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一、我国岩溶分布面积约有200多万乎方公里.其中出露地表的约125万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2.
云南物探化探方法在找矿中的应用与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云南省国土面积39.4万平方公里,地处云贵高原,山区面积约占95%,地形切割强烈,多数地区交通不便,岩溶分布面积约11万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3.
我国西北山区河流类型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我国西北山区河流发源于祁连山、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喀喇昆仑山等山脉。这些山系冰川分布很广,据初步统计全国冰川总面积约为5.7×10~4平方公里,其中分布于祁连山有1,973平方公里,天山9,548.5平方公里,阿尔泰山271平方公里,昆仑山11,639.0平方公里,喀喇昆仑山3,265平方公  相似文献   

4.
中国碳酸盐岩分布面积测量   总被引:24,自引:13,他引:11  
李大通  罗雁 《中国岩溶》1983,2(2):147-150
<正> 碳酸盐岩在我国分布广泛,类型繁多,为岩溶发育的多样性、复杂性提供了物质前提。掌握其分布面积是掌握我国可溶岩在空间分布规律的组成部分,为岩溶研究工作所必需。笔者在编制“中国可溶岩类型图(1/400万)”的基础上,对我国碳酸盐岩的分布面积进行了测量和计算。结果表明:我国碳酸盐岩的出露面积约为91万平方公里,加上已知的隐伏于不同深度的碳酸盐岩,其总分布面积可达340万平方公里以上。   相似文献   

5.
我们试图通过水城岔地岩溶地下水的具体实例,来探讨地下水资源评价的方法及有关问题。 一、水文地质条件概述 水城盆地是一个封闭型的构造岩溶盆地,分布面积为91平方公里,汇水面积为126平方公里。主要含水层为石炭系和二叠系下统灰岩,其在盆地内的分布面积为84.5平方公里,在全部汇水区内的分布面积为104.5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6.
杰显义 《中国岩溶》1986,(Z1):13-21
<正> 我国是一个多岩溶国家,碳酸盐岩类地层分布极为广泛,据统计仅裸露面积就有一百二十多万平方公里。因此大力开展卫片及其它遥感资料在区域岩溶研究中的应用,是一项必要而有益的工作。这里仅对桂东北地区,其中重点对桂林—阳朔这一典型岩溶地区的卫片进行初步解译和分析,以期在区域岩溶研究中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贵州岩溶地区水库坝址渗漏问题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费英烈 《中国岩溶》1984,3(2):120-129
<正> 贵州地处云贵高原东部,面积17.4万平方公里,其中可溶岩分布面积约占73%以上。省内气候温湿多雨,年降雨量在900~1400毫米之间。由于碳酸盐岩地层分布,不仅地表水资源丰富,地下水资源也极丰富,全省水力资源蕴藏量达1325万瓩,到目前为止已开发的水力资源仅占全省的6.6%。解放以来,省内已建成的大中型水库达30余座,其中有全国在岩溶地区最大的乌江渡水电站,猫跳河的六座梯级电站,以及库容在10万立方米以上的水库2000余座。这些工程为我们研究贵州的岩溶渗漏问题,提供了非常宝贵的基础资料。在岩溶地区兴建水库,首先是选择一个不漏水或经过防渗处理基本不漏、少漏水的库址;二是要考虑水工建筑物的稳定安全。因此对岩溶水库渗漏问题的研究是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正> 地质部岩溶地质研究所主办的专业期刊《中国岩溶》公开出版了,它将报导我国岩溶科学技术成果、开展学术讨论,促进岩溶研究工作的发展,对此我表示衷心的祝贺。 我国的碳酸盐岩分布广泛,全国各地均有出露,尤以南方的云、贵、川、两广、两湖、江西等省(区)最为典型,其分布约占全国总面积的五分之一。由于各地气候件及地质历史的不同,岩溶形态和类型也多式多样,并有其独特之处。 岩溶与国民经济建设,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失。人类的祖先——猿人,曾经栖居在岩溶洞穴中。许多岩溶地区,因地表缺水,影响工农业生产,而大量的岩溶地下水又在往影响矿床开发利用;各种重大工程建筑常因不考虑岩溶特点而出现严重问题。此外,有多种矿产资源与岩溶作用和岩溶发育有成因的关系。因此,岩溶研究工作之开展已刻不容缓。国家科委将这项工作列为国家重点研究项目之一。是完全正确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青藏高原多年冻土与加拿大北部多年冻土的一些差别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中国多年冻土分布面积约2.14×10~6平方公里(据童伯良、周幼吾),占全国面积的五分之一强。在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上分布着世界上中、低纬度地区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多年冻土。初步估计的高原多年冻土面积约1.49×10~6平方公里,占中国多年冻土面积的70%。在加拿大,多年冻土分布面积约为3.89—4.92×10~6平方公里(据斯特恩斯,1966),占全国面积的40—50%。地处高海拔地区的青藏高原多年冻土与地处高纬度地区的加拿大北部的多年冻土有着很大的不同。本文的目的,就是尝试将这两种不同类型的多年冻土进行比较,着重寻找两者之间的差别,以便更好地了解这两种不同类型多年冻土,各自的特点,更好地揭示各种地质地理因素对多年冻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中国南方热带、亚热带岩溶地貌分类方案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正> 地貌分类在地貌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地貌制图学中一个主要的组成部分,也是研究地貌演化发育规律与分布特征的重要方法。因此,科学的、客观的和系统的地貌分类具有普遍的意义。我国岩溶区域广阔,总面积为344.3万平方公里,仅裸露型岩溶就有206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岩溶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尤以热带、亚热带岩溶著称。其分布之广,面积之大,可谓世界之最;类型复杂多样,也为世界所罕见。国外的许多岩溶地貌学家,都对中国南方的岩溶峰林地貌显示出极大的兴趣,对我国岩溶地貌研究寄以极大的期望,认为“中国南部的岩溶可能变成世界性的岩溶模式”。他们相信,随着对中国南部岩溶愈来愈深入的研究,某些重要的岩溶问题——包括理论上的和实际应用上的问题,将能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11.
我省岩溶水主要分布在湘西北武陵山脉、湘中丘陵盆地及湘南山丘区,面积约60235平方公里。岩溶水的赋存严格受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势地貌等因素控制。岩溶发育的地层为古生界和中生界的碳酸盐类沉积岩。由于受频繁的构造运动的影响,使岩溶发育具有多期性。岩溶地貌类型的划分与岩溶发育程度,岩溶水的富集有密切联系。根据水力特性,我省岩溶水可划分为裂隙—溶隙型、溶洞型、裂隙溶洞型三种基本类型。岩溶水富水性与含水层岩性、厚度、岩溶发育程度和岩溶类型(裸露型、覆盖型、埋藏型)有关。岩溶水的补给、迳流、排泄条件及动态变化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异。岩溶水水化学成分稳定,水质优良。岩溶水资源的评价是在全省地下水天然资源评价的基础上进行的,采用渗入补给量法、迳流模数法、岩溶大泉及地下河流量汇总法进行初步评价。概算结果,全省岩溶水天然资源量为263.346亿立方米/年,枯季资源量为110.748亿立方米/年。  相似文献   

12.
徐新民  黄明烈 《中国岩溶》1986,5(3):195-202
<正> 大庆坪地区位于湖南省永州市的西南部,地处湘、桂交界的南岭山脉中段,面积约661平方公里,上游广西补给区267平方公里,为湘桂盆地边缘地带的一个以间互状碳酸盐岩为主的溶丘—洼地类型的岩溶汇水盆地,属干旱严重的岩溶区。建国以来,共建地下水利水电工程16处,几乎所有适合开发利用的点均已利用,共获农业灌溉用水7000万立方米,装机约3000千瓦,从根本上改变了全区岩溶干旱面貌。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是一幅员辽阔的国家。山区占全国面积三分之二以上,而岩溶区面积130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面积的七分之一。尤其在南方粤、桂、湘、鄂、赣、滇、黔诸省广布。被第四系松散沉积物覆盖的可溶岩地区称为覆盖型岩溶区。在天然和人为因素影响下,地面严重塌陷。矿山疏干排水在广东马口矿区产生3000多个塌洞;湖南水口山矿产生近千个塌洞。贵州水城盆地抽取地下水也产生好几百个塌洞。造成房屋倒坍、农田、水利、水源、公路、铁路被破坏,矿山淹没等严重危害。因此研究塌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曹兴山 《中国岩溶》1983,2(1):49-55
<正> 景泰县位于甘肃省中部北缘,属18个干旱县之一,面积约5476平方公里。笔者在1977—1978年农田供水及区域水文地质勘察中,初步研究了该地下石炭统灰岩岩溶发育的一般规律及岩溶水赋存的条件。掌握岩溶水赋存规律,有助于省内缺水的岩溶山区抗旱打井工作。   相似文献   

15.
刘立振 《物探与化探》1984,8(4):199-211
我国岩溶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八分之一。岩溶探测对于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均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的实践证明,用钻孔无线电波法(以下简称电波法或电波勘探)探测岩溶,是一种很有希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湘西地质公园岩溶峡谷分布面积约1 162 km2,岩溶峡谷200多条,密如蜘网分布,是世界上最密集的岩溶峡谷群分布区。湘西岩溶峡谷形态上分为线型峡谷、“V”字型峡谷和箱型峡谷,其间分布岩溶台地和峰丛山地,岩溶峡谷两侧岩溶洞穴、瀑布和石柱发育,景观奇特壮观。相间分布的硅质碳酸盐岩和泥质碳酸盐岩、密集分布的地质构造及高角度节理裂隙、地块掀斜式抬升和强的岩溶水动力为岩溶峡谷群的发育提供了有利条件。岩溶峡谷群的形成经历了地质构造抬升、河流峡谷形成、岩溶峡谷发育三个阶段。与世界其他岩溶区峡谷对比,湘西岩溶峡谷群是世界地质公园中分布规模最大、峡谷最密集、岩溶发育最典型的岩溶峡谷区。湘西岩溶峡谷群不但具有重要的岩溶学研究和地质历史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地质景观和地质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7.
泰国岩溶面积约占中南半岛岩溶面积的1/4,横跨近11个纬度。泰国岩溶作用强烈,地貌奇特,类型多样,既有典型的高原坡立谷岩溶,也有典型的峰丛洼地谷地和滨海峰林岩溶地貌,因而在全球岩溶对比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本文在初步查明泰国岩溶分布、典型岩溶区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泰国岩溶发育的主要特点和动力条件,并与中国西南岩溶作了对比,旨在推动中国与中南半岛岩溶的对比以及全球现代岩溶的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8.
泰国岩溶分布面积约占其国土面积的20%,发育典型的热带岩溶地貌,是热带岩溶的典范。文章通过系统收集分析泰国的地质、水文地质、地貌、洞穴等信息资料,重点研究泰国岩溶作用的地质、水文气候背景,概括泰国主要发育的岩溶地貌类型,总结出泰国岩溶分布规律、岩溶区的资源现状及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为建立“全球岩溶信息平台”提供基础支撑。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岩溶塌陷是长江经济带主要环境地质问题之一,开展长江经济带岩溶塌陷分布、成因及其对工程建设的影响研究,对长江经济带立体综合交通走廊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地质环境安全保障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本文系统梳理了长江经济带岩溶塌陷研究成果,从岩溶环境特征、岩溶塌陷的成因类型和机制、发育及分布规律、对工程建设的影响及防控措施几个方面进行论述。【研究结果】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岩溶塌陷易发区面积约25.4万km2,有记录的岩溶塌陷灾害2146处,矿山疏干排水、抽水、工程施工等是这一地区岩溶塌陷的主要诱发因素。长江经济带岩溶塌陷具有以下发育分布规律:一是具有区域性和地带性的分布特征;二是发育地层一般为均匀状纯碳酸盐岩,沿断裂破碎带、褶皱轴部裂隙发育带、可溶岩与非可溶岩接触地带等岩溶洞隙密集发育带分布;三是多发生在岩溶地下水强径流带、河流两岸等地下水位变化幅度大、水动力条件易发生急剧变化的地段;四是多发生在人类工程活动强烈的地区,塌陷的规模取决于人类活动的性质和强度。为了降低岩溶塌陷对工程建设和安全运营影响,本文同时提出了相关建议和对策。【结论】长江经济带岩溶塌陷分...  相似文献   

20.
广西岩溶塌陷特征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广西岩溶分布面积约占全区总面积的41%,地面塌陷对国民经济建设有着重大影响,成为岩溶地区重要的环境地质问题。本文总结了本区岩溶塌陷的类型、区域分布特征及危害,提出了控制其发展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