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淄河断裂岩溶发育规律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利用店子、文登铁矿钻孔资料,分析了淄河断裂地下岩溶的发育规律和控制因素。根据抽水试验资料进行了富水性分区,发现各区的富水性与地下岩溶发育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湘东铁矿区位于茶陵、攸县境内,是目前湖南省主要的铁矿石产地。区内铁矿主要赋存于石炭系下统岩关阶翻下段(相当邵东段,即原宁乡式铁矿),大多数矿区属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岩溶充水矿床。 区内清水、潞水、排前、雷龙里及凉江等矿区通过勘探,获得了较为丰富的水文地质资料,经过近年来四个铁矿的基建与开发,进一步认识了岩溶发育与分布的一些特征。为了总结经验,提高认识,笔者根据地质勘探及参加矿山开发积累的资料,对本区岩溶发育规律和  相似文献   

3.
龙绍都 《中国岩溶》1983,2(2):107-116
<正> 湘东铁矿区位于茶陵、攸县境内,是目前湖南省主要的铁矿石产地。区内铁矿主要赋存于石炭系下统岩关阶翻下段(相当邵东段,即原宁乡式铁矿),大多数矿区属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岩溶充水矿床。 区内清水、潞水、排前、雷龙里及凉江等矿区通过勘探,获得了较为丰富的水文地质资料,经过近年来四个铁矿的基建与开发,进一步认识了岩溶发育与分布的一些特征。  相似文献   

4.
5.
试论渭北岩溶发育史及新岩溶发育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发育史的角度,将渭北岩溶划分为古、老、新三期,并结合构造、补径排条件和岩矿成分等对岩溶发育状况的规律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潞安矿区奥陶系岩溶发育规律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芳珍 《地下水》1998,20(2):70-73,60
本文主要就潞安矿区奥陶系中统的岩溶发育规律及其成因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岩溶的形成为滴水膏溶及其洞穴侵溶。讨论了石膏在岩溶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并指出了本区水源地的寻找方向。  相似文献   

7.
通化煤矿区位于吉林省东南部,现有八矿三厂十六对井口,是吉林省生产焦煤的基地。矿区内中奥陶统马家沟组石灰岩(简称奥灰)大面积分布,由于以往勘探对奥灰缺少控制,奥灰岩溶发育特点及含水性不清,所以生产过程遇奥灰曾多次发生突水淹井事故。奥灰岩溶水对生产威胁较大,搞清奥灰岩溶发育规律及赋水特点,对予防矿井水害和开发利用奥灰水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岩溶多潮泉发育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邹成杰 《中国岩溶》1993,12(2):133-141
主要论述了猫跳河及法国冯特斯托贝等5个多潮泉的发育规律及泉水的动力学特征,遭过室内动力模型试验研究,探讨了其形成原因,证实了岩溶多潮泉是岩溶地区地下水虹吸循环作用形成的一种特殊泉水,它是自然界虹吸循环带活的见证。  相似文献   

9.
刘动  林沛元  陈贤颖  黄胜  马保松 《岩土力学》2022,43(7):1899-1912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国家重大发展战略,而深圳市又是大湾区建设的核心引擎之一。深圳市岩溶地区行政区划上主要发育在龙岗区和坪山区,岩溶地质灾害给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与城市安全构成极大挑战。通过收集深圳市岩溶勘察钻探数据,从地层岩性、基岩埋深与埋藏类型、地下水主要侵蚀指标、地下水埋深与年变化幅度、溶洞埋深、顶板厚度、洞高、充填情况、线溶率、见洞率、地表岩溶发育密度等方面对深圳市岩溶空间发育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深圳市岩溶主要为浅覆盖型,但溶洞空间特征变异性极大。从统计上讲,溶洞平均埋深约为20 m,平均洞高为2.5~4.0 m,以半充填为主,充填物主要为粉质黏土;平均线溶率约为15%,见洞率约为40%,地表岩溶发育密度超过300个/km2,综合上看,深圳场地岩溶发育等级超过90%为强发育。上述主要岩溶特征参数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和Weibull分布。总体上,灰岩地层溶洞顶板厚度随着岩面埋深而呈现递减的趋势,而大理岩地层溶洞顶板厚度则与岩面埋深无关;已发育的溶洞高度与基岩面埋深、溶洞顶板厚度、地下水主要侵蚀指标及地下水埋深无关或弱正相关。研究成果为深圳市岩溶灾害风险评估提供了重要的先验信息。  相似文献   

10.
在岩溶区进行水利水电建设,坝基岩溶的发育情况,对选定坝址常有决定性意义。因此,坝区水文工程地质勘察中极其重视河谷深部岩溶,通常也即称河谷深岩溶的勘查研究。本文结合近年工作实践,论述其发育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1.
贵州省正安县岩溶旅游资源初探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正安岩溶旅游资源丰富,地表、地下旅游资源类型齐全。中、低岩溶台面景物(点)具浓厚的高原岩溶生态、地貌景观特色。洞穴系统大,洞景分段明显。与岩溶景区配套的森林、竹林、娃娃鱼、锦鸡、猕猴等稀有珍贵动植物资源,显示出高原特有的生态、环境特色。文物古迹众多,保存好,是辉煌的人文景观。开发旅游业,可望促进经济全面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贵州茂兰喀斯特森林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阐述了贵州茂兰喀斯特森林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的意义,分析评述了该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的优劣势。针对茂兰喀斯特森林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本底脆弱和生态旅游的内涵要求,探讨了在该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应坚持的四条原则,提出了适合茂兰喀斯特森林保护区地域特色的生态旅游开发的方向及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贵州喀斯特森林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8  
屠玉鳞 《中国岩溶》1989,8(4):282-290
喀斯特森林是贵州省的重要森林类型。本文简要论述了喀斯特森林的生境特点及喀斯特森林的生态特征,对喀斯特森林的群落学特征——区系特征、生活型谱及叶级谱、成层现象及演替顶极等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根据植物群落学——生态学原则,对贵州喀斯特森林进行分类,将其划分为5个植被型,14个群系。最后,提出合理利用与保护喀斯特森林的主要措施: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珍贵的原生性喀斯特森林;注意对喀斯特森林再生能力的保护;注意对喀斯特森林资源的综合利用;封山育林,以促进喀斯特森林的恢复;因地制宜地选择树种,进行植树造林,发展和扩大喀斯特森林。  相似文献   

14.
韩国的溶洞开发虽然起步较晚,但其对溶洞的保护却有许多值得学习和借鉴之处,本文以幻仙洞为例介绍了韩国的溶洞开发现状、管理问题、相关法律法规及保护措施,并提出了作者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贵州喀斯特地区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发展评价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周国富 《中国岩溶》2004,23(1):14-19
运用生态经济系统理论与系统协调度理论与方法,阐明了从生态系统供给能力与经济系统需要之间的关系去分析生态经济系统间协调发展的思想,提出了协调度计算方法,以及用协调度与协调发展类型相结合对区域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程度进行分析评价的方法.研究表明,贵州省喀斯特地区存在经济落后、生态恶化、生态经济协调发展水平和层次较低等问题,为此需要进一步开展生态经济系统改良,提高生态经济发展水平,以实现生态建设-经济发展-人民富裕的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6.
贵州荔波岩溶洞穴发育特征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荔波位于云贵高原岩溶向广西岩溶丘陵和孤峰岩溶平原过渡的岩溶斜坡地带。区内岩溶洞穴极其发育,岩溶洞穴(在时空分布上受区域碳酸盐岩地层分布的控制,表现出对地层岩性的选择性和洞穴发育的成层性特点,岩溶洞穴的发育规模、方向明显受断裂、裂隙构造的控制,表现出极强的方向性。本文主要依据洞穴的形成条件、洞穴空间展布的控制特征以及洞穴沉积物的特征等,论述了区内岩溶洞穴的发育特征。   相似文献   

17.
贵州喀斯特石漠化分布的空间差异与防治区划探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周国富 《中国岩溶》2006,25(1):79-84
在广泛调研基础上,根据区域分异原理,对贵州石漠化空间分布与差异进行了分析总结.研究表明,贵州喀斯特石漠化分布存在明显区域差异.在水平分异上,从西向东存在"轻~重~轻~重~轻"的基本规律;在南北方向上,存在"重~轻~重"的规律;在垂直方向上,存在从河谷至分水岭的分异:分水岭地区石漠化程度不高,河谷斜坡地带石漠化较强,河谷底部又较轻的变化规律.据此,根据自然区划理论与方法,提出喀斯特石漠化分区防治的基本思想,将贵州喀斯特石漠化防治初步划分为7个防治区、20个防治亚区,并选取典型区域进行三级区划分.  相似文献   

18.
中条山分布着大片的碳酸盐岩层。年降水量740mm, 年平均气温14℃。气候条件和多次的构造运动, 控制和决定了中条山喀斯特的发育程度、地貌景观, 以及岩溶地下水的赋存和运移特征。在水利水电建设中, 渗漏成了非常突出的工程地质问题, 对坝址选择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吉林省岩溶洞穴旅游资源及其开发中的问题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在吉林省中部和东南部地区,发现了一批岩溶洞穴,尚未开发利用者为多数,它们分布在奥陶系马家沟组灰岩和石炭系磨盘山组石灰岩中,规模多为中小型,个别较大,具有开发意义,建议从速开发,面向旅游事业,为振兴吉林省经济服务。  相似文献   

20.
贵州独山南部岩溶地下水系特征及水资源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黄后岩溶地下水系是发育在云贵高原向广西过渡的高原斜坡地带上的一条典型地下水系,它的形成和发育与该区的水文、气象、地质和地貌条件及其演化历史密切相关,反映出岩溶区地表水、地下水复杂的转变和演化关系,并参与了岩溶地貌的造貌作用。高原剥夷面上岩溶地下水比较丰富并具浅埋藏的特点,表明它与高原面同时形成的关系。目前,由于排泄基准面向上游的溯源侵蚀作用,使这种浅埋藏正在遭受破坏。在由溶蚀孔隙、裂隙、管道和溶洞组成的不均匀含水介质系统中,由枝状地下水系联结起来构成了具有良好水力联系的、有统一补给— 径流— 排泄的地下水系统,其主流和主要支流则发育成具有良好导水能力的快速排泄的地下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