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辽西位于华北板块北缘,辽西隆起带上,辽西地震活动与华北密切相关,在华北第四地震活动期中,辽西处于磁县—朝阳地震带和丹东—朝阳地震条带交汇处。根据灰色理论预测表明,辽西近期已不大可能发生六级左右地震,但其周围地区近几年很可能发生七级左右地震。  相似文献   

2.
文中采用本世纪以来华北、川滇强震资料,分析了华北和川滇地震活动的相关性.并根据华北、川滇地震活动幕的特点,指出了从大同-阳高6.1级地震起华北已进入第V个地震活跃幕.在数理统计资料方面指出了目前华北尚缺少3-4次M≥6.0级地震.同时还对华北第三、四地震活动期中的阴山构造带M≥6.0级地震时空迁移特点进行探讨,并对未来辽东湾、辽西地震危险性作了估计.  相似文献   

3.
1.1966年至1987年华北M_s≥5.5级地震取自中国地震目录和中国地震台网观测报告以及1981—1987年辽宁省地震局公布的国内5.0级以上地震简录;辽西M_L≥2.0级地震取自辽宁省地震局1970—1987年地震目录和中国东部地震目录。 2.华北和辽西的划分及华北M_s≥5.5级地震分布 文中所说的华北范围大致为北纬31°至43°,东经105°至123°(不包括海洋地区);辽西为北纬40°至42°30′,东经118°至120°并用斜线表示,详见图1。  相似文献   

4.
北票台吉地震与辽西地震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辽西地区被国家地震局列为“重点监测区”,该区区域构造复杂,近年来小震活动频繁,北票台吉地区处在辽西的中心部位,通过几年的观测研究,该区的小震活动与辽西地震活动有着很好的相关性。本文对北票台吉地震进行了各种分析研究,认为北票台吉地震与辽西地震有着很好的相关性,存在“窗口效应  相似文献   

5.
华北最新剪切构造网络与地震区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华北近期历史地震震中分布和卫片影象解译结果的综合分析,认为华北地壳正在发育一套脆——韧性剪切构造网络。它是现代区域构造应力场作用的产物,控制着华北地震活动图象。两千多年的历史地震资料表明,网络交结的部位是中、强地震发生的主要场所;“网眼”是比较安全的地域。文中讨论了这种构造模式的形成机制及其对华北地震区划和监测预报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本文资料取自华北地震区1446—1969年的地震记录.选出活动期主峰与拐点地震36次, 每两次之间做埃尔米特插值, 这样就构造出一条等间隔采样的曲线, 它反映了五百年来华北地震活动强弱的变化.设此曲线由两部分组成, 确定性部分和随机部分.给出轮回模式与平稳随机过程的自回归模式, 分别进行外推预测.文中还做了后验综合分析, 将近期资料删截15次分别进行计算、外推、预测.把每个时间段被预测危险的次数相加得到预报曲线.根据这些后验的结果, 于1974年4月估计, 1975至1977年华北将出现地震活动高潮.在此间发生了1975年2月5日的海城地震与1976年7月28日的唐山地震.该曲线对今后华北地震仍具有预报意义.以海城地震开始的华北地震高潮还要延续一段时间, 至1980年后才转入低潮, 且到2001年前后将开始重新活动.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讨论了太阳黑子活动与辽西地震活动的关系。发现1966年以来辽西地震活动强度与太阳黑子活动强度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负相关性,辽西以往发生的3次≥5级地震均位于太阳黑子活动的低谷之后不久,据此,结合可公度预测结果认为:辽西下一次≥5级地震很有可能发生在太阳黑子活动的第22周末的1至2年间的1999年上半年前后。  相似文献   

8.
中国大陆及周缘地震目录完整性统计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震目录资料是进行地震预测、地震危险性分析、地震活动性研究等地震学研究的基础资料.对地震目录资料的完整性可靠性分析是地震学研究的基础工作之一.近几十年来我国积累的大量的仪器地震记录,历史地震也在不断更新,为地震活动性研究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样本,因此有必要对新的地震目录进行完整性分析.本文采用了新的统计方法对我国仪器记录地震目录和历史破坏性地震目录进行了完整性分析.结果表明,对于仪器记录地震目录(M≥3.0)我国东部地区1975年后基本完整,西部地区1980年后基本完整.对于历史地震目录(M≥5.0),东部地区1500年后基本完整,西部地区1950年后基本完整.考虑到华北地震区历史破坏性地震(M≥43/4)活动的时间非平稳性,我们采用突变点分析法研究了华北地震区历史破坏性地震目录的时间特征,得到了华北地震区地震活动周期性变化的突变点位置,并揭示了华北地震区历史破坏性地震目录完整起始时间约为公元1500年前后.  相似文献   

9.
基于华北地震统计区近600年地震资料,采用最大熵谱分析方法,定量解析了该区及各主要地震带的地震活动时间序列特征,为多个优势周期叠加的复杂强弱交替。以最优分割法划分了华北地震区及各主要地震带的地震幕,分析了其特点。结合当前华北地震区地震平静现象等,认为目前该区地震活动趋势正处于一个复杂的十字路口,华北地区随时可能进入一个新的地震活动幕(将持续10年左右),然后进入新一轮地震平静期(将持续几十年);也有另一种可能,华北地区现在实际已经进入了新的地震平静期。  相似文献   

10.
华北块断构造区的现代引张应力场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区域构造应力场对于研究地震成因、地震预报和地球动力学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华北的主要发震构造、大地震时的地面破裂和地震断层、震源机制、断层弹性回跳模式以及潮汐力对地震的触发关系等方面的资料,综合论述了华北块断构造区的现代引张应力场。最后探讨了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板块向亚洲大陆俯冲对华北引张应力场的影响。指出深部作用对华北引张应力场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1.
根据华北地区公元1000年以来的地震资料,分析了华北周围边界带的地震相关现象,认为阴山东西带四地段(五原、磴口、凉城、和林格尔,唐山,梅城),鄂尔多斯地台的对角、小华北南边界和黄海地区的地震活动是相关的。文中对引起地震相关的可能机理进行了解释。结果认为相关地震能为中长期预报提供一些线索。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中国强地震简目资料为基础,结合强地震活动具有幕式的说法,分析了自1927年以来东北深震和华北东部地震在群体活动上具有同步、同幕共同消长及深震超前、浅震滞后的特点,对未来东北深震和华北东部浅震作了预测。  相似文献   

13.
利用我国丰富的历史地震资料和许多同志的研究成果,提出了评定近期(十年内)地震危险区的条件,并清理和总结了十五世纪以来华北强震区的地震地质、地球物理和地震活动性等方面的特征。利用图象识别的CORA-3算法与费歇尔判别函数,对华北历史上已发生的38次地震和22个待预测区进行了分类和预测。  相似文献   

14.
根据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提供的资料,1999年6月份华北地区(33.0°~42.0°N,111.0°~125.0°E)共发生ML≥3.0地震10次(见表1),无ML4以上地震发生,22日13时43分发生在牟中的ML3.8地震是本月最显著的事件,华北西部(116°以西)地震活动保持以往的水平,华北东部(118°以东)的地震活动水平有所减弱,而华北中部,相对较为平静.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搜集近年钻井、地震多次覆盖、重、磁、电等资料的基础上,讨论了华北板块演化与地震机制。着重以近代地质学理论为基础,如热力学、不同构造位形变和板块构造等。用Mckenzie给出的热传导方程讨论了华北板块断陷构造机制。  相似文献   

16.
华北东部地区的共轭地震破裂与地质构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研究了华北东部地区地震与地质构造的关系。对该地区1966-1976年发生的5次强震的震源机制、地震形变一、余震活动、极震区等震线、地形变制量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发现华北东部地区地震破裂具有在强度上不对称的共轭剪切破裂特征;地震破裂相对于地质构造具有突出的新生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使用1970年以来全球较大地震资料,从时空分布和活动频度图象等资料分析研究了1986年全球及中国内陆的地震活动,预计1987年全球无8级以上地震。并指出我国大华北、东北北部,汾渭河谷及东南沿海一带的地震活动比1986年有所增强。  相似文献   

18.
华北缺震曲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从地震监视预报实践中产生的一种方法。通过对华北地震活动高潮期规律性的认识,由b值和能量的分析中提出了最大震级Mmax—t缺震曲线的意义和方法。实际资料表明,该曲线对于华北近代中强震的发生都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在判断地震活动趋势上有一定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历史地震资料的分析,选取12个特征作了描述华北地震区的各不同时期的地震活动图象,并以1515年至1900年华北地震区内7级以上地震和6级地震的发生时段作为样本,用模式识别方法,分二次识别过程分析了7级地震和6级地震前的异常特征,取得了描述7级和6级地震的异常标志,并由此对未参加识别的1951年至1984年的地震活动作出预测,得到了与实际比较一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根据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提供的资料,1999年5月份华北地区(33.0°~42.0°N,111.0°~125.0°E)共发生ML≥3.0地震13次(见表1),其中ML≥4.0地震5次.本月地震频度比4月份有所增加,应县发生一震群,其中5月5日15时和18时发生的2次ML≥4.6地震是本月最显著的事件.华北西部(116°E以西)地震活动水平增强,华北东部(118°E以东)的地震保持原来的水平,而华北中部相对较为平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