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依据2009年全省湿地资源调查成果,从湿地类型、面积、分布、动植物资源等方面分析了江苏长江流域湿地资源现状与基本特征,探讨了江苏长江流域湿地资源保护与管理工作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并建议通过加快湿地保护法律法规建设、推进江苏长江流域湿地保护与管理规划编制,加强流域湿地保护体系建设等措施,遏制流域内湿地整体生态质量退化、生态功能下降的趋势,实现江苏长江流域湿地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甘肃内陆河流域生态功能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阐述张掖生态功能的重要意义入手,阐明了祁连山森林、湿地、人工绿洲成板块结构镶嵌分布,组成了强大的生态屏障,阻止了沙漠化的进程。针对张掖生态安全屏障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甘肃祁连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及张掖黑河湿地国家自然保护区建设现状,提出了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与管理及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恢复与综合治理的具体措施,为甘肃内陆河流域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基于国家林业局网站和谷歌地球网站等,获取中国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国家湿地公园、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和国际重要湿地等相关数据,从地理学的区域、空间等维度进行湿地自然保护区的空间结构分析及其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在区域分布上,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主要分布于海拔500 m以下的东部季风区,尤其主要在长江、黄河流域周边分布;从中国特殊的三大经济带发展来看,湿地自然保护区因自然条件按中、西、东顺序依次减少,呈"山"字型地域分布结构;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因位于城市而受经济发展因素影响,呈东、中、西"阶梯状"分布。2在空间结构上,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在全国及各省市区域内都呈凝聚型分布,其主要集中分布于长三角地区以及湘鄂交界处、山东中部和黑龙江、吉林交界处。  相似文献   

4.
长江中游生态区湿地保护现状及保护空缺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长江中游生态区湿地类型、湿地植被和鸟类生境分布情况及湿地保护体系现状,利用ArcGIS软件空间分析功能,初步构建了合理保护长江中游生态区湿地的格局.研究结果表明,目前长江中游生态区已建立了各级不同类型湿地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共78个,使大约33.6%的湿地面积受到了保护:但仍有3种湿地型和2种自然湿地植被没有纳入保...  相似文献   

5.
中国湿地保护区与湿地公园空间分布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等降水线、地表径流和干湿度地区为参考因子,讨论中国湿地保护区和湿地公园的空间分布差异。利用Arc GIS软件,分析中国湿地保护区和湿地公园密度分布相关性,计算两者重叠和互补性;通过基尼系数和综合密度等指数,在八大经济区域尺度上,比较湿地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空间分布的均衡程度。在年降水量为600~800 mm的区域,湿地保护区和湿地公园的数量最多;湿地保护区和湿地公园都趋向河流分布,湿地保护区距离河流更近;半湿润区湿地保护区数量和面积都最大,湿地公园面积都很小。湿地保护区和湿地公园平均核密度为0.49×10-4个/km2和0.45×10-4个/km2,二者的分布密度不相关(r=0.31)。湿地保护区和湿地公园空间的最邻近距离指数都小于1,呈现聚集分布。在区域尺度上,湿地保护区和湿地公园基尼系数分别为0.93和0.98,各经济区域之间综合密度分布差异较大。湿地保护区主要分布在有重要湿地资源的中国东北、东南和西南等地区,在湿地保护生态系统中发挥主要作用;而湿地公园多分布在经济发展较快的北部沿海和东部沿海地区,更贴近人类生活,有效补充了湿地保护区的不足。  相似文献   

6.
长江流域的湿地资源及其恢复保护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该文根据湿地的自然地理特征及空间分布,将长江流域的湿地大致划分为长江河口地区滨海湿地,长江中下游地区河流,湖泊湿地,长江上游云贵高原湖泊群湿地三种类型,长江流域的湿地资源在被开发利用的同时,没有得到充分的保护,加之自然环境的变迁,这些湿地面临着退化或丧失的威胁,在分析湿地的利用现状和退化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湿地恢复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7.
湿地属于重要自然资源,中国通过初步建立一系列湿地保护地,对湿地进行保护和管理。然而,各类型湿地保护地重叠、交叉问题越来越严重,使湿地保护成效受到严重影响。在全国尺度上,选择有明确边界和地理坐标的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水产资源保护区、水利风景区、风景名胜区5种类型湿地保护地作为研究对象,获得6 170处湿地保护地的地理坐标、行政区域、级别和保护对象等信息,从中筛选出了476处存在空间重叠、交叉、分割问题的湿地保护地(下简称重叠湿地保护地);利用基尼指数和综合密度指数,得出重叠湿地保护地的分布特征;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进行核密度分析,解析其在生态功能区和生物多样性热点地理区域的分布特征,并对交叉类型、管理部门等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湖北省、山东省、黑龙江省、湖南省、江苏省的5种类型湿地保护地的空间重叠状况明显比其它省区严重,是重叠湿地保护地高密度集中区;80%的重叠湿地保护地都分布在62个生态功能区内,洞庭湖区、鲁中山区、鄱阳湖区、大别山区等生态地理区域的各类型湿地保护地的重叠现象较严重,即湿地资源越丰富、湿地保护地越集中的热点区域,重叠湿地保护地的分布密集程度越高。在湿地保护地原主管部门中,原林业和水利管理部门并存的现象最突出。  相似文献   

8.
广东省湿地生态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包含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重要湿地等多种类型。基于环保部、国家林业局等公布的湿地自然保护区及湿地公园相关数据,对广东省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建设状况和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出广东省湿地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湿地资源破坏严重、结构不完善、布局不合理等问题,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9.
三江平原湿地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潜力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构建了湿地生态旅游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Fuzzy-AHP),对三江平原9个湿地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潜力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表明:9个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影响指标社会属性差异比自然属性差异明显;湿地生态旅游发展基础和湿地的重要性、知名度直接影响着湿地生态旅游的需求潜力和供给潜力,湿地的边远区位和严格保护弱化了各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潜力保障力差异,湿地周边城镇发展水平决定了对湿地生态旅游潜力支持力的大小;三江平原湿地保护区的整体生态旅游发展潜力不大,研究对象中只有兴凯湖和三江自然保护区潜力较大,这与该区域的区位条件、产业发展模式等有关。  相似文献   

10.
利用3S技术与实地调查相结合对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湿地系统进行了分类,从ALOS卫星影像提取土地覆被信息,将其与研究区的地貌、地形、水系等环境因子进行空间叠加分析,把该地区的湿地划分为2个系统、5个子系统和14个类型,并绘制出湿地分布图,研究湿地分类及空间分布特征.研究表明:1)从水平分布上看,湿地受地貌和水文影响较为明显.北坡坡度较小,易积水,沼泽湿地分布较多;南坡地势起伏较大,河网稀疏且多季节性河流.2)从垂直分布上看,沼泽湿地在山体上垂直分布特点较明显,沼泽以各种森林沼泽为主.河流湿地以长白山火山锥体为中心呈放射状分布,随海拔降低、坡度变缓而加宽.3)从景观破碎度上看,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湿地总体景观破碎度较小,森林沼泽和高山苔原景观破碎度较大,受人为干扰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