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云南地区强震前中小地震活跃—平静的定量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累计频度定量计算方法 ,讨论了云南地区 1970年以来 ,各个强震孕震区的地震活动非线性度ZL值的时间进程曲线 ,系统计算了Ms≥ 6 3级强震前的ZL值曲线 ,结果表明 :强震前地震活动非线性度ZL值异常表现出的地震孕震区的地震平静—活跃或活跃—平静过程至少出现一次 ,且震例中的 83 %开始出现平静(活跃 )的时间为强震前 1~ 2 12 年 ,强震前半年左右结束出现活跃 (平静 )。 相似文献
3.
中国大陆西部中等地震平静作为6.5级以上强震标志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中国大陆西部地区1970年以来的6 5级以上强震,对其震前周边地区中等地震活动的分析研究表明,88%的6 5级以上强震前震源区及附近区域ML4 0~5 0级中等地震呈现出大面积平静现象。研究认为平静-发震为该区强震的主要发震模式。平静时段以6~15个月为主,平均为10个月左右。强震发生部位在平静区内部者居多,其余位于平静区边缘地带。该异常特征可以作为未来强震时间、地点预测的主要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4.
对强震孕育和发震期阿拉木图预报试验场弱震活动性进行了动力学分析,发现弱震活动性变化明显地表现出时空平静异常。研讨了北天山地震平静异常表现的形态和幅度特性。 相似文献
5.
地震非均匀度的研究及在强震中期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27,自引:14,他引:27
室内岩石破裂实验表明,主破裂前声发射事件在时间分布上随着应力增强存在着均匀-非均匀现象。本文据此提出了一个能够有效刻画强震前中小地震活动在时空分布上不均匀性的参量-地震非均匀度(GL值)。据对中国大陆1920年以来43次Ms>7.0大震震前5年G时间变化扫描结果,发现除少数边界附近的大震外,所有7级大震震前1-3年,在震中一定范围内5级以上地震活动显示出明显的非均匀状态(GL值大于1.0);同时, 相似文献
6.
云南地区7级地震前中强震活动的空间平静图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了云南地区1500年以来M≥7级地震前30年内震中周围150km范围内5-6级地震的空间分布图象,震前平静是一个共同的特点,并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平静型-7级强震在平静7-18年后突然发生;平静活跃型-在平静多年后,首先发生早期信号震,再发生7级强震;活跃型-平静多年后中强震持续活动十几年,接着发生强震。 相似文献
7.
8.
研究讨论了云南强震活动的时空特征,指出区内M≥68级地震呈现活跃与平静;主体活动区东西交替及时空轮回迁移等特征。据此指出1988年云南地区进入了M≥68级地震强震活跃期,主体地区在云南西部,1995—1997年存在发生6—7甚至7级以上地震的危险。同时讨论了孟连73级地震前相关区地震活动,滇西北、滇西南有关b值、小震频度、调制比异常等8种地震学异常的空间分布、时间进程等特征。特别指出了1994年9月至1995年5月滇西南地区M≥47级地震形成的时空密集现象,及其在短临阶段对震级及地点方面判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地震活动性的定量化及其在地震中期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在分析描述地震活动性的各类参数的基础上,认为A(b)值可以较好地定量描述一个地区的地震活动增强和平静特征。作者用1972 ̄1996年期间华北地区地震资料进行A(b)值空间扫描。结果表明绝大部分中强以上地震前2 ̄3年,在未来震中周围出现较大范围A(b)值中期异常区域,有很好的预报效果。文中还就A(b)值进行中期预报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区域地震活动分期,强震复发周期、未来强震震级计算、相邻区域活跃期的相关性、强震纬向迁移以及6级以上地震的自律关系等入手,研究了南北地震带各段地震总形势。根据历次强震前中强震活动图象研究得出的北段平静—大震,中段、南段平静—活跃—大震特点,寻找目前北段存在的平静区,中段和南段的背景性空区。结合近二年来存在的背景性地震条带,诱发前震分布及 b 值扫描等结果,判定强震危险区。文中还对各段强震可能发生的危险点提出了初步意见。 相似文献
11.
地震异常平静用于短期预报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对我国东部十几次中强震前地震活动的中期和短期(短临)平静特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中期平衡,使用了归一化的N-t和L-t图,及地震活动统计量βn,由此定量确定中期平静的时间段。对短期平静,使用了归一化的N-t和L-t曲线,并结合主震前小震活动集中分布确定短期(短临)平静及未来主震的可能位置,根据研究区域内发生的标志地震震级估计未来主震的震级。本文还总结了中强震前几种不同的地震活动方式,但总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13.
中国大陆强震组的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活动图象无论在时间上还是在空间上都具有层层嵌套的自相似结构。我国大陆地区强震预报的基本程式是,在空间上由大到小,在时间上由长到短,逐步逼近地进行。与地震系统的层次结构大体相应。但是当对各个重点危险区作判定时却是彼此孤立进行的。对于已发生的强震的意义缺乏足够分析。本文根据强震成组的基本特点及前兆异常中存在地震组异常的基本事实,提出了地震组预测的原则和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4.
系统分析了新疆地震活动的平静现象,认为新疆中强震前地震活动以平静为主要特征.并通过统计提取了新疆中强震前地震平静的预报指标. 相似文献
15.
根据地震期幕活动的特点,及对东北深震与华北、黄海和中国大陆地震活动关系的研究得出中国大陆地震活动第5轮回的强震活跃幕还未结束,还将延续3~5年的时间;今后几年大陆发生7级以上地震的危险性仍然存在,华北、黄海的6级地震活动也有可能增强。 相似文献
16.
地震活动的分幕研究及其我国主要地震区带未来十年的趋势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震学者认为,在地震活动区一个较长的地震活动期里,地震群体活动的强度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笔者认为在一个地震活动期里,不仅地震群体活动在强度上有一个变化过程,而且在地震活动期的各个阶段中地震活跃幕和平静幕的持续时间也可能会有较显著的不同。基于这一思想,文中研究了华北地震区、我国西部及其邻区以及全国大部分地震带,在一个较长的地震活动期里,随着地震幕强度的变化,幕的持续时间和平静幕的持续时间通常有两种 相似文献
17.
在描述事件非稳态泊松过程基本统计特征的基础上,将非稳态泊松过程应用在华北地震区汾渭带和华北平原地震带的中长期地震预测研究中。研究表明,假定未来几百年间,汾渭带和华北带的强震(M≥7.0)活动将重现上一次地震轮回的非稳态泊松时间过程,那么,在2010年前发生一次7级地震的累计概率分别为0.26(不确定性范围为0.06 ̄0.50)和0.04(不确定性范围为0.00 ̄0.13)。它们明显地低于按稳态泊松 相似文献
18.
19.
20.
分析了 1 997年玛尼 7.5级地震的前兆特征 ,认为玛尼地震的发生具有一定的构造背景 ,它发生在中国大陆西部及邻区第 5个活跃幕 7级以上强震所构成的“大三角”分布的特定节点上。地震前存在着低 b值、缺震、频度、GL值等测震学异常以及水位、水温、地应力等水化学和地形变学异常。通过该地震前兆特征的追溯性分析 ,必将对地震预报带来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