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经过3年的试出版,《地球信息》(科学·技术·产业)杂志,现正式改名为《地球信息科学》(ISSN 1560—8999,Geo Information Science),在香港出版发行。改版后的《地球信息科学》在继承原杂志的风格基础上,着重于发表地球信息科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与基础理论方法研究。《地球信息科学》由陈述彭院士任主编,中国科学院、香港中文大学地球信息科学联合实验室主办,每年四期,分别于3、6、9、12月出版,并在国内外发行。  相似文献   

2.
地球科学作为一门古老而年轻的、正处在蓬勃发展之中的现代科学,是一项具有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且对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具有关键性的重要意义的历史性的事业。中国的地球科学,已经并且正在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跨世纪的中国地球科学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3.
<正>地球信息科学学报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地理学会联合主办的学报级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刊登地球系统科学及其相关边缘交叉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包括前瞻性、创新性强的科学研究论文以及与国民经济、技术研究开发紧密相关的应用价值较高的学术论文。  相似文献   

4.
弘扬地球科学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中伟 《国土资源》2003,(10):46-48
拯救地球将成为21世纪的世界主旋律。从这一意义上说,定位地球科学文化为21世纪主旋律文化一点也不过分。为了深入探讨这一问题,自然要从地球科学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说起。 地球科学在国民经济建设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也是人文关怀蕴涵深厚的一门科学,其作用体现在以下几  相似文献   

5.
6.
提出实现英汉机译系统商品化的关键是语言学规则与词典对用户完全开放;论述了这种开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给出了1个非开放与开放系统的译文对比。  相似文献   

7.
《国土资源》2008,(2):1-1
2008年春节前夕,中国南方19个省(区、市)遭受了一场低温、雨雪、冰冻极端天气的自然灾害,造成了惨重损失,至今想起来还令人毛骨悚然。去冬今春,世界上多个国家和地区接连遭遇了多年甚至百年不遇的气候异常事件的袭击。恩格斯曾警告人们:"不要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胜利,对自然界的每次胜利,自然界都会报复我们"。  相似文献   

8.
地球科学文化与文艺复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今地球科学的发展为何要与几百年前的欧洲文艺复兴联系起来?这是近年来国际地学战略发展趋势,是2004年8月即将召开的第32届国际地质大会的主题之一。当前全球范围内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地球科学知识的创新、应用和传播来推动人类对自然界、社会和自我的认识进程,民族精神、文明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国际地球科学发展态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0.
测绘科学、地理科学、地球科学都应属于地学范畴,是密切相关的学科,三者既有区别,又相联系,彼此渗透,各有侧重.测绘工作者应更新观念,对传统的测绘学科作出深层次的创新.  相似文献   

11.
地球科学研究中的创造性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分析地质发展历史上的某些成就,着重探讨了地球科学研究中创造性思维的8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13.
<正>新形势下,地球科学将面临两个方面的挑战,即地球系统科学的发展和人类社会需求的变化。地球科学的发展趋势客观的要求我们要尽快摆脱单兵种作战的发展模式,在探索自然规律过程中考虑社会规律的因素,在地球科学中注入文化精神的元素,以文化"软实力"助推地球科学新突破,实现由地质大国向地质强国转变的梦想。  相似文献   

14.
由中国科学院和香港中文大学联合组建的“地球信息科学联合实验室”于1997年8月28日在香港正式成立,来自内地、香港科技界、工业界和政府部门的100多位贵宾参加了开幕典礼。中国科学院路甬祥院长、香港中文大学李国章校长亲临主持揭幕,并作了重要讲话。在成立典礼上,中国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孙枢院士、中国国家遥感中心副主任郑立中教授、联合国亚太社会经济委员会环境和自然资源管理部何昌垂博士在会上致贺词。中国科学院院士陈述彭先生在揭幕前作了题为《优势互补 比翼齐飞》的演讲,联合实验室主任林珲副教授在仪式上对联合实验室作了介绍,周成虎主任、郭华东副主任 (学术委员会) 回答了贵宾们提出的有关问题。 地球信息科学联合实验室的成立得益于多方面的支持,是在杨振宁院士、陈述彭院士等的鼓励促进下,在中国科学院路甬祥院长、陈宜瑜副院长,香港中文大学李国章校长等领导的支持下,在许多科学家的积极参与下,由陈宜瑜副院长及李国章校长代表双方于1997年6月28日签定协议后,正式建立的。  相似文献   

15.
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分布式、异构科学数据的整合集成与"一站式"共享服务是科学数据共享的关键和难点。首先,提出"创建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联盟,共建、共享"的分散数据资源整合理念和按"总中心-分中心-数据资源点"三个层次的整合架构,然后,在组织模式上保障分布式数据资源的有效整合。即通过"元数据集中管理,数据体分散存储"的策略,从技术上保障分布式数据资源的快速整合。针对地球系统科学不同学科数据资源的特性,设计了地球系统科学数据核心元数据标准及扩展方案,利用MVC(元数据标准模型-显示视图-操作函数)模式实现多标准地学元数据的统一管理和自适应显示。最终,研究面向SOA的分布式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平台,通过"一个总中心,认证中心和若干个分中心",形成物理上分布、逻辑上统一的分布式服务网络,从而为用户提供"一站式"的数据共享服务。  相似文献   

16.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14,(1):F0003-F0003
<正>2013年中,下列专家不辞辛苦先后为《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精心审稿,为确保和提高本刊学术质量付出了辛勤劳动,在此,特向各位专家表示诚挚感谢!(各单位中专家以审稿先后为序)北京大学:朱永峰,陈斌,陈衍景北京师范大学:余先川,黄崇福成都理工大学:许模,刘树根,田景春,郑荣才,许强复旦大学:戴星翼,董文博吉林大学:苏小四南京大学:舒良树,邱检生,倪培,林春明南开大学:鞠美庭武汉大学:林爱文,邵振峰,李霖,黄声享西北大学:任战利,华洪  相似文献   

17.
尊敬的各位专家学者:《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以下简称《学报》)自1979年创刊以来,得到了各位专家的支持,使期刊得到了快速发展。《学报》系地学综合性权威学术期刊,刊登的主要内容有基础地质与矿产地质、水资源与环境、工程地质、应用地球物理和地球信息科学等。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11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学报》影响因子为0.911,他引率为0.82。  相似文献   

18.
尊敬的各位专家学者:《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以下简称《学报》)自1979年创刊以来,得到了各位专家的支持,使期刊得到了快速发展。《学报》系地学综合性权威学术期刊,刊登的主要内容有基础地质与矿产地质、水资源与环境、工程地质、应用地球物理和地球信息科学等。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12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学报  相似文献   

19.
<正>《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原《长安大学学报(地理科学版)》、《西安工程学院学报》、《西安地质学院学报》)是国家教育部主管、长安大学主办的地学综合性学术刊物(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创刊于1979年,被美国  相似文献   

20.
科学数据共享实践:以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中心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球系统科学是一门综合性交叉学科,起源于全球变化研究,受益于遥感技术进步,现已进入大数据时代,人工智能技术成为解决地球系统科学前沿问题的新手段。科学数据共享是推动科学发展、提升数据价值的关键,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实践,全球已形成完善的数据资源管理政策与机制、持续的数据共享服务体系、多元化的科学数据整合模式,并且新的理念不断推动数据共享创新发展,其中“可发现、可访问、可互操作和可重用”原则和数据出版备受推崇。我国颁布了国家层面的政策法规,着重推动国家级科学数据中心建设、科技项目数据资源汇交及数据出版。借鉴国外数据共享经验,结合国内实际发展情况,我国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地球系统科学数据资源分类体系,在元数据、分布式互操作、大数据分析和共享服务等关键技术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突破。本文以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中心为例,系统梳理了国内地球系统科学领域的数据共享实践进展,详细介绍了国家在地球系统科学领域的数据共享实践及其成效。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工作已探索形成成熟稳定的运行服务机制、研制出适用于多源分散地球系统科学数据的标准体系、 建成多学科多时空尺度的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库群、自主研发海量异构数据共享网络技术体系与服务系统,促进了地球系统科学的科学发展,同时也推动了数据共享理念的传播与推广。然而,数据孤岛现象、共享服务系统标准化程度低、系统技术标准未对接国际规范等问题仍然较为突出,阻碍了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开放与共享。未来,随着共享个性化需求被激活,定制化的“数据+知识”服务有望成为主流趋势,将给数据共享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