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般认为,区域变质带是进化变化质作用的产物。但大别山杂岩中榴辉岩变质历史及其与围岩变质作用关系研究表明,该区的区域变质带是高压榴辉岩相岩石经退化变质带三个基本类型,它们分别代表不同的构造含义。作者认为,退化变质作用的地位与意义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加以强调。  相似文献   

2.
东疆哈尔里克变质地带变质作用特征及形成构造环境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通过对哈尔里克变质地带的变质岩石学、变质矿物及矿物包裹关系的研究,确定该变质带的形成曾经历了晚古生代中、晚石炭世的高温-低压型的区域热变质作和晚石炭世末期中温-中压型的断裂区域变质作用,且后者叠加改造了前者。前者温度为922℃~780 ℃,后者可划分出四个递增变质带,温压为450℃~670℃和2.3~4.1kb,这一研究反映丁哈尔里克泥盆纪火山岛弧经过了由拉伸作用到碰撞挤压造山引发的A型俯冲作用演变过程,并产生了上述相应的变质现象。  相似文献   

3.
变质地质学     
变质地质学是通过变质岩石学的研究来揭示地壳构造运动过程的学科。变质地质学的历史可追溯到变质岩石学发展的早期。但直到60年代初,随着板块构造理论的兴起,变质相系理论的提出和完善,以及双变质带的发现和研究(Miyashiro,A.,1973),变质作用的构造意义才逐渐有所揭示,并开始形成了变质地质学的一种基本思路。70年代中期以来,实验技术的迅速提高和物理化学理论应用的日趋成熟,使变质岩石学新的定量化资料大量涌现,推进了变质地质学各方面的迅速发展。到80年代中期,对不同构造体制中热流变化的数学模拟和对实际变质作用过程PT演变路径的测定取得了巨大成就,成功地建立了变质作用PTt轨迹的概念体系(England,1984;Thompson,1984),从正演和反演两方面提供了认识和研究变质作用过程及其构造意义的全新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新疆西天山高压变质带的变质矿物与变质作用演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疆西天山高压变质带主要由石榴石,角闪石,绿辉石,多硅白云母,钠云母,绿帘石,绿泥石,钠长石,石英,榍石和金红石等组成,石榴石主要含铁铝榴石组份,角闪石有蓝闪石,亚铁蓝闪石,青铝闪石,冻蓝闪石等类型,变质矿物组合显示高压变质带经历了由硬柱石蓝片岩相,榴辉岩相,绿帘蓝片岩相至绿片岩相的变质作用演化进程。  相似文献   

5.
五台山变质地体的区域变质相带和变质期次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党修鹏 《岩石学报》1993,9(1):55-69
  相似文献   

6.
变质流体对变质反应温度缓冲作用实例研究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关闽北麻源群、浙西南陈葵群、冀东麻粒岩和冀西南阜平群变质流体与变质反应温度关系实例研究表明,在变质作用过程中,变质流体对变质反应温度存在着明显的缓冲效应,缓冲的温度范围可超过某些变质相或变质带之间的温度差。因此,变质流体同变质温度、压力一样,是划分变质相带一个独立参数。本文从热力学理论上解释了变质流体对变质反应温度缓冲作用的机制,并对缓冲强度进行了估算,据此阐述了变质流体在变质相带研究中的重要意  相似文献   

7.
有关闽北麻源群、浙西南陈蔡群、冀东麻粒岩和冀西南阜平群变质流体与变质反应温度关系实例研究表明,在变质作用过程中,变质流体对变质反应温度存在着明显的缓冲效应,缓冲的温度范围可超过某些变质相或变质带之间的温度差。因此,变质流体同变质温度、压力一样,是划分变质相带一个独立参数。本文从热力学理论上解释了变质流体对变质反应温度缓冲作用的机制,并对缓冲强度进行了估算,据此阐述了变质流体在变质相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变质反应对变质温度的缓冲效应赵国春(长春地质学院,长春130061)关键词变质反应,变质温度,缓冲效应变质作用温度除受区域热流值直接影响外,还常受变质反应的缓冲[’,’j。缓冲程度可根据有关的矿物热力学数据进行定量或半定量估算。对于在变质作用过程中所...  相似文献   

9.
严城民  王辉 《云南地质》1996,15(2):118-123
高黎贡山变质带南段的多期变质作用特征严城民,王辉(云南地勘局区调所)自1992年以来,云南省地矿局区域地质调查所第九分队在该区进行1:5万区调工作,在高黎贡山变质岩带中获得了大量可靠的叠加变质资料。初步认为:高黎贡山变质岩带至少存在晋宁期(区域动力热...  相似文献   

10.
动力变质作用形成的天然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动力变质作用导致岩石的机械破碎 ,在碳酸盐岩地区由于断裂的动力增温作用使得岩石发生变质反应释放出二氧化碳。同时在断裂发育过程中流体的参与、岩脉的热作用对碳酸盐岩的变质热分解也起了一定的作用 ,并使变质反应复杂化。我国东部郯庐断裂带范围内碳酸盐岩或其它类型的含碳岩石较为发育 ,并具备动力变质成气和成藏的有利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11.
豫西东秦岭造山带低压变质带的变质变形和变质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豫西西峡北部低压变质带受到4次变形改造。低压变质作用主要发生在D1和D2变形间期,形成黑云母-红柱石、石榴石-红柱石、十字石-红柱石和堇青石-红柱石4个递增变质带。由矿物变质反应识别出堇青石-红柱石带p-T趋势具有减压增温特点,这一演化特征可能反映变质作用具有地壳拉张的地球动力学特点。  相似文献   

12.
抚顺煤田接触热变质带及其煤变质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抚顺煤田西露天矿的大比便尺填图以及横向追索,发现大量的接触热变质“烧变煤”的存在,观察到接触热变质带与辉绿岩呈明显的热接触关系。在此基础上,结合岩浆岩研究指出抚顺煤田煤变质为一种具有浅成、高温,作用时间较短的岩浆热变质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
14.
研究表明,大别地块中榴辉岩形成时的变质压力从东南向西北呈递减趋势,由2.8~3.5GPa降至约1.0GPa,而温度变化则不明显,由647~755℃略增至684~829℃.榴辉岩的围岩中某些残留高压矿物或其假象的发现证明它们与榴辉岩一起经历了原地高压变质作用过程.不同地区榴辉岩的退变组合及P—T条件与围岩同步变化,从绿帘角闪岩相、角闪岩相到麻粒岩相,从而表明现今围岩所展示出的“递增”变质带是由榴辉岩相退变质作用造成的,其形成时代可能不早于晚元古代.  相似文献   

15.
变质地质学新领域——超高压变质作用与地球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总结了近年在欧亚大陆发现的超高压变质岩地质产状,岩石类型,结晶条件和构造位置等基本特片,对超高压变质作用及其地球动力学机制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评述,基于对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带的研究成果,认为超高压变质作用可能是新型的区域变质作用,而目前所建立的任何一种地球动力学模型都不完善,建议今后在岩石学和矿物学研究基础上,加强对超高压变质杂岩的地球化学,构造地质学,实验岩石学及地球物理学等方面的  相似文献   

16.
多期变质作用、多相变质作用与变质作用p-T-t轨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期变质作用是指地质体经历过不止一次变质事件的变质过程.在某一期变质作用中,仅出现过一个温度(或压力)极值的过程称为单相变质作用,出现过不止一个温度(或压力)极值的变质过程则属于多相变质作用.研究变质作用,首要的工作是要正确区分不同期的变质作用,不过目前还缺少足够多的准则.但是,岩石中所保留的地球动力学背景不同的变质事件,必然属于不同期的变质作用.准确恢复变质作用p-T-t轨迹,须根据变质反应结构准确划分各变质期次,利用矿物温度计、压力计、变质相图等估算变质条件,根据矿物原位测年确定变质作用某个阶段的地质时间.这三方面还有一些不确定因素,相关理论及方法都有待深化.  相似文献   

17.
18.
塔里木南缘浅变质岩系变质矿物特征及变质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塔里木盆地南缘和田地区的阿其克、皮牙曼、杜瓦、康开依、桑株水库一带断续出露一套浅变质岩地层,主要岩石类型有变质杂砂岩、变质钙质砂岩、细粒片岩及少量千枚岩、变质砾岩、大理岩等.岩石中主要变质矿物为绿泥石、白云母、石英、方解石和少量黑云母、钠长石.本文着重就岩石中片状变质矿物绿泥石、白云母、黑云母的发育特点、化学成分特征、变质矿物组合以及它们的晶体化学成分所反映的变质温、压条件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推断出该套变质岩属于由区域低温动力变质作用引起的低绿片岩相变质产物.  相似文献   

19.
变质流体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徐学纯 《地学前缘》1996,3(4):200-208
变质流体是变质过程的主要动力学因素之一。目前变质流体研究主要集中在下部地壳麻粒岩相变质流体,俯冲带高压-超高压变质流体和接触变质流体等方面。研究的主要问题是流体流动机制和元素迁移,流体-岩石相互作用和流体来源。下部地壳麻粒岩相变质流体以CO2为主,具有较低的aH2O。δ13C研究表明大约2/3CO2是深成的。富CO2流体流动是紫苏花岗岩形成和热扰动的原因之一,也是麻粒岩形成和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的主要因素。俯冲带是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发生和流体活动最活跃的场所。流体富含H2O、CH4和CO2,可以诱导部分熔融反应和岛弧岩浆作用。高压变质条件下的矿物稳定性也与流体有关。同位素研究表明,在超高压变质期间没有化学上完全相同的流体大规模循环。流体-熔体系统模式能更有效地解释下插板片的元素再循环。接触变质流体研究主要集中在含有易于发生流体-岩石反应的不纯碳酸盐岩地区。硅灰石带中流体/岩石比率高达40∶1,表明接触变质岩石中有大量流体存在。接触变质过程流体成分有较大差异,主要取决于流体来源、原岩性质和侵入体特征。流体流动和循环模式受控于构造变形,岩浆作用和变质过程的动力学条件及流体成分。  相似文献   

20.
略论煤的变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煤的变质作用根据受热的主要热源及其作用方式和煤质特征,可归纳为三种基本类型。即:深成变质作用、岩浆热变质作用和动力变质作用。此外,1988年中国地质大学潘治贵等,通过对青海热水矿区研究发现而命名为一种新变质作用类型-热水变质作用。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笔者拟就影响变变质的主要因素谈谈看法,供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