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区域化探扫面资料在农业及环境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采用了分析对比的方法将河北省1:20万青龙幅和山海关幅的区域地球化学资料应用于农业及环境问题的研究。通过对研究区岩石、土壤、水系沉积物中元素分布特征的比较,表明该区水系沉积物中元素含量能够在区域上反映土壤中元素含量的变化趋势。将历年来农作物产量及疾病死亡率分布与地球化学元素分布进行对比,发现有一定的关系。并发现该区大面积缺锌、钼、铜元素,影响了某些农作物产量的增长。还发现了环境中钼元素的分布对食道癌的影响,铬元素的分布对高血压、糖尿病的影响。文中还提出了潘家口水库上游的铬、砷、铅异常的潜在威胁。根据上述结果,初步确定了各元素在该区的正常、过量及缺乏限,并尝试性地编制了标有“缺乏区”“潜在缺乏区”“潜在过剩区”的锌、铜、钴、钼、铬元素的环境地球化学图。  相似文献   

2.
      本期刊登了黄志诚和刘冠邦有关太湖“溅射物”的讨论文章。该文从沉积学观点,对太湖某些沉积物及结核开展了 研究工作,确定了沉积成因菱铁矿结核的存在, 并据此对我们在2009 年提出的太湖“溅射物”冲击成因观点提出质疑。这 些非溅射物结核的新资料,为进一步深入对比研究溅射物提供了某些参考。本文根据溅射物的外形、内部特征以及同位素 资料,与非溅射物结核进行了初步对比,结果显示对太湖“溅射物”的不同结论可能与研究样品差异有关, 相关研究工作 还值得进一步深入下去。  相似文献   

3.
中国大陆架海底沉积物中的稀土元素   总被引:32,自引:2,他引:30  
选择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有代表性的大陆架沉积物样品,利用X射张荧光光谱法测定了15个稀土元素。中国大陆架沉积物稀土元素的丰度为156ppm,相对接近于中国黄土和花岗岩的丰度,而与太平洋沉积物的丰度相差较远,具有明显的“亲陆性”。稀土的配分模式旦显著的负斜率,属陆壳稀土的典型特征。稀土含量受沉积物粒度控制。实验表明稀土主要以类质同像存在于粘土矿物之晶体构造中。根据数理统计,稀土与亲陆源粘土矿物的元素为一类,彼此呈正相关;与亲海洋生物的元素为负相关。事实说明中国大陆岩石的风化和搬运,是中国海大陆架沉积物中稀土的主要物质来源。  相似文献   

4.
孙焕振 《物探与化探》1988,12(3):161-168
本文对1:5万地球化学普查样品中分析元素的选择问题提出了一些应考虑的原则和依据,并例举了我国在化探找矿实践中曾采用且已取得效果的指示元素选用的实例,以供读者在工作中参考。作者根据地矿部各野外队实验室的经验提出了1:5万样品分析的质量监控方法、几项质量参数及这些质量参数的计算式和统计方法。为了客观地评价1:5万化探样品分析的质量等级,文章提出了“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四个质量等级和它们相应的质量参数。  相似文献   

5.
淮南矿区煤中12种微量元素的赋存状态及环境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淮南矿区煤中微量元素的赋存状态和环境效应,在淮南矿区7个矿井共采集17个样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ICP-MS)测定了12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分别利用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结合其地球化学性质,讨论了它们的赋存状态,并采用静态燃烧实验研究其挥发性。结果表明:研究的元素没有异常富集;Zn和Cu赋存于闪锌矿中,Cr、Pb和Cd被粘土矿物吸附,Ba可能赋存于铁白云石和方解石中,Ni、Mo、Co和As主要赋存于黄铁矿中,Be和Se以有机结合态存在;研究的元素大多不易挥发,但Zn和Pb易挥发,且含量较高,环境危害较大,Zn和Pb分别赋存于闪锌矿和粘土矿物中,可通过洗选脱除减小其危害。   相似文献   

6.
对江西赣南6个地区风化淋滤型稀土矿中全风化层的粘土矿物进行了研究,为进一步了解粘土矿物对该类型稀土矿中稀土元素分异的影响奠定了基础。X射线衍射自然定向片、甲酰胺片、饱和乙二醇片和加热片、红外光谱及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该区粘土矿物以片状高岭石和针管状7埃洛石为主,其中坳背塘、长坑屋、上堡、杨村样品主体为高岭石,足洞样品中发育大量埃洛石,而石排样品中高岭石与埃洛石比例相当。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分析表明稀土元素在粘土矿物中大量富集,其稀土元素配分不仅受到原岩的影响,而且受到粘土矿物本身性质的影响。Ce元素在足洞和石排样品的粘土矿物中表现出正异常,而在其他样品粘土矿物中表现为负异常,可能与其中发育的埃洛石密切相关。Ce元素可能以方铈矿胶膜的形式包裹在针状埃洛石中,和/或以离子形式被选择性吸附于埃洛石表面。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在山区重力勘探工作中,即使对重力测量结果进行了较为周全的各项外部改正,仍然常会得到某些与地形相关的布伽重力异常(简称“山形异常”)。有时,由此甚至会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研究“山形异常”的起因,并找出切实可行的消除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天然样品中元素的赋存状态及样品粒度对粉末法光谱分析的影响,本文根据苏联文献中的不完整资料,解决了设计上、材料选择上和工作条件选择上等一系列技术问题,重新设计制造了“电弧蒸发回收”装置。该装置采用电弧蒸发和静电集尘回收原理,使各种复杂的天然物质转变为简单的氧化物,回收物的粒径可达0.1μm以下。该装置不仅适用于中高含量范围,也适用于痕量元素样品的预处理。经该装置预处理的样品与撒样法和ICP粉末法相结合均取得了较好的分析效果。  相似文献   

9.
工程实践和理论研究中常用全岩和粘粒中粘土矿物绝对和相对含量。对同一样品探求两者关系,便于数据对比,有利于工程应用。以采自香港九龙的2处边坡3个探坑中51个全风化花岗岩样品为例,作者用同一套仪器、测试方法,先后采用了颗分法测粘粒质量百分比、物理化学方法测比表面积、XRD方法测矿物成分,分别得出了全岩和粘粒中粘土矿物的绝对含量和相对含量,以及用粘粒质量百分比乘以相对含量得出的换算含量。另外还将全岩XRD矿物成分同薄片统计结果进行了相关分析。对粘土矿物绝对含量基本为20%~45%的全风化花岗岩,对比分析不同含量结果表明:全岩中的某些粘土矿物,如高岭石、蛭石的绝对含量远大于换算含量;不同样品中高岭石和蛭石的相对含量变化幅度远大于它们在全岩中绝对含量变化,两者变化呈现某种一致性;全岩中粘土矿物含量远大于粘粒(粒径<2μm和<5μm两个界限)的含量。后两者相对而言变化基本一致,差值不大;同全岩中粘土矿物含量相关性较好的是比表面积;同薄片统计结果相比,全岩XRD粘土矿物含量受对风化矿物处理不确定性的影响,结果往往偏大。  相似文献   

10.
刘铁庚 《沉积学报》1990,8(3):93-102
本文根据对世界上20多个国家和我国21个省碳酸盐岩石化学全分析数据的统计和换算结果,发现岩浆碳酸岩与沉积碳酸盐岩之间常量元素的一般含量无显著不同,但采用两组或逐步判别分析的方法,仍能将岩浆碳酸岩与沉积碳酸盐岩很好的区分开。判别效率可达90%以上。将这一方法应用到白云”鄂博矿区的“白云岩”和灰岩,90%以上的“白云岩”样品判为岩浆碳酸岩,灰岩的样品全部判为沉积碳酸盐岩,与它们的地质产状和地球化学特征一致。  相似文献   

11.
为了定量地探讨激发极化法在水平地层上出现的激电负效应和超正(或峰值增强)效应,本文以三层断面为例,采用“临界电阻率法”和“稀释系数法”对其产生条件、作用范围、作用强度等内容及各种影响因素进行了较全面、系统的研究,给出了有意义的判断准则和若干有价值的规律.为了证明激电负效应的客观性和理论分析的正确性,文中还给出了有关模型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2.
东秦岭泥盆纪成矿海盆中一种(准)同生热水蚀变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赋存层控铅锌矿床的东秦岭泥盆系内发育一类特殊岩石——方柱黑云岩。野外和室内的研究表明,它是与火山及热泉活动有关的异常地热海盆中的一种特殊沉积相。矿物学、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特征也为其原凝灰质沉积岩经过热卤水“浸泡效应”(soaking effect)形成方柱黑云岩类的成因提供了可靠信息。据此推测秦岭泥盆纪层控矿床成矿海盆的异常地热背景和热水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航磁在西藏一江两河地区的找矿效果,深入研究了2000~2004年间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在该区开展的1:20万-1:25万高精度航磁调查资料,对一批具有找矿意义的航磁异常,经地面踏勘,总结了航磁局部异常与矿产的对应关系,阐述了利用航磁资料直接找矿的效果,为该地区的地质找矿工作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14.
论江西“鸣山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文恒 《地质科学》1975,10(1):49-55
“鸣山层”一名为刘季辰(1925)所命名,标准地点在江西乐平西南七公里之鸣山,当时定其时代为石炭纪。此后黄汲清、高平等采到Lyttonia而将其时代改为晚二迭世。自此“鸣山层”一名在江西被广泛采用,甚至邻省亦有采用者。  相似文献   

15.
近代矿物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机械力矿物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机械力化学效应着手,较为全面地介绍了机械力化学的概念和矿物在超细粉碎过程,在机械力趋动下所发生的一系列变化。这些变化可概括为表面效应、晶体结构效应和组分传输三大效应;提出建立“机械力矿物学”新概念,讨论了它的研究内容及其在材料科学和地质学中的应用与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方位—分维估值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相似文献   

17.
地球系统演化原因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简略回顾了地球系统的研究历史,指出人类数千年来关于地球系统的研究可分为古代、大分化和大融合 3个阶段,提出"地球系统学"在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将是地学研究的主流。第二部分探索地球系统演化的原因,指出:"热"是影响地球系统的途径,但地表面受热的准周期性变化不应是整个地球系统演化的主要原因;对于各种引力的准周期性变化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归纳出这样一条可能的途径:天体引力→地核环流变化→通过地幔热柱影响软流圈波动变化→通过地热影响气候变化;宇宙磁场通过"变压器效应"调制地核中的Lorenz力,使地核环流变化,进而影响地球系统演化。第三部分提出"外核环流是主导地表系统演化的总枢纽"假说。最后指出:一定要从宇地相互作用中寻求地球系统演化的原因;宇地之间相互联系的热、力和电磁三种物理过程中,"磁"是最值得予以关注的;核幔边界层很可能是推动地核环流和地幔对流的能源区。  相似文献   

18.
谢良珍 《地球学报》1988,10(1):149-157
本文以系统工程原理将《中国古地理图集》编制作为一个整体系统进行了具体分析,并根据《图集》编制各阶段的工作及其相互间的关系按系统论构成了“《图集》编制系统图”。又将《图集》作为古地理信息的载体和通道,叙述了《图集》系统内古地理信息传输的过程和特点,最后简述了为实现《图集》系统的各项目标、达到古地理信息传输目的所采取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9.
叶大年 《地质科学》1965,6(3):254-268
本文论述了37个氧离子作最紧密堆积的矿物,指出其平均折光率与结晶构造的定量关系。推导出“法扬斯常数”。阐明轻元素Li,Be,Na,Mg,Al对折光率的影响无显著差別;而第四周期的“重”元素如Ca,Sc,Ti,Cr,Mn,Fe都使折光率增高,这是与这些离子失去4s和3d电子有关,尤以失去3d电子对折光率增高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20.
利用测井曲线形态特征定量判别沉积相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王仁铎 《地球科学》1991,16(3):303-30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