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生物礁岩是造礁生物和部分喜礁生物的骨壳经碳酸盐类矿物胶结充填而成的岩石总称,按礁岩生物组分可分别命名为珊瑚(礁)灰岩、(软珊瑚)骨针灰岩、虫藻灰岩和牡蛎礁灰岩等。显然,它们都是可溶性岩类,是岩溶地质学工作者应予研究的。  相似文献   

2.
笔者从相对海平面升降对礁生长发育控制角度建立新的生物礁成因分类(进积礁、并进礁和退积礁),提出南盘江地区(含十万大山盆地)茅口期为由两向东进积的进积礁,长兴期为并进礁.据此推断南盘江盆地和十万大山盆地均有可能存在茅口期层位相当于Yabeina和Neomisellina化石带的潜伏礁带,但存在长兴期潜伏礁的可能性不大.  相似文献   

3.
南盘江地区二叠纪生物礁成因类型及潜伏礁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从相对海平面升降对礁生长发育控制角度建立新的生物礁成因分类(进积礁,并进礁和退积礁),提出南盘江地区(含十万大山盆地)茅口期为由西向东进积的进积礁,长兴期为并进礁。据此推断南盘江盆地和十万大山盆地均有可能存在茅口期层位相当于Yabeina和Neomisellina化石带的潜伏礁带,但存在长兴期潜伏礁的可能性不大。  相似文献   

4.
我国生物礁研究的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赵焕庭 《第四纪研究》1996,16(3):253-262
黄汲清教授研究我国南方二叠系,引发了我国对古代生物礁的研究工作。60年代起我国开始对古代生物礁的研究。现代珊瑚礁研究从20年代末兴起,80年代以来正在深入发展,同全球变化研究和珊瑚礁开发紧密联系,拓展了研究领域,积累了许多新知。  相似文献   

5.
从相对海平面升降对礁生长发育控制的角度建立新的生物礁成因分类(进积礁、并进礁和奶积礁),据此描述川东一鄂西地区二叠纪生物礁的属性,认为该区进积礁和退积礁并存。根据礁体的进积和退积方向对潜伏进行预测,指出鄂西地区见天礁群的东南侧应该存在层位相当于长兴组三段的潜伏礁带,华蓥山一川东成礁带以西可能存在层位相当于长兴组三段顶的示众太礁带。  相似文献   

6.
川东—鄂西地区二叠纪生物礁成因类型及潜伏礁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子炓  沈安江 《地质通报》2000,19(3):288-296
从相对海平面升降对礁生长发育控制的角度建立新的生物礁成因分类 (进积礁、并进礁和退积礁 ) ,据此描述川东—鄂西地区二叠纪生物礁的属性 ,认为该区进积礁和退积礁并存。根据礁体的进积和退积方向对潜伏礁进行预测 ,指出鄂西地区见天坝礁群的东南侧应该存在层位相当于长兴组三段的潜伏礁带 ,华蓥山—川东成礁带以西可能存在层位相当于长兴组三段顶的潜伏礁带。  相似文献   

7.
川东北地区长兴组生物礁成礁类型及分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前在川东北地区发现了龙岗、普光、黄龙、五百梯等多个生物礁气藏,它们具有储层较厚、面积较大、储量丰度高等特点,展示出了广阔的滚动勘探开发前景。本文根据野外露头与钻井资料,结合前人研究成果,通过对生物礁的造礁生物古生态特征研究,按照生物礁所处的古地理位置、礁体的形态和礁岩的特征,归纳总结出川东北地区长兴组生物礁主要分为台地边缘礁和台内点礁,其特征差异明显。台地边缘礁主要表现为规模较大,礁组合相带完整,礁体旋回较少,水体能量强,其分布受古地理位置、古地貌环境控制,主要沿海槽两侧呈串珠状分布;台内点礁主要表现为规模较小,水体能量较弱,造礁生物个体较小,无礁前礁后沉积,礁体旋回较多,发育有凝块石,主要发育在长兴组中下部,分布规律性不强,主要受古地貌影响,沿台内局部高地随机分布。  相似文献   

8.
9.
黔南宾夕法尼亚亚纪生物礁类型及其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黔南宾夕法尼亚亚纪海域广大,普遍发育了一套台地相碳酸盐岩.该区碳酸盐台地浅水非常适宜生物生存,特别是底栖生物大量繁盛,生物造岩作用十分强烈.宾夕法尼亚亚纪地层中含有极为丰富的底栖生物化石,其中包括多种造礁生物并建造了不同类型的生物礁,主要礁体有:Fomitchevella 珊瑚骨架礁、叶状藻骨架一障积礁、Ivanovia cf.manchurica珊瑚骨架一覆盖礁、未名造礁生物骨架礁、黏结生物Tubiphytes黏结礁.生物礁不仅种类较多,而且数量可观,反映了该时期生物礁的发展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应该是石炭纪生物礁发育的一次高潮期.  相似文献   

10.
11.
2000年来我国旱涝气候演化的阶段性和突变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过去气候的突变以地质方法得到很多证据,但在历史时期则发现不多。本文利用文献档案资料建成2000年来的旱涝气候序列,发现280年和1230年前后有过两次突变。本工作着重给出突变前后的旱涝气候分布类型的差别,即从空间分布上探讨被突变界开的气候阶段所具有的特色,280~1230年间,我国气候大趋势是不稳定的,而且涝的界线一再受到NE-SW走向的等高线阻挡。气候突变事件的证据说明,气候系统的运动具有两种模式:渐变和突变。  相似文献   

12.
利用西北地区东部近50年较完整的沙尘暴资料序列,在对沙尘暴年际变化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资料和环流特征量资料,研究了西北地区东部沙尘暴过程发生频次由多到少及由少到多演变的基本环流型态及主要环流特征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近50年,西北地区东部年和春季沙尘暴过程发生频次在80年代中期出现由多到少的异常突变,1986年前,为多发阶段,其后,沙尘暴发生频次显著减少,处于少发阶段,90年代末,发生频次又明显增加;   沙尘暴频次突变前后极涡的强度、贝加尔湖到蒙古国的高度距平场以及副热带高压的强度和位置具有显著差异。同时,突变期间环流特征量的气候变率明显大于多年平均值,1986年到1987年及1998年到1999年,所选5类环流特征量的气候变率均出现了明显转折,对应同期西北地区东部沙尘暴过程频次出现了由多到少或由少到多的突变。进一步研究还发现,沙尘暴突变一般出现在多个环流特征量气候变率对应的同一个峰值(谷值)年。  相似文献   

13.
近45年中国扬沙和沙尘暴天气   总被引:156,自引:7,他引:15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1954~1998年中国681个站的气象实测资料,分析了近45年我国扬沙和沙尘暴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我国西北、华北、东北和青藏高原地区是扬沙和沙尘暴的主要影响区,其中西北地区是多发区,并有两个明显的高频中心;扬沙和沙尘暴的季节变化大致可划分为3种类型;45年间除青海、内蒙古和新疆的小部分地区扬沙和沙尘暴日数呈增长趋势外,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扬沙和沙尘暴日数在减少.进一步分析表明,扬沙、沙尘暴日数与大风日数的年际振荡及多年变化趋势有一致性;70年代以后由大风日数减少所引起的扬沙、沙尘暴减少可能是气候准周期性变化的反映.  相似文献   

14.
近二十年来国内滑坡研究的现状及动态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滑坡作为一种主要地质灾害,由于其产生的条件、作用因素、运动机理的多样性、多变性和复杂性,预测的困难,治理费用的昂贵,一直是世界各国研究的重要地质和工程同题之一。近20年来,是环境和地质灾害研究比较快的一个时期,国际上研究和防治滑坡灾害空前活跃,各项研究进一步扩展和深入,防治工程措施在已有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监测预报方面也有了巨大发展。本文对二十年国内外滑坡研究的现状及动态做一简单的回顾。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及邻区石炭纪构造古地理及生物古地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包括3部分:(1)扼要回顾了中国及邻区晚海西阶段的地质构造背景和构造古地理特征。根据全球构造活动论和地壳发展阶段论的观点,把中国及邻区晚海西阶段的大地构造单元分为4个构造域,10个亚构造域。(2)论述中国和世界石炭纪生物古地理分区。根据四射珊瑚和腕足动物群分析,把全球早石炭世生物古地理区系分为两个生物大区、6个生物区和8个生物亚区。在中国境内对生物亚区内部生物地方中心的分异作了进一步划分。(3)简述中国石炭纪古地理和某些有关的沉积矿产。中国石炭系矿产除了重要的煤以外,还有石膏矿、铝土矿和不同类型的铁矿。这些沉积矿产的分布主要受到古气候、古地理和构造条件的控制。  相似文献   

16.
沙绍礼  敖德恩 《云南地质》2001,20(4):361-368
大理-剑川地区分布一套新生代火山岩,称剑川组。以洱海断裂带为界,东侧主要为基性,超基性岩,西侧主要为粗面岩。据火山岩系沉积特征及所含植物化石判断,喷发期为中新世,原划分的双河组,剑川组应是同期产物。  相似文献   

17.
刘怀波 《沉积学报》1986,4(3):105-114
海南岛乐东县莺歌海盐场南海岸,自前滨至滨岸沙丘发育有现代和全新世海滩岩与沙丘岩。这些岩石的产状、胶结物和胶结组构所反映的成岩作用特征,提供了一个全新世以来热带海滨近地表成岩环境中以陆源碎屑为主要成分的沉积物的早期成岩作用模式。一、莺歌海海滩岩与沙丘岩的一般特征1.地理背景 观察和采样地点位于莺歌海盐场南面自水道口至出水口一带海岸(图1)。这一带为砂质海岸,前滨宽约50米,后滨宽约20米,其后为滨岸沙丘带。沙丘带高约+8米,宽100-300米,顶部有木麻黄生长。沙丘带的基部是全新世老沙堤.  相似文献   

18.
中国早二叠世岩相古地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克猷 《沉积学报》1984,2(3):60-74
我国早二叠系沉积有海相和陆相,沉积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81%。未接受沉积的古陆和古岛仅占19%,其中海相沉积占80%,平均厚度约600米;陆相占20%,平均厚度约300米,沉积岩总体积约400-450万立方公里。海相地层中发育着大量的生物群,在碳酸盐岩为主的地区生物含量40%以上的地层占41%,最高的可达84.8%,基本上是含生物灰岩。生物种类繁多.有:珊瑚、腕足类、苔藓虫、有孔虫、棘皮类、斧足类、头足类、三叶虫、介形类、海绵、鱼类以及大量的各种藻类。在陆相地层中含大量的植物,有各种羊齿、轮木、芦木等化石群。  相似文献   

19.
南海地质灾害类型与分布规律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南海地质灾害用力学观点按其主要成因可划分为5种类型:水动力型地质灾害,气体动力型地质灾害,土力学型地质灾害,重力型地质灾害和内动力型地质灾害。大型地质灾害多发生在构造活动带;滑坡、浊流等主要集中在陆坡地带;内陆架地区浅层气、埋藏河道、古潟湖等比较发育;滨海地区水动力作用,尤其是风暴潮是诱发该区地质灾害的主导因素。南海地质灾害的特点还具有周期性、继承性和新生性。  相似文献   

20.
中国超大型金矿床有5种类型:绿岩型、变质碎屑岩型、沉积岩型、火山岩型、花岗岩型。其中以绿岩型为主。成矿物质主要来自赋矿围岩。超大型金矿床主要属"规律型",服从大中小型矿床统一的成矿规律,与大中小型矿床一起成带成片产出。中国东部一些成矿条件较好的成矿带,勘探和开采深度比较浅,选择一些成矿条件好的中小型矿床,加强深部及外围找矿勘探,是当前寻找超大型金矿床经济、快速、行之有效的途径。中国西南、西北地区的沉积岩型、火山岩型金矿床的成矿条件好,有可能形成超大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