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邵辉成  史新海 《内陆地震》1991,5(3):232-236
运用平稳正态序列穿过理论方法对渭河盆地和陕南地区近期的地震活动趋势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得到了较好的结果,并对该方法的结果进行了检验。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2000年6月6日景泰Ms5.9地震后,在该区进行的大地电磁跟踪监测结果。在监测时段内所观测的视电阻率随时间没有大的变化,在观测误差范围内有较好的可重复性。据此判定震后一段时间内发生较大地震的可能性不大。判定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  相似文献   

3.
珠江口盆地及其邻近地区的活动断裂与地震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原章 《中国地震》1994,10(4):307-319
珠江口盆地位于南海北部,属于大陆地壳的陆缘张裂型盆地,其形成与地幔向上隆起和地壳拉张减薄有密切关系,自中新世纪晚期以来,珠江口盆地的坳陷为沉积区,盆地的隆起及外围为剥蚀区。  相似文献   

4.
在近10余年观测研究的基础上,采用高精度MMSO2E系统,在青藏高原北缘祁连山地震危险区,建立了国内外第一个初具规模的MT透视剖面,研究区不仅电磁干扰背景较弱,而且地震活动性较强,自1986年以来,我们已经获得了11次5-7级地震前后的宝贵资料,在研究这些资料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有意义的认识和结论,对观测资料进行了全定量化的误差分析,评估了MT响应参数和复合二元相关度和可信限,论述了MT剖面透视资料的可靠性和可信性,对介质导电性和电性横向非均匀性动态变化的原因进行了讨论,研究表明,MT剖面透社为大陆坡坏地性地震的中短期预测及震源物理发展过程提供了定量化的多参数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5.
张北-尚义地震前后电阻率的变化及分析   总被引:11,自引:7,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汤吉  赵国泽 《地震地质》1998,20(2):69-171
在张北-尚义地震区震前已有大地电磁资料测点(511点)进行了两次重复观测,在震中区测点(MMC点)进行了连续4昼夜的观测。测量结果显示:(1)与震前资料相比,511测点沿电性构造走向方向(NNW)在0.2~4s周期范围内的视电阻率减小,垂直走向方向的视电阻率增大;(2)MMC测点两个方向在0.2~10s周期范围内的视电阻率随测量时间逐渐增大;(3)511测点两次重复观测和MMC的观测可能都反映出震后电阻率正在逐渐恢复。此外,还对地震前后地下结构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初步推测,观测到的电阻率变化是由于地下流体活动引起的  相似文献   

6.
大地电磁地震前兆初步分析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大地电磁(MT)地震前兆初步分析系统的建立及主要功能,运用该系统对2003年度祁连山地震带8个大地电磁复测点进行了MT多参量综合对比、变化幅度的计算及异常前兆判定,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苏怡之  张家声 《地震》1993,(6):42-47
本文分析了临汾盆地现代地震在时序分布上的阶段性,平面分布上的丛集性,及其震源三维分布与分布地深部构造的关系,指出盆地北部的临汾-洪洞凹陷为该区未来若干年内的主要发震区,而20-30km深度则是主要发震层次。  相似文献   

8.
EDA各向异性层状介质MT正演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推导了EDA型层状各向异性介质大地电磁测深正演计算公式,对多种模型从不同的频率,测量方向计算了地表视电阻率曲线。结果表明,一般的各向异性介质的地表视电阻率值不仅与测量频率有关,而且与测量方向相对电性主轴的交角有关。  相似文献   

9.
华南沿海沉积盆地的新构造运动及其与地震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伟光 《华南地震》1995,15(2):55-61
华南沿海大多数中新生代沉积盆地属于断陷盆地,分析这类盆地的演化发育可以将其划分为完成型、继承型和新生型三类,它们的新构造运动特征,尤其是第四纪以来的活动性有明显差异。通过地质地貌方法初步估算了三类盆地的垂直构造运动的速率,在进行对比后认为,其构造运动的强度与地震活动有密切关系。指出三类盆地主要分布地区的两条地质界线对划分我国东南沿海地震可能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0.
江汉—洞庭盆地地震活动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蓉川  吴兴国 《地震研究》1992,15(3):255-262
在收集了江汉—洞庭盆地及其邻近地区的历史地震及仪器观测地震资料的基础上,本文对江汉—洞庭盆地的地震时空分布、震源应力场特征以及未来地震活动的发展趋势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依据民乐—张掖盆地及外围地区的断裂活动性对该盆地发生强震的危险地段和时间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盆地西缘的榆木山断裂西段和红崖堡断裂西段是发生强震的危险地段,在今后50年内发生6.5≤MS≤7.0地震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中国和法国合作建立的张掖数字化地震台网记录的小震资料,测定了民乐、肃南、张掖和临泽4个地区的小震震源参数。用P波测定的上述4个地区的应力降为6.1—9.5bar,用S波测定的应力降为26—60bar。在肃南5.7级地震发生前一个月左右,出现应力降减小的现象,这可能是一种前兆信息。本文还对用两种波测定的应力降的差异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大量考古数据的统计分析,用文化层顶面的平均埋深速率对渭河断陷进行了下沉速率分区,进而用文化层的埋深、厚度及其距现代地面的高度,定量地研究了渭河断陷现代(距今3000~5000a)地壳垂直差异运动速率与地震活动的关系。最后,对渭河断陷未来几十年内的地震危险性作了估计,认为该区在今后20~30a仅有发生5级左右地震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绥化及周边地区地震活动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纷化及周边地震活动资料整理分析,讨论了该区地震活动的时空分布特征;探索了未来地震趋势,应用统计分析方法对今后100a中强地震进行了估计;分析了盆地内部和周边地震活动的动力机制,以期对该区地震活动特征有较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地震水化前兆是发生在地壳内诸多地球化学过程并通过化学指标反映的现象之一。通过对地下水中锂、锶的动态观测及其资料的分析研究,探索其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动态变化影响因素,从而阐明其动态变化与地震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锂、锶作为地下水中深部特征组分,对地震预报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滇西地区地壳上地幔电性结构与地壳构造活动的关系   总被引:43,自引:3,他引:4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洁  徐常芳 《地震地质》1989,11(1):35-45
本文根据滇西地区18个大地电磁测深点资料的数据处理和分析结果,对测区深部导电率在纵、横向上的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滇西地区深部电性为多层结构,大致可分四至五个电性结构层;深部电性结构横向变化大,明显受区域构造控制;该区上部地壳内普遍存在低阻层;上地幔高导层明显存在两个隆起区,一个以剑川—鹤庆为中心呈北北西向展布的隆起区,另一个以腾冲—潞西为轴呈南北向展布的隆起区。 本文还讨论了地壳上地幔电性结构与大地构造的关系,滇西北裂陷区盆地的形成,以及该区地震活动与深部构造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台湾东地震带地震活动特征及与大陆地震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研究了台湾东地震带地震活动的特征及其与中国大陆地震的关系,发现二者具有时间上的同步性和某些动力学特征的联系,既为判定大陆地震趋势提供了参考依据,也为可能统一研究中国大陆和台湾省的地震趋势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  相似文献   

18.
根据南北地震带北段6 条东西向和2 条南北向剖面的大地电磁测深结果,对该区域的地壳上地幔电性结构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对资料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吉林西部的白城、松原两市是松花江、嫩江、洮儿河的交汇地带,1998年该区域发生特大洪水,洪涝灾害发生不久,位于洪害区内的前郭地震观测站,两项手段出现异常,继而在两市境内发生一系列小震。分析该区域洪涝灾害、前兆异常和地震活动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该类型地震孕震过程中震区应力-应变积累与地下水动态的内在联系,对加深洪涝与地震相关机制的认识将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