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成都地面气温与风速年极大值的渐近分布及参数估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1933-1992年期间成都地面最高气温和地面最大风速年极值的记录,通过统计推断,找出了成都地面最高气温年极值和地面最大风速年极值遵循的渐近分布-Weibull分布和Gumbel分布,并讨论了它们的参数估计方法。  相似文献   

2.
我国地面气温极值和地面风速极值的渐近分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51—1982年期间我国173个测站的地面最高气温年极值记录,158个测站的地面最低气温年极值记录和83个测站的地面最大风速年极值记录,通过统计推断,找出了我国地面最高、最低气温年极值和地面最大风速年极值遵循的渐近分布——Weibull分布和Gumbel分布,并简要讨论了它们的形状。  相似文献   

3.
在对新疆近60个气象测站30年冬季逐日最低气温资料分析基础上,总结出新疆冬季日最低气温的统计特征和日最低气温的频率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揭示了日最低气温的分布规律,因而确定了年极端最低气温的极值分布为Ⅰ型(耿贝尔)分布。这个结论在全疆大多数地区都适用。这对于异常寒冷气温的预测和工程设计及稠油沥青高等级路的抗裂性影响评估等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近半个世纪辽宁省气温、降水极值特征分析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利用辽宁省53个气象站近半个世纪以来的气温、降水极值资料,分析了辽宁省气温、降水极值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辽宁省累年极端最高、最低气温具有区域性,辽西极端最高气温最高,辽东极端最低气温最低,累年极端日降水的局域性较强;最高气温极值多发生在6~8月,但有很多地区都出现在6月,最低气温极值最易发生在1月,降水极值在7月或8月出现最多;最高气温极值和日降水极值的趋势性较弱,而最低气温极值的升温趋势十分显著,且远大于平均气温的增幅;最高(低)气温极值异常主要存在5(4)个空间型,各空间型均存在一定的时间变化特征;最高、最低气温和日降水极值具有不完全一致的长、短周期,但分别以9年、18年、11年左右的周期振动最强;近46年来三个极值要素均出现过增温或减少的突变。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广西四个站点三十六年最大风速,极端最高气温和极端最低气温的耿贝尔分布的拟合和优度检验,以及各极值的抽样误差和耿贝尔分布各估计参数的相关关系的统计,对一定重现期下气象极值的离散特征进行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6.
为推算昌北机场不同重现期的极端气温,选取永修国家气象站作为参证气象站,通过建立机场站与永修站年极端气温回归模型,构建机场站长年代年极端气温序列,再利用极值Ⅰ型分布和皮尔逊Ⅲ型分布对参证站(永修站)实测序列和机场站构建序列进行拟合和拟合效果检验,结果表明:两种模型对相同重现期的温度拟合结果不一致,差异在0.1~1.1 ℃;对年极端最高气温的拟合,两个序列均以皮尔逊Ⅲ型分布的效果更好,对年极端最低气温的拟合,均以极值Ⅰ型分布的效果更好。以皮尔逊Ⅲ型分布拟合参证站实测年极端最高气温序列的结果作为昌北机场不同重现期年极端最高气温的推算值,极值Ⅰ型分布拟合机场站构建年极端最低气温序列的结果作为昌北机场不同重现期年极端最低气温的推算值。昌北机场10、30、50和100a重现期的年极端最高气温分别是39.6、40.5、40.9和41.4 ℃,年极端最低气温分别是-9.5、-12.0、-13.1和-14.6 ℃。  相似文献   

7.
司奉泰  刘了凡 《气象科技》2013,41(6):1091-1094
科学合理地估算某地区的气候极值再现期是气象科技服务的重要内容,对当地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对菏泽市35种气候极值,分别都用皮尔逊Ⅲ型(Pearson Ⅲ)、对数正态(log normal)、耿贝尔(Gumbel)、韦伯(Weibull)分布函数进行拟合,用χ2检验选出最优者。使用选出的最优分布函数,用多个再现期算出再现期极值,列成表格以备气象服务中使用。通过最优分布函数的选取,对哪个类型的气候要素较多服从于哪个分布函数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发现极端气温类型的极值和日数类型的极值较多服从于皮尔逊Ⅲ型分布,降水和其他类型的极值较多服从于耿贝尔分布。简要介绍了计算中使用Excel的技巧。  相似文献   

8.
周壮甫 《气象》1993,19(5):56-56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讲:日极值的挑取,最高、最低气温从当日最高、最低气温和各定时气温中挑取。从日常观测中发现,在特殊的天气条件下,挑取当日的极端最高气温就不一定正确,特别是三次观测站,每天20时观测一次,观测后调整温度表。有时因人身的接  相似文献   

9.
选择适宜的极值分布模型有助于提高极值序列再现期极值的准确度。基于1981—2010年湖南省97个地面气象观测站逐时降水观测资料,构建逐站年和季1 h、3 h、12 h最大降水量序列,运用Pearson-Ⅲ型、Gumbel、对数正态、Cauchy和Weibull 5种分布函数对湖南省3种短历时最大降水量序列进行极值分布拟合。结果表明:1981—2010年湖南省中北部地区3种短历时降水极值分布符合Gumbel分布模型,Weibull分布次之;湖南省南部地区3种短历时降水极值分布则仅符合Gumbel分布模型。在此基础上,应用Gumbel分布模型估算湖南省各站重现期为百年的降水极值,结果表明1 h、3 h、12 h的年降水极值高值中心分别位于湘东南地区、湖南省西部地区和湘西北地区;各季降水极值中心与年极值中心略有不同。  相似文献   

10.
长江三角洲强降水过程年极值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利用长江三角洲地区80个台站建站以来到2002年的逐日降水资料,用REOF和统计分布方法,计算并分析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年最大日降水量、年最大一次连续过程降水量的极端降水特征。结果表明:长江三角洲一次连续过程的降水量极大值的空间分布相对集中,时空变率小于日降水量极大值,这对于洪涝灾害的预测与评估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强降水的渐近分布中,日极值降水的分布以Weibull分布最为普遍,一次连续过程降水以对数正态分布最为普遍。  相似文献   

11.
为得到在多个时间尺度下,均适于描述我国累积降水量分布特征的分布函数,选择了伽马分布、广义极值分布、对数正态分布、韦伯分布、正态分布以及瑞利分布这6个分布进行详细检验。利用1961—2013年我国760个气象台站的月值降水数据,分别在1,3,6,9,12和24个月这6个时间尺度下,在全国范围内对6个分布进行了K-S检验。结果发现,广义极值分布是最适于描述我国各时间尺度下累积降水量特征的分布函数,其次为伽马分布,瑞利分布最差。再对1个月和3个月时间尺度下的累积降水量分季节分地区进行详细讨论,发现1个月时间尺度下,春、夏、秋三季均是广义极值分布优于伽马分布,而冬季时伽马分布优于广义极值分布,但四个季节中在我国不同气候区内的具体情况亦有差异。3个月时间尺度下,夏冬两季及全国各区域内,均是广义极值分布优于伽马分布。  相似文献   

12.
Ⅱ型自动站与常规站温湿度观测记录的比较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顾品强  王美华 《气象》2003,29(1):35-38
通过对2001年1月-2002年4月Ⅱ型自动站与常规站温,湿度观测值和极值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受观测仪器系统偏差和观测取值时间差异的影响,日平均气温Ⅱ型自动站比常规站低0.2摄氏度,日平均相对湿度高+2%,同时温,湿度极值Ⅱ型自动站与常规站偏差存在非线性变化,月最低气温极值差值在最低气温高于8摄氏度时呈正值变化,低于8摄氏度时呈负值变化,月最高气温极值差值大多呈负值变化,夏季比其它季节明显,月最小相对湿度差值在最小相对湿度<35%时正负值变化不稳定,最小相对湿度≥35%时为正值。  相似文献   

13.
上海市极端高温天气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60—2013年上海市徐汇站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和相对湿度及2004—2014年上海市10个气象站夏季日最高气温与日最低气温等观测资料,采用夏季日最高气温、高温日数、暖夜日数、高温热浪指标、炎热日数和广义极值分布等分析了上海市极端高温天气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60—2013年上海市夏季日最高气温明显升高,暖夜日数和高温热浪指标明显增加,均在2013年达最大值,炎热日数和广义极值分布在1976年出现转折呈两种变化趋势。2004—2014年上海市徐汇站极端高温现象最显著,奉贤站、金山站和崇明站极端高温现象最不显著。不同极端高温指标可综合表征极端高温事件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4.
根据三明市1959~2009年51年间主要气候要素及极值的年序列(共13个),通过趋势分析,研究了三明市气候要素及极值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三明市4项气温要素(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极端最低气温)前3项表现出一致的缓慢升温趋势,而极端最高气温则表现出降温趋势;4项降水要素变化中的3项(降水量、最大日降水...  相似文献   

15.
利用地面、探空实时业务观测以及NCEP 1°×1°分析数据等资料,对2016年1月下旬寒潮过程地面气压场、过程最低气温、广东降雪空间分布、大气温湿结构以及天气系统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该次寒潮过程广东地面气压突破了有气象记录(1951年)以来的历史极值,但大部分市县最低气温未破历史记录;降雪南界较历史南界(1951—2015年)明显南压,即西部压到信宜、阳春一带,中东部则南压到了沿海;t8500℃或t9250℃的单层温度指标难以判断广东雨雪相态;当高空整层温度都在0℃以下,且近地面0℃层高度低时降水相态多为雪,0℃层高度过高时则降水相态为雨,其余为雨夹雪(霰);当高空有暖层存在时,出现纯雪的可能性较小,若地面0℃层高度低,且高空暖层厚度位于其下方的冷冻层,则有雨夹雪(霰)的可能;降雪时大气湿度呈下干上湿状态,90%以上的高湿度区主要在800~500 h Pa之间;降雪时的辐合抬升主要发生在700~500 h Pa,中层的槽和西到西南急流是重要的动力因子。  相似文献   

16.
将随机过程的交叉理论应用于天气气候极值分析,以长江三角洲地区逐月最高最低气温为例,说明了交叉理论在极值研究中的作用。基于该理论,对上海市近100a一月气温序列,用随机模拟的方法讨论了极端温度出现的频数、持续时间、时间间隔等参数对于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并根据气候变化趋势,预测了未来气候极值统计特征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黄河上游河曲段地面点源碘化银质点的垂直扩散范围,作者引用高斯地面点源催化剂质点扩散模式,分层考虑风向、风速垂直变化和逆温层、混合层顶反射,模拟估算了多云天地面点源发生的碘化银质点在垂直方向上的扩散分布。结果表明:从地面到2km的范围内,12h以前碘化银质点基本能扩散到距地面2km的高度,但浓度极值约100L^-1。14h以后其浓度极值能达到250L^-1以上,从地面扩散到1km高度并进入低云云体的时间约25min,到达2km高度的时间约48min,其浓度能达到人工影响降水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六大流域强降水面雨量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长江上游六大流域1971~2000年强降水面雨量进行了统计,通过分析强降水面雨量出现频次、极值分布、滑动极值和流域之间强降水的关系,初步得出强降水面雨量的时空分布特点,即强降水面雨量具有明显的季节分布特征,年变化清楚,不同流域强降水面雨量频次分布、量级分布、极值分布、集中降水强度差异明显,相邻流域强降水面雨量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9.
利用黄石市气象台1954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共60a的地面观测资料,选取逐日的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做为研究对象,采用气候趋势分析、相关分析、Mann-Kendall突变检验分析和小波分析等方法对黄石市极值气温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1954-2013黄石市年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和平均最低气温呈波动上升的趋势,其中年平均气温和平均最低气温上升趋势显著,对于近60a黄石市年平均气温的升高,年平均最低气温的贡献是主要的;(2)近60a黄石市极端最高气温和极端最低气温均呈波动上升的趋势,其中极端最低气温上升趋势显著,1984-2013年极端最低气温的升高是造成近60年极端最低气温显著升高的主要原因;(3)近60a黄石市年最大日较差呈波动下降的趋势,但不显著,平均最低气温的上升速度明显大于平均最高气温的上升速度,极端最低气温的上升速度明显大于极端最高气温的上升速度,这造成了气温日较差的不断减小;(4)近60a黄石市气温(年平均气温、年最高\最低气温、极端最高\最低气温)的显著升高,与最高气温出现在20℃以上的天数增加和出现在20℃以下的天数减少有关,与最低气温出现在10℃以上的天数增加和出现在10℃以下的天数减少有关,其中T0℃的高温日数和低温日数的显著减少以及20≤T30℃的低温日数的显著增加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20.
李川陈静  朱燕君 《高原气象》2003,22(10):138-144
利用川西高原近五十年逐日观测资料,研究了川西高原的气候变化,并与高原主体的拉萨和四川盆地代表站成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近五十年来,川西高原大部分区域气温升高,气候在变暖。但其变暖幅度比拉萨弱,比成都强;且海拔越高,变暖趋势越明显。川西高原气候变暖最明显的是最低气温,其升温幅度及趋势要比年平均温度明显。近五十年来川西高原降水略有增加,与拉萨的降水趋势较一致,与成都的不同甚至相反,近五十年来成都降水下降趋势明显,值得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