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文峪金矿床矿物石英的某些特征及含矿性评价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峪含矿床矿物石英红外吸收光谱,热发光,热爆温度等研究表明,含矿与无矿石贡 明显差异;1.矿石英红外吸收光谱H2O吸收峰强,光密度D1〉D2,D2.D1〈1,无矿石英红外吸收光谱H2O2吸收峰弱,光密度D1〈D2,D2/D1〉1;2.含矿石英热发光强度低,峰强低于150cps,总发光强度低于10000cps;,无矿石英热发光强度高,峰强高于150cp,总发光强度大于10000cps;3.含矿石英热  相似文献   

2.
SEDBA检索系统(FOXSEDBA3.1)用FoxProZ.5编程.它具有对SEDBA数据库进行查询、检索、打印输出、作图以及应用的工能,是用户对SEDBA进行检索和应用的工具。整个系统由全菜单驱动,并为用户提供了良好的人机对话界面.它不需要具备计算机的知识便易于驱动。系统可以直接在DOS下运行。  相似文献   

3.
热水解离子色谱法测定地质物料中的卤族元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一种快速,高效和无干扰测定地质物料中卤族元素的热水解离子色谱方法及热水解装置,该方法F^-,Cl^-,Br^-的检出限分别为1.4,1.7,15.5μg/l,方法的精密度(RSD%),F^-,Cl^-,Br^-,I^-分别为1.4,0.88,2.34,3.82。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加水热模拟实验中藻干酪根X射线衍射特征的分析,探讨了其XRD谱图的演化特征,结构参数间的关系及其与油气生成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藻干酪根的XRD参数间的均具良好的相关性,与干酪根的H/C原子比也都具有较好的相关关系,可作为有效的热演化指标,其中以Fa和D002最好。该藻干酪根开始生油时对应的Fa和D002分别为0.35和3.8A,生油高峰时对应的Fa和D002分别为0.50和3.65A。  相似文献   

5.
煤型气烃类组分的稳定碳、氢同位素组成研究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我国主要含油气盆地中的煤型气和油型气烃类气体的稳定碳、氢同位素组成的对比研究表明:煤型气甲烷的碳同位素组成在未成熟到低成熟阶段(R0<0.7%)与油型气无明显差别。从低成熟开始,煤型气甲烷随热演化程度的增高相对油型气逐渐富集重碳同位素。在热演化程度达到1.0左右时,二者δ13C1的差别最大(达7‰左右)。之后随热演化程度的增加,二者δ13C1的差值逐渐减小,当热演化程度达到过成熟阶段之后,二者又基本相近。煤型气和油型气重烃的碳同位素组成,主要受气短岩母质碳同位素组成的控制。重烃的碳同位素组成是鉴别煤型气和油型气的较有效的指标,通常煤型气的δ13C2>-28‰,而油型气的δ13C2<-28‰。热演化程度对煤型气重烃的碳同位素组成影响不够明显,而对油型气重烃碳同位素组成有一定的影响。煤型气(甲烷及重烃)的氢同位素组成主要与源岩沉积时的水介质有关,由陆相淡水环境沉积的源岩形成的煤型气相对富集氢同位素气。煤型气从甲烷到了烷随着碳数的增加,氢同位素组成依次增重,即δD1<δD2<δD3<δD4.  相似文献   

6.
运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观测了一颗深海铁质宇宙尘球粒的亚微米和纳米结构,并与一块宁波铁陨石的线切割碎片的表面结构进行了对比。通过会形几何学的定量研究,发现在亚微米尺度铁陨石碎片和铁质宇宙尘的表面结构存在自相似性,但铁质宇宙尘与铁陨石线切割碎片的表面分数维持征却明显不同,前者分数维D值为2.3,后者D值为2.6-2.7a。这与它们的热动力学过程的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7.
采用骨灰、伊利石粘土和高岭石粘土作为端元组分,并根据DTA、热台显微镜、互RD方法测定的数据,组成了这个三元体系的假相图。依据假相图讨论了该体系的热相变特征以及有关骨灰瓷工艺学问题。  相似文献   

8.
详细分析了AutoCAD中.PLT文件的结构,利用这个文件所提供的信息,可以使在AutoCAD软件包中没设驱动程序的那些绘图仪也能输出用它所绘制的图形。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界河金矿中石英的成分、晶胞参数、天然热发光、红外谱、包裹体、同位素、矿物学填图的研究,表明其石英富含Al、K、Na其a_0、c_0大于理论值;其天然热发光具多峰,并且由Ⅰ到Ⅲ成矿阶段强度增大;由无矿到富矿,其红外谱相对光密度D_2/D_1变大;其包裹体富含K、NaCl、F、CO_2、H_2O,pH=7.08-7.13,Eh=-6.1--6.2V;其氧同位素变化范围小;其热发光积分强度填图显示矿体向深部变大,并分枝。用上述研究方法预测了几个矿体,其中的一个矿体已被证实。  相似文献   

10.
详细分析了Auto CAD中.PLT文件的结构,利用这个文件所得供的信息,可以使在Auto CAD软件包中没设驱动程序的那些绘图仪也能输出用它所绘制的图形。  相似文献   

11.
JRC分形估测方法的实用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分形几何的码尺法分维数与岩石节理粗糙度系数的物理意义剖析,认为D-JRC之间不存在必然的相关性.分析标准轮廓曲线的分维数,发现其分维数差级微小,难以实行粗糙度系数分级.根据实测资料阐述了岩石节理表面轮廓曲线的“自相似”是统计意义而不是绝对的,它要求JRC分形估测应统计求取,而过繁的分维数测量步骤削弱了JRC的分形统计估测的可行性.建立在实测资料统计分析基础上的JRC尺寸效应分形模型JRCn=JRC0(Ln/L0)-D客观而真实地刻画了粗糙度系数随取样长度增大而降低的规律,其中,JRC尺寸效应分维数(D)具明确的物理意义,它描述了JRC随结构面规模增大而降低的衰减速率.最后,运用JRC尺寸效应分维数(D)探讨了岩石节理粗糙度系数尺寸效应的各向异性规律.  相似文献   

12.
政和地区变质岩形成于晋宁期,遭受了四期复杂的构造变形作用。其中,D1、D2和D3发生于晋宁期。D2期形变造就了区域性宏观面理构造和松源复背斜,岩石面理产状不代表原始沉积层理,屈轴面叶理。D4期变形为后期加里东运动的产物。变质岩石由绿泥石-黑云母带、石榴石带、十字石带和矽线石带组成一个热背斜式递增变质带,热背斜形态接近于松源复背斜。本区晋宁期变质作用可分为早期、主期和晚期三个变质阶段,各变质带的PT  相似文献   

13.
滇西澜沧变质带变质作用和变形作用的关系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赵靖  钟大赉 《岩石学报》1994,10(1):27-40
滇西澜沧变质带经历了两期变质变形事件,其时代分别为519Ma和280~190Ma。早期变质变形事件(M1D1)可由销长石和石榴石变斑晶的包裹体痕迹确定,形成近E-W向的变形构造格局。晚期变质变形作用(M2D2)以形成蓝片岩相矿物组合,如以蓝门石(青铝门石)+多硅白云母+绿泥石+石英等为特征,并形成近N-S向的变形构造格局.钠质问石以青铝闪石和蓝闪石为主,白云母多为3T+2M;型多硅白云母,其bo均值在9.040A以上;蓝片岩相变质作用的P、T条件估计分别为0.6~0.7GPa和300℃。晚期变质变形事件经历了二个主要阶段(M2aD2a和M2bD2b),分别伴随透入性面理(S2)和褶劈理(S3)的形成,蓝门石的40Ar-39Ar定年分别为279Ma和214Ma;M2cD2c期局部受到热的扰动,以及出现大量的膝折带或宽缓褶皱。上述变质变形演化历史代表了澜沧变质带的隆升及剥蚀过程。  相似文献   

14.
孙永传  张启明 《地球科学》1995,20(3):276-282
根据钻井中途测试(DST)、重复地层测试(RFT)、镜质体反射率(R0)、流体包裹体分析和粘土矿物X射线衍射全定量分析等综合研究发现,莺-琼盆地YA13-1气田存在4期热流体活动;南侧的崖南地区和西侧的莺歌海盆地是其两个重要的热流体物质源和动力源;多期热流体活动在YA13-1地区不仅造成热异常和物质迁移,而且还引起了不同的有机.无机成岩响应,如骨架颗粒的多期溶蚀作用、至少两期的次生加大作用、粘土矿  相似文献   

15.
地球物理数据能够对3-D构造解释起到重要的约束作用,因为任何解释必须给磁性单元指定适中的位置、深度和几何形状以便与实测的地球物理资料相匹配。虽然得到的模型可能是非唯一性的,但它提供了一种方法。根据这种方法可以研究概念模型并且确定概念模型是否符合于地球物理和地质资料,2-D和3-D地球物理方法来确定艾萨谷的构造和构造历史。利用C.A.D.程序模块建立了澳大利亚萨谷地区的3-D构造模型。  相似文献   

16.
本文合成了新试剂2,6-二氯-4-硝基苯氨基重复偶氮苯(DCNAD)。研究了在吐温80存在下DCNAD与Cu(Ⅱ)的显色反应,结果表明在pH为10.0~10.8内cu(Ⅱ)与DCNAD形成稳定的1:2配合钧,其最大吸收峰位于590nm,摩尔吸光系数为1.9×10 ̄51.mol ̄(-1).cm ̄(-1),Cd(Ⅱ)的量在0~0.9μg/ml内符合比耳定律。以氟化钠-酒石酸钾钠-硫脲为掩蔽剂,方法具有较高的选择性,用于水样中微量镉的测定,获得了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五台山地区韧性剪切带型金矿成因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刘志宏  王安建  许虹 《矿床地质》1997,16(4):349-364
五台山地区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分布于晚太古代碰撞造山带中,与世界许多太古宙绿岩带型金矿具有相似的特征。研究表明:成矿流体的δ18OH2O=-2.1‰~4.9‰,δD=-69‰~-112‰,蚀变碳酸盐矿物的δ13CPDB=-2.0‰~-1.4‰,δ18OSMOW=10.0‰~20.0‰;载金黄铁矿的δ34S=-3.7‰~5.6‰。成矿前流体具有中—高盐度,成矿期流体以富含CO2、近似海水的δ18O和海相碳酸盐的δ13C值,成矿后流体具有较高的盐度及可变的δ18OH2O、δ13C值。这种金矿成矿流体很难与某单一流体源相对应,它反映的多是变质流体与海盆地铁镁质岩石在成岩过程中饱含的热卤水混合的结果。综合有关资料,提出本区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形成于太古宙末期汇聚型地球动力学背景下的弧-陆、陆-陆碰撞过程中,金矿化作用和分布受碰撞构造边界的大规模逆冲型韧性剪切带控制。  相似文献   

18.
吴宗絮 《现代地质》1994,8(2):133-138
本文根据变质岩矿物对的平衡热力学研究结果,提出冀东地区早前寒武纪陆壳平均地温分布曲线,并讨论现代陆亮地温曲线的两种可能形态.早前寒武纪在相当于中、下地壳的部分,地温的平均梯度约为7.3℃/km,它预示了对流热传输占有重要地位(约占65%).基于传导热传输的假设,现代地温分布是一条平滑的曲线,而基于中地壳是一个含水的低速层以及对流热传输的假设,现代地温分布则可能是一条折线.退变质作用引起的放热与扩容可能是诱发地震的能量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变质岩矿物对的平衡热力学研究结果,提出冀东地区早前寒武纪陆壳平均地温分布曲线,并讨论现代陆亮地温曲线的两种可能形态.早前寒武纪在相当于中、下地壳的部分,地温的平均梯度约为7.3℃/km,它预示了对流热传输占有重要地位(约占65%).基于传导热传输的假设,现代地温分布是一条平滑的曲线,而基于中地壳是一个含水的低速层以及对流热传输的假设,现代地温分布则可能是一条折线.退变质作用引起的放热与扩容可能是诱发地震的能量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20.
牛玉香 《河南地质》1995,13(3):218-223
使用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简称DDC-Ag)-三乙醇胺-氯仿吸收法测定地表水和生活饮用水中的砷,常用的DDC-Ag与吡啶法相比较,具有重现性好、准确度高,且无恶臭与剧毒等优点。该法测得的精密度和加标准回收率分别为2.2%和101.4%,满足了地表水和饮用水对砷测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