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信息博览     
<正>"海洋六号"再赴太平洋6月26日,"海洋六号"船从广州东江口海洋地质专用码头启航,远赴太平洋执行中国地质调查局2017年深海地质航次和中国大洋41B航次科考任务。此次科考分六个航段,总航程约2.2万公里,时间为240天,计划2018年2月返回广州。  相似文献   

2.
历经162天,航程3万多公里的“海洋六号”船全面完成2014年深海资源调查航次和中国大洋32航次的科考任务,于11月5日上午10时返抵广东东莞海洋地质专用码头。  相似文献   

3.
正"大家好,这里是海洋六号科学考察船……"当地时间9月17日17:30,正在西太平洋执行大洋41B航次第三航段科考任务的"海洋六号"科考船首席科学家姚会强等人,通过网络视频直播向全国青少年讲解了"海洋六号"、航次工作进展、船上调查技术手段及天然气水合物相关科学知识。这是海洋六号首次参加全国性的海洋科考直播课堂。本次海洋科考直播课堂活动是2017年全国科  相似文献   

4.
<正>红船身,白船顶,10月14日,我国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雪龙2"号停靠在深圳蛇口码头,首次向公众亮相。10月15日,它将先行启程,与随后出发的我国南极科考功勋船——"雪龙"号共同前往南极执行我国第36次南极考察任务。中国第36次南极考察队领队徐世杰告诉记者,本次考察开启我国首次"双龙探极",开拓了我国南极考察的新格  相似文献   

5.
正当地时间9月30日14时30分,停靠密克罗尼西亚联邦波纳佩州的中国自然资源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海洋六号"船,在完成补给和一系列外事活动后,满载中密两国人民的深情厚意和当地各界人士的美好祝福,缓缓驶出港湾,走向深海。此次波州之行,注定会被载入"海洋六号"大洋科考史并传为佳话。  相似文献   

6.
《山东国土资源》2009,25(7):64-65
记者22日从国土资源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获悉,我国“海洋四号”科考船近日采用新研制的“气密性孔隙水原位采样系统”,首次在南海中央海盆4000多米深水水域海底成功获取孔隙水样品。这标志着我国对可燃冰的深海探测技术又取得了新的突破。“气密性孔隙水原位采样系统”由多个高强度抗腐蚀金属材料气密容器纵向排列,通过水下计算机实现对孔隙水采样的全自动监控和采集。该系统近日搭载于“海洋四号”科考船进行海上试验,其最大工作水深超过4000m,沉积物采样深度大于5m,可同时采集11个层位的孔隙水,系统仅在海底停留5分钟,每个层位采水量皆超过100mL,共采集孔隙水1198mL,  相似文献   

7.
信息博览     
《青海国土经略》2023,(3):56-57
<正>中国大洋钻探船北部码头启用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大洋钻探船北部码头揭牌仪式于5月6日举行。该码头是中国深海探测“国之重器”——大洋钻探船的母港之一。大洋钻探船是由中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面向深海万米钻探的超深水科考船,具备全球海域无限航区作业能力和超过10000米的钻探能力。该码头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柴岛西侧,于2021年3月开工建设,现已基本竣工。码头建设标准对标世界一流的高标准深水科考码头,  相似文献   

8.
最近DZY—2型海洋重力仪,随国家海洋局向阳红十号科学考察船,进行了历时二个月的远洋重力调查和仪器海上试验工作。该仪器首次海上试验成功。本次试验获得5000公里重力测量资料和各种试验数据。测量结果表明:在支点上内符合测量精度2.40毫伽(外界干扰加速度100伽左右),月掉格率2.30毫伽(0.074毫伽/24小时),在海上遇到9~10级大风,涌浪扰动垂直加速度150伽~200伽,最大达250伽  相似文献   

9.
正日前,从东华理工大学获悉,由该校建造的水域科考船——东华理工2781号在赣江完成第一次科学考察试验。该船是江西省首艘由高校建造的科考船,由东华理工大学78级地球物理专业2781班校友出资建造,船上配备有多套先进的水域地球物理与测绘专业设备。据该校核工程与地球物理学院院长邓居智介绍,该船集科研和教学于一体,  相似文献   

10.
日前,一只研究队伍乘英国皇家海军勘察船“忍耐号”在南极海域进行科考时有了新的发现:当冰山消融的时候,就有铁质颗粒被释放进海洋里,铁质颗粒是海藻的营养物质,海藻的生长能够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然后海藻沉入海底,将有害的温室气体在深海里羁留数百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