网络-开放型网络”演化过程,网络密度和聚类系数不断增强,平均最短路径不断缩小,其中产业联系网络发育最为成熟,社会交流网络次之,创新合作网络发育最不完善;奇瑞汽车集群网络演化机制本质上是路径依赖机制(政府作用、关系资源),关系选择机制(战略择定、市场选择)及学习创新机制(技术交流)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松散型网络、紧凑型网络和开放型网络阶段,路径依赖机制、关系选择机制和学习创新机制分别发挥主导性作用;奇瑞主导型集群网络正逐渐从地方集群网络向跨区域、跨集群网络发展,这与全球汽车产业网络整体发展相一致。  相似文献   

9.
白西部大开发政策实施以来,发展产业集群已成为西部各省区发展地方经济、提升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战略举措.基于产业集群基本概念和发展现状,探讨了我国典型产业集聚区的形成机制和模式.根据中日课题组四川调研成果,结合其他文献资料,实证分析了四川省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和产业集聚区的发展现状、特征和形成机制.并提出了发展四川产业集聚区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内地农区产业集群研究——以河南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前,学术界对内地农区产业集群的研究还较为薄弱.基于对河南农区产业集群所做的实地调查,初步探讨了内地农区产业集群的形成原因、演变的阶段与机理,以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主要结论:内地农区产业集群形成的原因主要是具有企业家素质的个别农民利用偶然机遇开拓出商业机会,特定地区传统生产工艺与产业文化所决定的产业发展"路径依赖"效应,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的区位优势,人际关系带来的产业发展机遇,打工农民返乡创业所产生的扩散效应.其演化过程可分为手工作坊生产与原始积累,机械化生产与快速发展,内部分工与地方生产系统形成3个阶段.这个过程主要受4种机制的支配,即,创新与模仿的交互作用,促使产业集群不断实现规模扩张;低价格要素组合,低管理成本,形成了产业集群的低成本竞争优势;市场的成长引导产业集群的发展;产业集群的规模扩张成为推动其自身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动力源泉.解决农区产业集群发展中的问题,在许多方面都有赖于地方政府的合理干预.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创新集群的构成与创新机制的基础上,从外部环境、构成主体等4个方面讨论了创新集群与产业集群的区别。以日本创新集群发展为例,分析创新集群的关键创新要素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在知识经济和经济区域化发展背景下,区域创新集群已成为促进区域产业升级与提升竞争力的核心力量;在创新集群发展中,领先企业的创新主导与示范作用突出,但又通过技术权力以技术锁定、标准控制等各种不同方式实施技术控制,影响中小型企业及其他研发机构发挥创新作用;在技术传播中,技术扩散、技术转移、技术溢出同时存在,在不同主体、不同阶段、不同空间尺度之间的途径与作用效果不同,畅通的技术通道保证了创新的共创共享;社会网络以社会文化、制度基础保障了各成员主体间经济学意义上最经济的创新合作与交流;创新平台构建了多要素、多功能、多层次的创新系统,体现了创新集群的整体创新优势。此外,行业协会也是创新集群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2.
李二玲 《地理科学》2020,40(4):617-627
在对农业产业集群理论探讨的基础上,以山东寿光蔬菜产业集群为例,分析中国农业产业集群形成演化的“四阶段”模型及可持续创新发展的内在机制,并挖掘了“寿光模式”的“集群”本质。结论表明: ① 中国农业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创新发展:首先是从农业产业集聚开始,并经由专业村到产业集群,再到乡村创新极演化; ② 促进农户的企业化演变是农业集群及其创新体系形成的第一步。创建产业网络是农业产业集聚和专业村向农业产业集群升级的必备步骤,农业创新体系的形成标志着农业集群走向成熟; ③ 山东寿光蔬菜产业集群的形成演化也经历了这4个阶段。各类各层主体通过知识增长、知识流动和知识采纳提高自己的内生能力和外部契约关系,并通过知识和创新网络实现五大维度上的协同创新,一起促进企业(农户)、产业(网络)、技术、制度和空间“五位一体”的协同演化,是农业集群可持续创新发展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13.
全球价值链下的顺德家电产业集群升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全球价值链理论为指导,分析顺德家电产业集群的形成方式、内部组织结构、产业链结构以及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等基本特征,研究其升级过程,认为顺德家电产业集群正面临功能升级的阶段;通过深入分析影响其产业集群升级的本地大企业、地方政府、本地创新能力以及市场环境等因素,并将这四大因素归纳出与波特"钻石体系"相类似的结构体系,提出未来顺德家电产业集群升级应重点加强本地创新能力的建设,以期为其它区域产业集群的升级提供案例借鉴与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李琳  熊雪梅 《地理研究》2012,31(11):2017-2030
目前国际学术界对地理邻近与创新论题的研究囿于静态分析视角。本文从产业集群生命周期视角出发分析地理邻近对集群演化不同阶段创新的动态影响机制,并据此提出理论假说;以我国六大汽车产业集群为研究对象,通过曲线拟合,对集群的动态演化过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目前我国六大汽车产业集群均处在快速成长期,均未到达成熟期;采用动态聚类分析法分别对六大汽车产业集群演化阶段进行划分,不同集群的划分界限不一;在此基础上,建立地理邻近与不同演化阶段集群创新绩效之间的计量模型并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以下重要结论:(1)地理邻近对集群演化初期和成长期创新的影响显着为正,成长期的影响效应大于初期;(2)同一演化阶段的不同集群地理邻近影响效应存在显着差异;进而提出针对性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云南民族地区城市化与产业集群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民族地区作为欠发达地区,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无一不与城市化密切相关,而产业集群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显现出了它独特的优势,所以正确认识产业集群与城市化的互动关系,是云南民族区域要实现区域的协调发展的关键.产业集群与城市化是耦合发展的,在分析云南民族地区产业集群与城市化互动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云南必须选择符合自身发展的互动发展模式,最后提出云南城市化发展与产业集群互动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汪明峰  郗厚雪 《地理研究》2015,34(9):1697-1707
1990年代后期以来,经济地理学出现了演化思潮,一些新的概念为分析产业的空间演化提供了有效的理论工具。基于演化经济地理学中的路径依赖理论,以长三角地区的物联网产业为例,探讨了新兴产业兴起和演化过程的地方差异。重点选取无锡、上海、南京和杭州四个城市,采用多案例比较的方法,从产业发展的历史基础、集群状况、政府政策,以及主要动力机制等方面,分析了4个案例的异同点,并突出这些城市在区域经济和制度环境方面的差异。对产业演化机制的讨论还发现,技术基础、政策推动和偶然性事件是新兴技术产业初始发展阶段的主要动因。  相似文献   

17.
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对河南省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和特点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河南省已形成一批以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产业集群,河南省产业集群的发展有赖于河南省区域创新体系的构建。最后提出构建以政府、企业、教育科研、中介服务为主体要素,政策导向为辅助体系的高效区域经济创新体系,实施产业集群发展战略,集中配置资源,建立支持发展平台,科学地选择差异化发展方向,大力引导企业围绕产业链进行横向和纵向集聚,积极培育集群品牌,使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基于全球通道与本地蜂鸣的张江IC产业集群演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产业集群演化是全球通道和本地蜂鸣共同作用的结果.在产业集群不同发展阶段,其全球通道和本地蜂鸣的作用方式和效果并不相同.通过调研访谈张江高科技园区集成电路企业及相关机构,分析了产业集群的不同阶段特征和发展轨迹,发现产业集群主要驱动因素由全球通道向本地蜂鸣转变、产业集群由外生向内生演变的发展轨迹.在产业集群孕育期,跨国公司入驻具有决定性作用.在产业集群形成期,跨国公司全球生产网络和跨国技术社区是与外界联系的两种全球通道,也是产业集群发展的关键所在.在产业集群成熟期,全球通道的作用相对下降,本地蜂鸣、创新环境和区域品牌等内生因素作用凸显.为了防止产业集群锁定和衰退,当地政府管理部门需要同时注重本地蜂鸣和全球通道建设.  相似文献   

19.
产业集群动力机制是获取持续竞争优势和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的根本力量.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系统分析大周镇有色金属产业集群形成的影响因素和形成原理.认为对该产业集群形成影响比较大的因素有共同的文化、制度创新、市场带动和环境建设等,而驱动其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来源于社会网络、专业市场、本土企业家和地方政府引导与支持.这种动力机制为类似地区发展产业集群提供了案例性借鉴.  相似文献   

20.
程子浩  朱竑  郭隽万果 《地理研究》2023,(10):2779-2795
电子废弃物处理产业的特殊性体现在循环利用的资源再生性与拆解污染的破坏性二者的矛盾统一中。研究依托路径依赖理论,围绕集群与政府两者交互所构建的共同演化关系,将知识的生产与对新知识的选择作为划分集群演化阶段的参照,对G镇电子废弃物产业集群演化机制进行探究。研究发现:G镇电子废弃物处理产业路径形成之初,企业在对新知识的探索和保留中强化联系,形成了产业链完整的拆解集群。随后当新知识再次出现并且需要较高迭代成本时,源于利益驱动的企业选择采用新知识的积极性有限,表现出内部的自我强化。当集群陷入锁定,僵化的认知使集群难以依靠自身实现路径解锁。外部行政力量的介入,刺激并加速了集群新路径的形成与发展。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国内现有演化经济地理学实证研究,同时为电子废弃物处理产业的良性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