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延边地层区晚石炭世地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养正 《吉林地质》1996,15(3):40-41
本文提出延边地层区的晚石炭世地层有两种类型,一是原地系统的天宝山组,二是外来岩块,包括原山秀岭组,并建议停止使用山秀岭组一名。  相似文献   

2.
广东地区晚泥盆地—早石炭世地层划分及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汝旋 《广东地质》1997,12(1):10-18
广(州)花(都)地区晚泥盆世早,中期为碎屑岩沉积,与东江地层分区的基本特征相似,但法门期中时至早石炭世地层的发育情况却与桂湘赣地层分区的着重晚密切,构成其独特的沉积层序,其中,春湾组是东江地层分区特有的岩石地层单位,在本区的地质时代属于弗拉斯期至法门期早时;天子岭组,帽子峰组,石磴子组,测水组和曲江组均源自桂湘赣地层分区,穿着广花地区的地劭地法门期中时,法门期晚时至杜内期早时,维宪期早时,维宪 戡  相似文献   

3.
河南宜洛煤田晚石炭世地层中的异地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胡益成  李召明 《地球科学》1998,23(6):589-594
河南宜洛煤田晚石炭世太原组中的异地煤,不存在通常在煤层中见到的那种条带状-透镜状结构,而呈现出是一种粉粒状的、具有浊积层序特征的煤层。这种异地煤的底板,不是根土岩,而是含有腕足类动物化石和痕迹化石、具有海相成因的中-粗粒石英砂岩。根据煤层及其上覆、下伏岩层的沉积特征,以及与同层位的原地生成煤在空间上的展布规律,可以证明,异地煤是由于风暴回流将大量的泥炭物质携带到平均低潮面以下较深部位沉积下来的。在  相似文献   

4.
河南晚石炭世含煤地层中的风暴异地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河南省晚石炭世含煤地层中,存在着因风暴作用强烈侵蚀滨海泥炭沼泽,而后通过风暴回流把泥炭物质和植物遗体长距离搬运到浅海环境再沉积的风暴异地煤。这种异地煤的直接顶底板是具有风暴沉积特征的浅海碳酸盐岩.煤破碎成粉砂级—泥级,煤层原生结构已完全看不到,煤层下部为含有大量海相动物化石的滞积层,中部为具有类似丘状层理的波状层,上部为水平纹层,其层序特征几乎可与煤层直接顶底板浅海碳酸盐风暴岩类比。研究这种异地煤的沉积背景和形成机制以及这种煤层所反映出的煤质特征、煤岩特征、沉积特征、层序及层序类型特征,不仅可以开拓出一种新型异地成煤类型而扩大煤地质学的研究领域,而且有助于研究古气候、古水深和煤岩层对比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6.
<正> 下密地组系云南区调队(1976)所创,后由顾影渠(1979)发表,标准地点位于墨江县坝溜乡下密地村边的一条小冲沟。当时依据类化石将时代确定为晚石炭世,并认为与上覆下二叠统“栖霞组”(“云南省区域地质志”将其改称为草坝山头组)之间存在微弱的角度不整合。 1988年初,蒙顾影渠介绍剖面位置,我们赴该剖面进行考察,对下密地组的地质时代  相似文献   

7.
华北地台北部晚石炭世古植被演替及其古气候解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拴马桩煤系植物化石研究结果表明,华北地台北部晚石炭世的古植被在维斯发期和斯蒂芬期之交发生了重要变化:斯蒂芬期以前,种子蕨类占主导地位,随后是以Pecopteris为代表的树蕨真蕨类植物和有节类成了植被的主要类群。这种型式的古植被改变不仅与华北晚古生代植物群成分在本溪组与太原组界线上出现的真蕨类、有节类"新生峰点"相一致,而且与欧美基本植被在维斯发D期-斯蒂芬期的改组大体吻合。据叶相及煤中的碳同位素分析,晚石炭世晚期存在一个古气候升温事件。上述古植被的改组可能是这个升温事件的正反馈。  相似文献   

8.
广泛分布在黔南晚石炭世礁相地层中,具有多样的生物形态。其造礁作用以粘结方式为主,可以集中密集形成粘结岩礁块,也可以与其它造礁生物共同建造礁体。其建造的礁体分布局限,礁体一般规模不大。Tubiphytes在工作区除形成礁体外,还通过包覆其它生物碎屑和粘连灰泥和碎屑颗粒形成粘结岩,构成珊瑚礁体的基底,起到固结基底的作用;也可以在其它礁体内部粘结充填在礁骨架中的灰泥和碎屑颗粒形成块状粘结岩,起到加固礁体的作用。Tubiphytes与其它生物碎屑一起作为碳酸盐岩造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礁相地层中也广泛存在。Tubiphytes在黔南晚石炭世礁相地层中是一类具有特色的生物。  相似文献   

9.
论黑龙江杂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0.
广州地区晚泥盆世至早石炭世地层及植物组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建华  吴起俊 《地层学杂志》2001,25(3):166-173,206
广州地区晚泥盆世至早石炭世地层发育良好 ,出露地层为上泥盆统金钱岭组、沙水岗组以及下石炭统龙江组、石磴子组、测水组和梓门桥组 ,含有非常丰富的动植物化石 ,其中 ,广州市西北郊出露有陆相晚泥盆世至早石炭世地层的连续剖面 ,是研究陆相泥盆系与石炭系界线的理想剖面。含植物化石的陆相地层沙水岗组、龙江组和测水组中的植物化石可划分为 4个组合 ,自下而上为 :1) L epidodendropsis hirmeri- Sublepidodendron mirabile- H ama-tophyton verticillatum组合 ,代表沉积为沙水岗组 ,时代为晚泥盆世晚期 ;  2 ) Sublepidodendron mirabile-Rhodeopteridium cf. hsianghsiangense组合 ,代表沉积为龙江组 ,时代为早石炭世杜内期 ;  3) Cardiopteridiumspetsbergense- Triphyllopteris collombiana- Adiantites gothanii组合 ,代表沉积为测水组下段 ,时代为早石炭世维宪早期 ;  4) Archaeocalamites scrobiculatus- Cardiopteridium spetsbergense- Paripteris gigantea组合 ,代表沉积为测水组上段 ,时代为早石炭世维宪晚期  相似文献   

11.
以松花江地块为基础,论述了早寒武纪世上叠盆地局限海沉积、中奥陶世裂陷火山-沉积及晚古生代三个裂陷槽沉积的地层发育特征。  相似文献   

12.
晚石炭世腕足动物古生物地理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成文 《吉林地质》1994,13(1):14-23
本文详细研究了晚石炭世腕足动物地理分布,辅之以、双壳和植物等资料,确定了晚石炭世腕足动物的三个古生物地理大区(realm):冈瓦纳大区;古地中海大区;北极大区。指出冈瓦纳和北极大区为凉水型腕足动物大区,古地中海大区为暖水型的腕足动物大区。将古地中海大区进一步划分为区(province),小区(subprovince),并指出了北美北部阿舍尔期古生物地理的变化。筛选出了各大区、区及小区的腕足动物特征属,简要叙述各大区、区及小区腕足动物群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3.
青海都兰晚石炭世牙形类的发现1季强(地质矿产部中国地质博物馆北京100034)青海都兰地区石炭纪地层分布广泛,均属浅水相台型沉积,含有丰富的珊瑚、腕足类、类等底栖化石,尤以大海滩、关角牙河和落山一带出露最佳。60年代,青海省地质矿产局区域地质测量队...  相似文献   

14.
李儒峰  门凤岐 《现代地质》1995,9(1):11-17,T001
本文记述了采自山东淄博地区晚石炭世太原组双壳类化石15属28种,讨论了化石组合特征.在研究双壳类动物群的基础上,划分了3个动物群落,即:Acanthopecten群落、Palacolima群落和Aitartella群落,并对各群落的生态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15.
新疆北部晚石炭世沉积建造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北部晚石炭世沉积建造类型复杂,有七大类十亚类,呈东西或近东西向条带状展布(长宽比值为3—25),岩石类型复杂多变,微量元素分配状态为不规则型,分选性差,稳定性小,海相为主,岩相古地理变异极快,厚度巨大,厚度变化率为2—20%,沉积中心明显且呈带状或串珠状分布、迁移迅速,富含火山物质,属地槽型沉积建造。晚石炭世新疆北部可分为北部优地槽型、南部渺地槽型两大类型建造区,前者自北而南又可以分出四个亚建造区,即布(布尔律)—富(富蕴)区、乌(乌尔禾)—克(克拉玛依)区、温(温泉)—双(双井子)区、特(特克斯)—哈(哈密)区。上述特点的产生受新疆北部晚石炭世古海西地槽区发展演化的控制。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近年来发现于辽东太子河流域早石炭世晚期植物群以及中国其它地区同期植物群的性质后认为,在中国,早石炭世晚期植物地理分区现象已经出现,以塔里木盆地北缘向东至华北板块北缘一线为界。在这条界限以北为安加拉植物地理区,以南则为欧美-华夏植物地理区.  相似文献   

17.
兴安地层区的古生代地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西伯利亚板块东南缘,从早晚寒武世晚期至早石炭世,地层发育经历了被动陆经、岛孤和弧后盆地、岛弧期后抬升、裂陷槽和陆表海侵期几个阶段,文中详细论述了它们沉积特征及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8.
北秦岭晚古生代海槽与华北陆块石炭—二叠纪含煤岩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召柿树园组发现晚古生代孢子化石,证实存在北秦岭晚古生代海槽。西伯利亚板块与华北板块对接,导致华北陆块北缘自早石炭世接受海侵,海水由北向南侵进,注入北秦岭海槽。中石炭世—二叠纪在华北陆块沉积盆地内形成由北向南穿时,由下而上演化的陆表海—三角洲—河湖相沉积体系,伴随沼泽化和泥炭化,形成由北向南穿时的煤层。  相似文献   

19.
靖远磁窑晚石炭世沉积环境基本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佟再三  李汉业 《甘肃地质》1995,4(1):21-29,T001
磁窑地区晚石炭世为滨海环境,由2个较大的沉积旋回组成。纳缪尔晚期以河流环境开始,逐渐被沼泽、潮坪-泻湖环境代替,形成第1个旋回。维斯发早期为滨海三角洲环境,逐渐演变成泻湖-潮坪环境,最后为碳酸盐台地,以最大的海侵活动结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