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解析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MSTN)基因在黄条鰤(Seriola aureovittata)生长发育过程中作用机制。本研究采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法,克隆了黄条鰤MSTN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采用荧光定量PCR(RT-qPCR)技术对MSTN mRNA在黄条鰤不同组织、胚胎发育过程以及仔稚幼鱼发育过程中的差异表达特征进行了研究。序列分析结果显示,MSTN基因全长cDNA为1828 bp,开放阅读框为1131 bp,编码了376个氨基酸。RT-qPCR分析表明,在检测的脑、垂体、肝脏、肌肉、脾脏、肾脏、鳃、心脏、胃、肠、头肾组织中MSTN mRNA均有表达,其在肌肉中表达量最高(P<0.05)。MSTN mRNA在胚体下包2/3时期至孵化期表达量显著升高,且在孵化期达到峰值(P<0.05)。MSTN mRNA在孵化后3天前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在第20天降低至较低水平,25天后表达量再次显著升高,在第30天达到峰值(P<0.05)。研究结果首次揭示了MSTN基因在黄条鰤的胚胎及早期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为开展黄条鰤繁养殖、育种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通过RT-PCR及Smart?TM Race技术,首次克隆了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CYP2基因cDNA全长序列。该基因cDNA全长1662bp,编码一个由492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预测理论等电点为6.348,分子量大小为56.68kD。氨基酸序列中含有CYP基因家族所特有的K螺旋保守序列(ExxR)和血红素结合区(FxxGxxxCxG)。经氨基酸序列比对及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与岸蟹(Carcinus maenas)的同源性最高,达到75%。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CYP2基因在肝胰腺、鳃、肌肉、血淋巴、心脏和眼柄中均有分布,在肝胰腺中表达量最高。肌肉注射磺胺嘧啶后,三疣梭子蟹高、中、低三剂量组CYP2基因表达较对照组都有上调,并具有时间差异性,低剂量组表达量逐渐降低,趋于对照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表达量先升高后降低,6h后同一时间点,均是高剂量组表达最高,低剂量组最低。表明磺胺嘧啶可诱导三疣梭子蟹CYP2基因,CYP2基因可能参与三疣梭子蟹的药物代谢反应。  相似文献   

3.
采用同源克隆和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CE)克隆了浙江枝吻纽虫热休克蛋白70(DzHSP70)基因全长cDNA序列,并利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了该基因在重金属胁迫下的表达特征。结果表明,DzHSP70cDNA全长2827bp,包括294bp的5’UTR、628bp的3’UTR和编码634个氨基酸残基的1905bp的开放阅读框。HSP70家族的3个签名序列以及细胞质特异性调控基序EEVD等特征元件在DzHSP70中高度保守。重金属离子Fe3+、Pb2+和Cd2+均可上调该基因的表达,其中Pb2+的毒理效应最强。研究结果表明DzHSP70可能参与了机体对于重金属的解毒过程。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放养密度对西伯利亚杂交鲟幼鱼生长、摄食以及肌肉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80d的野外试验观察,发现在初始养殖密度分别为:3.9、6.3、8.7和11.0kg/m3的微流水环境中,高密度组(D组)和低密度组(A组)的死亡率、日摄食量、饵料系数(FCE)和摄食率差异显著(P0.05);西伯利亚杂交鲟幼鱼的最终体重、特定生长率(SGR)、日增重(DWG)都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大而降低,而单位水体日增重显著升高,最终体长和肥满度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结束时,高密度组西伯利亚杂交鲟幼鱼肌肉中水分和灰分所占的比重越大,而在粗蛋白质含量和粗脂肪含量方面则表现出相反的趋势,但均无显著性差异。综合各种因素,建议西伯利亚杂交鲟幼鱼阶段的养殖密度为6~9kg/m3。  相似文献   

5.
利用盐碱化湖泊和池塘水进行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淡化幼虾的生长试验,研究对虾生存和生长与水环境 K+,Ca2+,Mg2+,Na+/K+ 及 M/D(离子系数)的相关性,为内陆碱水水域养殖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在碱度为 10.32~38.50 mmol/L,盐度 1.02~3.34,pH 8.5~9.5 的试验水环境下,幼虾存活率差异极显著(P< 0.01),体重特定生长率(SGRW)无显著性差异(P>0.05).存活率和 SGRW 值与水环境因子间的相关性存在因子间的互作效应,其简单相关系数都受到其他因子组合的负效应影响.存活率与 K+,Ca2+,Mg2+ 质量浓度和 Na+/K+ 及 M/D 的相关性不显著;SGRW 值与 Ca2+,Mg2+ 质量浓度和 Na+/K+ 及 M/D 显著相关,与 K+ 质量浓度的相关性很小(P>0.05).投施 KCl,CaCl2 及 MgCl2,可以改善内陆碱水水域 K+,Ca2+,Mg2+,Na+/K+ 及 M/D 的组成结构,有利于对虾生存与生长.  相似文献   

6.
在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中,将初始体质量为186 g±2.0 g的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放养于低(9.4 kg/m~2±0.2 kg/m~2)、中(13.6 kg/m~2±0.8 kg/m~2)、高(19.1 kg/m~2±1.3 kg/m~2)3个养殖密度,以研究不同养殖密度对大菱鲆生长、消化酶和蛋白质代谢的影响。养殖120 d后,低、中、高试验组养殖密度分别增长至26.1 kg/m~2±1.2 kg/m~2、38.2 kg/m~2±2.5 kg/m~2、52.3 kg/m~2±3.6 kg/m~2。结果表明:低密度组和中密度组中大菱鲆增质量率、特定生长率、肥满度和蛋白质效率均显著(P0.05)高于高密度组;而饲料系数显著低于高密度组(P0.05)。低密度组和中密度组大菱鲆总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显著低于高密度组(P0.05);但脂肪酶活力在3个密度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与低密度组相比,高密度组显著提高了谷氨酸脱氢酶活力,同时降低了谷草转氨酶和亮氨酸氨肽酶活力(P0.05),而对谷丙转氨酶活力无任何影响。综上所述,在工厂化循环水系统中,增加养殖密度能提高养殖的产量,但过高的养殖密度会对大菱鲆生长、消化酶活力以及蛋白质代谢产生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温度和盐度变化的影响是虹鳟(Oncorhynchusmykiss)海水驯化和养殖生产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为探究温度和盐度对虹鳟生长发育的影响,通过在3种温度(10、16和22°C)条件下均设置5种盐度梯度处理(盐度分别为0、8、16、24、32),分别以A1~A5表示10°C各盐度组,以B1~B5表示16°C各盐度组,以C1~C5表示22°C各盐度组,将温度16°C且盐度为0组(B1)作为淡水对照组,开展为期21 d的养殖实验。养殖实验结束后分析不同温度和盐度对虹鳟生长、肠道消化酶活性、鳃和肠组织中生长相关基因(gh和igf-1)、应激相关基因(hsp70)和渗透压调节相关基因(aqp3和nka)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除B2(16°C下盐度为8)盐度组的饵料转化率(FCE)、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较B1(淡水对照组)显著升高,肠道中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分别较B1(淡水对照组)显著升高约23%和8%外(P<0.05),其余实验组以上指标均较淡水对照组降低。此外,鳃和肠组织中, B2和B3组gh和igf-1的表达量较对照组显著上调(P<0.05),而其余实验组g...  相似文献   

8.
为了阐释鱼、蚌生态混养的可行性,通过建立微型生态系统,探索不同养殖密度和处理时间的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对池塘底泥释放营养盐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背角无齿蚌对pH、DO和总固溶物的影响总体不明显,但能够显著降低浊度和Chl-a含量(P0.05),最大去除率分别为79.2%和83.4%;背角无齿蚌对营养盐的净化效果受到处理时间、养殖密度的显著影响(P0.05);TN、NO_3~–-N和NO_2~–-N呈现升高的趋势,而能够显著降低NH_4~+-N、TP和PO_4~(3–)的含量(P0.05),最大去除率分别为90.9%、55.6%和52.9%。响应面优化分析显示蚌养殖密度和处理时间的配比分别为27个/m~3和22.63 d、25个/m~3和23.69 d时,对TP和PO_4~(3–)的去除率可进一步提升至68.9%和58.1%。本研究表明背角无齿蚌有潜力用于养殖池塘底泥富营养化的防控。  相似文献   

9.
用壳聚糖添加量为0.00%(D0)、0.25%(D1)、0.50%(D2)、1.00%(D3)和2.00%(D4)的实验饲料投喂虹鳟幼鱼50d,研究其对虹鳟幼鱼生长性能、体组成及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结果显示,各实验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饲料系数(FCR)、脏体比(VSI)呈显著降低趋势(P<0.05),而肝体比(HSI)、脾体比(SSI)、肥满度(CF)及存活率(SR)无明显差异(P>0.05)。全鱼、肌肉及肝脏粗脂肪含量显著降低(P<0.05)。D3组和D4组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显著低于其它各组(P<0.05);酸性磷酸酶(ACP)活性显著降低(P<0.05),溶菌酶(LZM)活性则显著升高(P<0.05);D4组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高于对照组及D1组(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差异不显著(P>0.05)。在本实验条件下,饲料中添加壳聚糖可显著提高虹鳟幼鱼生长性能、增强非特异性免疫能力,以增重率及非特异性免疫为综合评价指标,虹鳟饲料中壳聚糖的适宜添加量为0.50%。  相似文献   

10.
利用构建的cDNA文库及高通量测序方法,获得金属硫蛋白及硫氧还蛋白基因全长。结果表明,青蛤金属硫蛋白和硫氧还蛋白的cDNA全长分别为776bp和804bp,金属硫蛋白基因编码74个氨基酸,包含7个CXC特征结构;硫氧还蛋白基因编码165氨基酸,包含5个氨基酸构成的活性中心。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分析了两种基因在Cd2+胁迫下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金属硫蛋白基因在Cd2+胁迫下6—12hmRNA表达量急剧上升,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硫氧还蛋白基因在Cd2+胁迫下mRNA在6h明显升高,在6—24h与对照组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Cd2+能够诱导青蛤金属硫蛋白和硫氧还蛋白基因表达的时序性升高,二者的转录过程反映了贝类抵御重金属胁迫的分子调控过程。  相似文献   

11.
强俊  杨弘  马昕羽  王辉  徐跑  何杰  朱志祥 《海洋与湖沼》2015,46(5):1166-1174
采用中心复合实验设计(CCD)和响应曲面方法(RSM),在实验室条件下探讨了亚硝酸盐(0.02—2.8mg/L)和养殖密度(1—5尾/10L)对吉富罗非鱼幼鱼生长和肝脏抗氧化指标(MDA含量,SOD与CAT活力)的联合影响。整个实验周期持续35d。结果显示,本实验条件下,亚硝酸盐和密度的一次效应和密度的二次效应对特定生长率有极显著影响(P0.01),特定生长率随着亚硝酸盐或密度的上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亚硝酸盐与养殖密度之间存在互作效应(P0.05)。亚硝酸盐浓度和养殖密度分别为1.65mg/L和3.28尾/10L时,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力同时较高。亚硝酸盐与养殖密度的一次效应对MDA含量和两种酶活力均有显著影响(P0.05),二次效应对两种酶活力的表达有极显著影响(P0.01);亚硝酸盐与密度对SOD和CAT活力有互作效应,高浓度亚硝酸盐与高密度环境会抑制SOD和CAT活力的表达,增加肝脏MDA含量。因子与响应值间二次多项回归方程的决定系数分别达到0.9384、0.9004、0.9520和0.9650(P0.01),可用于响应值预测;亚硝酸盐含量比养殖密度对养殖鱼的生长影响更为明显。建议在罗非鱼集约化养殖中,保持溶氧充足,降低氧化胁迫,提高罗非鱼的生长与抗氧化力。  相似文献   

12.
采用生理生态学方法,研究了中华原钩虾(Eogammaruspossjeticus)对黄海绿潮原因种浒苔(Ulva prolifera)及海水池塘4种优势大型海藻,即肠浒苔(Ulva intestinalis)、扁浒苔(Ulva compressa)、线形硬毛藻(Chaetomorphalinum)和丝毛藻(Cloniophorasp.)的摄食率,比较了对浒苔与其他不同类型饵料(包括人工饵料)的摄食,开展了不同密度的中华原钩虾对浒苔的现场摄食研究。结果显示,中华原钩虾的摄食率、饵料吸收率与海藻的含水量成呈正相关,表明该端足类存在明显的补偿性摄食行为。对不同类型饵料的摄食结果显示,中华原钩虾除了摄食海藻,对豆粕、虾饲料等人工饵料也具有较高的饵料吸收率,表明其可人工投喂培育。中华原钩虾具有一定摄食节律,夜晚摄食量高于白昼,表明夜晚投喂有利于中华原钩虾摄食,可减少饵料污染,有利于清洁生产。现场摄食实验结果显示,中华原钩虾摄食量随养殖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其摄食率和存活率与养殖密度呈负相关,表明高密度时中华原钩虾竞争摄食增加了饵料消耗,同时中华原钩虾为抵抗养殖密度过高造成的竞争而增加能量等消耗。  相似文献   

13.
大珠母贝外套膜基因PMMG1的克隆、表达及其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F-hand结构域在真核生物细胞内钙离子吸收和运输中发挥重要作用,在贝类中可能参与贝壳和珍珠质的形成。根据已报道的贝类中具有EF-hand结构域的碱基序列设计简并引物,从大珠母贝外套膜cDNA文库中筛选得到PMMG1基因(大珠母贝外套膜基因1)。PMMG1基因全长618 bp,开放读码框编码140个氨基酸,N-端的22个氨基酸肽段为信号肽。PMMG1氨基酸序列与合浦珠母贝PFMG1的一致性为56%,预测有两个EF-hand结构域。选取编码PMMG1成熟蛋白的cDNA序列插入pET-32a质粒构建表达载体,通过IPTG诱导,Ni2+-NTA亲和层析柱纯化,成功获得预期大小的融合蛋白。凝胶电泳迁移率的变化证明PMMG1蛋白具有结合Ca2+/Mg2+的活性,组织特异性表达表明PMMG1基因在外套膜的表达量远高于其他组织。大珠母贝外套膜基因PMMG1的克隆与表达研究为进一步研究该蛋白在珍珠质矿化中的作用、探讨珍珠质形成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奠定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固城湖生物资源利用和富营养化控制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于1989-1992年通过野外调查、室内试验,池塘模拟和数学模型等方法。研究江苏省固城湖的理化,初级生产生物生长及其有关因子,水草、藻和鱼,蟹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水草渔业利用对水质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15.
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GFBP)在调节IGF的生物学功能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利用简并引物扩增及RACE克隆技术,首次克隆得到大菱鲆IGFBP-1,-2基因cDNA全长序列。两个基因氨基酸序列都分为保守的N端和C端以及高度特异的L区域3个部分,其中N端和C端共包含18个半胱氨酸残基,N端存在一段保守的(GCGCCXXC)结构,C端存在一段保守的(CWCV)结构,这些结构在与IGF相互作用以及调节与IGF结合的亲和性和稳定性起重要作用。组织表达分析表明,igfbp-1主要在肝脏及脾中大量表达,在其他组织中表达量较少,igfbp-2除在肌肉中没有检测到表达外,在其他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肝脏脑、心、肾、肠中表达量较高。广泛的组织表达模式表明IGFBP是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来调节IGF的功能。对于胚胎发育期表达分析表明,igfbp-1在整个发育期均检测到表达,igfbp-2在胚体期开始有表达,结果表明igfbp-1和igfbp-2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的细胞生长以及组织器官分化都起着重要的生理学作用。  相似文献   

16.
Atlantic salmon reared in recirculating aquaculture system(RAS) may lead to inappropriately high stocking density, because ?sh live in a limited space. Finding the suitable stocking density of Atlantic salmon reared in RAS is very important for RAS industry. In this paper, the in?uence of stocking density on growth and some stress related physiological factors were investigated to evaluate the ef fects of stocking density. The ?sh were reared for 220 days at ?ve densities(A: 24 kg/m^3; B: 21 kg/m^3; C: 15 kg/m^3; D: 9 kg/m^3 and E: 6 kg/m^3). The results show that 30 kg/m^3 might be the maximum density which RAS can af ford in China. The stocking densities under 30 kg/m^3 have no ef fect on mortality of Atlantic salmon reared in RAS. However, the speci?c growth rate(SGR), ?nal weight and weight gain in the high density group were signi?cantly lower than the lower density groups and middle density groups. Moreover, feed conversion rate(FCR) had a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density. Plasma hormone T_3 and GH showed signi?cant de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stocking density of the experiment. Furthermore, thyroid hormone(T 3), GH(growth hormone) activities were decreased with stocking density increase. However, plasma cortisol, GOT(glutamic oxalacetic transaminase) and GPT(glutamic pyruvic transaminase) activities were increase with stocking density increase. And the stocking density has no ef fects on plasma lysozyme of Atlantic salmon reared in RAS. These investigations would also help devise effcient ways to rear adult Atlantic salmon in China and may, in a way, help spread salmon mariculture in China.  相似文献   

17.
秦浩  李玉全 《海洋与湖沼》2014,45(4):834-838
为探讨生存密度和饵料对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争胜行为和生长性能的影响,实验采用中国明对虾仔虾为材料,设置300尾/m2(DL)、600尾/m2(DA)、1200尾/m2(DH)3个密度梯度,鲜活卤虫和人工配合饵料2种饵料及饱喂(FF)、少喂(LF)、不喂(NF)3个投喂丰度,测定中国明对虾的体长增长、存活率,以及投喂前、投喂时、投喂后对虾之间的争斗行为等指标。结果表明,仔虾间的争胜行为随生存密度的升高而增加,生长和存活率逐渐降低;饵料种类和丰度能显著影响中国明对虾的争胜行为和生长性能(P0.05)。结果显示,生存密度、饵料种类及丰度会影响中国明对虾的争胜行为,投喂鲜活饵料有利于提高存活率和生长速度。  相似文献   

18.
密度胁迫对日本囊对虾生长和水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密度胁迫对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生长、存活及水质因子的影响, 作者设置了100尾/m2(DD)、200 尾/m2(GD)、400 尾/m2(GZ)、600 尾/m2(GG)4个养殖密度, 分析了不同养殖密度下日本囊对虾的生长量、存活率、肥满度及水质因子的差异。结果表明, 实验所监测的水质因子均在对虾生长的安全阈值内, 氨态氮、亚硝态氮、总氮和总磷含量表现出随养殖密度增加逐渐升高的趋势; 体长和体质量增长量、存活率与养殖密度呈负相关, 其中存活率处理间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 0.01), 且当养殖密度高于200尾/m2时存活率迅速降低; 低养殖密度(DD)处理的对虾肥满度与其他处理间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 0.01)。因此, 在相似养殖条件下, 日本囊对虾的适宜养殖密度应该不高于200尾/m2。本实验过程中, 各处理间水质因子均在对虾生长的适宜范围内, 说明水质不是造成对虾死亡的主要原因。所以, 推测密度胁迫可能是造成日本囊对虾存活率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