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6 毫秒
1.
在岩溶水文地质调查的基础上 ,采用高分辨率野外自动化荧光仪、人工取样和放置活性炭的方法 ,对青木关地下河系统投放的示踪剂荧光素钠接收情况进行检测。 结果表明: ( 1)姜家泉是青木关地下河系统的主要出口 ,岩口落水洞投放的示踪剂在姜家泉的回收量为 93. 9% ,初现时间为 33. 3h ,地下水最大视流速为222. 2m /h,平均视流速为 176. 6m /h,众数视流速为 172. 1m /h,说明本试验段内地下径流为典型的紊流流态 ,岩溶含水介质极不均匀 ,可能有规模较大且无岔道的岩溶管道存在 ; ( 2)岩口落水洞与大木水窝泉、纸厂泉没有直接的水力联系 ,出口姜家泉与纸厂泉也无直接的水力联系; ( 3)野外自动化荧光仪精度和自动化程度高 ,携带方便 ,大大节约了试验成本 ,在我国西南岩溶区的地下水示踪试验中具有较大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桂林东区峰林平原岩溶地下水示踪试验与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查明桂林东区峰林平原地下水系统的结构特征,在岩溶水文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通过人工取样并采用高分辨率野外荧光仪,对桂林东区峰林平原区投放的示踪剂荧光素钠的接收情况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峰林平原区地下水的出露比较多,主要以沟渠、湖塘、民井等为主,其中1号点初现时间为第22天,最大视流速为19.5 m/d,平均视流速4.9 m/d,说明本试验段内地下径流为典型的面状流态,岩溶含水介质比较均匀。峰林平原区岩溶含水层结构岩溶化程度很高,呈网络状,存在统一的地下水位,岩溶发育较均一,同时也存在较大的裂隙甚至较大规模的管道和地下河系统,容易形成岩溶地下水优先流。  相似文献   

3.
对于许多规模小,深度浅的地下人防工程,用地震反射波法查明它们的地下的分布和大小,在江西临川市某区,我们采用浅层地震反射波法,根据当地的场地条件,物性差异和干扰情况等,合理布置测线,选择恰当的激发和接收方式,进行适当的资料处理,得到了清晰的地震时间剖面,根据时间剖面上反映出来的反向工白区,较好地推断出了该区地下人防工程的分布位置和防空洞的深度,宽度等,为该区一高层建筑的基础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描述的是在地球磁场中无预极化核磁共振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可用来启示地下含质子液体的NMR信号,如水等。在不打钻的情况下要确定其深度位置。在地球磁场中,不打钻NMR信号用一个铺地面,直径为100m的圆形线圈来记录,这个线圈当作天线,用来激励和接收NMR信号。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一种新的波阻抗反演方法,首先根据地下反射系数序列是一个稀疏脉冲序列这一假设,将地震波阻抗反演中的目标函数表示为L1范数约束下的L1范数优化问题,并将L1范数用一个平滑函数来近似,从而使得目标函数函数可微。然后将L1范数约束下的基追踪问题转化为无约束最优化问题,并利用基于导数的局部优化方法求解无约束优化问题,求得反射系数,进而计算得到波阻抗。模型和实际资料计算结果均表明该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6.
为了实现适应崎岖海底、大陡坡、海底火山等复杂海底地质条件且灵活、稳定、精度高的射线追踪方法,并基于该方法详细分析复杂海底条件下各种地震波型的运动学特征,综合多种算法的优势,实现了一种快速推进迎风插值射线追踪方法。首先,采用混合网格法剖分复杂海底地质模型;其次,通过融入迎风差分思想的线性插值策略来构建精度高、无条件稳定且灵活的局部走时和射线路径计算公式;然后,综合应用这些公式和多级次快速推进法,灵活计算整个模型各种类型地震波的走时,并基于逆向追踪方法计算射线路径;最后,对该方法进行了精度分析,发现其能够获得相对高的走时和射线路径计算精度,且反射波的计算精度远高于入射波。此外,计算实例分析显示,初至波中富含折射波和陡倾构造的反射波在很大偏移距还能被接收,崎岖海底各种波型传播路径复杂;基于此提出加大采集排列长度和采用直达波走时可提高复杂构造成像质量等复杂海底地震数据采集与处理方面的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小波变换与地震奇异性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属性是由地震数据提取的有关地震波的几何形态、运动学特征、动力学特征和统计学特征等组成。这里主要讨论了一种新的地震属性(奇异性属性)计算方法。由于地震数据携带着大量的奇异性信息,因此,这一新的地震属性是在偏移地震数据的小波变换和奇异性分析的基础上形成的。小波变换使检测数据中的局部奇异程度成为可能。为能够估计出偏移地震数据每一采样点的局部奇异规律,从小波变换系数的角度来提取地震信号的奇异指数。这种新属性实行单道处理,不需要子波和速度信息,它给出了地下分层情况和断层位置。在地震数据奇异性属性的基础上,用小波变换来划分地层旋回,从而提高了小波变换在地震解释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微机在野外测试的四种应用介绍如下:(ⅰ)微机系统已经发展到可以处理倾斜仪的读数,并绘出曲线:(ⅱ)旁压仪的监测和分析系统是利用微机的“自动数据采集装置”来记录测井曲线、同时加以处理的,其结果显示在无干扰数据绘图的分机图解屏幕上:(ⅲ)由微机绘出地震波曲线,然后加以处理;(ⅳ)在本文介绍的应力解除法试验中,数据绘图系统已发展到利用CSIRO传感器进行岩石原位应力测量,用现场微机绘图和分析应变测量值,并很快给出完整的应力张量。在现场应用微机不仅能直接接收测试数据,而且自能自动加以分析处理,还能改进野外试验程序及个别的试验过程。  相似文献   

9.
地裂缝灾害是地质灾害中地面变形灾害的一种,不仅造成各种建筑的直接破坏,也引起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因此在工程建设中有效地探测地下裂缝是一项重要任务。笔者对瑞利波探测地裂缝方法进行了试验研究,采用广义S变换,在时间—频率域来提取某一道上来自裂缝散射瑞利波的到时,从而计算出裂缝的位置。通过两组半空间裂缝模型和一组实际资料验证了广义S变换探测近地表裂缝的可行性和探测效果。理论模型和野外实际资料探测结果表明,利用瑞利波广义S变换探测近地表裂缝是切实可行且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样条函数在电算推流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的提出用电算整编流量资料,要求通过水位~流量关系点群作一条光滑的曲线,来推求其数学表达式。但是,由于天然河道各种水力因素变化复杂,水位~流量曲线只是一种相关的关系,因而很难用一个确切的函数来表达其相关的关系,通常根据水位~流量关系曲线的线型,选用特定的函数来逼近。如:抛物线,幂指数线以及双曲线等函数。这些函数往往只能在水位~流量关系曲线的某一段有定义,常采用分段选配函数的形式来提高求解的精度。然而由于分段选择函数的表达形式不一,导致曲线在分段处不连续,产生与实际情况不符合的现象。另一种常用的方法是,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