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1991,(3)
将α-氨基噻唑功能基团引入含氯甲基的交联聚苯乙烯载体,合成了α-氨基噻唑树酯AT,并对它的吸附性能作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此种树酯对Au(Ⅲ)选择性强,吸附量高,易于洗脱,无味,方便。此项工作国内外文献均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二苯甲酰甲烷萃淋树酯的合成方法,讨论了该树酯对铀的吸附性能和分离富集铀的条件。该树酯对铀的吸附容量,动态法为3.90mg/g,静态法为3.62mg/g,吸附速率为1.45×10 ̄(-3)s ̄(-3),且铀与共存离子分离效果较好。应用于含铀岩石矿物的分离富集,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3.
4.
鱼腥藻对某些金属离子的吸附效应研究(Ⅱ):鱼腥藻对金(Ⅲ)的吸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PH5-7的缓冲介质中,鱼腥藻吸附Au^3+,然后用6mol/LHCl洗脱,回收率在98%-100%。在选定条件下,鱼腹藻对Au^3+的最大吸附量为15.7-18.8mg/g。所拟方法可供低含量Au^3+溶液中Au^3+的富集。 相似文献
5.
改性活性炭的制备及其对金吸附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活性炭因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而得到广泛应用,但其吸附能力有限。本文采用氟化氢铵和不同浓度硝酸(0~80%硝酸)对活性炭进行表面改性处理,利用扫描电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BET氮吸附法、Boehm滴定法对改性前后活性炭进行了表征分析,并比较了改性前后的活性炭对Au(Ⅲ)的吸附效果。结果表明:随着硝酸浓度的增加,改性活性炭的灰分、平均比表面积、孔隙容量、吸附孔径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发达的微孔结构受到影响,表面性能降低不利于增加其吸附容量;但表面含氧官能团羟基、羧基数量均明显增加,活性炭的极性、亲水性、催化性能、表面电荷和骨架电子密度发生改变,对金属离子的吸附选择性和吸附能力有所提高。20%硝酸改性活性炭的平均比表面积、孔径容量、吸附孔径减小程度较低,酚羟基含量和含氧官能团总量分别却增加了168.3%、109.1%;用于吸附Au(Ⅲ)的回收率可达99.1%,较未改性的活性炭提高最大,金测定值的精密度好(相对标准偏差为0.6%~1.4%),准确度高。表征分析表明,改性活性炭对金的吸附是表面物理吸附和官能团化学吸附并存的过程,而且官能团化学吸附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氨基膦酸树脂对镥(Ⅲ)的吸附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查介质pH、温度、吸附时间、树脂量等因素对吸附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氨基膦酸树脂(APAR)对镥(Ⅲ)的吸附在pH=5.64的HAc-NaAc的缓冲溶液中为最佳。25℃时静态饱和吸附量为330.5 mg/g(树脂)。用0.5 mol/L的HC l溶液作为解析剂,解析率为95.4%;氨基膦酸树脂对镥(Ⅲ)的表观吸附活化能Ea=37.3 kJ/mol,表观吸附速率常数k298=2.47×10-5-s1,测得热力学参数分别为ΔH=7.86 kJ/mol,ΔG=-4.42 kJ/mol,ΔS=42.5 Jmo-l1K-1,等温吸附服从Freundlich经验式。树脂功能基与镥(Ⅲ)的配位比约为2∶1。 相似文献
7.
黄铁矿表面及其与Au(HS)2^—溶液作用的STM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用STM研究了黄铁矿和方铅矿表面的原子结构、纳米级微形貌、电子态分布及其吸附态的特点。STM电流图象揭示了表面缺陷与表面电子态之间的对应关系,硫化和的表面的化学反应活性可能是表现缺陷引起的局域导电性增强有关。STM观察进一步表明黄铁矿和方铅矿对金的硫氢配合物的吸附作用优先发生于扭折位和台阶边缘等高能部位,反映出吸附态的分布也是与表面电子态分布相对应的。这样就从微观领域考证了硫化物表面对化学活性 相似文献
8.
D301R树脂吸附金(Ⅲ)的实验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研究了D301R树脂对金(Ⅲ)的吸附性能及其机理,测得在HAc-NaAc体系中pH=3.47时为最佳吸附条件。在298 K的温度下,pH=3.47的HAc-NaAc缓冲体系中树脂对金(Ⅲ)的静态饱和吸附容量为828.36 mg/g;测得吸附热力学参数分别为:ΔH=16.77 kJ/mol,ΔS=59.36J/mol K,ΔG298=-919.28 J/mol;吸附速率常数k298=2.17×10-5s-1,吸附活化能Ea=9.43 kJ/mol;用20%硫脲的丙酮溶液和6 mol/L的HCl溶液以1∶1混合洗脱,洗脱率达到95%以上;等温吸附曲线能很好地遵循Freundlich曲线;树脂的功能基与金(Ⅲ)的配位比接近1∶1。 相似文献
9.
10.
腐殖酸对U(Ⅵ)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砂岩型铀矿的形成与腐殖酸存在密切联系,在铀成矿过程中的化学作用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通过静态吸附试验,探讨了影响腐殖酸吸附U(Ⅵ)的因素,考查了pH值、吸附时间、加入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pH值对腐殖酸的吸附影响较大,当pH值为6时,吸附率达到最大;少量的腐殖酸就能使U(Ⅵ)吸附率达到98.79%,随着腐殖酸加入量的增加吸附率随之增加,最后趋于平衡;吸附在较短的时间内基本达到平衡。在腐殖酸-粘土、腐殖酸-砂岩二元系统中,混合后吸附效果增加,并且随着腐殖酸加入量的增加吸附率也随之增大,在腐殖酸-粘土-砂岩三元系统中,也得到了相似的吸附趋势。 相似文献
11.
C-800氨基羧酸树脂对铬(Ⅲ)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了C-800树脂对Cr(Ⅲ)离子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在pH=4.0时树脂对Cr(Ⅲ)的吸附效果最佳,等温吸附服从Freundlich经验式,静态饱和吸附容量为212.4 mg/g,吸附反应的表观活化能Ea=27.1 kJ/mol,热力学函数ΔH=7.39 kJ/mol,ΔG298=-2.65 kJ/mol。用2 mol/L盐酸溶液能定量洗脱。树脂功能基上的N与Cr(Ⅲ)发生配位键合,配位摩尔比为2:3。 相似文献
12.
13.
14.
合成铁氧化物矿物对苯酚的吸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TEM、X射线衍射分析及BET比表面积测定等手段对合成的针铁矿、赤铁矿两种矿物进行表征,对此两种矿物对苯酚的吸附特性并批处理吸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针铁矿对苯酚的吸附量大于赤铁矿的吸附量;针铁矿吸附苯酚的pH吸收边为峰型曲线,且峰值在pH 7~8。Langmuir方程拟合结果的吻合程度较之Henry线性方程与Freundlich方程高。实验中氧化铁矿物表面对苯酚的吸附则主要表现为表面分子吸附,可能存在表面疏水性作用,而静电离子交换和表面配合吸附模式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5-溴吡啶偶氮-H螯合树脂的合成及其吸附铜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5-溴吡啶偶氮-H新型螯合树脂的合成方法。以微柱动态吸附法讨论了树脂对铜的吸附性能及分离富集条件。 相似文献
16.
在0.24mol/L酒石酸钾钠-0.15mol/L KOH及pH 9.2的NH_4Cl-NH_3·H_2O介质中,Au(Ⅲ)与四(4-三甲铵苯基)卟啉(简称T(4TMAP)P)的配合物于-1.72V(vs·SCE)处产生一灵敏的吸附波,波高与Au浓度在0.001~0.25μg/ml内呈直线关系。用泡沫塑料分离富集后,测定地质样品中的痕量Au,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在一组模式研究中,对影响“废物”氢氧化铁(Ⅲ)/铬(Ⅲ)吸附的因素,包括金属离子初始浓度、搅拌时间、温度和pH值,进行了具体研究。平衡的数据可以准确地用拉格缪尔和弗路恩德里奇等温方程来描述。同时也报道了拉格缪尔吸附速度常数,Cd(Ⅱ)通过吸附物空隙颗粒之间的扩散表现为主要速率限制阶段。在pH值为3.80时,Cd(Ⅱ)的解吸率为70%。研究表明,“废物”氢氧化铁(Ⅲ)/铬(Ⅲ)可以作为一种有效去除污 相似文献
18.
以研究TBP(磷酸三丁酯)纤维棉对铁(Ⅲ)的吸附性能为基础,探究吸附和解吸的最佳条件:在实验所选择的条件下,TBP纤维棉对铁(Ⅲ)的吸附速度快,吸附性能强,吸附完全,并有选择性高,易于解吸,洗脱体积小等优点,应用于硅酸盐产品、地质样品中铁的分离、富集与测定,得到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ZH型重金属螯合纤维对水溶液中Sr~(2+)的吸附行为,考察了pH值、纤维加入量、Sr~(2+)初始浓度、作用时间等对吸附行为的影响,并采用SEM、EDS和FTIR等现代分析测试手段探讨了ZH型重金属螯合纤维对Sr~(2+)的吸附机制。结果表明,在pH值为7.0、纤维加入量为2.0 g/L、Sr~(2+)初始质量浓度为50 mg/L的条件下,纤维对Sr~(2+)的吸附在4 h左右基本达到平衡。实验条件下ZH型重金属螯合纤维对Sr~(2+)的最大吸附量可达26.22 mg/g。等温吸附拟合结果表明,ZH型重金属螯合纤维对Sr~(2+)的吸附可能是以单分子层为主的单分子层和多分子层吸附共同作用的结果。纤维对Sr~(2+)的动力学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红外光谱分析表明Sr~(2+)与纤维上—NH_2和—COOH等基团进行配位络合从而吸附在纤维表面,—CH_2—和C=CH_2等基团参与此吸附过程。能谱分析表明Sr~(2+)与纤维上Na~+和Ca~(2+)还存在着离子交换作用。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