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采用测网交点差、重复测线和与KSS31-M型海洋重力仪重合测线对比的方法,利用近年来KSS32-M海洋重力仪的实测数据对KSS32-M海洋重力仪测量稳定性和数据可靠性进行分析。利用机动转向法验证重力仪阻尼延迟时间为70 s,基于70 s阻尼延迟时间计算的重力测网的测量准确度为0.65 m Gal,与KSS31-M型海洋重力仪采集的重力剖面对比结果看,重合测线相关性为高度相关,4条重合测线网的交点差绝对值最大为1.66 m Gal,准确度为0.59 m Gal,均达到国家标准要求的近海重力测网交点差均方根小于2 m Gal的技术指标。重复测线的幅值接近,相位吻合,匹配测点异常差的平均值小于0.9,均方根均小于0.8,相关性均在0.98以上。本研究表明KSS32-M型海洋重力仪动态测量性能稳定、测量数据可靠。  相似文献   

2.
对KSS31M型海洋重力仪阻尼延迟时间进行了修正,分别用修正前的110s阻尼延迟时间和修正后的60s阻尼延迟时间对南海某工区的重力数据进行了校正和处理,结果表明:用110s阻尼延迟时间对数据进行校正后得到的测量精度在平差前为1.6mGal,平差后为1.0mGal,用60s阻尼延迟时间对数据进行校正后得到的测量精度在平差前为1.4mGal,平差后为0.8mGal,平差前和平差后的测量精度均提高了0.2mGal。此结果证明了利用船只机动转向确定海洋重力仪在测量过程中的实际阻尼延迟时间方法的必要性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KSS 31M海洋重力仪静态观测结果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对新型KSS 31M海洋重力仪一个多月的室内静态观测记录分析,得到的结果是:该台重力仪的静掉格呈线性,掉格率约为1mGal/month,静态观测分辨率为0.01mGal。显示该型重力仪静态漂移极小,灵敏度高,抗干扰能力强。  相似文献   

4.
采用海上实测数据对KSS31M(SN 036)海洋重力仪的阻尼延迟时间和可靠性做了分析,提出采用船只机动转向时重力数据和定位数据、厄特渥斯值的响应时间差来确定在该海况和仪器滤波系数时重力仪的阻尼延迟时间。得到的2级海况滤波系数下的阻尼延迟时间为60 s,比厂方提供的理论值更接近实际。本方法有助于提高海洋重力测量的精度。同时重力读数与厄特渥斯值变化的相位和振幅吻合,表明KSS31M海洋重力仪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GT-2M型海洋重力仪是一种新型的重力测量仪器,其工作原理、输出的原始数据格式及质量均与KSS、LR等常用海洋重力仪有所不同,因此其数据预处理方法也需要调整。选择由GT-2M型海洋重力仪采集的得到的两个工区的原始数据,发现在正常场改正及厄特弗斯改正两个步骤区别于其他重力仪,另外不同的数据提取项也会对处理后的数据精度有一定程度的影响,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出适用于GT-2M型重力仪的数据处理流程,为相关人员的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GT-2M、KSS-31M和ZLS三种不同型号海洋重力仪开展同船环境下的同步系统测试工作,依据海洋地质调查规范要求对获得的测试结果进行预处理,在分析相同测量环境下各重力仪得到数据的空间变化特征和测线交点差的基础上,探讨其相应的技术性能和工作特点。可认为这三种不同类型重力仪的测试结果总体上差别不大,但在船只变速、转向和恶劣海况等因素影响下所表现出的技术特点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7.
多型航空重力仪同机测试及其数据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运8飞机加装4型5套航空重力仪开展同机测试的整体情况,对5套重力仪所获取的重复线和测网成果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俄罗斯GT-1A航空重力仪具有最佳的综合性能技术指标,平差前测量精度为±2.45mGal;美国TAGS航空重力仪为其次,平差前测量精度为±3.9mGal;SII型船载海空重力仪可改造升级为航空重力仪,并具有与TAGS同等的综合性能技术指标;国内自主研发的SGA-WZ01捷联航空重力仪具有最佳的重复线测量精度,测网精度接近于GT-1A航空重力仪水平,平差前测量精度为±2.96mGal,另一款自主研制的GDP-1重力仪首次成功实现了航空重力测量功能,平差前测量精度为±4.52mGal。  相似文献   

8.
根据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新购置System II型海洋重力仪的静态观测实验,分析了重力数据的变化情况,检测到该仪器单日记录数值较为稳定,但伴随有小于±0.1mGal左右的震荡。同时分析了该设备对固体潮的反映,静态观测重力值所展现的变化特征和周期性与固体潮相一致。鉴于其能明显反应固体潮对静态观测重力值的影响,可认为其静态观测精度优于0.2mGal。并测定了重力仪月漂值小于国家标准3mGal/月。同时比较讨论了与KSS31M型重力仪在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的静态观测数据的区别与联系。  相似文献   

9.
KSS 31海洋重力仪配套接口子系统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符溪 《海洋测绘》2004,24(5):67-70
介绍一种采用VC 语言开发成功的KSS 31型海洋重力仪导航系统适配的接口应用程序,对如何解决引进新型号设备与现有的系统(设备)集成(连接)问题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廖开训  徐行 《海洋测绘》2015,35(3):32-35
通过对两套德国生产的KSS31海洋重力仪十多年来的零点漂移变化观测数据的整理,分析了长期以来零点漂移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本文认为缓慢的正向漂移是海洋重力仪零点漂移之总体趋势,其中会出现一些正负的波动,而大的零点漂移波动往往对应着设备状态出现的大变化。建议在海洋重力仪的搬运、重新安装之后需加强监测;重力仪的恒温系统需长期保持工作状态;最后认为长期对海洋重力仪的零点漂移保持跟踪,对于海洋重力仪的维护、使用以及测量资料的精度保证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1.
运用M/M/S排队法,对龙口港区公共锚地未来所需规模进行了分析,通过论证提出了该港区锚地的建设规模建议。既可为业主和审批部门提供决策参考,也可作为相关项目建设论证的参考算例。  相似文献   

12.
按经典的放线菌分类方法对海洋放线菌M313菌株进行鉴定,用MTT检测法对海洋放线菌M313代谢产物的细胞毒活性与培养基的关系、活性物质的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可初步鉴定为孢杆链霉菌的海洋变种(Streptomycessporovirgulisvar.marinus);该菌株的发酵液对7种肿瘤细胞均具有很强的生长抑制活性,ID50为800~2000;M313菌株在GPDA、高氏一号培养基中均能产生细胞毒性很强的代谢产物;活性物质在pH2~10稳定,但对热不稳定,60℃以上加热处理丧失大部分活性;活性成分可能为分子质量大于2000u的水溶性物质。  相似文献   

13.
王彬  李峣  袁东亮 《海洋与湖沼》2013,44(6):1479-1485
本文采用普林斯顿大学海洋模式(POM)结合中国海军司令部发布的海图地形资料, 对西南黄海M2分潮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利用近岸4个验潮站水位资料和一组2008年夏季鲁南海槽中30m水深处潜标测流资料, 对模拟的潮汐和潮流结果进行了对比。模式模拟的M2分潮振幅与青岛、石臼所和吕泗这三个验潮站的实测资料符合良好; 但与连云港验潮站的实测振幅相比, 模拟振幅明显偏小, 推断主要原因是连云港港口实际水深值与海图地形中的水深值相差较大, 造成模拟结果的偏差。模拟的潮流结果与潜标测流资料在上层和中层较接近, 模拟的近底层潮流结构与实测资料相比存在较大偏差, 推断是由于模式的垂直混合系数误差造成的。使用该模式研究了西南黄海M2分潮对模式地形的敏感性, 发现采用海图地形数据和ETOPO5地形数据所模拟的西南黄海潮汐和潮流有显著不同。使用较平滑的ETOPO5地形数据所模拟的结果中, 西南黄海近岸海区M2分潮振幅偏小、相位偏大、潮流偏弱。研究表明, 鲁南海槽的存在增大了海州湾的潮汐振幅, 苏北浅滩对向南传播的潮波起到了阻挡作用。以上两个西南黄海近岸海区地形的重要特征在ETOPO5地形数据中没有被体现出来, 因此造成模拟误差。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海洋链霉菌分离株M095的基因转移系统。利用属间接合转移将具有oriT的大肠杆菌-链霉菌穿梭质粒pIJ8600转入EscherichiacoliET12567(pUZ8002)中,获得供体菌。将供体菌与预萌发的菌株M095的孢子进行接合转移,将质粒pIJ8600转入菌株M095中,其转化率为1.99×10-4个接合转化子/受体。Southern杂交证明质粒pIJ8600已经整合到菌株M095的染色体上。同时,将来自Spirulinamaxima(Cyanophyta)的别藻蓝蛋白基因(apc)克隆在质粒pIJ8600的XbaI和BglII位点,产生质粒pAPIJ。用接合转移法将质粒pAPIJ转入菌株M095。通过SDS-PAGE分析,得到2个大小为22ku和17ku的蛋白,分别相对应于别藻蓝蛋白的α和β亚基。这些结果进一步证明菌株M095的遗传转化体系已经成功建立起来,这将为其他海洋放线菌遗传转化工作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利用有限元方法的ADCIRC (Advanced Circulation Model)海洋模式,建立了渤海高分辨率的二维潮汐潮流模型,模式结果与实测资料吻合良好.模式成功模拟出了M2分潮在渤海的2个无潮点和3个圆流点,位置与前人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M2分潮流在渤海中央为顺时针旋转的旋转流,在辽东湾、渤海湾和莱州湾基本为...  相似文献   

16.
重点讨论近岸海域海洋资源开发过程中所诱发产生的次生悬浮颗粒物(S.P.M.)的产生机制,及其对近岸海域水体中生命元素(C.N.P.)的生物地球化学的行为、过程和内循环等诸环节的效应。该物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海域水体中的生命元素的存在形态、含量水平。因此,可能成为近岸水体富营养化的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普林斯顿海洋模式对台湾海峡 M 2 分潮作了分辨率较高的三维数值模拟。在较准确地模拟了潮汐分布的基础上,研究了 M 2 分潮流椭圆分析、最大流同时线分布、潮流场的水平及垂直结构,最后还给出了 M 2 分潮余流、余水位的分布。结果表明, M 2 分潮最大流同时线在海峡中部同时形成密集区和一个圆流点;构成海峡潮波系统的两股潮波中,南支潮波的影响似超出了以往所认为的范围;最大潮流仅在近海底处急剧减小,最大流方向随深度增加右转,到近底层又向左转;潮汐余流和余水位均较弱,仅在澎湖水道、台湾浅滩附近余流较大。  相似文献   

18.
华南沿海B/M界线附近的群发地质事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在距今0.7Ma的B/M古地磁极性界线附近,华南沿海发生了一系列地质事件,其中包括火山喷发、断裂、褶皱、不整合、侵蚀、玻璃陨石撒落及气候突变事件。这种突发性的事件群是受地球星体运动统一控制的,并具有某种周期性,可与中国北方和其他大陆对比。文中提出了新灾变论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